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宋词鉴赏辞典 >

第137章

宋词鉴赏辞典-第137章

小说: 宋词鉴赏辞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甫《漫兴》),诗人们不痛快时,总爱拿杨花泄怨。此词于此轻斥杨花,沿袭旧有,并无新创,然而就此收束全篇,恰保持了通体失落意绪的贯注,且使伤春女子多了一层娇嗔斥物的天真可爱,增强了全词的形象性。(夏春豪)
满江红
  黄机   
  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绿鬓将军思饮马,黄头奴子惊闻鹤。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 狂鲵剪,於菟缚;单于命,春冰薄。政人人自勇,翘关还槊。旗帜倚风飞电影、戈铤射月明霜锷。且莫令、榆柳塞门秋,悲摇落。
  这是一首宣扬精忠报国、收复失土的爱国词篇。全篇采用对比手法,长自己志气,灭敌人威风,爱国之心,溢于言表。这首词作于金亡的前一年。这年(1233)南宋与蒙古军合围蔡州(今河南汝南),次年城陷金亡。
  词的上片,写南宋精兵,长驱北上,金兵毫无斗志,中原父老也都知道金国必然灭亡,形势与前大不相同。前半片,写南宋军营整齐,斗志旺盛。“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千军万马,精兵强将,斗志昂扬。“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淮河一带的岗亭子,夜里有士兵了望,一有警报,便点燃烽火告警。天刚破晓便可以听到军营嘹亮号角声。而金兵呢?“绿鬓将军思饮马,黄头奴子惊闻鹤。”年轻的军官,黄头女真,已无斗志,准备逃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闻鹤的典故出自《晋书·谢玄传》,淝水之战,苻坚部下士兵溃逃,“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晋)师。”中原的人民,“已心知,今非昨。”今昔不同,金国已成强弩之末,即将覆亡。
  上片由南宋写到金国,形成显明的对照。下片,又由金国写到南宋,进一步进行对比。“狂鲵剪,於菟缚。单于命,春冰薄。”“狂鲵”,大鱼,借指残暴的敌人;“於菟”,虎,借指虎狼之国;单于,指金国君主,都是指的金国。金国国势,危在旦夕,象春冰一样,即将瓦解崩溃。相反,宋国“政人人自勇,翘关还槊。”将军士兵,人人奋勇,能扛鼎举关,舞弄长矛;“旗帜倚风飞电影”,军旗猎猎,高高飘扬;“戈铤射月明霜锷”,刀锋雪亮,武器精良。又一次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最后,“且莫令、榆柳塞门秋,悲摇落。”奉劝朝廷勿失时机,一举收复失地,不要使边塞秋老,人民失望,这才是本词的主旨,是词人的用心所在!
  黄机的爱国思想是一贯的。除这首词外,他还曾作《乳燕飞》词,寄给辛弃疾;又与岳珂以长调唱和,内容亦十分悲壮激昂。这些都同本词的主旨是一致的!(贺新辉)
霜天晓角
  仪真江上夜泊   
  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是一首沉郁悲苍的抒情小词,江山易帜、国运不昌之恨同英雄失路功名难就之悲互相凝结,表现了沉重的民族忧患和人生悲剧意识。
  仪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仪征市,地处南京和镇江之间长江向北弯曲处,在长江北岸,是当时宋朝的前沿城镇,多次受到金兵骚扰和占据。“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起句破题,点明夜泊的时间和地点,总写人物的活动。在一个寒气逼人的季节里,词人在夜色茫茫中投宿在长江之上一个弯曲的地方──仪征江湾。奔波的劳顿并没有将词人拉入梦中,而是长久地无法入眠。他的心中充满了积郁和悲愤,一腔怨愤无处发泄,只好对江长啸,凭借反常的发泄行为来求取暂时的心理平衡。黄机是一位怀揣恢复大志,关心国家兴亡的知识分子,他长期奔走呼号,颠沛流离,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希望得到当权者的重用。例如《虞美人》中有“十年不作湖湘客,亭堠催行色”之句,《木兰花慢·次岳总干韵》中有“长年为客,楚尾吴头”之句,这都是词人长期奔波的真实记录。一个“啸”字形象地暗示出作者奔走无果,壮志难伸,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满腔悲愤。这是全词的“文眼”,是整首词感情基调的集中表现,也是上片写景的总起,下面的景色全由此一“啸”字引起。“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惊”是对“啸”的反应,这是极写长啸的深沉和力度。夜间本是鱼龙及各种水生动物休眠的时候,但它们突然听到裂耳的长啸,都惊跃骇游起来,就连沉在江底的鱼龙也不例外,以至江水搅起冲天巨浪,携着卷地的狂风,把海水举得很高很高,海上的小屋都被冲翻了。这几句写得笔力遒劲,破空而来,想象奇特,而不游离江上的具体环境。景为情生,是抒情主体内心情绪的外化,情托景显,复杂愤懑的内宇宙被海水、海浪、海风形象地展示了出来。声音、形象、感触三面并举,听觉、触觉、视觉三官并用,绘声绘色,气势磅礴,有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
  下片变形象抒情为直抒胸臆,感情的格调也由愤转悲,显示出强烈的悲剧意识。“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这二句既有沉郁丰富的思想内涵,又是此情此景中作者情感轨迹的具体表现。诗是吟了,但总觉得很不过瘾,因为作者本不想以诗人文士名世,而是胸怀“万字平戎策”,想做一个匡世济民,挽枯扶荣,能够驰骋疆场,扭转乾坤的真正男子汉。作者曾在《郛燕飞·次徐斯远韵寄稼轩》中说:“有心事,笺天天许。绣帽轻裘真男子,正何须、纸上分今古,未办得,赋归去。”在《虞美人》中也说:“书生万字平戎策,苦泪风前滴。莫辞衫袖障征尘,自古英雄之楚、又之秦。”由此可见,作者的匡世大志不是诗所能挽留所能容纳的,他甚至愿意单枪匹马在战场上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他怀揣平戎之策安邦之计,为了它的被采纳到处奔波,长年流离,之楚之秦亦在所不辞。然而,事到如今,江北的金朝依然长居不亡,自己的平戎之策又得不到当权者赏识,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眼见得岁月催人,功名难就,回首往事,心绪正如奔腾翻卷的江水。因此,酒喝了一阵再喝一阵,进又无门,退又不忍,只有断断续续自斟饮,一声长叹两鬓霜了。结句“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既是对南宋的沉痛哀惋,又是对自身的沉痛悲泣。一代偏安江左的王朝,就这样在屈辱求和中建立又消亡,即将把懦弱无能、终无建树的形象永远留给史册,在这样的社会悲剧和历史悲剧中,千万不要再考虑个人的功名了。然而,此话还没有开口,就已热泪盈掬。在这里,词人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联系了起来,并看到了国家命运对个人命运的制约作用,看到了作为小人物对改变国家形象的无可奈何,对挣脱自身悲剧也无可奈何。这种对人生悲剧原因的认识,正是“泪欲盈掬”的深刻缘由。
  想象奇诡,夸张合理是这首小词的显著特色。因积郁而长啸,因长啸而起浪 ,人啸与海啸,心绪的翻卷同海浪的腾跃水乳般交融在一起,达到了情景相生又情景交融的高度统一。词短情长,言简意丰,感情上大起大落是本词的又一特点。用短调表现如此沉重的思想,愤郁有因,悲怆亦有因,志不得伸是因为当权者的怯懦无能,而当权者的怯懦无能导致了国家的积弱积贫,国势不振又决定了个人命运的悲剧,感情的大起突兀而不突然,感情的大落迭宕而不断流,极易在读者心目中激起思维的浪花,有余音绕梁的艺术魅力。(姚宇光)
满江红
  送廖叔仁卦阙   
  严羽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去,琼裙玉珮鹓鸿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严羽为宋代著名诗歌理论家,亦有诗词创作,仅存的二首词中,以此词为佳。词题表明这是首送别之词。阙,宫阙,这里指代宫廷,南宋京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上片以叙事为主。开篇点明节令,“秋渐满”三字又为全词奠定慷慨悲壮的基调。觚棱,宫阙转角上瓦脊砌筑的方角棱瓣之形;蓬莱,传说中的神山;双阙,宫殿前面高耸对峙的门观。前三句是说秋色渐浓,临安城中那富丽辉煌的宫殿,觚棱高高地仿佛抵近秋日。此处同时又有寓意友人从此将得近天颜之妙笔。次写此时正是八月钱塘江潮之际,具体点明时间与地点,“潮如雪”又是在向友人暗示朝中党争复杂、官场险恶,稍有不慎即有被“潮头”吞噬之患,由此可知其对友人的一片真诚之心与二人关系之密切。“把酒”两句意谓今日美酒相别,明日你就将与那些身佩琼玉的朝廷大臣们一起排列整齐地朝觐天子,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京城供职的羡慕之心。丈夫心。丈夫儿,即男子汉大丈夫,此处因声调关系作了如此改用。“富贵等浮云”,等,等同,此句化用《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奉劝友人切勿贪慕富贵,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名誉和节操。其情殷殷,可谓用心良苦。
  过片连续四个短句,形成顿挫急促的气势,表达了作者激切而又矛盾的思绪。说,主张或学说之意;凝绝,凝结、断绝。这几句的意思是:自己虽隐居于湖山之间,却随时关注着国家天下大事,并有自己的见识和主张,但如今将老、仕途无望,一身抱负已是成空,满腔热血无从施展,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愁怀。接下两句愈深一层,说自己面对凄厉的秋风,亦如东晋王敦酒后吟诵曹操的著名诗句,虽垂暮之年仍是壮心不已,希望能有机会一展宏图,以尽拳拳报国赤子之心。“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二句为倒装,这里点明了作者正当中年,人到中年逢与好友相别,是多么令人伤感和难堪,但又不能像儿女们那样在分别时挥洒眼泪,“不洒”,是说不能洒,这是多么地使人感到痛苦啊!结尾几句是对友人说:咱们这次分别以后,要想知道彼此的思念之情何如,今后只需看看镜中的满头萧萧白发,就一望而知了。
  本词上片虽重在叙事,叙事中又不乏议论;下片则纯然抒情。南宋后期在外族侵略面前军事上节节失利,严羽对此十分忧愤,这在他的许多诗作中亦有反映,本词亦较鲜明地表明他的政治态度。全词写得风格悲壮、气势豪放,描写临安宫殿以钱塘江潮作衬,形象宏伟、境界开阔,同时又蕴含深意,可谓立意高远。“丈夫儿”两句用典贴切,情深义重。“对西风”两句再次借用典故抒发情怀,慷慨悲歌,为词人感情喷发的最高潮,末尾虽表现送别友人的伤感,却依然笔力豪迈,显示出作者的文学创作风格与不凡的艺术功底。
  严羽的诗论《沧浪诗话》,强调诗歌的本质在于“吟咏情性”,而作为以抒情为主的词来说在他看来也许更应是如此,他的这首送别词情真意切,将对朋友的忠告、自己的一腔情愫及所思所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蕴含丰富,余味无穷,从而在词创作中实践了自己的诗歌理论主张。(周荃)
醉桃源
  春景   
  严仁   
  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 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栏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这是一幅淑女赏春图,画面丰富、生动,意则有所深折。图中女子,背斜阳而倚楼栏,珠帘半卷,新妆乍露,纵目观赏眼前一派春光。
  占据画面中心的是一河春水。清碧高涨,拍提舐岸,岸柳垂绦,拂水掠波,又好象蘸着春澜在写、在画。垂杨于水,本是主动去沾惹,词人却说是水浸润柳枝,突出了水的活泼。第二句,让人推想,岸边除绿柳成行,还有红紫芬芳,正是春深时候,落红成阵,水面流芳泛彩,清香远播。三四句,女主人公看到了更其富于生命的嬉戏:小小鸳鸯,追啄着水面的花瓣,咬弄着抚水的柳叶,成双成对,追随不舍。拍、蘸、流、弄、噆、随,连下六动词,都由女子注视、感受所串连。我们仿佛随她一起听到了春潮涌动,噬岸有声,鸳鸯啄花啜柳喋喋呷呷;看到了水与柳与花,鸳鸯和花和柳,鸳鸯并鸳鸯之间亲密的厮缠,浑然的生命依恋;看到了水的清碧,柳的翠绿,花的多彩,女子的淡雅衣装,鸳鸯的明艳羽翼;还闻到了满泛一河的花香。
  这生动、繁富和美丽,明明合奏着春的欢乐,春的勃郁生机,而赏春人却黯然“肠断。”
  为着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