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白宫-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参议院在对被杰克逊否决的法案进行复议时,没有获得有效的2/3的多数,杰克逊的否决决定了第二银行的命运。
第二银行风波大起时,总统提名已经结束。1832年的总统候选人改由政党代表大会提名,国会核心会议制彻底被淘汰,这种做法还是第一次。这个办法是由本次大选中出现的第三党——“反共济会党”开创的。同样,总统大选中出现三雄逐鹿的局面也是第一次。1831年9月,反共济会党在巴尔的摩召开会议。会议宣布,该政党反对秘密社团,特别是共济会,提名马里兰的前总检察长威廉•;沃特为总统候选人。12月,国家共和党也在巴尔的摩召开代表大会,来自17个州的156名代表出席,一致推举亨利•;克莱为总统候选人,选举比德尔的朋友、宾夕法尼亚州的约翰•;塞根特为其竞选伙伴。会议还发布了颂扬克莱的“美国体系”,揭露杰克逊政府种种弊端的长篇公报。1832年5月,民主共和党(即后来的民主党)在同一地点开会,除密苏里外其余各州的334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采取了两个原则:一是集体原则,一个州的多数代表决定该州的投票取向;二是选举候选人的2/3多数通过原则。这两个原则统治该党大会达一个世纪之久。在此之前,杰克逊已由一些州的议会或代表大会提名,巴尔的摩大会仅仅是“重复他已获得的提名而已”。大会选举范布伦为他的竞选伙伴。
尽管1832年议题的争论超过人格的较量,双方还是尽量地给予对方攻击。比德尔最为卖力,他资助反杰克逊的报纸,贷款给亲银行的国会议员,散发数以万计反杰克逊的演讲稿、传单、小册子和杂志,甚至鼓励雇主威胁工人,支持杰克逊者将失去工作。国家共和党人还不怀好意地散布杰克逊健康不佳的谣言,重提他粗暴鲁莽的种种故事,指责他实行政党分赃制(杰克逊上台后因不满自联邦党以来的社会上层垄断官职的风气,倡导官职轮流制,国会参议员威廉•;马西称之为“敌人赃物应归胜利者”,分赃制由此而来)和随意使用否决权违反国会的意志,并称他为“国王安德鲁一世”。
为了扩大宣传的影响,国家共和党人大量使用漫画。这也是历次总统选举少有的。他们将杰克逊描绘成暴君、篡位者和独裁者:或正对访问者大发雷霆;或正从范布伦手中接过王冠;或从魔鬼手中接过权杖,像唐•;吉可德一样自不量力地向费城银行大楼的大理石柱子进攻,撞断了枪尖;或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用攻城撞槌撞击银行大门。他们还把克莱和杰克逊画成赛马手;正向白宫奔驰,克莱把杰克逊甩下了一半的路程。
杰克逊派则以形形色色的竞选活动取胜。他们组织火炬游行、野餐会、合唱队以及群众集会,在这些集会上,充满激情的演讲者谴责“怪兽”银行,敦促选民要同“英雄”站在一起。杰克逊本人则认为胜券在握。他曾对一个朋友说:“这次选举就像一次散步一样。”竞选接近尾声时,杰克逊经过克莱的家乡——肯塔基州的来克星顿,5英里长的道路上聚集着欢迎的人群,他们“挥舞着核桃树枝,仿佛是由鲜艳旗帜汇成的波浪”。俄亥俄州的一位克莱的支持者感叹道:“这是一边倒的对阵。”
1832年11月8日,大选揭晓。杰克逊赢得压倒性的胜利。他获得55%的选民支持,共计687;502张普选票和219张选举人票;克莱获得42。4%的选民支持,共530;189张普选票和49张选举人票,反共济会党的沃特和国家共和党参选的另一名候选人约翰•;弗洛伊德合在一起仅得到2。6%的选民票。杰克逊获得连任的胜利。
杰克逊的当选掀起了一场先是反政治特权后又扩大为反经济特权的战斗。正如当时反对派人士韦伯斯特指出的那样,杰克逊时期“社会上下无不激动万分,竞争开始取代垄断;智慧和勤奋但求公平竞争,赛场开放”。到杰克逊离任时,他已成了美国社会中下层民众心目中的英雄。
杰克逊当政时期的不少政策措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有效地利用政党分赃制、控制政党会议和诉诸普通民众,他在执政期间变得越来越有权力。美国总统以全体人民的代表自居,把宪法赋予的否决权扩大为立法权,就是从杰克逊开始的。杰克逊是现代总统职权的奠基人,美国式总统制由此逐渐形成。
总之,杰克逊开创了一个民主时代,史学家将19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称为“杰克逊时代”。他的继任者马丁•;范布伦是他一手培养的。1844年大选他又支持田纳西州州长詹姆斯•;波尔克(人称“小核桃树”)击败了自己的老对手、辉格党总统候选人克莱而当选第11任总统。除去其间死于任内的扎卡里•;泰勒和平淡无奇的米勒德•;菲尔莫尔,第13、14任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和詹姆斯•;布坎南也是杰克逊衣钵的继承人。杰克逊民主整整影响了美国政治达30之久,直到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上台。
(林小聪)
富兰克林·皮尔斯:瞒天过海爆冷门群雄逐鹿“神童”爆冷(1)
1852年大选群雄逐鹿难分胜负。来自新罕布什尔的精明律师富兰克林•;皮尔斯乘隙而入,大耍两面派手法既讨好南方又赢得北方青睐,终于拔得头筹,却不料后院起火。当选总统夫人非但对丈夫的胜利不屑一顾,甚至拒不参加他的就职典礼。
第14任美国总统竞选在民主党和辉格党之间进行。1852年大选序幕刚刚拉开,两党都遇到了候选人难产的大问题。
为了争取总统候选人提名,民主党群雄逐鹿。4位竞选者唇枪舌剑,但迟迟没有一位得票超过2/3。一匹来自新罕布什尔的黑马,有政治“神童”之称的富兰克林•;皮尔斯,乘隙而入,最终击败众对手拔得头筹。
辉格党总统候选人选举同样扑朔迷离。53轮投票,53次交锋,总算决出胜负。联邦军将领温菲尔德•;斯科特虽然最后获胜,但面对民主党对手、精明律师加政客皮尔斯,一介武夫的他实在胜券难握。两人之间的较量和争夺异常激烈和富有戏剧性。
群雄逐鹿“神童”爆冷
1852年大选是在联邦政府和“辉格”、“民主”两大政党都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辉格党是1834年由国家共和党和另外几个小政党组成的新政党,旨在反对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独裁”和“暴政”,同民主党分庭抗礼。该党成立后推出的许多政见逐渐受到民众欢迎,并于1840年取得在白宫和国会的双重胜利。在那以后的10年里,辉格党先后产生了威廉•;亨利•;哈里森、约翰•;泰莱、扎卡里•;泰勒和米拉德•;菲尔莫尔四位总统。但是,时至1852年,辉格党虽然还是执政党,已经不再那么团结那么辉煌了。
在任总统米拉德•;菲尔莫尔是在第12任总统扎卡里•;泰勒上台16个月去世后根据宪法“扶正”的。然而,泰勒留给副手的不仅是总统职位,更是一副烂摊子。其时,南北双方围绕在1848年从墨西哥购买的大片领土上可否实行奴隶制问题争论异常激烈。南方各州甚至扬言不能如愿就要脱离联邦。为了平息争端,参议员亨利•;克莱、丹尼尔•;韦伯斯特等人精心拟订了《1850年妥协法案》,但遭到泰勒总统的怒斥。
菲尔莫尔入主白宫后,虽然同为辉格党人、同样反对奴隶制,却支持妥协案,并认为泰勒之所以反对是受内阁影响。对新总统的不信任导致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菲尔莫尔居然批准他们的辞呈并另行组织了自己的全新内阁。
既已大刀阔斧彻底排除了异己,菲尔莫尔便着手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了。他很快签署了《1850年妥协法案》和另外一个《逃奴追缉法》,并视前者为“最彻底”的解决南北分歧的方法。两份法案名为妥协,实为对南方奴隶主势力投降。法案遭到北方民主力量反对,促使废奴主义者奋力抗争,激发了“地下铁路”的运营和哈丽特•;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写作。菲尔莫尔没有意识到的是,两份法案的签署实际上意味着宣告自己和辉格党政治生命的终结。
1852年6月,辉格党全国代表大会在巴尔的摩举行。由于当时党内南、北方部分党员已经分裂成拥护奴隶制、主张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采取安抚政策的“棉花”派和反对奴隶制并谴责妥协法案的“道德”派,因而在总统候选人选择中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三个提名人,一个是虽然声誉不佳但深得南方支持的米拉德•;菲尔莫尔;一个是在墨西哥战争中立下军功并因反对奴隶制而备受北方青睐的温菲尔德•;斯科特;另外一个是得到新英格兰人拥护的在任国务卿丹尼尔•;韦伯斯特。三人势均力敌。第一轮投票,菲尔莫尔凭藉在任总统的优势获得最高选票,但很快在下一轮中被斯科特超过。在以后6轮投票中,菲尔莫尔和斯科特的得票数互有胜负,并在第9轮投票中打了个平手,但斯科特在随后的第10轮投票中获得微弱的领先地位后,逐渐将优势保持了下来并有所扩大,不过得票始终没能超过2/3。
经过52轮投票,辉格党领导人眼见各方意见仍相持不下,行将出现他们所不愿看到的党内分裂的结果,毅然决定放弃菲尔莫尔,将希望寄托在斯科特身上。就这样,斯科特终于在第53轮投票中战胜菲尔莫尔和韦伯斯特成为辉格党总统候选人。获得副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是海军部长威廉•;A•;格雷厄姆。
民主党同样出现了辉格党那样派系纷争的混乱局面,在推举总统候选人问题上产生了相当大的意见分歧。
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同年6月也在巴尔的摩召开。根据各方意见,会议推出了四位提名候选人。他们分别是:获得1848年总统候选人提名并得到北方支持、来自密歇根州的刘易斯•;卡斯;虽为北方人,但支持奴隶制,在南方和他的家乡宾夕法尼亚州很受欢迎的詹姆斯•;布坎南;扩张主义者和铁路利益代表、来自伊利诺伊州的斯蒂芬•;道格拉斯;势力主要集中在其家乡纽约州的威廉•;L•;马西。
四位候选人各有各的势力和优势,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使投票数紧紧咬住而无一人获得有效的2/3多数票。在前19轮投票中,卡斯一路领先,布坎南紧随其后,道格拉斯和马西的位置则互有交替。但是到了第20轮投票,布坎南跃居第一,并在以后的9轮中一直保持这一势头。至第30和31轮,道格拉斯后来居上以微弱优势领先。卡斯在第44轮重新占据领先地位,但马西很快在下一轮坐上了头把交椅,并将优势保持至第48轮。四雄逐鹿,选举结果始终处于扑朔迷离状态,引起民主党领袖们的关注,也使在一旁看风使舵、见机行事的富兰克林•;皮尔斯和他的朋友们敏感地觉蔡到他们的机会来了。
富兰克林·皮尔斯:瞒天过海爆冷门群雄逐鹿“神童”爆冷(2)
皮尔斯是一名律师,1804年11月23日出生于新罕布什尔州希尔兹巴勒的一个小村庄。其父本杰明•;皮尔斯是独立战争时期一名军人,退伍后返回新罕布什尔。老皮尔斯当过农民、旅馆老板,后来出任州众议院议员,供职12年,形成一定势力,成为新罕布什尔民主共和党领导人,并于1827年起担任新罕布什尔州州长。
皮尔斯从小崇拜父亲,既渴望军人生涯,又憧憬政治舞台。他聪慧机敏,幼年时就表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气质。父亲对这个儿子抱有很大希望,节衣缩食送他进了一所私立学校,希望他接受良好教育。1820年,皮尔斯16岁便进入缅因州的鲍登学院。入学头两年,他仍然像小时候一样,对学习满不在乎,不认真听课还经常逃学,在一年级时学习成绩列全班倒数第一。升至三年级,皮尔斯开始醒悟,奋起直追,182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他的毕业论文《罗马人的胜利》具有同龄人罕有的见地且文采飞扬,令同学和老师们刮目相看。他还被推举为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了长达7分钟的专题演讲《环境对知识分子性格的影响》,同样获得师生们好评。
因为父亲的关系,皮尔斯在政治气氛很浓的家庭中成长,并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是在鲍登学院读书时,他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辩论会,在辩论中站在杰克逊民主党人一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