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465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465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时一有空,就摆弄汽车。这一嗜好无疑也传给了儿子。

  早期的意大利移民,在美国倍受歧视,艾柯卡是个有骨气的人,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毕业于美国利哈伊大学,得了工程技术和商业学两个学士学位。后又在普林斯顿大学获硕士学位,其间,还学过心理学。

  事业的起步

  1946年8月,21岁的艾柯卡到福特汽车公司当了一名见习工程师。但他对做技术工作感到索然无味。他想搞经销,喜欢和人打交道,而不是和机器作伴。上司当然不高兴,不过,由于他的坚持,公司最后妥协了,他当了一名推销员。

  要学会经销术,需要时间和精力。1949年,艾柯卡当上了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小地区的经理,他的任务是同当地的汽车商取得密切合作。这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艾柯卡受到了一位知名人士的影响,此人是福特公司东海岸经理查利·比彻姆。他也是工程师出身,后来转入推销和市场工作。有一次,在本地区的13个小区中,艾柯卡的销售情况最糟。他为此而情绪低落,查利把手放在他肩上说:“为什么垂头丧气?总有人要得最后一名的,何必如此烦恼!”说完他走开了,不过他又回过头来说:“但请你听着,可不要连续两个月得最后一名!”在他的激励下,艾柯卡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推销汽车的绝妙办法:谁购买一辆1956年型的福特汽车,只要先付20%的货款,其余部分每月付56美元,3年付清。这样,一般的消费者都负担得起。艾柯卡把这个办法称为“花56元钱买五六型福特车”。

  这个广告口号像火箭一般受到人们的瞩目。仅仅3个月时间,艾柯卡从原来的末位扶摇直上,销售势头一跃而居榜首。他受到了当时的副总经理麦克纳马拉(后来的美国国防部长)的赏识,在全国推广他的办法,并提升他为福特总公司车辆销售部主任。

  “野马”之父

  在那些日子里,艾柯卡等不到天亮就起来工作:夜幕降临,他还不想离开工作岗位。他日思夜想,总想自己设计出新型号的汽车。他趾高气扬,把自己看作是艺术家,正在设计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精彩杰作的艺术家。

  最终,一种“野马”牌新车问世了。这种车华丽时髦,引人注目,又保持着一点过去福特车所具有的特点,消费者一看就能识别。它是便于驾驶的两座运动车,实际上能坐4个人,并且留有很大空间放东西,是一种多功能车,星期六还可以挂上一个拖车外出度假。

  1965年,“野马”车的销售量打破了福特公司的纪录。“野马”车大功告成,“野马”二字成了一种时髦。“野马”俱乐部、“野马”太阳镜、“野马”帽、“野马”钥匙链等等,充斥街头。有一家面包店的橱窗上写道:“本店自制的烤饼像‘野马’一样热销。”

  痛定思痛

  艾柯卡靠自己的奋斗,终于当上了福特公司的总经理。当时,艾柯卡真有点儿得意忘形,觉得全世界都在他的脚下。突然,命运之神对他说:“且慢,先别乐,别以为你可以高枕无忧地安享余年了,现在让你尝尝从世界最高峰摔下来的滋味吧!”

  1978年7月13日,他被妒火中烧的大老板亨利·福特开除了。当了8年的总经理,在福特工作已32年,一帆风顺,从来没有在别的地方工作过,突然间失业了,艾柯卡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他想杀人但不清楚是要杀解雇他的亨利·福特,还是杀自己。杀人或自杀都是空话,他开始喝酒,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要彻底崩溃了。

  报界说,艾柯卡被福特公司开除是因为他“缺乏礼貌”,大具“侵略性”。他还被诬陷为参加意大利黑手党活动。艾柯卡说,这种中伤是意料之中的。

  他被解雇之后,仿佛他在世界上已不复存在。“野马之父”一类的话再也听不到了。昨天他还是英雄,今天却好像成了麻疯病患者,人人远而避之。这叫“时来铁也生辉,运退黄金失色。”

  亨利·福特要对艾柯卡的支持者进行一次整肃,谁要是继续保持与他的联系,自己也就有被开除的危险。艾柯卡被解雇一周后,负责公共关系的墨菲,接到了大老板亨利·福特半夜里打来的电话:“你喜欢艾柯卡吗?”“当然!”墨菲回答。“那你被开除了。”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艾柯卡得出一个痛苦的教训:你可以和一个人做几十年的朋友,你可以与他同甘苦共患难,事情变坏时你曾去保护他;可是,等你自己碰到不幸时,却再也见不到他的影子了。“如果有人给我打个电话说:‘我们一起喝杯咖啡吧,我对你的遭遇很不平。’我也会感到宽慰。”可是,过去公司里的所有朋友都抛弃了他,这是他生命中最大的打击。不过,他能谅解他们,公司为独裁者所控制,他们家有老小,他们得生活。

  起死回生

  “艰苦的日子一旦来临,除了做个深呼吸,咬紧牙关尽其所能外,实在也别无选择。”艾柯卡是这么说的,最后也是这么做的。他没有倒下去。

  他接受了一个新的挑战应聘到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出任总经理。当时,许多大公司诸如洛克希德、国际纸业公司等,都对他发出过邀请。但艾柯卡认为,54岁是个尴尬的年龄:退休太年轻,在别的行业里另起炉灶又太老;况且汽车的一切已经在他的血液里流动了。因此,他还是选择了汽车业这一老行当。

  他一到克莱斯勒,就发现这是一条待救的沉船。那里秩序混乱,纪律松散,各自为政;现金周转不灵;副总经理不称职;没有人指挥调度;车型失去吸引力;车辆不安全等等,积重难返。

  艾柯卡,这位在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当了8年总经理的事业上的强者,凭他的智慧、胆识和魄力,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了整顿、改革,并向政府求援,舌战国会议员,取得了巨额贷款,重振企业雄风。

  在克莱斯勒面临最黑暗的那段日子里,制造K型车的计划像是无尽长夜中的一线曙光。它终于成功了。这种车能让乘客非常舒服,只需4个缸就能跑得很好。虽是小型车,但是破天荒地能进6个人,而且体积小,线条美。

  K型车的推出,使克莱斯勒起死回生,使这家公司名副其实地成为在美国仅次于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的第三大汽车公司。

  1983年8月15日,艾柯卡把他生平仅见的面额高达8亿1348万多美元的支票,交给银行代表手里。至此,克莱斯勒还清了所有债务。而恰恰是5年前的这一天,亨利·福特开除了他。

  1984年,艾柯卡用他惯有的表情和手势,宣布克莱斯勒公司这一年盈利24亿美元打破了公司历年纪录的总和。

  在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在首都华盛顿,人们纷纷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好莱坞的明星可以当两任总统:那么,担任过两大汽车公司的总经理为什么不可以当总统?

  对于这个问题,自有美国人去回答。在结束这篇文章时,我想引用艾柯卡如下的话语:

  “如果我必须以一个字眼来形容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那么我会说:果断。你可以有最好的电脑帮你取得资料:但是,最后你自己必须要订一个时间表,然后去执行。”

 

Number:1873

Title:宦海浮沉邱吉尔

作者:曹刚

出处《读者》:总第65期

Provenance:羊城晚报

Date:

Nation:

Translator:

  1945年7月25日,邱吉尔参加波茨坦会议后,匆匆赶回伦敦,等候英国战后首次大选揭晓。然而,选举结果对邱吉尔来说,不啻是晴天霹雳:他代表的保守党败北,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当选为新首相。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邱吉尔一下子跌坐在椅子里,苦苦思索着。为什么一旦赢得了和平,战时杰出的领袖就会被人民毫不犹豫地抛弃?他的妻子安慰道:“这也许会因祸得福吧。”邱吉乐回答:“看来目前福运全被笼罩了。”

  人们都推测邱吉尔将激流勇退,告老还乡。可是,他不甘失败,雄心依旧,继续当了六年反对党领袖。1951年10月,保守党东山再起,邱吉尔再度出任首相。

  邱吉尔重新执政时,年已七十六岁。人们认为,他会把权力移交给比他年轻二十三岁的安东尼·艾登。不料他嗜权如命,一再拖延退休日期。起先说等到伊丽莎白女王加冕典礼后,接着说要等女王出访澳大利亚归来之后,后来又说要等艾登动肠道手术康复,最后则声称要等到开完日内瓦会议。几年过去了,邱吉尔仍然稳坐在唐宁街十号。终于,他的健康日益衰退,再加上舆论的压力,他只好自我解嘲说:“我老了,要退休了,安东尼也不会长生不老。”1955年4月5日,他宣布辞职。

  退休生活远不是轻松愉快的。邱吉尔在给艾森豪威尔的信中流露出内心的感情:“我一方面由于不再任职而减轻了负担,另一方面每逢看到国际上某个重要的外交会议竟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照开不误时,便产生一种剥夺得一丝不挂的感觉。”

  1958年,尼克松在访问伦敦期间,特地前往邱吉尔的寓所拜访。当他进屋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八十四岁高龄的邱吉尔躺在一张斜椅上,眼睛半开半闭,一副老态龙钟、行将就木的模样。他的声音颤抖。问候声轻得几乎听不见了。这时,他艰难地伸手拿了一杯白兰地酒,一饮而尽。不一会,这位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眼神恢复了,口齿也清楚了,显得精神焕发,居然和尼克松滔滔不绝地整整讨论了一小时国际局势。

  尼克松起身告辞时,邱吉尔一定要送到门口。他挣扎着站起来,在两名助手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朝门口走去。门打开了,记者蜂拥而上,照相机和电视摄影机的闪光灯发出的强烈灯光,照得他们无法睁眼。这时,邱吉尔反应敏捷,一把推开助手,昂首挺立,目光灼人,举起右手伸出两指,做了个象征胜利的“V”字手势。在摄像机前,邱吉尔这颗老牌明星依旧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无怪乎尼克松赞叹道:“高龄可以征服他的身体,但绝对征服不了他的气概。”

 

Number:1874

Title:名人轶事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6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舍爱求名

  胡适的三嫂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叫曹声,比胡适的年龄约小十岁。1923年夏天,三十刚出头的胡适到杭州疗养,住在烟霞洞,而曹声当时正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一个是“使君有妇”,一个是“罗敷有夫”,在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边,两人相逢,已是恨不相逢未嫁娶之时了。于是,曹声向自己的丈夫提出离婚,并很快办妥了离婚手续,在这种情况下,胡适面临着一个难题。他的妻子江冬秀不是个普通的旧式女子,也不是软弱可欺的妇女,她为此事常同胡适吵闹,有一次竟拿起裁纸刀向胡适脸上掷去,幸未掷中。当时的胡适已是很有名气的了,名气与爱情两者不可兼得。他的恋爱,只有几个至亲好友知道,流传不广。如果事情一闹大,全国皆知,胡适的“圣人”的称号就完结了。最终胡适还是舍爱求名。这样一来,曹声身受的打击可不轻,但她仍在情场失意的情况下发愤读书,后留学美国。胡适与曹声恋爱期间,常凭鱼雁传情。胡适还为曹作了首诗:

  咬不开,捶不碎的核儿,

  关不住核儿里的一点生意;

  百尺的宫墙,千年的礼教,

  锁不住一个少年的心!

  

  爱情与大牛排

  盖博因为参加拍摄电影《飘》,而名噪一时。有一次,他在谈到自己的演技时说:“当我第一次拍摄爱情镜头时,导演命令我表演出情人热恋时那种强烈的渴望之情,我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进入角色。这时导演启发我:‘在生活中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在你的脑中竭力想象它吧!’这时,我饥饿万分,于是就在脑海中想象一块鲜嫩,美味扑鼻的大牛排。这办法还真灵咧!由此,我竟意外地成功了。从那以后,我就一直这么做。”

 

Number:1875

Title:佛教为什么能战胜道教

作者:黄永年

出处《读者》:总第65期

Provenance:文史知识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道教是中国土产,佛教是进口货,结果进口货战胜了土产,这从旧社会佛教寺院之遍布各地而道观寥寥无几看得最清楚。

  从《太平广记》中也能看得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