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把经文念一段:
【云何得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过去善巧。未来善巧。现在善巧。】
我们看清凉大师的《疏》,这是别说里面的第四段。「第四於法善巧,皆约流转以明」。这段完全是讲事,不是讲理,完全讲事。十句里面分成三段,前面四句是「流转之体」,流转就是我们讲的六道轮回,出不去!所以这些话专门对六道众生说的,可以这么讲法。「蕴、界、处、缘起」是流转的体,「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流转的处所,你在哪里流转?三界流转,在这个三界。三界就是六道,出不去。「过去、未来、现在」,这是讲时间,「三世,流转之时」。现代的科学家相当聪明,他们已经发现时间、空间不是真的,在某种条件之下,空间等於零,空间没有了;在某种条件之下,时间等於零,时间没有了。时空不是真实的,佛在三千年前就给我们说明了。
相宗入门初学的课本,《百法明门论》,在这一份教材里面,佛就讲到空间跟时间。佛将一切法分为五大类,第一类心法,第二类心所法,就是心理的现象,心理的活动。第三种是讲色法,色法是物质。心心所都不是物质,我们讲精神,色法是物质。第四讲不相应行法,就是它有这么一个东西,它又不是心法,它也不是心所法,它也不是色法,但是它与它们也没有办法离开,这一类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抽象概念,不是真的。其实统统都不是真的,但是这个就是太假了。第五个是无为法,那是真的,永恒不变的。空间跟时间在这五大类里面都是属於不相应行法,用现在的话说,空间、时间怎么来的?抽象概念,绝非事实。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今天被科学家发现。
科学家说的在某一种条件之下,这条件是什么?这个条件在佛法讲就是止观,止观就是禅定。所以「禅定」这个名词是梵华合译,两个字,禅是「禅那」音译过来的,是梵语;定是中国文字,因为禅那确实有中文「定」的意思在,所以翻译的人把禅那就翻成禅定。解释,禅定就是静虑,静是静止,虑,说这个静止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所以他有观。如果说是有静没有虑,有止没有观,最高的境界是四禅天里面的无想天。他有定,定功很深,定里头没有观照,所以那个定是个死定,不起作用,那个定不生智慧,那个定永远不开悟。错了!佛法讲定中是有境界的,这个境界是观。
这就是前面讲的,前面讲那个范围大,「普眼齐照」、「顿照普门法界」。这个范围大,这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才能做到。三界之内这些修行人达不到,没有那么深的定,所以没有那么大照的能力。小定,他就有小的观照能力,大定有大一点的观照能力。定的功夫,严格的说,每个人不一样。同样一个人,他真正修行,年年不一样,一年比一年深,一年智慧比一年大,他天天有进步。佛给我们讲只讲一个概略,那细讲是没法子讲的,每个人不同。就是一个人,他每年不同,每月不同。所以静虑、寂照这都是禅定的翻译。寂是寂灭,寂灭就是止;照是照见,这就是观。
『善巧』,完全是从观上讲的,看到宇宙之间这些现象,时空也非常善巧。善是好,巧是妙!我们不看这个经文,我们如果细细观察我们的人身,你说是不是善巧到极处?眼能看,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知,你看这个,实际上这里都有,这是什么?『蕴善巧』,我所讲的包括在蕴里头,蕴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我们今天讲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意根是属於心法,前面五根,眼耳鼻舌身都是色法,心法里面有受想行识,这是五蕴。你细细去观察、去思惟,它是不是善巧到极处?巧是巧妙。眼睛两个,两个才调焦距,有焦距才显示远近;如果只有一个眼睛,远近就看不出来。这最显明的,我们用摄影机,一台摄影机照的时候是平面的,两台摄影机同时把焦点对好了照是立体的。我在美国看过立体电影,没有别的,就是两台机器同时放,让你明显的觉察到立体的感觉。蕴善巧!
『界善巧』,界是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这叫十八界。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法尘是意根所对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把整个宇宙都包括了,整个宇宙不出这十八界,界是界限、界分,不出这十八。我们人自身六根、六识,这是我们的根身,根是色身,识,我们讲是精神。动物这个身是精神跟物质和合的这么个现象,外面的境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把整个宇宙统统包括。现在时间到了,休息几分钟。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
【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
『处』是十二处。在经教里面,佛为大众讲开示的时候,依众生根性不相同,用现在的话来说,精神跟物质,在佛法里面讲叫色心。色是物质,心是精神。对於色迷得轻,对於心迷得重,就是精神这方面他迷得重,物质这方面他迷得比较轻,佛就讲五蕴。你看五蕴,色只讲一个,心讲四个,受想行识。这是佛说法的善巧。十二处跟前面恰恰相反,他对心迷得轻,对色迷得重,就是对於物相方面迷得很重,所以佛对於色相就讲得多,色里面讲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讲六尘;对身就讲五根,五根是眼耳鼻舌身,这十一个,五个加六尘,十一个都是色法,只有意根是心。所以对心法只讲一个,色法讲十一个,这是迷心法轻,迷色法重,佛就这么讲法。
如果是对色心迷得都很重的,佛就讲十八界。十八界,心法讲七个,六识是心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个,这是心法。那在六根里面,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色法,意根是心法。所以十八界里头,心法说了七个,色法说了十一个,合起来是十八。这是佛说法的善巧,所以有「蕴、处、界」这三种说法。这三种说法,展开来就是整个宇宙,你细心观察,没有一样不善巧。
我们看人,人生下来,如果现在用科学技术去造个人,怎么造也造不出来。善巧!你再看小动物,你看那个鸡蛋孵一个小鸡,小鸡生出来,你细心去观察,我们用科学技术去造一个小鸡,能不能造一个像这个蛋里头出生的小鸡一样的,那么样的灵巧?宇宙造万物,善巧到极处。我们凡夫对它的形容只有用四个字,「不可思议」。我们看宇宙之间形形色色,为什么会有这么样的善巧?於是乎,宗教里面都说这是神造的,这不是人为的,神造的。可是问题又来了,神造万物,谁造神?神没有人造,那这讲不通。神没有人造就有,那万物不必要神造也可以自己有,这里头矛盾非常之多。我们看看佛怎么解释?佛讲缘起,万法因缘生。缘,那就非常复杂,这个缘,我们今天勉强的说条件,它要具足许许多多的条件,现象於是发生了。这些条件里头少一个、少二个,现象都不能发生。所以佛解释宇宙万有的现象,因、缘、果,讲三个。但是他不讲因,他讲缘。
十法界依正庄严的因,是阿赖耶识里头含藏的业习种子,几乎一切众生统统都有。所以每个人你阿赖耶识里头,也就是你的内心里头,有佛种子,有菩萨种子,有声闻、缘觉种子,有天的种子,有人的种子,也有饿鬼、地狱、畜生的种子。统统具足,心里头统统具足。哪个种子起现行?要靠缘。种子没有缘不会起现行,也就是说,它不会现相,一定要靠缘。所以佛法讲缘生不讲因生,它讲缘生。
四缘生法,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这是大的数。无量的因缘,佛把它归纳为四大类。这四大类,其中前面三大类都是我们本身具有的,只有一类增上缘是外面的,外面的助缘,三种都是自己本身具备的。所缘缘,是我们所期望的,我们想哪个种子起现行,所缘缘。这就是佛在经教里常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所缘缘就是心想。我们真的十法界种子统统都有。今天我心心念念想的是什么?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去,我这个念头就是所缘缘。这个所缘缘殊胜,无比的殊胜。你不想别的,你想去作佛。那为什么很多念佛的人都不能往生?他的心念不专,虽然想西方极乐世界,他还想名闻利养,还想五欲六尘,这就没有法子。他的想不纯,杂了、乱了,所以他就去不了。道理在此地。
所以《无量寿经》上教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就成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给诸位说,都是属於所缘缘。一向专念也是无间缘,你这个可不能中断,中断就不行了,念兹在兹,你不能改变念头;改变念头,你这一念就中断了。所以我们细心观察,观察自己,观察别人,念佛功夫不得力、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杂念太多,他不是专念,他不是一心,他是乱心,妄念太多!妄念、杂念,那怎么能成功?哪有这个道理。要一心专念,这就成功。
念念不忘,这专念。说老实话,不需要很长时间,三年五载,一般大多数三年,顶多五年,你就成功。念成功之后,往生自在,你想去你真去得了。不想在这个世间住了,早一点去,虽有寿命不要了,你有这个功夫。有这个功夫,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那是什么?那是有缘分。缘分就是这个世间还有许多人能够接受你的教诲、接受你的劝导,你劝他念佛,他肯听;别人劝他念佛,他不相信,你跟他有缘。那你为了帮助有缘人,你就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好在你真的功夫成片了,不是一心,功夫成片,生死就自在。
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多住几年也可以,不碍事,这叫生死自在。对於这个世间确确实实做到一尘不染,再好的东西,没有贪恋,不会动念头;再不好的东西也不会起恶念,没有瞋恚。换句话说,六根接触一切人事物,确确实实不起贪瞋痴慢疑,这都叫做妄念,不起这个。那念头是什么?确确实实前面所讲的止观。不起心动念是止,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是观,观是慧,有定有慧。定是不起心、不动念,没有一样事情不清楚、不明了,观!有止有观。
我们一生当中,要在这上下功夫,真正在这上下功夫,功夫能够得力,就是你真能放得下。你很想功夫得力,但是又放不下,那就无可奈何。多少多少人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就是境缘放不下;境是讲物质,缘是讲人事。你还有亲爱的人、欢喜的人放不下,这是缘;你还有财产、你还有名闻利养放不下,这是物质,这属於境界。统统要放下,不但人间要放下,天上那样好的境界都要放下。你要放不下,怎么样?放不下,将来生天,极乐世界去不了。
无著、天亲、师子觉三兄弟学佛的功夫都不错,他们修唯心识定,修得都不错。师子觉先往生,他们求生兜率天弥勒净土,三个人约定,哪个人先去,到那边去,赶紧回来报个信。师子觉往生之后,始终就没有回头,没有消息。以后无著菩萨也往生了,生到兜率天之后,马上就回来,告诉天亲菩萨。天亲菩萨说:怎么三年你才来报信?他说:我跟弥勒菩萨见个面,马上就回来了。天上跟人间时差很大,兜率天的一天是人间四百年,你想想看三年,人家那里见个面打个转,三年!那里一天人间四百年。他就问,师子觉呢?他说师子觉到了欲界第四层天兜率天,兜率天有外院,外院那些天女太美,被天女迷住,现在还没到内院去。这就想到天上福报不是人间可以相比的,遇到那个境界你能舍吗?你能放下吗?你能看破吗?所以六道很不容易超越。这也难怪佛教弟子,「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有道理。
不能贪图享受,贪图享受那个习气很重,顺境善缘现前,你马上就堕落。要舍,平常就要舍,舍得愈干净愈好,为什么?没有罣碍。这桩事情,讲舍是要讲心里不执著,真正放下。但是事上要不要放下?事会影响你的心,所以佛教初学从事上放下。至於那些超越六道轮回的四圣法界里面的修行人,他那个事上放不放下没有关系,他心清净,决定没有贪染;他有贪染出不了六道。阿罗汉出了六道,见思烦恼里头,五利使没有了,五钝使也没有了。见思烦恼,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没有了,贪瞋痴慢疑没有了,统统断尽了,证阿罗汉果。那个事有没有不相干,一丝毫不沾染,他真的看破。
凡夫不行,你见色闻声会起心动念,这就坏了。这时候怎么办?像我们也想求带业往生,那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