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一生必读的60本书 >

第24章

一生必读的60本书-第24章

小说: 一生必读的60本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环境学家 郭慧   

    梦中的瓦尔登湖 

    在我还未接触梭罗的《瓦尔登湖》之前,我从有关书刊上了解到这本书作为绿色经典文库的范本,不管从思想上还是文字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 

    一个人到了生命的某个阶段,习惯于把每个地点视为可能安家落户的处所,瓦尔登湖给了梭罗一个尽可能的去处。 

    梭罗找到了瓦尔登湖,他在那里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梭罗在湖边完成了他对自身深度的〃衡量〃。 

    面对湖,生命是美好的,思想也会美好。梭罗面对着湖、眺望着湖,他更会思考、沉思。 

    现在,仿佛我就站在瓦尔登湖清澈的湖畔,看湖上微起的波纹,湖岸的钓者,四周摇曳的枫树,思绪停滞了,沉醉于瓦尔登湖的意象中。 

     

    我的目光开始明亮,目光的作用是相对于明亮而言的,是瓦尔登湖那幽蓝的湖水把我的眼睛擦亮了,只要明亮了才能显示出目光的力量,所谓的目击,正是因为如此,才具有威慑力。而对于幽暗,目光的力量犹如利箭遇到了柔软的藤盾,无声息地被弹了回来,力量锐减了不少,我对梭罗的看法也许正如此,所以我内心的愧疚和难为情渐次增多。在幽暗中阅读这个世界,将失去许多能够感人的东西,也不知会发生怎样的曲解和变异。 姚瑶 

     
 



《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 
    一部反映穆斯林生活的圣洁诗篇 

    一个平凡而又闪光的穆斯林世界 

    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婚丧嫁娶风习做了详尽、细致、真实的描绘。 

    1991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委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长篇小说奖 

    1990年获建国40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 

    《穆斯林的葬礼》发表之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许多作家、评论家、穆斯林学者和广大读者都给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新时期文学和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第一部成功地表现了回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有着独特的文学地位和审美价值。 

    这部50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近两年来,精力不济,杂事不少,读的文学作品不多;但是像读《穆斯林的葬礼》这样的作品,能一口气看下来不能舍手,读得很流畅,被作品中一些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所吸引,为他们的喜怒哀乐、生死忧患所感染,人物性格的特征与其内心世界逐渐生动鲜明的表现而终于留下一些难忘的形象,读后不能不引起许多思考……这确是我这两年来极少有的情况。 

    我个人觉得从书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安慰。探索与创新是必须鼓励与支持的。关键还在于探索与创新,不论是反映现代题材、当代题材,也不仅是表现方法、形式与风格、文学语言方面的探索与创新,更根本的还是通过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所揭示的性格悲剧的真实,充满艺术的感染力和魅力,激发人们思考,感人肺腑,作品既有深刻的内涵又使读者获得很大的审美需求。 

    着名学者 陈荒煤   

    第一次接触异族题材的小说,并没有因为地域文化差异而产生阅读上的障碍。20世纪末是一个价值取向、文化观念不断翻新的年代。《穆斯林的葬礼》自创作以来已十多个春秋,今天来看,它依然有着许多闪亮的东西,尤其在女性形象刻画上,既带有民族时代特征,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这些与其说是作者的写作技巧,不如说是作者在用心感悟生活,用真情触碰生命。真情是超越空间和时间的。 

    着名作家 李海娥   

    一 本 奇 书 

    我认识霍达,是从读她写的《国殇》和《民以食为天》开始的。我喜爱这位年轻的女作家,因为从这些文字里,我看出了她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但我还不知道她是位多产的作家,她写的电影剧本、戏剧等等,我都没有看过。直到她送给了我一本《穆斯林的葬礼》,我才知道她是回族,而且写作的才能是惊人的! 

    关于回族,我知道的很少,因为我的亲戚朋友里,没有一个回族人。我只知道回族人都爱干净,不吃猪肉,男人们戴着一顶医务工作者那样的白帽;北京有一条牛街,里面住的都是回教人,还有教堂(清真寺),如此而已。 

    读《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书里每一个细节,我都很〃陌生〃,只有书中女主人公新月在北京大学生活的那一段,因为北京大学的校园就是燕京大学的故址,我对燕大校园的湖光塔影,还是熟悉而且有极其浓厚的感情的。 

    回来再讲这本小说,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这〃效应〃之广之深,大家知道得比我还多,我就不必细说了! 

    现在,我知道这本书正在译成许多外国文字,在海外出版,虽然里面有些删节,我对此还是十分欢喜。我愿意全世界的读者都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之中,有一个民族是穆斯林,而且在中国十亿人民之中,就有一位年轻的回族女作家,她用汉文写出了一个极富中国性格的回族人民的生活故事。关于这本小说,在中国的言论和评价,真是多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谚,说〃百闻不如一见〃,亦愿朋友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中国回族女作家写的奇书! 冰心 

     
 



《冰心散文选》

    《冰心散文选》 
    对爱之母题进行着最执着、最深入的审美巡礼和精神建构 

    中国百部经典着作之一 

    20世纪中国十部散文经典之一 

    中国近代经典散文 

    冰心,是一颗巨星,在中国文坛和读者心头已经亮了七十多年,这位最富有诗情的散文大家,其艺术成就曾得到许多作家的赞扬和肯定。清新婉丽,以情感人,是冰心散文的独特风格。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之中,凭着敏锐的观察和细密的情思,将情与景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崇高真挚的审美感受。 

    冰心,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将近一个世纪,在这张人生的风雨表上,留下的生活脚印并不在一条直线上,且有深有浅。她是正直的,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她那支多彩之笔,记下了她的成长,她的观察,她的感受,她的爱憎,她的忧患…… 

    冰心,我们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我们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开拓者,在她七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真诚地展现了自己的时代。她那光彩夺目的作品,是给祖国人民的最大奉献,是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 

    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 

    着名作家 郁达夫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可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记得雪莱的《咏云雀》的诗里,仿佛曾说过云雀是初生的欢喜的化身,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星辰,是同月光一样来把歌声散溢于宇宙之中的使者,是虹霓的雨滴要自愧不如的妙音的乐师……这一首千古的杰作,我现在记也记不清了,总而言之,把一首诗全部拿来,以诗人赞美云雀的清词妙句,一字不易地用在冰心女士的散文批评之上,我想是最适当也没有的事情。 

    着名作家 沈从文   

    单从文体变迁上讲,冰心女士的散文仿佛是鸭儿梨的样子,流丽轻脆,在白话的基本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引车卖浆之徒的话进而成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章,是很大的一个贡献。 

    着名作家 周作人   

    永远的冰心 

    冰心先生带着爱和梦去了天国。她原就是上帝派往人间的爱的使者。她历经了百年的风雨沧桑,以她无私广博的圣爱,滋润恩泽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她的生命在爱里得到升华。 

    散文一向是冰心最爱的文学形式,她的散文具有最广泛的影响,〃青年的读者,有不受鲁迅影响的,可是,不受冰心文字影响的,那是很少的〃。 

    冰心散文是一个真善美同一的艺术世界,她赞美自然,讴歌自然,爱慕贤良,探索真理。她的前期作品如《寄小读者》、《山中杂记》等,正是她真的人格、美的灵性、善的箴言的结合体,是自我真善美人格的写照,同时也寄托了她最高的真善美理想。五六十年代,她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儿童文学创作上,希望把儿童培养成更诚实、更勇敢、更高尚的孩子。80年代以后,她更以切近生活的热情与力度显示自我,回首历史,以她至诚至真的理念与希望,完成了整个一个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史。晚年冰心常说自己〃无官可免,无权可夺,无薪可降〃。她以这样一种背负十字架的献身品格和崇高的爱的理想,以一颗爱祖国爱人民坚如金石的心,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她以一颗〃老而不死的心〃,写下许许多多流血的〃请求〃、〃呼吁〃,为教育请命,为国人奋争了一个世纪的科学、民主疾呼。敬佩之余,也不禁让人感叹万分。 

    晚年的冰心文章写得越来越短,可它是把经过筛选的感情凝聚起来了,看似平淡,实则内蕴辣味,深含着对人生的思考,秀逸中透出苍劲,纯厚里溢满激越。 

    〃假如生命是无味的,我不要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冰心老人带着满足,走了,走进了她礼赞过的〃沉默的终归,永远的安慰〃。 

    冰心老人带着她翠绿的梦走了,她会把她的圣爱也带走吗?眼前人们在利益和金钱驱动下奔忙的景象叫我害怕,下个世纪我们还会有冰心老人的圣爱吗?现代人似乎变得越来越爱自己,尤显出冰心老人爱的高尚和纯洁。没有了爱的社会的繁荣不啻是死国的宁寂。老人曾教导鼓励爱女吴青说:〃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也让我们记住吧,爱不光要温馨,更要勇敢。 

    冰心先生,请您安息。(傅光明) 

     
 



《日瓦戈医生》

    《日瓦戈医生》 
    世界第一本政治禁书 

    一部不朽的史诗 

    一部知识分子的命运史 

    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世界百部经典着作之一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1955年,帕斯捷尔纳克写成了至今仍能证明他艺术生命力之恒久的着名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习惯了传统的英雄主义作品的读者对这部作品的主人公会有许多的失望:日瓦戈医生不是那种力挽狂澜、主宰历史的伟大人物,而常常是软弱、渺小、无能为力的,他既没有顺应革命的洪流成为前沿斗士,更没有与邪恶的势力展开正面的交锋,他既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也不能救助自己爱的人。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在另一场看不见的战争中维护自己的心灵不为时代的风潮所左右的战争中,表现出了罕见的胆量。 

    小说发表之后,人们普遍认为在《战争与和平》之后,这一部作品是惟一能够在精神上作为一个如此广阔和如此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的概括与写照。《日瓦戈医生》是一部不朽的史诗,在西方得到了高度评价,但在俄国国内却被指责为是〃仇视社会主义〃的作品,被称为〃世界第一本政治禁书〃。 

    《日瓦戈医生》体现的是革命…历史…生命哲学…文化恋母情结,它是人类文学史和道德史上的重要事件,是与20世纪最伟大的革命相辉映的诗化小说。 

    美国评论家 威尔逊   

    《日瓦戈医生》这一伟大的着作是一本充满了爱的书,并不是反苏的。它并不对任何一方不利,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俄国只要记住这次诺贝尔奖金是授予了一个在苏维埃社会里生活和工作的、伟大的俄罗斯作家这样一件事就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