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128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慧法门,你就是文殊菩萨;你修孝亲尊师,那你就是地藏菩萨;你修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你就是观音菩萨。它是一个法门的名号,不是一个人。所以你懂得这个道理,文殊菩萨可多!
  观音。男女老少,你看看我们佛门有观音的图说,五百观音。观音菩萨五百种不同的形相,不是三十二应身,五百种应身,男女老少统统都有!你说哪个观音?都是观世音菩萨,都是修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它是代表个法门的。观音有三经,文殊有《般若经》,文殊般若。《华严》离不开文殊,《华严》里面最重要的代表就是文殊、普贤。文殊代表智、代表因,普贤代表行、代表愿,毗卢遮那代表果,毗卢就是法身。用这种因才能够契入法身,我们一般讲证得法身。所谓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证,到如来果地,四十一品无明破尽,证得究竟圆满的法身。所以文殊是代表诸佛智慧,如来果地上真实智慧,名号是这个意思。
  不动智是体。他这个慧从哪里来的?从体起用。他的体是不动智,如如不动。不动的样子是什么?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这叫六根,六根对外面的相(境界),色声香味触法。我们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叫做不动。这个不动,这个智叫根本智,这是体。文殊菩萨的这个智是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从无知那里起来的。你没有根本智,哪来的后得智?所以没有不动智,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没有运用的智慧。这个智慧也叫做方便多门。方是方法,便是便宜。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最恰当的方法,最合适的方法,最巧妙的方法,这是智慧,这是权智。这方法是无量无边,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你运用得恰到好处,这是文殊慧。
  所以文殊是用,不动智是体。你要想得文殊之慧,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你先要求不动智的体。不动智就是一心不乱。我们用什么方法修?这在八万四千法门里头,最容易的法门、最殊胜的法门,我们是用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用这句佛号,这方法!怎么个修法?当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起分别执著了,立刻「阿弥陀佛」。把念头归到阿弥陀佛上去,把我们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打掉,一句佛号打掉,让你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这叫会用功,这叫会念佛。念久了之后,心里头什么都没有,只有这句佛号,这叫做功夫成片,也是一心不乱刚刚得到少分。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乱里头最浅显、最浅的。这种功夫,善导大师说每个念佛人都可以得到,所以他讲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失。这种功夫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做不到是你自己懈怠懒散,你不肯认真去做。你要肯认真去做,没有一个人做不到。
  警觉性要高。禅宗里头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要觉得快。念头才起来,阿弥陀佛。第一个念头是妄念,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妄念取而代之,把妄念打掉。这句阿弥陀佛是正念。你们想想看佛在经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阿弥陀佛果报在哪里?六道里头没有阿弥陀佛,十法界里头也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所以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相应,跟六道不相应,跟十法界不相应。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做取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就圆满功德,就在这一句佛号。
  那念佛就好了,为什么要念经?一般道场念佛之前,至少要先念一卷《弥陀经》,念三遍《往生咒》。为什么?收心!你在没有念佛的时候,你心胡思乱想,一卷《弥陀经》恭恭敬敬念下来,把那个妄想念掉,然后你这每句佛号才会相应,就是说你才能真的把妄念伏住。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方法是用一句佛号代替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代替这个。用这个方法帮助我们真正达到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慧,你想想看还是定慧等学。这个方法好,方法巧妙,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不耽误你的工作。无论做什么工作,如果不是要用思考的那种工作,你心里佛号都可以不中断。用思考的,工作的时候把佛号放下,一心去工作;工作完了之后,工作放下,佛号就提起,这叫念佛人。用这个标准来看念佛人,现在真正念佛人有几个?
  善导大师讲得没错,万修万人去。要这样的标准才行,这叫真正念佛人。声声佛号是把自己妄想分别执著打下去,真正念佛人。一面念佛,一面还胡思乱想,这不是真正念佛人,那个不算数的。万修万人去,他不在里头。真念佛的人要懂、要会!这个法门殊胜、太殊胜!修其他法门有时它讲很多条件,这不需要,没条件。一切时、一切处,忙著、闲著都不碍事,成就的功夫无比殊胜。所以这说明念佛一法确确实实跟《华严》相应。
  下面文接著说与一切信心者作因果体用故,「使依本故,迄至究竟果满,与因不异,无二性故,方名初发心,毕竟心,二种不别」。这就是向上一著。十信心满,这第九信很快就圆满,圆满之后,叫初发心,发心住的菩萨。发什么心?菩提心。我们现在在学、在练习,学真诚,学清净,学平等,学正觉,学慈悲,现在要认真去学。真正学到了,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就是这个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心一现前,起心动念都是这个心。不但你出了六道,你出了十法界,这个心与什么相应?与华藏世界相应。你如果念佛,你与阿弥陀佛相应。这是初住菩萨,发心住!菩提心一发就超越十法界。
  我们今天天天讲发菩提心,只是喊口号没落实。菩提心实在讲也不太好懂,古人的注解愈看愈迷惑,所以我把它改变一下,让大家很清楚、很明白。我这个改也不是自己意思,全是经典里面的教诲。真诚心,这是《观经》里面给我们讲的「至诚心」,那就是诚到了极处,我们用真诚。真诚心是菩提心之体,真心之体。儒家《中庸》就讲一个诚,「不诚无物」,儒家也是以这个为体。有体当然有用,用通常讲两个,一个是我的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换句话说,你有了这个体,你怎样对自己,怎样对别人,所以就用分自他。对自己叫深心,对别人回向发愿心。《起信论》里面讲,对别人大悲心,对自己也是深心。
  深心可不好懂,所以我就看到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经题上有「清净平等觉」,我就用这五个字。这五个字就是深心。对自己要清净、要平等、要觉。因为我们每一句都是两个字,我加上个正觉。清净平等正觉是对自己,这叫深心,我用这个心对自己。对别人慈悲,回向发愿心就是大慈大悲心。对自己、对别人统统用的是这个心,你就超越十法界,你就是法身菩萨,这叫初发心。初发心,毕竟心。毕竟心是如来果地上,二种不别,是一不是二,我用真心。如来果在究竟果地上用的真心,你今天初发心也是真心,没有两样。这句话恐怕还是不太好懂,古人的比喻确实能帮助我们体会。古人用月亮做比喻。我们夜晚看天空当中的月亮,毕竟心是十五的满月,非常明亮,满月;初发心大概是初二、初三的月牙。你说那个月牙跟满月是一还是二?不二,真的是月光。十五满月是月光,初二、初三那个月牙是真的月光,二种不别,没有差别。这个比喻,比喻得非常好。
  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到如来果地上这个心圆满了。初住菩萨确实是用的这个心,念头一起来就是这个心,所以他跟如来用的是一个心。在《百法明门》里面讲,这叫同分。同,跟诸佛如来相同,跟十法界里面修行人不一样。十法界里面修行人用的心跟如来不一样,他用的是意识心。像我们现在都是用的意识心,所以用的是八识,八识五十一心所,用这个心,这个心是妄心。虽用妄心,我们不离开佛陀的教诲,妄心里面得其正,这个妄心跟真心是一条路。好像我们今天上高速公路一样,高速公路是正道,我们没上去,现在有一条引道往上面去。这个引道不是正道,我们今天就是在引道上,还没有正式上去。正式上去,就是初住菩萨了。十信菩萨是引道,已经上了高速公路的引道,引你上高速公路,这个比喻也好懂。总要认识清楚、要搞明白。
  所以十信心真的是难发。我们讲的真诚清净平等,让大家常常念。念了怎么样?让你有一个概念。你有这个概念,不能说概念都没有。如果是善根深厚,你就认真努力来学习。学习一定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人事环境。别人对我虚情假意,我对他真诚,这就对了。这是不是太不公平?很公平。他用虚情假意,他搞六道轮回。我现在对他用真诚,我不想再搞轮回了,我想出离轮回,我这一生当中想见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用虚情假意是去不了的。为什么?阿弥陀佛用真诚,我也用真诚;阿弥陀佛心清净,我也学清净;阿弥陀佛心平等,我也学平等;阿弥陀佛觉而不迷,我也在这里学;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我样样都学。我的心跟佛的心一样,所以变成志同道合,我的行为跟佛的行为一样,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这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念佛人、学佛人心不是真诚的,虚情假意;心不清净,有贪瞋痴慢;心不平等,有贡高我慢;迷惑颠倒,没有慈悲心,怎么往生?这就是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去不了的。要去,这要真干。所以《无量寿经》大家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你看看经上所讲往生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有这个心,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这才能往生。你就一向专念,没有菩提心,不行。经上讲得那么清楚,一向专念一定有菩提心,发菩提心一定一向专念。这个人才能稳稳当当往生。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这种方法我们不能不学习。对自己,一定是清净平等觉,对别人一定是大慈大悲。特别在现在这个时代,要包容、要能尊重别人,处处要忍让;忍让还不行,最好能做到礼让。看到别人有苦难,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不需要任何报酬,才能往生净土。以这些功德作为我们往生的资粮,没有一个不成就的。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四四卷)  2005/10/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4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第九,一道甚深,李长者的《论》文。我们接著昨天所读的往下看。我们先把文念一段,「明此十信心,难发,难信,难入闻之者,皆云我是凡夫,何由可得是佛,故说少分信者,即赞神通道力」。我们先看这一段。这种情形我们看得太多太多,有些很好的老朋友,我在初学佛不久的时候劝导他们,都是这样的回答。一听到佛,太高了,不但自己肯定自己是凡夫,而且很难得肯定自己业障太重,造作罪业太多,於是到寺庙去不敢上大殿,上大殿看到佛像觉得很难为情,对不起佛菩萨。我们细心去思惟,这人是好人!为什么?有惭愧心,知道自己造业很重。所以对这样的人我们要以善巧方便,慢慢的来诱导他,他可以接受的,跟他说;不能接受的,暂时不说,这样才是真正对他有帮助。皆云是很有道理,由此可知,长者是唐朝时候的人,唐朝那个时候是佛法是最兴盛的时候,中国佛教黄金时代,隋唐的时候这个现象就很多,要不然他不会写在这里,又何况我们又相去一千多年了。
  所以说少分信者,即赞神通道力。对於神通道力一般人都非常仰慕、非常赞叹。佛门里面感应的事情很多。不但是这些高僧大德,就是我们一般同学,在修学过程当中,我们自己的感应就很多,亲身经历的,可是说给别人听,别人未必相信。自己经历的,那也肯定是深信不疑。
  我们听到,这些年好像特别多,灵媒,灵鬼附身传递一些讯息。他们也真的是把我当作一个对象,常常来找我。有同学问我:法师,你有没有见过鬼?我告诉你,我没见过。可是有人见过,那是真的,绝对不是假的。我的老朋友明演法师他有一段时间,大概一年多不到二年,一年多,每天跟鬼打交道,他学密,所以我就了解人鬼杂居。但是人鬼这个界限很容易突破。明演师学密不到三年,他这个空间维次就突破。所以每天,白天跟人在一起,晚上就跟鬼打交道。我们是好朋友,我说话他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