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笔记(齐世荣版)-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族进行斗争。十三至十五世纪斗争异常激烈,甚至武装起义,斗争的结局也不相同,有些城市手工业较发达,行会取得胜利,有些城市商业占据优势,城市贵族取得胜利。即使行会取得胜利的城市,市政管理也不是真正民主的,只有富裕的大行会才能参加政权,这实际上是手工业上层与部分城市贵族联合起来建立新的寡头统治。4、行会内部的斗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内外市场的扩大,行会内部的竞争加剧了,明显地出现了经济不平等和社会不平等,富裕的手工业者和比较大的作坊主,开始把一部分活分给小作坊主,供给他们原料和半成品,收购他们的制成品,这样,行会内部两极分化:有的发了财,上升为行会上层,有的贫困化,沦落为受剥削的直接生产者。十四至十五世纪,这种分化已深入到作坊里,帮工学徒处境日益恶化。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建立了“兄弟会”、“伙伴社”等与行会上层斗争。由于这时还不能认清自己的阶级利益与行会上层利益的根本对立,所以斗争的目的,只是希望改善日趋恶化的处境,因此斗争的范围很小。 二、十字军东侵。十字军东侵是罗马教廷、西欧骑士和拜占廷主对近东各国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是在“十字架反对弯月”(基督徒反对伊斯兰教徒)的旗帜下进行的,出征的西欧部队,每个人都带有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战争从1096年到1270年,近两个世纪。1、十一世纪末西欧组织十字军东侵,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1)由于城市的兴起和货币经济的发展,西欧封建主对商品和货币的需求越来越高,靠固定的封建地租收入已不能满足他们贪图享受的欲望。另外,当时封建主的遗产实行长子继承制,这必然造成许多无所事事的骑士,他们进攻寺院、劫掠商旅,不惜一切手段恢复其高贵的生活。因此,西欧大小封建主企图扩大领地、增加收入、广置财富,是推动他们向东方侵略扩张的根本原因。(2)教会是这场侵略战争的组织者和发动者,教会在中世纪初期曾一度衰落,经过长时期复苏,十一世纪又进入高涨时期,在分裂割据的西欧,教会成为唯一有组织的政治力量。1054年教会大分裂后,教皇的基本意图就是要统治东方教会,因此不惜诉诸武力,鼓励对拜占廷的军事进攻。(3)西欧商人,特别是意大利、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对东侵非常支持,他们想通过这场侵略战争,打败他们的竞争对手,垄断与东方的贸易。(4)农民是这场侵略战争的积极参与者,他们想通过这个机会逃脱封建剥削和压迫,摆脱农奴地位,到东方寻求新的生活出路。此外,当时东方各国形成的复杂局势,为十字军东侵创造了客观条件。1055年,阿拉伯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突厥人灭亡,1071年塞尔柱人又打败拜占廷帝国,随后占领了几乎整个小亚,并做好了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准备。拜占廷帝国面对塞尔柱人的威胁,束手无策,只得向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拜占廷的困难处境为西欧侵略者发动进攻提供了有利时机。
2、概况。十字军的侵略活动总共八次。第一次为1096-1099年,1095年11月26日,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克勒芒城发表演说,煽动东侵,首先响应教皇号召的是贫苦农民,他们不等骑士队伍便提前向东方进发,一路上到处抢劫。农民十字军由于既未受到训练,又无精良装备,在塞尔柱人打击下几乎全军覆没。骑士十字军是第一次东侵的主力军。于1099年攻占了耶路撒冷,大肆杀掠一番后,建立了一些封建王国。最具代表性的是第四次十字军东侵(1202-1204年),最初确定进攻埃及,并请求威尼斯给予海上帮助。但威尼斯要价甚高,十字军无法凑足钱数,于是在威尼斯怂恿下于1202年11月进攻信奉天主教的扎达尔城(该城是威尼斯的商业对手),这一行动受到教皇英诺森三世的责骂。但拜占廷发生的事情使得十字军的计划发生大转折。12世纪末已迅速衰落,1195年发生宫廷政变,被废位的伊萨克二世之子阿历克塞于1202年逃到西方,请求教皇援助,并答应事成之后把东方教会置于教皇统治之下。这给扎达尔的十字军改变进攻方向以有利借口。1204年十字军帮助伊萨克二世复位,由于阿历塞没有搜罗到付给十字军的款项,十字军反目成仇,这时君士坦丁堡也发生起义,推翻了阿历克塞,进攻君士坦丁堡,于1204年4月13日陷城,城市被抢劫一空,战利品堆积如山,许多艺术珍品被运往西方,这赤裸裸暴露了西欧封建主组织十字军的真实目的,揭穿了所谓“圣战”的本质。3、十字军东侵的后果。十字军东侵是一场粗野落后的西方封建势力对文明先进的东方各国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时间之长,涉及的国家和社会阶层之广,地理范围之大,历史上是空前的,它对东西方都发生了巨大影响。
(1)严重地阻碍了近东各国和拜占廷的社会发展,使这一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大量的社会财富或者被抢劫运走,或者被化为灰烬瓦砾。(2)使西欧各国人民也遭受不幸与痛苦,几十万十字军死于非命,无数财富白白消耗。(3)对欧洲社会,尤其西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政治方面,由于东侵,使得西欧社会分裂的主要因素:大封建主和好战的骑士大批到了东方,许多人战死,这有利于西欧各国的政治统一。同时,也刺激了西欧城市的发展,从而导致议会君主制的产生和中央集权的出现。另外,由于东侵的失败,教会的影响,教皇的权威迅速下降,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产生了动摇,这对后来的宗教改革起了积极作用。经济方面,这次东侵,削弱了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在地中海地区的商业优势,而西欧商人地位的提高则促进了西欧商品货币的发展,同时,由于封建主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封建剥削关系从劳役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另外,由于大批农民到了东方,劳动力的缺乏使封建主对农民的剥削程度有所缓和,促进了农民地位的改变。文化方面,客观上讲,这两个世纪是一次空前的东西方科学文化的大交流。东方大量先进文化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许多产品与技术传入西方,甚至东方人的生活方式也被引进,从而改进了西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4)对东欧的影响,东侵后,经君士坦丁堡,再经黑海到第聂伯河这条商路逐渐衰落,从而直接导致古代罗斯国家衰落的加快。 第三节 封建制度发展时期的西欧诸国
一、英国(11-15世纪)。公元一世纪中叶罗马帝国确立了对不列颠南部、中部的统治,从五世纪中叶起,不列颠遭受日尔曼人中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裘特人的入侵,他们建立了许多小国,经过长期争战和兼并,到六世纪末七世纪初联合成七个王国,历史上称“七国时代”,七国间经过长期斗争,到九世纪初,威塞克斯王国居于支配地位。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把各王国联合在自己统治之下,形成了一个统一国家,从此有了英格兰这个名称。从八世纪末时起丹麦人不断袭击和劫掠沿海地区,九世纪以后,丹麦海盗进而占据领土,长期定居,控制了英国东北部地区,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正是在与丹麦人的斗争中联合成为统一国家的。到十世纪后半期,岛上的丹麦人逐渐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相融合,并且形成统一国家,1042年获得政治独立。1、诺曼底征服。诺曼人为日尔曼人中的一个分支,意为北方人,包括丹麦人、挪威人,诺曼底征服只是指诺曼底公爵对英国的征服。911年诺曼人首领占领法国今天的诺曼底半岛及其附近领土,强迫法王承认其公爵地位,他形式上作为国王的附庸。1066年1月,英王信教者爱德华去世,其表弟诺曼底公爵要求以亲属关系继承英国王位,被英国贤人会议(贵族会议)拒绝。9月威廉在教皇支持下率军进攻英国,10月14日哈斯丁战役击败英军,威廉随后进入伦敦,加冕称王,史称征服者威廉(1066-1087年)。诺曼底征服在英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威廉是通过武力击败盎格鲁?撒克逊旧贵族而夺取统治权力的,战败的旧贵族或被杀,或潜逃,他们的土地大部分被没收,除王室占用大部分外,其余都分给追随他的诺曼底贵族,这种分封以服兵役作为条件,封臣必须率领其部属和封臣为国王作战,这就培植了一批忠于王室的新的封建统治阶级,由此可见英国国王对全国土地有较大的支配权。其次,以拥有大量土地和充足财源为基础的英国王权比较强大,而外来的统治者封建贵族,也极力维护和依靠强大和王权以加强对英国人民的统治,所以征服者以后的英王中地道的最高封君。2、封建制度的确立。盎格鲁?撒克逊人侵入不列颠时,正处于军事民主制阶段,阶级分化刚刚开始,七、八世纪,铁器的出现和应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剩余产品增多,商品交换得到发展,但当时农村公社仍然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公社内每户大家族都有份地,并有权使用公社附属地。从农村公社中分化出来的贵族占有公社的公共土地,成为大土地的所有者,有权在自己的领地内对自由民征收实物和徭役。随着自由民的份地成为私有财产,公社内部贫富分化日益加剧,贵族依靠王权的支持掠取土地变成凌驾于公社之上的封建领主,自由农民则变成他的依附者,封建制生产关系开始建立。九到十一世纪中叶,封建庄园逐渐形成,诺曼底征服加速了封建庄园制的发展。威廉没收大部分土地,自己占用部分外,其余分给追随他的僧俗大封建主,从这些领地内再分出许多骑士采邑,规定每个骑士采邑供养骑士一名,为国王服军役,国王还强制附庸的附庸也直接向国王宣誓效忠。因此英国比大陆较早出现了中央政权。凭借这些条件,1086年,国王在全国进行土地和赋役清查,并制成《土地赋役调查薄》(由于严厉地进行调查,造成居民的恐慌,后来被称为《末日审判书》)作为征收捐税的根据。当时农奴除负担领主的捐税外,还须向教会缴纳什一税,处境日益恶化,到了十二世纪前半期,英国最后确立了封建庄园制。
3、王权的加强。诺曼底征服带来的重要政治后果之一是王权的加强,威廉采取种种措施以加强王权。首先,他利用几年时间,全力镇压英国农民的反抗,制服盎格鲁?撒克逊贵族,他们的土地全被剥夺,国王把没收土地中的七分之一作为王室领地,为王权创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其余土地则分赐给臣属,以服军役和缴纳贡赋为条件,从贵族处得到土地分封的下层骑士,既要效忠于领主,又要效忠于国王。国王与大小封建主都建立了封建主从关系,因而成为整个结构的核心。亨利一世(1100-1135年)时期,王权进一步加强,他平息了英格兰西部大贵族的叛乱,没收他们土地分封给中小骑士,王权的支柱盎格鲁?撒克逊中小封建主的势力得到加强。中央机构也日趋完善,国王宫廷是全国统治中心,枢密院为中央管理机关。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享利一世死后,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纠纷,王权一度削弱。安茹伯爵亨利二世(1154-1189年)继位,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他在法国拥有领土,因而他既是英国最高君主,又是法王的附庸。这种复杂关系为后来英、法两国带来深远影响。亨利二世为加强王权实行军事改革和司法改革。军事上他命令自由民必须按财产状况置备不同的武装,在必要时为国王服兵役,允许一部分附庸缴纳“盾牌钱”代替服役,国王用钱雇佣骑士长期服役,使国王在军事上减少对附庸的依赖。司法上命令自由人可越过领主法庭上诉于国王法庭,国王法庭用“誓证法”(巡回法官在地方审案时选出当地骑士和富裕的自由农民十二人组成陪审团,宣誓作证)代替过去的“神命裁判法”(用沸水或灼铁施于被告肢体,或用决斗方式来测知神命,然后确定是否有罪)。结果国王增加了讼费和罚金的收入,王权得到扩大和巩固。4、议会君主制的形成。十三世纪英国经济继续高涨,农业产量增加,牧羊业发达,货币地租流行,促使农民进一步分化,一部分变得富裕,大部分则陷入贫困,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上不同阶层,阶级产生了不同影响。中小封建主(骑士阶层)由于转向经营农业,剥削雇佣劳动,同城市市民以及富裕农民有着共同利益,都希望有强大的王权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僧俗大封建主则力求维护自身的特权和领地内的劳役制,因而在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