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白话古文观止 >

第15章

白话古文观止-第15章

小说: 白话古文观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界的正常现象。 (53)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辩:同“变”。 (54)无穷:指时空的无始无终、无边无际。 (55)许由:字武仲,颍川人,上古传说中的高士。相传尧让天下给他,他不受,逃隐箕山,农耕而食。尧又召为九州长,他不欲闻,洗耳于颍水之滨。 (56)爝(jué决)火:小火把。此指光之小者。 (57)夫子:指许由。 (58)尸:古时享祭的神主,引申为无其实而空居名位的人。 (59)缺然:不足。 (60)致:送,给与。 (61)宾:与“主”相对,指附属之物。 (62)鹪鹩(jiāo焦liáo聊):善于筑巢的小鸟,喜居树林深处。 (63)偃鼠:即鼹鼠,常穿行耕地中,好饮河水。 (64)归休乎君:是“君归休乎”的倒装句。君:指尧。 (65)庖人:厨工。不治庖:不下厨。 (66)祝:执掌祭祀的官。因其对神主(尸)而祝,故称“尸祝”。樽:酒器。俎:盛肉之器。越樽俎而代之:比喻超越权限代替别人办事。今作“越俎代庖”。 (67)肩吾、连叔:二人当是庄子虚构的有道之人。 (68)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佯狂避世,与孔子同时。 (69)河汉:银河。 (70)藐姑射(yè夜)之山:传说中的仙山。 (71)淖约:同“绰约”,体态柔美的样子。处子:处女。 (72)凝:精神专注。 (73)疵疠(lì厉):恶疾。 (74)是:此,指接舆的话。 (75)瞽(gǔ古)者:盲人。 与:参与。文章:文采。 (76)知:同“智”。 (77)时:同“是”。女:同“汝”。 (78)旁礴(bō博):形容无所不包、无所不及。蕲(qí奇):同“祈”,求。乱:这里意为“治”。 (79)弊弊:惨淡经营,疲惫不堪。 (80)大浸:大水。稽:至。 (81)粃糠:亦作秕糠。谷不熟为粃谷皮为糠。比喻琐细无用之物,犹言糟粕、渣滓。陶铸:烧制瓦器和熔铸金属的模具。这里是培植、造就的意思。 (82)资:购买。章甫:礼冠。诸:之于。 (83)断发:剪断长发。文身:身刺花纹。 (84)四子:相传指王倪、啮缺、被衣、许由。《庄子》书中视之为得道者。 (85)汾水之阳:汾水之北。指今山西平阳县,相传尧曾都于此。 (86)窅(yǎo杳)然:怅然。丧:忘。 (87)惠了:即惠施,宋人,战国时的思想家。曾任魏国相,与庄子同时。 (88)瓠(hù户):葫芦。 (89)树:种植。实:容纳。五石:言葫芦之大可容五石。 (90)瓠落:廓落,大而平浅。无所容:无法容纳东西。 (91)呺(xiāo宵)然:虚大的样子。 (92)掊(pǒu):击破。 (93)龟(jūn君):同“皲”,皮肤因受冻而裂。不龟手之药:防止皮肤冻裂的药。 (94)洴澼(píngpì瓶僻):漂洗。絖(kuàng旷):细棉絮。 (95)金:古代金大一方寸、重一斤为一金。 (96)鬻yù育):卖,售。技:指制药的技能。 (97)虑:通“摅”,挖空。一说,作结缚解。大樽:即腰舟,形如酒器缚在身上,浮于江湖。 (98)蓬:蓬蒿,茎短而曲。有蓬之心:喻指惠子见解迂曲狭隘。 (99)樗(chū初):即臭椿,树干高大而木质粗劣。 (100)拥肿:同臃肿,指树干多赘瘤。中(zhōng仲):合。绳墨:木匠用以取直的工具。 (101)卷:同“蜷”。规:木匠用以求圆的工具。矩:木匠用以求方的工具。 (102)涂:同“途”。 (103)狸:同“貍”,野猫。狌(hēng生):俗名黄鼠狼。 (104)敖:同“遨”。敖者,即游者,指来来往往的鸡鼠之类动物。 (105)跳梁:同“跳踉”,跳跃。 (106)辟:同“避”。 (107)机:弩机。辟:陷阱。 (108)罔:同“网”。罟(gǔ古):网的通称。 (109)斄(lí离)牛:即旄牛。 (110)无何有之乡:庄子所幻想的超越时空、一无所有、绝对自由的境界。 (111)无为:无所事,无所用心。 (112)夭:夭折。斤:大斧。 
庖丁解牛
  〔战国〕庄 周
  【题 解】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响然(3),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5),乃中经首之会(6)。
  文惠君曰:“譆(7),善哉!技盖至此乎(8)?”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9)。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0)。依乎天理(11),批大郤(12),道大窾(13),因其固然(14)。技经肯綮之未尝(15),而况大軱乎(16)!良庖岁更刀,割也(17);族庖月更刀(18),折也(1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0)。彼节者有间(21),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3),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4),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25),如土委地(26)。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27)。”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28)。”
  选自王先谦《庄子集解》本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 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 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冯海荣)
  【注 释】 
  (1)  庖(páo袍)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2) 踦(yǐ以):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住。 (3)砉(hùa画)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响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今一本无“然”字,是。 (4)騞(huō豁)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5)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6)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7)譆:赞叹声。 (8)盖:同“盍”;亦即“何”。 (9)进:超过。 (10)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11)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 (12)批:击,劈开。卻:同隙。 (13)道:同“导”,顺着。窾(kǔan款):骨节空穴处。 (14)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5)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庆):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 (16)軱(gū孤):股部的大骨。 (17)割:这里指生割硬砍。 (18)族:众,指一般的。 (19)折:用刀折骨。 (20)发:出。硎(xǐng刑):磨刀石。 (21)节:骨节。间:间隙。 (22)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23)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 (24)怵(chù处)然:警惧的样子。 (25)謋(zhè哲):同“磔”。謋然:形容牛体骨肉分离。 (26)委地:散落在地上 (27)善:拭。 (28)养生:指养生之道。 
秋水(节选)
  〔战国〕庄周
  【题 解】《秋水》见《庄子·外篇》,可能是庄子的学生所记录。文章论述天人关系、事物的相反相成,最后归结到任自然而无为。论辩精辟,是庄子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秋水》全文包括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一大段,其下还有六个短篇,思想内容与上文类似,但故事不相干。现只节选主要的大段。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5),望洋向若而叹曰(6):“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7),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8),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9)。”
  北海若曰:“井豢梢杂镉诤U撸10),拘于虚也(11);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2);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3),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4),尔将可与语大理矣(15)。天下之水,莫大于海,百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16),不知何时已而不虚(17)。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18),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19),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20)。方存乎见少(21),又奚以自多(22)!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3)?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看样子稊米之在太仓乎(24)?号物之数谓之万(25),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26),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27),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28),终始无故(29)。是故大知观于远近(30),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31)。证曏今故(32),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33),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34)。明乎坦涂(35),故生而不说(36),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37),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38),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39)’,是信情乎(40)?”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