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咏怀诗 孙明君-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的诗,比如说李白在他的诗中写道,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后一个类型的诗歌在我们读来都是非常清浅的,这样一些诗歌,好像李白是在不经意之间写成的,轻轻的吟出来,就是非常美好的诗,这样一种非常美好的诗,看起来很简单,很亲切,但是别人不能模仿的,只有李白都可以写出来,我们读李白的时候,就会发现李白非常爱写的有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分别是饮酒,我们现在要读的将进酒,还有李白非常喜爱月,他有很多写明月,写月光的诗,还有呢李白是非常喜爱旅行的,李白喜欢走到不同的地方去,当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的时候,对于一般人来说由于陌生还害怕,但是对于李白来说,只有他当身处陌生的环境的时候,才能够刺激他的诗情,他才能够写出更新的,更美的诗,所以我们看到李白经常是走在祖国的名山大川。
现在我们看到的《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一开始呢李白就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连用两个君不见。连用这两个君不见以后呢,就拉近了诗人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我们感觉到,就是李白面对着我们,他对我们说你难道看不见吗,这样向我们提问,一下就感觉到,我们和诗人之间距离很近,我们感觉到,诗人就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觉得非常亲切,然后呢李白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个境界是非常壮阔的,黄河之水不是从天上来的,黄河之水是从青海来的,但是李白说,黄河之水就是从天上来的,假如说黄河之水是从青海来,那是地理课的填空题,李白是诗人,他所写的黄河之水,就是从天上来的,而且黄河呢,奔涌而来又奔涌而去,一直到大海不复回,这一句李白所写的是空间,他把空间一层一层地放大,第二句,高堂上边明镜前,有老人正在悲白发,高堂我们知道,后来就用高堂,来代替高堂二老,代指自己的父母,但是在这首里边,高堂指的就是一般的老人,一般的老人,他正在镜子前边照镜子,他非常悲伤,在早晨的时候,他的头发还是如同青丝,到了黄昏的时候,他就满头白发,在一朝一暮之间,就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这一句呢,李白把时间紧紧地压缩,上一句把空间层层放大,而这一句是,把时间紧紧地压缩,这样描写以后呢,就可以突出来时光是永恒的,但是生命是渺小的,面对着如此大的,一种自然的规律,诗人感觉到一种无尽的伤感。所以诗人接着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在得意的时候,就放纵情怀恣意享乐,不要让酒杯空着,我刚才说了,李白所写的是,不要让酒杯空着,如果说不要让酒杯空着,这是大白话, 这不是诗,而李白所写的是,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才是诗,这个酒杯是金樽,它不能空空地对着月,应该盛满了酒,我们一起来饮酒,他把饮酒这样一种,非常世俗的日常化的生活,就做了诗化、雅化,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典型的李白的语言,李白对自己是非常自信的,他说我是有才的,我的才是天生的,天生的我的才,是一定会有用的,我身上有很多钱,这个钱我不会珍惜它,千金我有 我挥霍,挥霍完了以后还会再有,李白对金钱是这样一种态度,他对自己也是非常非常地自信,当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玄宗逃跑到了四川以后,永王璘征召李白加入他的幕府,李白在他的诗中写道,但用山东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写的是山东谢安石,他实际上用谢安石, 来代替诗人自己, 来写我,我们发现李白的诗歌里边,有很多写到我, 写到李白,有一些诗呢,虽然没有写到我,没有写到李白,但是他所写的都是一些,他所非常喜爱的历史人物,比如我们刚才所说的谢安石,这样的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李白自己的化身,他所写的历史人物,他自己感觉到,他就是那样的历史人物,所以他说,但用山东谢安石,但用了我李白的话,我在谈笑之间,就可以平定安史之乱,他是不是能够平定,是(另)一回事,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他是非常非常自信的,他对自己在政治上的才能,有一种极度的自信,在中国诗歌史上,从屈原开始到曹植到李白,很多诗人都对自己,在政治方面的才华极度自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他是不拒绝世俗的享乐的。
岑夫子 丹邱生,将进酒 杯莫停,岑夫子 丹邱生,是跟李白一起喝酒的两个人物,根据后边的,“主人何为言少钱”来看,这一次是别人请李白的客,李白呢,在这个时候反客为主,说岑夫子 丹邱生喝酒喝酒,不要让杯子停下来,将进酒就是请喝酒,按照古代汉语应该读qing,今天大家也可以读成将进酒,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请喝酒 不要让杯子停下来,岑夫子 丹邱生,请喝酒 杯莫停,这个完全是李白,把日常生活当中,在喝酒的时候,酒席上的语言放到诗里边,非常世俗化的语言,但是放到诗里边,跟李白的诗融为一体,天衣无缝的,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你们不仅要喝酒,而且要听我要给你们唱歌,下边李白还在唱歌,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说钟鼓馔玉就指的,过有豪侈生活的那样的人家,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比如说像《红楼梦》里边的贾府,他们所过的是钟鸣鼎食的生活,馔玉是非常精美的食物,这样的一种贵族的生活,在李白看来是不足贵的,李白说自己只是愿意,长醉不愿意醒来,李白在一首,赠给他妻子的诗里边,《赠》内这首诗里边写道,三百六十日 日日醉如泥,李白是天天过着,酩酊大醉的生活。李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从古到今,那些圣人贤人谁知道他们呀,他们的声名是很寂寞的,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历史上谁喝酒喝得多喝得好,我们才知道他,这也是非常典型的李白的语言,惟有喝酒的人才留下他们的名字,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用了一个典故,用了陈思王,也就是曹植的典故,曹植当年在平乐观,大宴他的朋友的时候,喝的是美酒,斗酒十千的美酒,恣意地纵情地享乐纵情地喝,现在我们看到了,主人何为言少钱,就是请客的人他说,是不是我们今天,就喝到这儿为止了,我今天带的钱不多,李白就说,你为什么要说钱少 接着喝,径须沽取对君酌,我们再接着来喝,李白说,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愁万古愁,李白所骑的是五花马,李白所穿的是千金裘,那我们看到李白,是一个非常时髦的形象,如果要是李白,生活在今天的社会,我们可以想象到,他是驾着国际名牌车,他也是穿着国际名牌服装的,这样的一种形象,但是李白之所以是李白,什么五花马千金裘,他都是可以随时舍弃的,为了喝酒一切都可以放弃,五花马我不要了,千金裘我也不要了,都拿出去给我换钱来,我今天要喝酒,我要跟你们一起来消愁,我今天要消的愁,不是一点一滴的愁,我要消的愁是万古愁,我要消万古愁的时候,我如果要不饮它,三百杯四百杯的话,这万古愁能消掉吗,所以他说,与尔同消万古愁,万古愁又照应了开始,升华了愁的内涵,我们看到李白,在这首诗里边他所写的,是一种人生非常短促,我们应该及时行乐,这样一种主题,这样一种主题,跟《古诗十九首》,我们前面所看到的,不如饮美酒 被服纨与素,是一样的,但是这首诗并不是,仅仅写了享乐的主题,李白在这首诗里边,还有别的内涵,李白在这首诗里边,有强烈的自信,有怀才不遇的愁闷,有政治失意的牢骚,他把这样的一些东西,都揉进了他的诗歌里边,这样就是他跟,《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就有了明显的区别。
另外李白的诗歌在描写的时候,他具有一种豪放的气概,有一种雄肆的风格,他的语言是以七言为主的,但是其中也有三言,也有五言 也有十言,他的语言是层次错落的,给我们一种尽情挥洒的,这样的一种韵味,这样就是李白的诗歌,从形式上到内容上,都超越了《古诗十九首》,好 今天关于,中国古代咏怀诗的讲解,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问:第一个就是您如何评价享乐主义,就现在来讲,快乐也是一种收益,有快乐的经济学,还有经济学有福利经济学这些,然后看您如何评价享乐主义。
答:,好,由于时间关系我就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呢,这位同学所问的是我如何看待享乐主义,我自己感觉到,就像我在前边所讲的,享乐主义作为我们人类来说,大家都会有一些享乐主义这样的倾向,但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我们作为一个理性人我们应该是适度的享乐,但是不要过渡的享乐,我们的享乐不要建立在伤害别人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这样的享乐,适度的享乐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要是过渡的享乐就不好了。
就是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黄老思想是非常盛行的,所以在文化上,没有那种儒家的大异同,表现出一种多元化,但是它对现实人来说,一提到道家的黄老思想,人们都认为它是比较消极的,可是据我自己看,比如老子写道,屈则全 满则盈,他是讲了一种辩证,和一种相对意义上,我们如何处事,人们普遍现在认为,它是一种消极,但是实际上他不是,您认为,作为我国古典传统文化的,这种道家思想有没有,它的现实意义,尤其有没有它现实的积极意义。
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在魏晋时期,黄老思想盛行,这个表述实际上不是很正确的,黄老思想的盛行,应该是在汉初的时候,经过了多年的楚汉战争,汉初的统治者,他们在汉初,当时社会是民生凋敝,当时社会非常贫穷,所以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现实下,统治者不得不实行了,黄老无为而治的这样一种思想,那么经过了汉代社会的,几十年的发展,经过了文景之治以后,到了汉武帝的时代,汉帝国就强盛了,所以他所实行的是,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这样一种思想方针,于是在两汉时期所盛行的,都是儒家的思想,当然这个儒家的思想,最主要的一种是儒术,它跟原始儒学的思想,是有出入的,那么道家的思想庄子的思想,在什么时候兴盛起来呢,它就是到了汉末的时候开始兴盛,到了魏晋时代,道家的思想,老庄的思想就开始兴盛,我们注意到,黄老并称是在汉初,而老庄并称是在魏晋时代,我们国家的哲学思想的,最根本的理论呢就是玄学,玄学有三玄,三玄分别是,《周易》《老子》、《庄子》,而《老子》和《庄子》之间,在魏晋时期进入到学者的,这个思想里边的时候,是《老子》在前,《庄子》在后,有一个由老入庄的这样一个过程,老子跟庄子是并列的,但是老子跟庄子也是有区别的,他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简单地说,共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都是在追求道,在追求自然,老子说,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最高所要效法的是自然,这样一种对于道的追求,对于自然的追求,庄子也继承了下来,但是老子的学说,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社会政治学说,而庄子呢他所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的境界,庄子他 是可以说,老子的思想是为统治者,提供了一种治世的方式,而庄子的思想是,为知识分子指出了,一条追求精神自由的道路,庄子他所选择的,这样一种道路,人生的道路,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的道路,那么到了今天,老庄的思想特别是庄子的思想,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呢,我自己感觉到它完全没有过时,在我们当今的社会里边,社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老子的思想特,别是庄子的思想,他让我们要顺应自然,让我们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特别是庄子的思想,让我们要进入到一个,逍遥的这样一种境界里边去,那么对于今天这样一个,日益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对于一个非常功利化的社会来说,庄子的思想我感觉到,今天不会过时,而且以后也永远不过时。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