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03黄克诚 >

第33章

03黄克诚-第33章

小说: 03黄克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克诚一见那个女干部,很年轻,像个单纯的女学生,内心更加坚信其中有问题。   
  黄克诚问那个女干部:“你是如何加入特务组织的?”那个女干部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大讲一通。   
  “你都搞了哪些特务活动?”黄克诚又问。   
  她又讲了一大堆,神乎其神的。   
  黄克诚听得直叫玄,这么小的年轻人,竟然讲出那么一大套让人眩晕的特务活动来,难以置信。   
  黄克诚最后问她:“你讲的这些是不是真话?”“千真万确。”她一口应承下来。   
  黄克诚不慌不忙,耐心做起了她的思想工作,以期打消她的顾虑。   
  最后,黄克诚见她心有所动,便说:“向党组织要讲实话,不能有半点虚假,否则,既对革命事业不利,又害了自己和别的同志。。”   
  看着黄克诚和蔼可亲的面孔,那个女干部突然放声大哭起来。   
  她向黄克诚说了实话:“刚才讲的那些话,全是编造的。”“为什么要讲那些假话呢?”黄克诚和蔼地问。“起初搞‘抢救’时,我讲的是真话,可是人家不相信,反而对我进行‘抢救’,开大会小会,进行斗争、逼供,我被整得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瞎说一气,问什么就说什么,说得有鼻子有眼。   
  这一来,我反而受了表扬、优待,还受到欢迎。。所以,我就索性乱编乱说起来。”那个女同志一边哭,一边说。黄克诚听完这一切,真是哭笑不得。   
  他赶紧将情况告诉了二师政委谭震林。他感慨地说:“这种‘抢救’法真是害死人呀!”   
  接着,他问谭震林:“你们二师搞出了多少特务?”“每个团都数以百计吧。”谭震林毫无保留地坦言道。   
  “哎呀!谭老板,你一个团里有那么多特务,部队又离敌人这么近,你又在审查他们,部队还不乱了套,全跑光了?”黄克诚又问。“谭老板”是大家对谭震林的亲切称呼。   
  谭震林老实回答:“没有啊,一个也没跑过去。”   
  黄克诚这才说:“老兄,你快回去给人家平反吧。你那么整人家,人家都不跑,哪里有这样的特务?”   
  一句话,点醒了谭震林。   
  黄克诚专门针对此事,与饶漱石进行了交谈,向饶漱石谈了自己对搞“抢救”运动的意见。   
  饶漱石也觉得这样“抢救”不对头,因而他同意黄克诚提出对被“抢救”   
  干部进行甄别平反的建议。   
  祸不单行。   
  黄克诚开完会后,刚返回驻地,华中局发来电报,指示三师立即将三师政治部保卫部长杨帆抓捕,押送华中局,并且特别说明,延安有人供认杨帆是特务,需要逮捕审查。   
  黄克诚又是一愣,觉得难以置信。   
  杨帆是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曾经受党的委派,在南京从事左翼文化的领导工作。后来,调往皖南新四军军部,担任叶挺军长的秘书。“皖南事变”发生后,杨帆历尽艰险,从皖南突围,来到苏北。杨帆这个人,意志坚强,才华出众,工作能力强,陈毅对他十分信任。当然,他也有点清高傲气,遇到不大顺眼的事,总爱出面抱打不平,不免得罪一些人,而且遇到不顺眼的人,杨帆也不隐藏自己的半点怒气,白眼视之。所以,大家送他一个绰号“怪才”。   
  但是,这样一个人,也不见得是什么特务呀!   
  黄克诚绝对不相信杨帆是特务。   
  情况未经证实,我决不能在三师逮捕任何一个毫无真凭实据的人!黄克诚下定决心。于是,他叫来杨帆,告诉他华中局让他去开会,并派了部队护送他前往。   
  杨帆来到华中局驻地,当即被逮捕关押。   
  不久,经过审查核实,杨帆的确受了冤枉,于是饶漱石释放了他,并向他道了歉。   
  “我宁愿错放,也不能错杀!”黄克诚诤诤誓言,历史将会永远铭记。   
  1944 年初。   
  为了战胜日伪封锁造成的经济困难,黄克诚主持并颁布了《第三师兼苏北军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训令》:   
  发展生产是党中央十大政策之一,是我师当前中心工作之一,是克服困难,减轻人民负担,继续坚持抗日根据地的物质基础,师政(治部)特号召全体主力及地方部队,在不妨碍战斗的条件下积极开展生产运动,并有如下决定:   
  一、部队年发展生产的目的是改善大家生活,解决部队部分困难,在目前敌后环境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解决全部困难。至于私人生产,为解决大家困难,并往往流为浪费者,应加禁止。   
  二、生活方针。(略)   
  。。   
  三、动员与组织为发展生产中之重要关节,各级首长要负责推动,亲自动手,提高生产积极性,研究改进生产方针,调查土质种子等及地方经验,总结生产中经验教训,以不断改进,在生产运动中须严格注意爱护群众利益,如租地借工具等,不得对群众有所妨害!   
  此令   
  师长兼政委黄克诚   
  副师长张爱萍   
  参谋长洪学智   
  政治部主任吴法宪   
  副主任杨光池   
  大生产运动在苏北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黄克诚严以律己,不但想主意,出办法,而且亲自动手种菜、拾粪,身体力行,作出表率。   
  发展生产的同时,黄克诚也十分注重厉行节约。   
  一天,新军装下发到了三师和苏北军区各部队。   
  许多同志一看今年的新军装,全都愣住了。只见军装根本没有往上翻的衣领,军帽也去掉了折起的布圈,不像多少年来大家穿着的军服了。   
  “这还像军装吗?”不少人发起牢骚。   
  后来,大家逐渐了解到这全是黄师长的主意,是为了节省布料。   
  有些人心里琢磨开了:这个黄老头,这样节省,才省几寸布啊?   
  听到下边同志的反映,黄克诚专门召开了一次大会,向大家做工作。   
  他穿上新发的军装,走上讲台,捡掏心窝的话讲开了:“同志们,我们生产自救运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还必须注意节约,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腋成裘的道理,大家都晓得。就说我们的军装吧。。”   
  说着,黄克诚一指身穿的新军装,“改这么一下,并不影响穿着,有的同志说,这才节约几寸布呀。同志哥,可别小看这几寸布啊。我们全师几万人,合起来要节约多少匹呢!减轻了老百姓多少负担呢!我们节省一点,老百姓担子就轻一点啊!。。”一席话,赢得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   
  黄克诚一看大家想通了,指着台下一个小战士说:“也许你不习惯,以为不好看,但是慢慢会习惯的。小同志,你说是吗?”小战士一个立正:“师长,开始我真嫌它难看,现在想通了!”   
  台下哄然响起一片笑声。   
  1944 年春,日本侵略军为集中兵力向我抗战正面战场进攻,加强太平洋战场的力量,从苏北抽走一部分兵力。这样,为苏北新四军展开局部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向八路军、新四军发出指示:世界大变化的局势即将到来,解放区军民应保持高度警惕,壮大人民力量,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准备在任何情况下把日本侵略军打出中国去。   
  1944 年3 月,华中新四军第一师发起车桥战役,拉开华中抗日战场局部战略反攻的序幕。   
  4 月,黄克诚指示刘震第十旅及第七旅一部,发起高沟、杨口战役,开始对日伪军展开反攻。   
  高沟、杨口是灌云、新安镇之敌伸向西南的主要据点,筑有坚固工事,是淮海、盐阜两区交通线上的一颗钉子。刘震根据上级部署,率领淮海区所属部队向高沟、杨口之敌发起猛烈进攻。   
  针对敌人工事坚固、可能有敌增援的特点,刘震果断下令以一部首先打高沟据点,以另一部钳制杨口等地,然后集中兵力会攻杨口,全歼该处之敌。   
  在刘震指挥下,新四军拔除了高沟、杨口中心据点,攻克大小据点十四处,取得辉煌战果。   
  消息传来,黄克诚十分高兴。   
  接着,黄克诚率领三师将士在5 月至10 月间,又发起滨海地区连环攻势, 把淮海区之敌分割在几个孤立区域,将根据地边沿区一举推进到了陇海路。   
  尔后,第三师重创南下增援的伪军孙良诚部,局部战略反攻取得成效。   
  1945 年初春,苏北。春寒料峭。   
  阜宁,位于盐阜区东部,射阳河从它东面出海,串场河与通榆线从其南面穿过,因而阜宁成为水陆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自从1943 年春,敌伪在“大扫荡”中占据阜宁城及其附近乡镇后,不断增兵阜宁。1944 年冬,敌伪第二方面军孙良诚部又从河南调来盐阜一带,孙良诚特派其四十一、四十三师共七个团驻扎阜宁一线。   
  敌人重兵屯驻阜宁,时刻威胁盐阜区根据地。   
  在黄克诚的头脑里,这个盐阜区根据地边上的钉子,早已被列为歼灭的对象。   
  不过,黄克诚用兵老成持重,鉴于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他一直等待有利战机,没有轻易下手。   
  随着华中新四军展开局部反攻,攻打阜宁的条件日益成熟。于是,黄克诚召集张爱萍等师部领导,分析敌情。大家一致认为,此非彼时,在兵力对比上,我众敌寡,在战斗意志上,我盛敌衰,攻克阜宁城时机已经成熟。经过商议,黄克诚果断作出攻打阜宁城的抉择,遂决定集中八旅、十旅、师特务团,以及盐阜区的阜宁、阜东、建阳、射阳、盐东五个独立团,共约十一个团的兵力,准备发起阜宁战役,整个战役由黄克诚亲自指挥。   
  准备工作开始周密安排,紧锣密鼓地进行。   
  黄克诚身披一件破旧军大衣,一个团一个团地检查备战工作。   
  与敌作战,不仅斗勇,还要斗智,黄克诚十分注重后者的作用。   
  不几天,射阳河上游出现了许多小木架,上面贴着各种抗日标语,顺流而下,漂向敌伪驻守的阜宁城。   
  守城敌人不知何物,伸头观看。来到近前,大家都看清了:“日军必败,我军必胜!”   
  “中国人不要为日本军卖命!”   
  “欢迎弃暗投明!”   
  小木架上硕大的黑字标语直入敌军士兵的眼帘。不仅如此,敌人各据点附近,新四军也频繁出没。奇怪的是,他们也不开枪打仗,只是向据点大声喊话,说日军必败,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老百姓丰衣足食,号召伪军兄弟弃暗投明。   
  阜宁守敌多是冀、鲁、豫人,这些天来,他们发现新四军里有很多自己的老乡,操着本省方言,向自己喊话,不禁怦然心动,思念家乡。   
  他们哪里晓得,这一系列的政治宣传攻势,都是黄克诚用来瓦解其斗志的。黄克诚专门让人从三师战士中挑选出一些冀、鲁、豫籍的战士,组成喊话队,向伪军兄弟喊话。攻敌先攻其心,在强大的政治攻势面前,敌人军心发生了动摇。开始时,伪军还是一个人一个人地跑过来,后来竟出现一个排一个排投向新四军,引起日伪军长官的震惊,严重挫伤了敌人的斗志。   
  阜宁战役马上就要打响了。作战命令已经草拟并交给了师长黄克诚。   
  黄克诚仔细审阅完,又会同作战部门进行详细审核。在作战命令中,黄克诚在“攻占阜宁”四个字前面凝重地加上了两个字——相机。   
  黄克诚知道,战场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必须根据战场形势变化,随时机断指挥。加上“相机”二字,一方面是要提醒作战部门,在战役指挥中,随机应变,要从最坏的情况着眼,多作几手准备;另一方面,赋予作战部门以相机决断的自主权。准备工作充分而周密。   
  4 月25 日深夜,战斗打响了。   
  黄克诚指挥八旅二十四团以及特务营,一夜之间连续攻克了大顺庄、头灶、九灶等据点,拔除了阜宁城外围的障碍。守敌一见,惊慌失措,急急忙忙派出一支千余人的队伍从北城门冲出,企图反扑,夺回据点。   
  翌日正午,敌人蜂拥而来。   
  新四军早有准备,打蛇打七寸,猛然给予迎头痛击。“噼哩啪啦”一阵激烈的枪声过后,敌人丢下一片尸首,退缩回去。   
  说时迟,那时快,机不可失,新四军乘胜追击逃敌,尾随敌人,直入阜宁城。   
  “嘀嘀哒哒”,响亮的冲锋号声四起。   
  新四军指战员奋不顾身,冲进了城门,并抢占了阜宁城北门的四座炮楼。   
  敌我双方暂时处于紧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