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刀子和刀子 作者:何大草 >

第3章

刀子和刀子 作者:何大草-第3章

小说: 刀子和刀子 作者:何大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字地写出来。我都一揽子收下了,叫什么我都回答,叫什么都是在叫我,对不对?
  即便别人不叫我的名字,只是冲着我那个方向招呼一声“喂”或者是“嗨”,我也不会搞错的,那一定是在叫我呢。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站在一群人中间,我肯定是最惹眼的。高一的时候我们做过一篇作文《我与我的泡中》,多他妈温情脉脉的题目啊。我是这样写的:
  请你不要问我长成什么模样。每天下午七点钟,你到我们泡桐树中学门口来,你就能一眼认出,哦,那个可怜的家伙就是我啊。从皇城坝广场乘38路车,磨磨蹭蹭朝南走,到了南桥下车,沿河往左,河是南河,两边都是泡桐树。街叫泡桐树,学校也叫泡桐树,树子都高过了院墙,高过三五层楼,叶子肥大,绿得发黑,街上阴森森的,全让泡桐树的叶子染黑了。泡桐树春天开花,开花的时候还没有叶子,紫色的花铺满了枝头,粉嘟嘟的紫色,嫩得不得了……等花谢了,然后才是叶子的天下,又绿又黑,黑到深秋。
  哦,你到了南桥,顺着左手走两分钟的路,就看到黑墙上钉着一块铜牌子,朝着街道、朝着堤坝还朝着南河。铜牌比校牌还要显眼,铮亮,好看,趾高气扬,上边烙着四个红色的大字:“市级合格中学”。这就是说,我们可怜的泡桐树中学啊,不是“重点中学”,不是“示范中学”,也不是“园林似绿化先进单位”……“合格中学”,是我们唯一的金字招牌啊。噢,是的,泡桐树中学的确是合格中学呢,有三个初中年级、三个高中年级,共32个班1201个学生。他们中间藏龙卧虎,每天都要在中午或者黄昏时候干下几桩斗殴、劫财的勾当来,不是在臭气熏天的网吧,就是在小街小巷的拐角,或者天晓得别的什么鬼地方。所以,警察三天两头就跟鬼子进村似地光顾泡中。校长、主任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绝招,每天把我们关小鸡似地关到天黑。是的,说起来很可笑啊,在我们合格中学,光阴的流逝是以天色来计量的。天黑以前,没有老师愿意上课,也没有学生愿意做作业,值日老师就抱着手在走廊上走来走去,从敞开的门口,看我们乱哄哄地磨蹭光阴。天终于黑下来,就像课本上说的,夜幕垂下来了,两个虎背熊腰的保安拉开铁门,我们就蜂拥而出了,人头乱(攒)动,杀(喊)声四起。这时候,你就能一眼认出我来了。
  我走在最前边,而且我比所有女生都要高出一个头。我总是边走边把手伸到后颈窝,把校服从头上扒下来。大笼大垮(松松垮垮?)的校服扒下来后,就露出了我那身紧绷绷的皮夹克。我留着短发,短得跟男人的板寸似的,还蹬着陆战靴,走起路来跟巴顿将军一样大步流星。我知道身后有许多男生瞅着我,眼里都要馋出鸟来了。他们说,妈的,看这个假眉假眼(假模假样)的将门千金!
  ……
  不过,这篇作文我始终没能够把它写完,我现在说给你听的,也只是一个大概吧,意思意思,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况且我不知道接下去又该写什么,如果是流水帐,真不晓得要流到何年何月,想起来都很吓人呢。我就把陶陶的《我与我的泡中》全文照抄了一遍,遇“男”就改“女”,逢“他”就变性,居然得了78分。而陶陶本人却只得了64分,气得他拍桌子骂了句妈的×!分析起来,可能是陶陶的字迹混乱,而我的一笔一划都清清楚楚吧,清楚得就跟小刀子刻在木板上一样的。真的,我的字迹就跟小刀子刻的一样,力透纸背就是这个
  意思吧?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个缘故,语文老师是个老头子,老单身,老瘪三,肯定看着女孩子更顺眼,看着陶陶牛高马大就莫名其妙不喜欢。我很少在背后说老师的坏话,我说的这些都是真实的。我造谣得不到任何好处,何况是现在。不过, 他早已经退休了,在我们离开泡中之前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就跟死无对证似的。

  第二章 陆战靴,陶陶

  还记得我说过的麦麦德吗?沙漠中的英雄麦麦德,白袍、弯刀、单峰骆驼。此外,他还是一个游吟的诗人和哲学家。他比燕子李三更光明正大,比罗宾汉更矫健有力,比我们的政治老师更能讲出伟大的格言。我晓得格言总是很伟大的,不然为什么还叫格言呢?他说过一句格言:经历对有些人是财富,对有些人只是一本流水帐。麦麦德其实并不总是说格言,他更多的时候是什么也不说,因为这只是一本连环画,话说多了就等于是废话。他说话的时候,往往是画面上空出了一个条形,在沙丘和月亮之间,刚好容得下他的一句话。格言的特点
  就是一句话,对吧?这一点我还是晓得的。麦麦德总是说得一刀见血,一下子就跟刀子似地把我捅穿了。我的那点经历,就是他说的可怜的流水帐。
  哦,你不同意吗?是不同意我呢,还是不同意麦麦德?……我有一点明白你的意思了,同样的经历对我是流水帐,对别人就成了财富,是不是?这样说,我就明白了。别人是谁呢,反正不是我吧。也许是我不认识的某个人,也许就是你,你可以把我的经历拿去做一本书,真的,随你的便啊。
  如果你真把我的每一天写成流水帐,那么我出了校门该去的地方,就是38路车的公交站。有一些日子,我总是站在站牌下边等陶陶。从西边的街口数过来,站牌正好钉在第十三根泡桐树上。泡中的学生就叫这个站牌“十三根泡桐树”。宋小豆听了,很难得地笑了笑,说你们还是有文化嘛。我们自然莫名其妙,后来伊娃才说清楚,《乱世佳人》里边有个地名,就叫做“十三根橡树”。噢,伊娃,等一等,我会说到伊娃的。高二·一班的故事,怎么会缺了伊娃呢。
  南桥的那头有一座小小的古庙,瓦罐寺,透过密密的树荫,能看到一丝儿的红墙。也许,应该就是红色的瓦罐吧。瓦罐虽然很小,却是名扬天下的。据说唐三藏曾经在这里挂过单,朱元璋来这里许过愿,毛主席视察大西南时,还登上藏经楼翻过几片贝叶经呢。听说他老人家一边翻着,一边说,自古瓦罐罐里头出名堂啊。他老人家就最喜欢这么说话,大白话里藏名堂,瓦罐里边有乾坤啊。后边这句话他说的还是我说的?忘了。后来瓦罐寺定为了国家一级文物单位,里边古木参天,青苔遍地,四周被嵌了玻璃幕墙的高楼裹着,它看起来是真的很酷啊,就像是长袍书生站在西装革履的白领中间,嘴角全是孤傲和得意的笑容呢。
  只不过,瓦罐寺的清静也反衬了南桥这边的喧腾。桥上车流滚滚,桥洞子嗡嗡地响,就像闷雷在远远地转,我坐在教室里都感到脚心子在颤抖,椅子在旋转。当然是夸张了,上课不胡思乱想,咋个打发光阴?桥上堵车的时候,桥这边就成了一片停车场,马达声在泡桐树的荫影里轰轰地吼,恍惚是埋伏了什么千军万马。车屁股们排出的废气把树叶子都熏焦了,鸟也不来了,蝉子也不来了,不来也好,来了更加添乱。泡中的隔壁是西部文学杂志社,老主编写过一篇散文《魂断南桥》,讲的是老年人过桥的艰难,好比步步都走在刀尖上。那期杂志刚印出来,他就在过桥的时候被车撞死了。一辆红色奥托在桥上违规掉头,另一辆红色奥托呼啸而来,把他夹在中间把肠子都夹出来了。血倒是没有见着,因为车是红色的,血都被车吸了进去了。所以我等陶陶的时候,总是很有耐心,很有涵养,做得很知书达理的样子,陶陶来得多迟我都不抱怨,我害怕陶陶也被奥托车把血吸走了。
  我虽然没有见过陶陶的血,但我晓得陶陶的血一定很多,很酽,很浓,不然,他如何那么高大,如何那么热气腾腾呢!陶陶要挤到塞满了自行车的车棚去取车。车棚又矮又小,上千辆车子绞在一起,就像麻绳绞着麻绳,取出自己的车子比对付一场考试还他妈的艰难。好在是陶陶。陶陶把自己的捷安特从车堆里边拔出来,就举在头上挤出去。陶陶骑着黑色的捷安特,像骑着一匹黑色的马,骏马或者是种马。他骑到我的跟前,我一跃就跃上了后座。陶陶就带着我满城去兜风,下馆子,吃烧烤,压马路,说不完的鸡零狗碎的龙门阵。我蜷起两条长腿,免得它们在地上磕磕跘跘。陶陶的车骑得是真好,捷安特在街灯下发出黑黝黝的光,拐弯的时候,车子跟风一样,斜刷刷地穿过人流和车流,激起一片惊呼呐喊声。我喜欢每天的这个时辰,喜欢陶陶那副疯癫癫的样子。我想,麦麦德骑着骆驼在沙漠中奔跑,大约也就是这个样子吧?陶陶拳头硬、个子高、力气大,他常常一把把我揽进怀里,用热呼呼的气息弄得我心慌意乱。接着他一边用嘴来堵我的嘴,一边拿慌乱的指头撩开我的衣服往里钻。我总是一把将他推开来,我说,他妈的,我不!陶陶气急败坏,他说,他妈的,我要!……最后还是他泄了气。我亲了亲他佛爷一样的的大耳垂,我们就重归于好了。
  我为什么“不”,为什么呢,我现在也常常问自己。我又不为哪个男人守节,为哪个时辰守节,我为什么不呢?你觉得像我这种女孩子,应该“是”才合情合理吧?哦,你的意思是说,没有想到我还这么有原则,有底线。你在夸我,可是你错了,这是我的胡涂,跟原则、底线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能是我啊。
  陶陶也穿着一双陆战靴,这是我拿压岁钱给他买的新年礼物。他已经很高大了,可我喜欢他显得比本人还要高大,我喜欢看宋小豆训他的时候,就像小狐狸在训一头野骆驼。我刚刚给你说过了,宋小豆是我们高二·一班的班主任,也是高中最年轻的英语老师。至于她年轻到什么程度,谁也说不准。很多同学都为她的年龄打过赌,赌注是二十串烧烤豆腐皮或者十串鸡屁股,可答案居然在19岁到39岁之间,足足相差了20年!真他妈的搞笑啊。标准答案永远没有公布,谁敢去请教她这个答案呢?
  倒是有两点我们都清楚:一,她住在学校里的单身宿舍楼;二,她的年轻,在于她的小巧。
  是的,宋小豆长得很小巧,是那种狐狸似的精致和小巧。她顶多只有1米55吧,单眼皮,薄嘴唇,鼻尖有点翘,表情就永远有点受惊吓。其实那是一种假像,有什么事情会让她惊吓呢。她才是让别人惊吓的女人呢,脑后拖着一根又长又粗的独辫子,从后颈窝一直歪到右边的屁股上。一上课,满嘴的英语,说得比中文还要快。哦,对了,她说要是换一所学校,她哪用得着说中文呢!因为个子矮,她总是昂着头;知道我们是朽木不可雕,她就干脆自言自语。听说她是北外出身,也有说是复旦的,谁知道呢。我们对学历、学位,还有名牌大学,一向都不敏感。敏感有什么用,泡中的学生就是泡中的学生,就像蚂蚁不用去关心树梢的果子,麻雀不用去张望天上的大雁,管她宋小豆来自何方,又为什么要来到这里。当然,这倒不是一个布了雷区的秘密。她自己就说过,为什么教泡中?喜欢。为什么喜欢?她没有说。她只是说,什么是最好的职业?!什么是最坏的职业?!宋小豆用坚定的反问,把这个问题回答了。我们,包括一切别人,从此无话可说。
  宋小豆的反问总是有力量。有一天她来上课,看见黑板上写了一行字,——送你一颗小豆子!
  宋小豆用粉笔叩着黑板,黑板像瓷器一样清脆地响着。她说,送你?你是谁?她接着说了一遍英语,我们听不懂,但是我们听懂了尾巴上反问的气势,跟老虎的尾巴一样凌厉。她说,你是谁?
  所有人的目光全盯着陶陶,陶陶的脸羞得通红,第一次羞得低下了头。
  宋小豆哦了一下,声音温和了一点点。她说,哦,是你?你就是那个你,是吧?
  从那一天开始,我觉得宋小豆很讨厌。
  宋小豆一直留着单眼皮,就像一个女人一直在裸露的部位留着她的胎记。她的单眼皮让我对她有了尊敬。是的,我不喜欢宋小豆,但我尊敬她的单眼皮。教务处的任主任五十多岁了,该算是老太婆或者阿姨的妈妈吧,有一段时间她天天戴着墨镜来上班。教师节那天,阿利去她办公室塞红包,阿利看出来,她是刚刚割了双眼皮。阿利偷偷告诉我,我呸了一口,说,唉,可怜的老女人。
  想起来,我对单眼皮的尊敬,是有点像对恐龙蛋的尊敬。因为世间稀罕,所以它们都是让我有点尊敬的。不过我又想,除了单眼皮,宋小豆还让我尊敬什么呢?我最看不惯宋小豆教训陶陶的样子。她总是把陶陶叫到办公室去听训斥。她舒舒服服地靠在藤椅子里,拿一把亮晶晶的指甲刀修指甲,还小口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