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辞典-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清照的创作,最大特色,乃是开辟了词坛中的“微观世界”。
她能从极微细处写出人物,传出感情,文心之细,是前人所未曾有过的,也是后人不容易学步的。我们如果不从这方面去观察李清照,仅仅欣赏她那些警句,实在远不足以理解这位历史上享誉最高的女词人。
此词写的只是这样一件小而又小的事:
从表面看,此词描写的是一场春雨。既是写春雨,我们就不妨拿它同南宋词人史达祖的咏春雨名作《绮罗香》对照一下,看看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
史达祖的《绮罗香》,基本上是属于咏物性质,手法是从正面着笔,客观抒述,渗入作者个人的感情较少;李清照这首《念奴娇》却不同,运用的是从旁烘托的手法,透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变化,既写了一场漫长的春雨,更写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它是纯然属于抒情的。
那么,在《念奴娇》词里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细读之下,我们便可以体味出来:那是晚春时节,连日下着无休无止的雨,天气又潮又闷,就象囚禁似地,人老呆在家里。加上丈夫离家日久,闺中孤寂,平日已是无聊,如今就越发感到那无聊的重压了。词中写了“别是闲滋味”五个字,恰好从正面点出了题旨。
我们且按韵分段,逐段加以分析: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先写环境,然后由环境引出风雨,再由风雨又回顾环境,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你看,那是个小小宅院,平时已经是冷冷落落的,里面住的人,男的出外去了,只剩下女主人和几个侍女,在斜风细雨之中,门庭更显得冷落不堪。这就只好把几重门户都关闭起来。
这一韵是先把环境和气氛带出,让人知道是这么一个庭院,又是这么一种天气。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原来这不是潇潇的秋风秋雨,时令却是在寒食节之前(寒食节是从上年冬至后计一百零五日,常同清明节连在一起)。这本来是个好季节,人们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游春会,到水边郊外去热闹一番。如今,外面的园林亭榭,想必到处长着繁花嫩柳,准备人们玩赏了。不料老天爷却有意跟人闹别扭,偏在这个时候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总不肯停下来,可真把人烦死了。
“宠柳娇花”,是受到春天宠爱的柳和因受宠而更娇的花。这四个字一向受到称赞,认为是形容得好的。
“种种恼人天气”,不是风,就是雨,既是可恼;象放晴,却不曾晴,又是可恼;本来是游春季节,却硬把人拦住,就更可恼了;何况风雨还会拦阻着出门的丈夫的归程呢!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从这一韵开始,就一步步突出写人,写人的感情,写感情的发展和变化。这位闺中少妇闷在屋子里显然已经不止一两天了,觉得日子越来越不好打发,人也越来越闲得发慌。怎么办?总得找点事情消遣消遣才好呵!她想呵想的,终于想到,写几首险韵诗是消磨时光的好办法。
什么叫险韵诗?我们知道,诗是讲押韵的,近体诗只能押同韵部的字,不许换韵。有些韵部字数多,称为宽韵,象支、先、阳、庚之类;有些韵部字数少,称为窄韵,象微、文、覃、盐之类;此外还有称为险韵的,象江、佳、肴、咸,字数既少,又不容易押好,写诗时选这几个韵,非得多花点心思不可。还有,自己在宽韵的韵部里故意挑几个难字当韵脚写诗,也算是用险韵。李清照如今就是由于要消磨时间,才故意选险韵用的。
可是,连险韵诗也写好了,一看天色,却还早哩。没有办法,只好再喝两杯闷酒,让头脑暂时麻木一下。
“扶头酒”看来不是什么名酒,也不是一种酒的名字。杜牧《醉题五绝》诗:“醉头扶不起,三丈日还高。”姚合《答友人招游》诗:“赌棋招敌手,沽酒自扶头。”大抵酒性烈了,喝下去头就有点沉,所以叫“扶头”吧。
不料连这种扶头酒也不能解决问题,不久就醒过来了,天还亮着,看来连云里的太阳也是懒洋洋的。这种闲得没完没了的时光,简直不知道该怎么打发才好。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这一回却想到正题上面了。既然生活这样寂寞,这寂寞又是离别造成的,那么,向远地丈夫诉说近日的心事,不是也可以驱除心头的沉闷么!她真的拿起笔来写了。不料写好又涂掉,涂掉又再写,再写还是写不下去。也不知道到底为什么,只觉得心头上有千言万语,纸面上却一字难成。终于是把笔丢下算了。
这一韵很重要,因为它向读者交代一个情节:她的丈夫正在离家远行,她的种种闲愁都是由此而起的。
于是进入下片。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为什么她要倚栏?倚栏是为了盼望夫婿归来。盼望并不是近来才出现的,早就如此了;可是由于连日春寒侵袭,加上连绵春雨,帘子四面拉了下来,连倚栏也受到影响,这也就更加增添闺中人的苦恼。我们读过史达祖的《绮罗香》(咏春雨),其中说:“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便知道春雨是很妨碍游子归程的。这里的“玉栏干慵倚”,多少也是因为知道倚栏是无用的吧。
本来下片的起韵也叫换头,既然叫作换头,自然可以另起新意,或荡开去说。如今李清照却有意安排得与上文欲断还连。可见这位女词人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很有讲究的。
“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还是闲得没有办法,连想赖在床上多睡它一会儿也办不到。因为被子是冷的,熏的香气也消散了,好梦更无从继续,不起来又怎么样呢?这自然是第二天早晨的事。时间总算暗暗在流转。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原来第二天早上外面的光景竟然和昨天有很大不同。你试掀开帘子看看庭院里的景色吧!多美好的春之晨呵!露珠儿在叶子上,在花心里,聚拢成一团一簇,然后又一滴一滴往下淌,弄得地下的泥土都汪上一滩水了。再往树上看,原来梧桐树到处茁出了新芽,树梢顶上的枝条好象一下子长高了许多。这景象,引起人们多强烈的游春念头呵!
“清露晨流”两句,原是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赏誉》里引过来的,却又颇得词评家的称赏,认为用得恰切,确是词里的俊语。这八个字,恰好能透出一种新鲜的气氛,暗示天气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变了。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她凝神望着眼前的景色,陡然觉得非常高兴了。烟雾正在一点一点地消散,升得很高的太阳偶尔从云缝中探出半面来,于是满院子忽然充满了日影。有点放晴的味儿了!这是多少天来没有过的呵!
于是她索性站着不走,象监视似地瞧着这薄薄的烟雾,淡淡的日影;瞧着这初引的新桐以及滴沥的晨露……她要看看今天是不是真的会晴朗起来。
以上,曲曲折折,反反复复,就是整首词所要描写的人物的行动及其幽隐的心理。你看它一层一转,一转一深,把少妇在此景此情中的心理及其变化刻画得多么细腻,多么真切。这种闺阁笔墨,岂能是心粗气浮的男子汉所能够描摹得出的!(刘逸生)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永遇乐》是叙述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它写在哪一年,已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此时宋金双方都已暂停交战,南宋临时首都出现一片升平景象,在过节的日子里,人们又可以热闹地玩乐了。此词写的不是她什么不幸遭遇,而是述说在元宵节日,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到外间游玩,宁肯呆在家里听听人家笑语。事情本来琐细,可是通过这样一些微细情节,却十分深沉地反映了作者在历尽沧桑以后的晚年的悲凉心境。
这首词一开头就设下三个疑问。从这三个设疑中,人们正可看出一个飘泊者的内心活动,它是从一颗饱受创伤的心灵发出的。
那天是元宵佳节,太阳刚好下山,和太阳正好相对的月亮就从东方升起来,它透出轻纱似的云霭,恍如一片浑圆的璧玉,晶莹可爱;西边低空,太阳却象是熔开了的金块,一步步沉落下去,景色真是美丽极了。人们都知道,这样晴朗的元宵,正是看灯的好机会,可以痛痛快快玩它一个晚上了。
可是,她却别有心事。看了这天色,突然涌出了“我如今是在什么地方呵”的询问。
这真是情怀惨淡的一问,是曾经在繁华世界度过多少个热闹元宵,而今却痛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沧桑之客的特有问号,更是带着她特有的孤身流落的情怀而发出的问号。
下面再写两景,点明春天。“染柳烟浓”,便透出暖和的春意。初春柳叶才刚出芽,因为天气较暖,傍晚雾气低笼,柳便似罩在浓烟之中。“吹梅笛怨”,此时梅花已开残了,听见外面有人吹起笛子,因想起古代羌笛有《梅花落》曲,但由于自己心情忧郁,所以听起来笛声凄怨。虽然春色很浓,她心里却浮起又一个疑问:“这时节,到底有多少春意呵?”言下之意:不管有多少春意,自己还能去欣赏吗?这个疑问又恰好反映了她垂暮之年的心境。
下面似是一邀一拒的对话:“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是邀请她外出的人说的:“难得的元宵节,还碰上难得的好天气,还是到外面玩玩吧!”可她是怎样回答的?“天气太暖了,暖得不正常,难道不会忽然来一场风雨吗?”这时候她的心情实在不便明说,只好临时拿这句似有理似无理的话来搪塞。然而这话又正好反映了她经历了国家和个人的巨劫之后,自此便怀着世事难料,横祸随来的疑惧心理了。
以上三个问号,确能真实地写出作者晚年的心境,同早年(例如反映在《念奴娇》里的)那种受不了寂寞的心情相比,一动一静,非常鲜明。
于是她终于推辞了朋友们的殷勤邀请。
看来,“香车宝马”是如实写出这些朋友的身份。李清照晚年在杭州虽然生活贫困,但名气还是有的。她的朋友,她称之为“酒朋诗侣”,她们并不粗俗;以“香车宝马”相迎,又知必是富贵人家的内眷。不过她终于谢绝了这番好意。到了下片,换头是进一步说明自己不去玩赏的理由。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中州”原指河南省一带,这里专指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市);“三五”原指农历月的十五日。古诗:“三五明月满”,可见自古就有这种说法。这里则专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宋代不论官方民间,对元宵节都很重视,是一年一度的灯节。李清照在汴京过了许多年元宵节,印象当然是抹不掉的。如今虽然老在临安,却还“忆得当年全盛时”,自己年纪还轻,兴致极好,“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认真热闹过一番。
“铺翠冠儿”是嵌插着翠鸟羽毛的女式帽子,当时富贵人家流行这样的穿戴。“捻金雪柳”,是在雪柳(一种纸或绢制成花样的饰物)上加金线捻丝,这也是富贵人家才有的。“簇带”即插戴。“济楚”等于说整齐端丽。
她从记忆中又回到现实里来。今昔对比,禁不住心情又凄凉又生怯。
“风鬟霜鬓”四字原出唐人小说《柳毅传》,形容落难的龙女在风吹雨打之下头发纷披散乱。李清照在词里换了一个字,改为“风鬟霜鬓”,借此说明自己年纪老了,头上出现白发,加上又懒得打扮,因而也就“怕见夜间出去”。(怕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凡云怕见,犹云怕得或懒得也。”)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结束得好象很平淡,可是在平淡中却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感慨!“人老了,懒得动弹了。”这是一层意思。“经历多了,大场面都不知见过多少,如今怎么及得上旧时呵!”这是又一层意思。“自己这样的身世,有什么心情同人家玩儿呵!”又是一层意思。作者满腹辛酸,一腔凄怨,通过这平淡的一句,反而显得更加沉重了。(刘逸生)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