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14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佛了,你贪不贪图名利?名利两个字没放下,你就不能断除一切烦恼,又加上名利的烦恼,你看旧的不能断,新的又来了。
  在佛门里面,出家人希望拥有道场,希望拥有权势。我在这个道场要做住持,要做当家;希望有声望,希望有地位,希望有很多信徒,希望有很多供养。接触佛法之后,这么一大堆的麻烦来了,你的心怎么会清净?你的心怎么会真诚?为什么从前的人能成功,现在人不能成功?说老实话,从前人成功也不多,但是外面的诱惑力量微弱。既然出家了,一定有道场,而且道场都叫十方道场,只要你正式出家,剃度了,受了戒,道场都可以挂单,都可以去参学。如果这个地方有缘,跟你自己修学的根性相应,很喜欢,喜欢道场,喜欢同参道友,喜欢这个师父,你就在道场常住。
  现在这种缘就难得了,道场虽然多,哪个道场可以容纳你?哪个道场能接受你?很困难!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例子。想学经教,不过学经教的时候,李老师就给我说了,所以我心里面有准备。他告诉我,你的经教学不好,人家耻笑你、讽刺你还没有关系,你在哪个庙里还能住;如果经教学好了,讲得不错,还有点小名气,恐怕你就走投无路了。当年这些话全部都兑现,真的走投无路。我在那个时候遇到那么大的一个困难,天天在想,这个路还要不要走?要走就放弃讲经,去做经忏佛事,这个到哪里挂单还都行,寺庙里欢迎这种人;讲经的法师不受欢迎,讲经没有收入,经忏佛事有收入,这是一个考虑。另外一个考虑,不愿意搞经忏佛事,那就还俗。这两条路,天天在想这怎么走法?
  这个时候遇到韩馆长,我讲经,她是我的常随听众,我到哪里去讲她都跟到哪里来听,很虔诚。她知道我的困难了,她就告诉我,她说我们家里房子很大,有房间,法师你可不可以住?你要能住,我们到外面租场地来讲经,借场地来讲经。她来负责替我办。我想想,没有别的办法,但是我自己不能确定,我带她一同到台中见李老师,把这个情形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同意。那我就住在她家里,这一住就十七年,我住她家里十七年,那时候我已经讲经二十年了。我讲经讲了二十年,我们才有景美的图书馆,自己才有个小道场。
  小道场面积多大?在台湾是五十坪,一坪是四个平方米,五十坪就是二百个平方米,中国大陆讲平方米,在香港讲二千尺,没有我们这一层大,没有。我们自己才有个固定的地方,在这以前都没有固定。租人家的房子,大概通常都是三个月、四个月,到期了人家要了,就得还人家,另外再找房子。借韩馆长朋友的办公室,有些办公室很大,晚上他下班了就借给我们用,我们来讲经。都干过!这个样子我讲经的生涯才就一直过下去,没有中断,这是我对她感恩之处。如果那个时候她要不帮助我,非常可能还俗去了,那就没有今天这种成就了,所以说非常不容易。
  一个人自修,没有良师益友来辅助,你就非常困难。所以我离开台中在台北讲经,我每个月(这是照例)要到台中去住一个星期,亲近老师,亲近善友,前后十年没有间断,根基才打下去。多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多么幸运的一桩事情,哪有那么简单!我学成之后,才有个图书馆,我不盖寺庙,我自始至终认定佛教是教育。这是我一出家就向中国佛教会建议正名,「佛陀教育」,免得社会大家对我们误会,说我们是迷信。我的建议他们也很认真讨论过,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还是没有真正把这个名字改过来。但是它不改,我自己肯定,一生从事於教学。
  当年我参加台中的大专佛学讲座,李老师先后办了十几届,我参加了十一届,就是从第一届到第十一届,是一次都没有缺课。以后就专门在台北讲经,从第十二届以后我就没有参加了。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离开台湾,到香港来讲经,第一次到香港,讲了四个月,讲《楞严经》。前面两个月在界限街畅怀法师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后两个月在香港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道场「光明讲堂」。从这之后,就从事於国际上的弘法活动,在早年在美国、加拿大的时间比较多。南洋的缘也是从香港结的,我在这边讲经,印尼跟新加坡的有几个同修来听,听了很欢喜,邀我到新加坡,所以跟南洋的缘就结上了。那时候每年我会到新加坡去一次,大概是讲一个月,也讲了不少年。所以相当不容易,心酸苦难,要经过许多的折磨。
  我一个人自身难保,所以不敢收徒弟。收徒弟怎么办?吃住、生活都有问题,我哪里有时间去照顾?一生没有收徒弟。你们今天看到悟字辈的那一帮,那都是韩馆长的徒弟,不是我的徒弟,诸位要知道。他们听我讲经,在图书馆跟韩馆长出家的,用我的名,实际上是跟她出家的,这个图书馆的同学,图书馆的这些老同修们、在家居士都知道。我自己从发心出家那一天我就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一生不做住持、不做当家,一生住寺庙都做清众,一生不收出家徒弟,一生不传戒,我是跟他学习。跟他学习,这是李老师介绍的,一个人在修学过程当中,要有个榜样,要有个样子,他就介绍我印光大师,向他学习。所以不单教理要懂得,还要找个好样子,我们才能成就,有个方向,有个目标,有个榜样。离名闻利养,这个东西害人,没有利益。
  我到晚年,大概是五年前,我讲经四十三年,今年是四十七年,五年!五年前我才接受大学赠送我的博士学位。当时大学想赠送给我,把这个意思传达给我的时候,我还不接受。以后到学校,校长非常客气,跟我谈了很久,劝我要接受。我说我是出家人,搞这个干什么?这个没有意思。如果我想要,三十年前这个荣誉博士学位我就拿到了。那个时候韩馆长的表哥在日本,他是个出家人,日本和尚。跟日本学校、跟政府关系都非常之好,佛教大学里面赠送个博士学位,轻而易举。那个时候就跟我说,我拒绝了,我记得印顺法师接受了;他那时候就提过,我拒绝,不干这个事情。
  所以校长告诉我,他说我对於化解冲突、促进世界的安定和平一些想法跟做法,确实值得国际许多和平人士可以做参考。但是这些会议不邀请出家人,他们邀请的都是学者、专家,所以他希望我接受,接受之后代表学校、代表国家去参加这些活动。这倒是个很好的理由,因为在现前这个社会,化解冲突跟促进世界的安定和平比什么都重要,我这才答应。所以,他送给我的不单是博士学位,同时学校里面给我的是荣誉教授,同时给我的。
  接著没多久,昆士兰大学也送我荣誉教授,南昆大又送给我博士学位,都是为了参加国际这些和平活动。不是为这个,我们要这个干什么?所以我跟一些常常亲近的同学们讲,很感慨的说,我们的本行是讲经教学,这是我们的本分,我们今天参加国际的这些活动,非分,不是我们的本分。为什么要参加?那就是我们所能见到这些方面,这些从事於和平工作的人没想到,有跟他们相聚提供他们参考的必要,为了这个。这不是我们的本意,自己要清楚、要明了。但是怎么样?有必要,在今天这个环境上确实有必要。我们不为名闻利养,我们是为了化解冲突,促进和平。
  冲突只有从内心里面化解,我跟他们谈到的,从哪里化解?从我们自己本身,把我们自己内心里面,对人、对事、对物对立的念头化解掉,化解从这儿做起。儒家所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才是真正解决问题之道,这是许许多多人没有想到的。效果从自己的家庭,家庭冲突能够化解,家庭美满;夫妻冲突能化解,夫妇和合;父子冲突化解,兄弟冲突化解,朋友冲突化解,这社会所有一切冲突都能化解。所以,冲突有根、有源,我们要从根源上去解决。决定不能够用对抗,不能用怨恨,不能用报复,那个就麻烦了。那不是化解冲突,那是加深冲突,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佛门跟中国古圣先贤常讲的,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你要相信佛法,佛法讲三世因果,有些仇恨结到的时候,几千年都化解不了,生生世世报来报去,惨不忍睹,双方都痛苦。他就是执著!所以这个事情要化解。中国人用的名词好,不是把它消弭,消弭不了的,化解。西方人用的这些名词跟中国人不一样,譬如我们一般身上的疾病,外国人讲消毒,要把毒消灭;我们中国人讲的话就不一样,叫解毒,把这个毒化解掉。解是化解,温和;消灭,就对立了。
  名利不能要!我们今天接受这个,是工作上的便利,对现在社会我们尽一点棉薄之力。这也是做了非分工作,不是我们本分的工作。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随瞋,「瞋所不解」,瞋是瞋恚,这个不是普通的瞋恚。普通的瞋恚是你受了人家伤害,或是毁谤,或是侮辱,或是陷害,你心不平,你有瞋恚,你有报复,这是以前你有的烦恼。现在你学佛法,又增加了,增加什么?你所研究的这些经典不了解,不了解就发脾气:「为什么我这么笨?为什么我不能够理解?」新增的烦恼!这个烦恼严重。贪、瞋、痴,佛称之为三毒,果报在饿鬼、畜生、地狱;贪心堕饿鬼,瞋恚堕地狱,愚痴堕畜生。对世间一切法不能有贪瞋痴,对佛法也不能有贪瞋痴。还有很多人,总而言之,都没有办法出名利的范围,名利要细讲,那也是很难讲得尽的。
  你喜欢广学多闻,也是贪心,你能不能断烦恼?不能,你的烦恼在长。我希望我自己通宗通教,万德万能,像佛菩萨一样,做不到,你的方法错了;你的心不错,方法错了。开头要从《弟子规》、要从《十善业》,在这里扎根,然后在经教里选一样,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薰修到什么程度?薰修到开悟,开悟之后才可以广学多闻,「法门无量誓愿学」。可是你要记住,法门无量誓愿学前面一句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没断干净,你学法门是增长烦恼。一门深入,你容易得清净心,反正就一门,天天学的就这一样东西,锲而不舍,这个里头可以尝到法味。学的东西多了,学杂了,学乱了,烦恼就会生起;旧的烦恼不能断,新的烦恼又现前,怎么会有成就?
  第三个随痴,「迷其自行」,你看全都是讲的受持正法,受持正法还生这么多的烦恼。自己所学的、自己所修的迷而不觉,自己的思想、见解邪而不正,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依旧是染而不净。每天从早起到晚上睡觉,六根接触外面境界都被污染了,你能在这个里面得清净心吗?得清净行吗?太难太难了!觉正净就是戒定慧,你有贪瞋痴,戒定慧破了,觉正净也破了,这个麻烦就大了。
  下面随慢,「恃法自高」,瞧不起人,这桩事情我曾经听到有些法师跟我讲。我在各地方讲经说法,当地的这些长老我都会去拜访,就有些人跟我说,他也有些徒弟送到佛学院念书。他说在没有去念书之前还很听话,还很规矩,在佛学院念了几年之后贡高我慢。回来连师父也瞧不起,自己师兄弟也瞧不起,道场他也不能住了。所以有些老和尚收了徒弟,决定不送他到佛学院。他收的徒弟在道场还可以服务,还可以帮忙,一送到佛学院就完了。恃法自高,傲慢心生起来了。
  还有些道场、寺院比较富有,老和尚对徒弟真的还想栽培他,送他到大学里念硕士学位、念博士学位。傲慢心随著他的学校程度不断在提升,愈是有高学历愈是目中无人。这什么原因?说实在的话,修学没有扎根,根就是《弟子规》跟十善业,没扎根,所以才有这些现象出来。这个我们要深深反省,我们自己有没有?如果有,要痛改前非。所以,我是希望年轻的法师们,我们净宗学院强调的、要求的,两年学戒。这个戒不是别的,没有出家的,《弟子规》跟《十善业道经》,出家的再加一个《沙弥律仪》;出家要学三门,在家要学两门,期限是两年。两年不是叫你会背,不是叫你会讲,两年要求你要做到;你不做到是假的,你做到才是真的。然后你才能进入净宗本科,三年修学净宗的五经一论。三年之后有四年的研究,你在五经一论里头选一种,一门深入。我们的整个学程九年,基础是在最初的两年,不这样学学不出来。
  世出世间法都要记住,古德所说「学问深时意气平」,真的有学问、真有修养、真有道行,非常谦虚。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处事待人接物不敢轻慢一个人。佛托钵的时候,有的时候遇到很穷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