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门法律-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人下血乃愈。血不下者,用抵当汤下之,亦因其血之暂结,可峻攻也。此女劳瘅蓄积之血,必匪朝夕,峻攻无益,但
取石药之悍,得以疾趋而下达病所,硝石咸寒走血,可消逐其热瘀之血,故以为君;矾石本草谓其能除锢热在骨髓,用
以清肾及膀胱脏腑之热,并建消瘀除浊之功,此方之极妙可法者也。以陈无择之贤,模棱两可其说,谓无发热恶寒脉滑
者,用此汤。若发热恶寒者,其脉浮紧,则以滑石石膏治之。青天白日,梦语喃喃,况其他乎!世岂有血蓄下焦,反见
浮滑且紧之脉者乎?妄矣!妄矣!
夏月天气之热,与地气之湿交蒸,人受二气,内郁不散,发为黄瘅,与龛酱无异。必从外感汗下吐之法,去其湿热。
然夏月阳外阴内,非如冬月伤寒,邪气伏藏难动之比,仲景慎用三法之意,昌明之矣。其谷瘅、酒瘅、女劳瘅,则病自
内伤,与外感无涉,仲景补《内经》之阙,曲尽其微,昌并明之矣。至于阴瘅一证,仲景之方论已亡,千古之下,惟罗
谦甫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一方,治用寒凉药过当,阳瘅变阴之证,有合往辙,此外无有也。今人但云阳瘅色明,阴
瘅色晦,此不过气血之分,辨之不清,转足误人。如酒瘅变黑,女劳瘅额上黑,岂以其黑遂谓阴瘅,可用附子、干姜乎?
夫女劳瘅者,真阳为血所壅闭,尚未大损,瘀血一行,阳气即通矣。阴瘅则真阳衰微不振,一任湿热与浊气败血,团结
不散,必复其阳,锢结始开。傥非离照当空,幽隐胡繇毕达耶?学人试于前卷方论中究心焉,思过半矣。
【律三条】
黄瘅病,得之外感者,误用补法,是谓实实,医之罪也。
黄瘅病,得之内伤者,误用攻法,是谓虚虚,医之罪也。
阴瘅病,误从阳治,袭用苦寒,倒行逆施,以致极重不返者,医杀之也。阴瘅无热恶寒,小便自利,脉迟而微,误
开鬼门,则肌肤冷 ,自汗不止;误洁净府,则膀胱不约,小便如奔,死期且在旦暮,况于吐下之大谬乎?即以平善之
药迁延,亦为待毙之术耳。在半阴半阳之证,其始必先退阴复阳,阴退乃从阳治,若以附子、黄连合用,必且有害,奈
何纯阴无阳,辄用苦寒耶?
卷六黄瘅门
黄瘅门方
属性:《金匮》桂枝黄 汤(方见水肿门)
《金匮》小柴胡汤(方见呕吐门)
《金匮》瓜蒂散(方见三气门)
《金匮》小建中汤(方见虚劳门)
《金匮》小半夏汤(方见消渴门 方论俱见前)
《金匮》大黄硝石汤 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
内硝石,更煮取一升顿服。
《金匮》栀子大黄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
取二升,分温三服。
《金匮》茵陈蒿汤(三方合论见前。)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 大黄
(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盒饭利,尿如皂角汁状,色
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按∶黄瘅宜下之证颇多,如酒瘅腹满鼻煤,脉沉弦者,宜先下之;如病瘅以火劫其
汗,两热合蒸其湿,一身尽发热,面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前一方大黄硝石汤,治瘅病邪热内结,并膀胱
俱结之重剂。中一方治酒热内结,且并肌表俱受热结之下剂。末一方治谷瘅瘀热在里,似表实非表热之下剂。学人比而
参之,其用下之权宜,始得了然胸中也。
《金匮》茵陈五苓散 润气分燥热。 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 上二味和匀,先食饮方
寸匙,日三服。
《金匮》猪膏发煎 润血分燥热。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
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按∶二方一治气分之燥,一治血分之燥,方论见前。
硝石矾石散 治女劳瘅。 硝石 矾石(烧等分)
麻黄醇酒汤 治黄瘅表实。 麻黄(三两) 上一味,以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顿服尽。冬月用酒,春月
用水煮之。
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 治阴黄,一名茵陈四逆汤,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 茵陈(二两)
干姜(炮一两半) 附子(一枚切八片炮) 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帖,水煎服。
小茵陈汤 治发黄脉沉细迟,四肢及遍身冷。 茵陈(二两) 附子(一枚切八片炮) 甘草(炙一两) 上
为粗末,用水二升。煮一升,温分三服。
茵陈附子汤 治服四逆汤,身冷汗不止者。 茵陈(一两半) 附子(二枚各切八片炮) 干姜(炮二两半)
上为粗末,水煎,分三服。
茵陈茱萸汤 治服茵陈附子汤,证未退,及脉伏者。 吴茱萸(一两) 当归(三两) 附子(二枚各切八片
炮) 木通(一两) 干姜(炮) 茵陈(各一两半) 上为粗末,分作二服,水煎。
韩氏茵陈橘皮汤 治身黄脉沉细数,身热而手足寒,喘呕烦躁不渴者。 茵陈 橘皮 生姜(各一两) 白术
(一两) 半夏 茯苓(各半两) 上为末,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温,分作四服。 按∶此系足太阴证,少兼足阳明
耳。
韩氏茵陈茯苓汤 治发黄脉沉细数,四肢冷,小便涩,烦躁而渴。 茯苓 桂枝 猪苓(各一两) 滑石(一
两半) 茵陈(一两) 上为末,每服半两,水煎服,如脉未出,加当归。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治身热不去,瘀热在里,发黄小便微利。 麻黄 连翘(各一两) 赤小豆(一合) 上
咀,作一服,水煎。
抵当汤 治太阳伤寒头痛身热,法当汗解,反利小便,热瘀膀胱,则身黄脉沉,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
者,下焦有血也,宜此汤主之。 水蛭 虻虫(各十个) 大黄(一两) 桃仁(十二粒) 上锉作一服,水煎,食前
服,轻者用桃仁承气汤。 按∶麻黄连翘赤小豆方,乃仲景治伤寒发黄,热瘀在表之方也。此方乃仲景治伤寒发黄,热
瘀在里,血蓄下焦之方也。采而录之者,见杂证当比类而思治,傥因脉同证同,则用当而通神矣。
半夏汤 治酒瘅身黄无热,清言了了,腹满欲呕,心烦足热,或 瘕,心中懊 ,其脉沉弦,或紧细。 半夏
茯苓 白术(各三两) 前胡 枳壳(炒) 甘草 大戟(炒各二两) 黄芩 茵陈 当归(各一两) 上 咀,每服
四钱,水煎,入姜三片,空心服。 按《金匮》云∶酒黄瘅者,或酒无热,清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
之,沉弦者先下之。诲人察脉辨证,而用治得其先务,其指已明,不必出方也。后人摹仿为此一方,揉入他证他脉,真
同说梦。
藿脾饮(戴氏) 治酒瘅。 藿香叶 枇杷叶(去毛) 桑白皮 陈橘皮 干葛 白茯苓 鸡距子(各等分)
上七味,水煎,下酒煮黄连丸。
栀子大黄汤 治酒瘅心中懊 ,或热痛。 山栀(十四枚)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豆豉(一升) 上
四味,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温三服。
白术汤(《三因》) 治酒瘅因下后,变为黑瘅,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荠状,大便黑,皮肤不仁,脉微而数。
白术 桂心(各一钱) 枳实(麸炒) 豆豉 干葛 杏仁 甘草(炙各五分) 上七味, 咀,以水一钟,煎至七分,
食前服。 按∶陈无择仿《金匮》酒瘅下之,久久为黑瘅全文而制此方,只从酒热起见,漫不识其来意。讵知荣卫之气,
以久下而陷,不易升布,乃至索然不运于周身。而周身之血,亦瘀黯而变黑色。是必先复其荣卫之气,随听荣卫运退其
瘀黯,然后为可。无择贤者,且不深究厥旨,他何望耶!
酒煮黄连丸 治酒瘅。(方见三气门)
加味四君子汤 治色瘅。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白芍药 黄白扁豆(炒各三钱) 甘草(炙一钱) 水
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一钟,服无时。
肾瘅汤 治肾瘅目黄,浑身金色,小便赤涩。 升麻根(半两) 苍术 防风根 独活根 白术 柴胡根 羌
活根 葛根(各半钱) 白茯苓 猪苓 泽泻 甘草根(各三分)黄柏(二分) 人参 神曲(各六分) 分作二帖,
水煎,食前稍热服。 按∶东垣之制此方,无非欲解散肾藏之瘀热,传出膀胱之府,俾得表里分消耳。究竟所用表药之
根,终是体轻无力,不能深入,更不能透瘀热坚垒。虽有深心,亦不过无可奈何之方而已,医而不从事仲景,能免面墙
而立乎?
小菟丝子丸 治女劳瘅。又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少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
心烦气短,夜梦惊恐,精神困倦,喜怒无常,悲忧不乐,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心腹胀满,脚膝痿缓,小便滑数,房室
不举,股内湿痒,水道涩痛,小便出血,时有遗沥,并宜服之。久服填骨髓,续绝伤,补五脏,去万病,明视听,益颜
色,轻身延年,聪耳明目。 石莲肉(二两) 白茯神(蒸一两) 菟丝子(酒浸研五两) 怀山药(二两小半打糊)
上为细末,用山药糊搜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服。如脚膝无力,木瓜汤下,晚食前再服。
按∶后人制方,方下必夸大其辞,令用者欣然乐从。似此一方,立于无过之地,洋洋盈耳,何不可耶。
崔氏八味丸 治女劳瘅。(方见二卷中寒门)
滑石散 治女劳瘅。(详辨其讹,宜合前论细阅。) 滑石(一两半) 白矾(一两枯)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
用大麦粥清食前调服,以小便出黄水为度。 按∶此方即《金匮》硝石矾石散也。后人不解用硝石之意,狂瞽轻变其药,
并变方名,前有颛论论之矣。兹再托出《金匮》制方奥义,相与明之。盖少阴主内,一身精血,悉属主管。血虽化于脾,
生于心,藏于肝,苟少阴肾之主内者病,则脾莫得而化血,心莫得而生血,肝莫得而藏血,荣卫之营运稽迟,充身之血
液败结,乃至为干血劳,为女劳瘅。向非亟去其败结,新血不生,将其人亦不生矣!原方取用硝石咸寒,壮水之主,以
驱涤肠胃瘀壅之湿热,推陈致新。合之矾石能除固热之在骨髓者,并建消瘀除浊之伟绩,以大麦粥为使,引入肠胃,俾
瘀血分从二阴之窍而出。大便属阴其色黑,小便属阳其色黄,可互验也。后之无识者,更硝石为滑石,但取小便色
黄为验,并不问大便之色黑,疏陋极矣。陈无择从谀其说,拟议于二方之间,门外之汉,不足责也。古今之以小成自狃
者,独一无择乎哉!
茯苓渗湿汤 治黄瘅寒热呕吐,渴欲饮水,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全不食,不得卧。 茵陈(七分) 白
茯苓(六分) 木猪苓 泽泻 白术 陈皮 苍术(米泔浸一宿炒) 黄连(各五分) 山栀(炒) 秦艽 防己 葛
根(各四分) 水二钟,煎七分,食前服。 按∶方下诸证,俱系邪热壅盛于胃,虽全不食,似虚实非虚也,故可用之,
散邪解热。
参术健脾汤 治发黄日久,脾胃虚弱,饮食少思。 人参白术(各一钱半) 白茯苓 陈皮 白芍药(煨)
当归(各一钱) 炙甘草(七分) 水二钟,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色瘅加炙黄 、白扁豆。(各一钱) 按∶
此一方为中气虚弱而设,故不治其瘅,但补其中。较前一方天渊之隔,故两备酌用。
当归秦艽散 治五瘅口淡咽干,倦怠发热微寒。 白术 茯苓 秦艽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黄(酒蒸) 陈
皮(各一钱) 半夏曲 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济生》有肉桂、小草,名秦艽饮子。
按∶此一方,血虚热入血分,又非前中虚可用补气之比,并录以备酌用。其虚劳证,参养荣汤用之。
黄连散 治黄瘅大小便秘涩,壅热累效。 黄连(一两)大黄(二两醋炒) 黄芩 甘草(各一两炙) 上
为极细末,食后温水调下二钱,日三服。先用瓜蒂散搐鼻,取下黄水,却服此药。 按∶田野粗蛮之人,多有实证,可
用此药。若膏梁辈纵有实热,此方亦未可用,当以为戒。
茵陈附子干姜汤 治阴黄。 附子(炮去皮三钱) 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