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2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忍
你在风沙里
可我
屋小
锁不下你。
只能眼睁睁
看着
风抽打着你。
有一幅照片,三毛的手指轻轻压着洛宾先生的手背。我想先生会这样想:
三年了,
一直这样。
握着,
握着,
淡红的血色
依然。
指甲里的浅褐,
还是活泼泼地
对着
那赭的斑点。
不是为了今天罢,
才刻意
留住
这温度。
让我觉出
今天这无言的
冷。
六
8月9日,定稿。
日记有这样的话:
总觉付印时,当补一行字。
史,难实。
自传,自欺。
他传,或褒或贬,总在揣测里。
且眼下,多是花钱买歌来唱。
传,不作也罢。
7月20日,记着《三毛最后的恋情》封面设计阐述(三毛在马上。王洛宾在自行车上。黑白红三色。王洛宾的歌曲《等待》)。
都是骑着什么。一个喘气,一个铁。
试图有光明,那白,却成了“孝”。
血,都是红的。
三毛走了。
洛宾先生只能歌一曲而已。
王洛宾《等待》
你曾在橄榄树下,
等待又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
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梦,
迷藏的梦。
且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
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等待,等待,
越等待
我心中越爱。
洛宾先生可怜,三毛亦可怜。
“在那遥远的地方”,“一鞭钟情”者,是历史,是传说了。
活生生的是褶子,铁栅的和沙漠的褶子。
说出了:“珠玛”,便是戏。
两个不扮戏的人,演了一出传奇。
走的走了,等,便不必。
或许,这本来就是名与名的碰撞。
七
画集,终于没有出。
记下这过程,给三毛、给先生、给有过的一切。
(附记:据新华社报道,王洛宾先生已于1996年3月14日在乌鲁木齐病逝,享年83岁。)
Number : 9276
Title :死神也怕咬紧牙关
作者 :霍忠义
出处《读者》 : 总第 178期
Provenance :深圳青年
Date :1996。3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是这样的:
罗伯特和妻子玛丽终于攀到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眺望,远处城市中白色的楼群在阳光下变成了一幅画,仰头,蓝天白云,柔风轻吹。两个人高兴得像孩子,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对于终日劳碌的他俩,这真是一次难得的旅行。
悲剧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罗伯特一脚踩空,高大的身躯打了个趔趄,随即向万丈深渊滑去,周围是陡峭的山石,没有抓手的地方。短短的一瞬,玛丽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下意识地,她一口咬住了丈夫的上衣,当时她正蹲在地上拍摄远处的风景。同时,她也被惯性带向岩边,仓促之间,她抱住了一棵树。
罗伯特悬在空中,玛丽牙关紧咬,你能相信吗?两排洁白细碎的牙齿承担了一个高大魁梧躯体的全部重量。
他们像一幅画,定格在蓝天白云大山峭石之间。玛丽的长发像一面旗帜,在风中飘扬。
玛丽不能张口呼救,一小时后,过往的游客救了他们。
而这时的玛丽,美丽的牙齿和嘴唇早被血染得鲜红鲜红。
有人问玛丽如何能挺那么长时间,玛丽回答:“当时,我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松口,罗伯特肯定会死。”
几天之后,这个故事像长了翅膀飞遍了世界各地。
人们发现,死神也怕咬紧牙关。
Number : 9277
Title :请勿践踏草坪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78期
Provenance :天津日报
Date :1996。1。28
Nation :
Translator :佚名译
看过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个头戴白色太阳帽、身着白西装的大腹便便的侦探波洛。最近,德国《彩色》画报记者采访了波洛的扮演者——彼得·乌斯提诺夫。他曾两次荣获奥斯卡金奖。1990年被英女王封爵,1994年获德国金鹿奖,还先后9次戴上荣誉博士桂冠。乌性格乐观,谈吐幽默。以下是采访节选:
记者:您最近身体状况如何?
乌:体重是我最大的威胁。不过,我认为,人活得太久对儿女不公平。
记者:您父亲享年几何?
乌:我父亲生前常说:“我不想活到70岁,因为那时我就会失去生活的乐趣,不再能干我喜欢的事。我为什么要忍受痛苦呢?”结果,他在70岁生日前20小时去世。
记者:您害怕死吗?
乌:我学会面对死亡,长生不老将更可怕。也许生命过于短暂,但这比生命过于漫长好两倍。我不记得曾对出生有过恐惧,为什么又要害怕死亡呢?这就好像演戏:第一幕开始你就登台,幕布落下你就退场。你没有理由伤感。不过,我认为与其当我去世时所有的朋友满世界飞来吊唁,倒不如趁我活着来看望我。
记者:您笑时眼里放射着青春的光芒。
乌:感谢您的美言。这与我的心灵有关,它也许成熟了,但绝未衰老。我的心仍和孩提时一样。这是每个人都应该保持的。你逐渐变老,外表上你就像一辆旧车,已不堪入目,后轴嘎吱作响,车门也关不紧……但你的灵魂却可以永葆青春。
记者:您如何使心灵永葆青春?
乌:对任何事物保持一定热忱,从不长时间伤感或悲观。就是10年前那场车祸发生后,当晚我仍鼾声如雷。
记者:您吉人天相,有天使保佑。
乌:不是天使,是那条安全带!
记者:您信上帝吗?
乌:我信道德。上帝是抽象的。人们不知上帝是什么,传教士们也不知道。每人都有自己的设想,如果这能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倒也是件好事。
记者:您祈祷吗?
乌:不!我思考。但这一样。我觉得在教堂做祷告很困难。大家都同样闭目屈膝,但有些人也许在想一部影片,或是当晚会发生的事。
记者:6年后您就80岁了。
乌:那将是下一个目的地。79岁就不错了。我很想活到本世纪末,以便能亲历这伟大的世纪之交。我没有真正的目标,我像一只老猎狗,没有目标。但当它躺在火炉旁,一种气味绕过它的鼻子,它的本能会让它起身奔跑,虽然回来时它口中没有猎物,但它至少得到了消遣。
谢天谢地您没有问我墓志铭是什么。
记者:是什么?
乌:请勿践踏草坪!
Number : 9278
Title :断章三则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78期
Provenance :随笔
Date :1995。6
Nation :
Translator :
学者与骆驼
●若 水
偶然从一本外文书上看到一则故事,觉得有趣,译出以飨读者。
一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和一个德国人各自进行一项对骆驼的研究项目。
法国人去了约旦,在那里花了半个钟头时间,对守卫人进行询问,扔面包给骆驼,用伞尖捅捅它,然后回到家中,写了一篇论文,其中充满犀利和机智的评论。
英国人带上他的茶具和一大堆装备去到东方,搭起帐篷,住了两三年回来,带回厚厚一大卷调查成果,其中充满了原始的、未经整理的、没有结论的事实材料,但还不失为有真实的文献价值。
至于那个德国人,既瞧不起法国人的浅薄,又蔑视英国人的缺乏思想,他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起草了多卷本的著作,题为《从自我的概念推导出骆驼的理念》。
译完以后,觉得这个故事还缺乏中国人,未免不足,于是续写了一个尾巴。
“文革”期间,中国人得知西方学者正在研究骆驼的消息,立即成立一个大批判组,首先做准备工作,把法国、英国、德国人的有关骆驼的著作翻译出来(内部发行),同时编辑一本《马恩列斯毛论骆驼》。然后,这个大批判组用了三个月时间,写出一篇摆事实,讲道理,引经据典,头头是道,立场鲜明,火药味十足的文章:《西方资产阶级骆驼学是帝国主义的工具》。
(周晓明摘自《读书》1995年第12期)
忏 悔
●刘武俊
人,只要还保留一点清洁的精神,就应当从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忏悔自己的心灵。唯有如此,心灵方能清除污秽,永远保持一片清新自然的亮色。人,只要有勇气忏悔,就是一个凭着良心诚实地生活在这个俗世上的真正的人。遗憾的是,人们往往缺乏那份勇气和虔诚,恣意地宽恕和放纵自我,人就是这样一步步庸俗和堕落的。
在我看来,生日其实为每一个人均等地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机会。生日本质上与快乐无缘,它应当是心灵忏悔的节日,是对自己降临人世的一段历程进行回眸的节日,是灵魂接受一次庄严洗礼的节日。因此,请不要轻易拒绝生日馈赠给我们的礼物——忏悔。当你吹灭生日蛋糕上最后一支蜡烛时,你是否感悟到灵魂深处升腾起来的另一种火焰,它照亮着你那心灵的“黑洞”。忏悔无疑意味着痛苦,而这种心灵的痛苦是有意义的。
我坚信:忏悔最虔诚的人,离人性的天堂最近。
(晓 忆摘自《读书》1996年第2期)
人生谁能无遗憾
●聂 索
人在生活中乃至人的一生中,谁能没有这样那样大大小小的遗憾呢?父母病故因远在他方而未赶上奔丧,亲朋好友托办之事虽尽力为之而未如理想,报刊约稿欠下累累文债而交不了卷,许过的心愿或承诺过的话未予实现而化为泡影……
遗憾是无法补偿的过失;遗憾是心中沉重的内疚;遗憾是“新松恨不高千尺”的惋惜;遗憾是“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的哀叹。
近读《王蒙小品》,他在《我的遗憾》一文中,向读者报了一个帐,列举了他个人的10种遗憾,其中有两种遗憾倒是颇有共性的:一曰“为表示宽容大度帮助了不应该帮助的人,然后活该吃他们的亏”;二曰“说是不喜欢奉承,却终于接受了、提携了奉承自己的小人”。
对于一个思想正确、为人正直、作风正派的人来说,在人海茫茫世事纷纷杂务冗冗中,这两种遗憾确乎概括得十分周全,语气沉痛,内涵深刻。有过类似教训的人岂不为此痛彻心脾?然而,又只能徒呼奈何而已。王蒙的这两种遗憾,虽可起到敲警钟的作用,恐怕在某些大诚大善的人身上还会不断地遗憾下去的。
其实,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无论在东在西在南在北,谁都会“写不好、写不完自己的遗憾的”,而“这本身也就是一种遗憾”,你同意这个论断吗?不过,但愿我们尽可能少有一点遗憾,最好是根本没有遗憾,那就好了!□
Number : 9279
Title :“八点零五分“与发明
作者 :肖文
出处《读者》 : 总第 178期
Provenance :发明与革新
Date :1996。1
Nation :
Translator :
澳大利亚的菲利普岛上有一块石碑,碑上醒目地写着:“仙企鹅登陆时间为傍晚8点零5分。”每到傍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便云集海滩,抬手看表,静待奇观的出现。果然,8点零5分刚到,一只体态魁梧的仙企鹅即分秒不差地向岸边遨游而来。这是仙企鹅群的“首领”。只见它上岸东张西望地“侦察”一番,判断无敌后,回头“嘎”的一声令下,排成三路纵队的众企鹅随之鱼贯登陆,顷刻之间就有成千上万只仙企鹅直扑海滩,令人惊叹不已。
如此趣事,玩味良久,在赞叹岛民善于开发旅游资源之外,免不了心存疑虑:他们为何会准确地知道仙企鹅正好在傍晚8点零5分登陆“表演”?据说其中奥妙至今尚无权威定论,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澳大利亚菲利普岛的居民所以敢刻碑预报仙企鹅登陆时间,显然是由于仙企鹅群多次在此时刻和此地重复登陆的结果,他们从重复现象中找到了一种客观规律。
发明创造,也可以从重复的现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