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那学期在雨中长大 >

第30章

那学期在雨中长大-第30章

小说: 那学期在雨中长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当时当然高兴了,自己能上一个市重点多好啊。没想到会是现在这样。 

    □ 你给男朋友打电话的时候你是不是鬼鬼祟祟的,怕你妈妈发现了会很难受是吗? 

      反正是挺小心的。我知道这样不好,真的是,我妈现在肯定不是百分之百地理解我,她只不过是稍微缓解了一下,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性。 

    其实我觉得我妈算是好的了。 

    □ 我跟你妈说过,你妈处理这件事算是很理智了,加上你也基本上能理解她,很多家长跟孩子在这件事上弄得很僵。你们不愿意屈服于他们的安排,而他们是要全面占领。你妈给你讲了好多道理,你现在并不明白,这是这个问题的一个方面;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是,你必须  要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面对后果有自己承担的勇气和责任心。你那个同学的压力小并不代表她把自己弄明白了。 

      她现在有男朋友。她对她男朋友态度极差。 

    □ 你不需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因为你现在能决定的就是从第30提高几名,再提高几名;如果考不了清华、北大,就选择一个自己力所能 及的学校,别的不用想得太多。 

      可那不还是和自己的能力有关? 

      不仅是自己的能力,现在社会竞争那么激烈,就业压力也很大。 以后竞争更激烈。我不能不想,那是我的将来呀。 

    幸福的生活怎么样,我跟他经常谈到这个问题。他的意思是怕以后没有资本,所以就提出过分开一段时间,等大学毕业以后,自己有一定资  本了,再继续这段感情。后来他这么一说,我觉得大家在一块还可以互相促进,而且我还担心我啊,如果他比我强的话,我自己没有本事,  即使他不嫌弃的话,我自己还别扭。为什么要让他嫌弃呢?我觉得我起码可以让自己活得有尊严嘛。 

      我觉得跟他打电话,互相讨论问题,那是时间过得最充实的时候,但是我妈阻止我们俩之后,我不能在家打了,只能在学校,又不太方便。其实我也认识到跟他聊一些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纯属为了缓解,说好听了就是缓解压力,说不好听的就是闲聊没有实质性的问题,可能再说好听点就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一面是风,一面是——美晴:妈妈给我的压力太大了
服从未必心甘情愿

    服从未必心甘情愿 
    □ 你觉得那样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吗? 

      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觉得好想跟他在一块,一打电话就不想挂。现在慢慢地习惯了,认识到这点了,慢慢地能够克制住自己了,打电话的时候要有一个时间的限定,比如是20分钟这样。打完了我还要考虑自己将要干什么事情,什么事情是最棘手的,先把那个棘手的事情做完了。 

    □ 你觉得如果你妈妈给你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的话,你觉得会舒服一点吗? 

      我肯定会觉得更加舒服。我妈就是怕给我一个宽松的环境,我管不住自己。 

      其实我觉得我能,我妈就觉得不行。我理解我妈这么做是为了我好。所以很多时候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我意见不一样,就跟  她顶了什么的,就服从吧。这样的话我觉得大家心情都会好一点。 

    □ 你这种服从未必是心甘情愿的? 

      对。我觉得只要别再爆发就可以,这样平平淡淡的就可以,我已经很满足了。 

      我不可希望她能理解我多少。我觉得这样比较稳定就好了,不要再有什么波澜壮阔了。那样伤害我也伤害她。维持现状也没什么不好,是不是? 

      可是我妈还要我断绝一切关系……我做不到,因为觉得他没有对我带来伤害。我跟他一块很开心。我妈跟我说要跟他断的时候,我的的确确服从了。但是服从完之后我特痛苦,那种痛苦就是上午所有的课一节没听进去,这样还不如让我继续原来的状态。我觉得在这件事情 上,应该根据我自己的意愿办这件事情。好像到目前为止,我自己的话并没有什么不对。 

     □ 你觉得你痛苦的原因是失去了这段感情呢,还是因为你又变得寂寞了,还是因为你听了妈妈的话? 

      肯定不是因为听了我妈的话。我不会做那个我认为不正确的或者是我不能理解的事情。我能理解我妈,我觉得她那样做是正确的。但是那样做对我的负面影响太大了。 

    □ 所以你选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就是隐瞒? 

      对。恋爱本身并没有什么影响,而妈妈给我的压力太大了。 

    □ 你觉得你这个年龄的人能够很理智地处理这个问题吗? 

      我觉得这是父母潜移默化引导的,在这件事情没有发生之前,父母给自己思想上的那种影响。这个挺重要的。基本上能让我正确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有时候遇到一些问题自己处理不好,我妈讲大道理,我还挺烦的,但是有时候她给我讲完之后我觉得挺好的。而有的时候我  觉得办这件事很困难挺需要她说点什么,她却不给我讲。 

      原来觉得光听一个人说,往脑子灌那些大道理,太生硬了,一时接受不了,回过头一想才觉得很有必要。 

    □ 你觉得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妈对我的评价我觉得挺准确的,就是特善良。为别人考虑得挺多的,有的时候会牺牲自己的利益。 

    作者的话 

      

      美晴跟我谈话的时候很自然,与她妈妈的紧张和焦灼的样子两相对比,让我感触良多。孩子是好孩子,善良单纯,知道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知道学习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妈妈是好妈妈,本身自立自强,对待孩子的关心无微不至,还不停地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这一对母女比起前面所有没有父母心灵沟通的案例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 

      然而,我在想,有这样的母亲,美晴感觉怎样?比之其他父母采取放任的态度是否就没有了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恋爱本身并没有什么影响,而妈妈给我的压力太大了。”这是孩子的原话。恋爱她谈了,对母亲的谎话她也说了,而且比前述的孩子承担了更多的压力。这是怎么回事?母亲的关心不对吗?不是不该关心,而是注意力太集中了,妈妈,你考虑过吗,孩子在这种被“盯住”的感觉下是否失去了自己心灵的空间,甚至失去了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使命感和勇气?何况在对待“谈恋爱”这件事的认识上,两人根本无法彼此妥协,结果不是说谎隐瞒,就是忍受非意愿服从的巨大委屈。男朋友在美晴的心目中是内心的温暖之源,是驱散孤独寂寞的良药,是众多压力无法排遣之下用来缓释的法宝。难道这些对一个孤独的孩子没有意义吗?这些理由是无稽之谈?就像诺贝尔奖获得者比德尔说的:“人们忽视了孩子发育中最敏感最易接受的时期,严重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问题是我们没有倾听。” 

      问题是我们没有倾听,是啊,人需要相互理解需要换位思考。不因为年龄有差异就忽视对方的心理需求,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面对这样大的升学压力,整天魂不守舍地打电话,即使并没有越雷池半步,时间和精力被大量挪作他用也着实让大人心焦。 

      这一段折磨快快结束吧,孩子啊,你的成长为何让人如此不安?你们是怎么了?我们是怎么了?比起老师,母亲担子很重,但她没有受过任何训练,对孩子的教导怎样更合适、更有教育效果。这些问题她们也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就像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艰难地探索一样。我们又怎能苛求她们成为教育家呢? 

      我们的父母是那样对我们的,虽然很多话最后被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我们理解的时候已经30岁,我们已经走了一些弯路。借鉴是必要的,但成长的历程证明毫无主见地放弃自己的想法一样会贻害终生。因为生活是自己的生活,感受是自己的感受,甜是自己的,痛是自己的,经验也只有自己去体会才能获得。何况时间这个永动机,到底哪一刻是更重要的呢,谁能说是现在还是无法预知的将来? 

后记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2003年底交稿以后,我决定接着做中学生性行为的调查访谈。因为我慢慢发现,对于中学生个人而言,性仅仅是一种再表面不过的现象,那种身体之外的种种困惑才是重点所在。 
      所以在这本书里,我更想讲述一个个完整的成长故事,它是我对青少年成长问题研究和探索的延续。其中有些访谈是在撰写《藏在书包里的玫瑰》过程中就已经约好的,因为没有时间而被搁置了;而有些是应读者的要求,为了完成那本书后记中所说的“故事还没有讲完”的承诺,所以在这本书里把那些故事讲完。 

      采访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所有的交谈都会使我无限接近中学生生活的真实。也许因为近十年的工作就是与他们打交道,所以自然形成了一个有别于成人的立场,也许是我的,也许是孩子的,总之是我想表达的,孩子们都心有灵犀地明白了。 

      有一次,也是惟一一次,有妈妈参与的采访,这位妈妈后来告诉我,远远看着我与她的女儿交谈,她感到自己永远都做不到我那样的温和、平静。我笑了,告诉她有两个原因:一,我是一个旁观者,我如果是妈妈本身,可能不会比她好多少;二,孩子更愿意在陌生人面前自如地表现自己。 

      但是,还有一点我没有告诉这位妈妈,那就是,我更加相信孩子正在为自己的成长积蓄力量、锻炼智慧。这是他们的必经之路,他们要自己长大,况且,这个世界有太多路是需要自己一个人去走的。 

      我们不能按照我们的模式来塑造孩子,他们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置于和我们的看法同等的地位,并期待我们能认真对待他们的看法。 

    好多在成年人看来忧心忡忡的问题,在孩子眼里,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只是在经历他们的生活。他们或许会重复上一代人的梦想和错误,但那是他们自己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注定不能重复别人的故事。 

      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是这样描述年轻人的:“他们的举止不合礼仪,见了长辈进屋根本不会起立。他们在同伴面前唾沫飞溅,在餐桌上狼吞虎咽,跷着二郎腿,还像暴君那样对待老Α!?BR》  实际上几千年来,长辈对晚辈的态度也同样没有太大的改变,一如既往地忧虑或者期待。但孩子已经不是从前的你我了,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少年也变了。 

      但是,成长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或大或小,有时候甚至是生命。 

      况且,性教育开展得再好,100%不能保证孩子不出问题。现在社会上评价标准多得泛滥,孩子的高考压力一点儿都没有减轻,每个孩子都很不容易。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成长得有尊严,那就要尽可能多地伸出援助之手。 

      了解孩子是每个家长和老师的渴望,但读过各种教育心理学的他们仍然会发现,平等的交流是何其困难——因为你不是孩子,尽管你曾经当过孩子。我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帮助孩子坦然告诉你们:那种拔节般成长中的迷茫和疼痛,他们对成人社会的种种期望和看法,对现行教育的失望和不屑一顾…… 

      也许,这本书会为孩子和师长开窗、架桥,会让大家都有一种了然于心的感觉。不再出现话语霸权主义,不再那么武断、自以为是。 

      对于孩子,他们需要又直观又感性地学习经验、打破爱情神话、安全跨过成长中的每一步危险,而不必非要品尝失败,遍体鳞伤地长大。 

      至于青春期必经的一些痛苦,就不要惧怕它们吧!因为只有经历这些才会使你们更成熟,更明白幸福的真谛。 

      我确信一点:没有人知道你们会变得有多好。 

      最后要感谢好朋友林伟峰、陈曦提供他们的研究成果成为本书的精彩附录,还要感谢本书的策划人李向晨为本书所做的贡献,没有他的努力,不会有现在这本书的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