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2366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2366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没花你个人的,你心疼什么?”我故意问。

  “哎呀,我说大姐,”他瞪大眼睛看我,“你怎么能这样说?你以为这国家是谁的?是你的,是老百姓的,是我李高令的呀!”

  “大姐,我没办法呀!”

  “你帮助村里脱贫一共掏了多少?”我接着问。

  “盖雷锋小学是2万多,办公司拿了5万。我是公司董事长兼经理,但这公司不是我的,我拿钱是给村里脱贫做启动资金的。我想把公司的利润用于脱贫,发展再生产,返还于社会。我要用3年时间,好好研究一下雷锋事业,给党中央国务院创造一条脱贫经验。我这人就爱研究问题,爱看书。自己就订了11份报纸。”

  “你了解其他地区的脱贫经验吗?”

  “不了解。”

  “你订了11份报纸有时间看吗?”

  “有时候看看。”

  “你什么文化水平?”

  “初中。”

  “爱看什么书?”

  “《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

  “除了这些呢?”

  “养蝎子的、养羊的、修摩托车的。大姐,学雷锋没有知识可不行,你要知道,知识是人类的朋友啊!”说这话时他很严肃。

  在李高令家,李高令指着冰箱、彩电说:“看,这都是买的二手货。”说着,又把刚脱下的鞋提给我看:“你看这鞋,那次去市里开会,老婆看我没鞋穿,到自由市场的摊儿上,花25块买的。”

  我问:“你妻子呢?”

  “被拉去拍电视剧了,又是宣传我的。”

  “你不喜欢被宣传?”

  “我对名利不感兴趣。”

  “你不是说知名度就是效益吗?”

  他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我问李高令13岁的女儿:“你平时有多少零花钱?”

  “什么零花钱呀,”她拉扯着身上的衣服,“这还是我妈的连衣裙改的呢。”

  “你同学都知道你爸爸的事?”

  她点点头。

  “他们怎么说?”

  孩子低着头不回答。一会儿,突然耸动双肩,呜呜地哭了起来。

  李高令说:“别问了,一提这她就哭。她穿得不好,同学都说,你爸爸的钱都拿去买名声、买荣誉啦,哪还有钱给你买衣服?我们家平时都不买馒头,是自己蒸。我在家里,连吃鸡蛋的权利都没有。”

  “这是什么意思?”我问,“说明你们家习惯蒸馒头?说明你自己不爱吃鸡蛋?还是说明你把钱都拿去扶贫了?”我问。

  李高令看着我有些发愣。

  “凭你的收入,至于这么寒酸吗?”

  “大姐,别问了,其实我不是一点钱没有,老婆有金项链,不敢戴。”

  “为了保住名声?”

  “大姐,我没办法呀!”

  “要早知道农民这么落后,

  我当初就不来了。”

  从青岛到李高令扶贫的河里吴家乡榛子沟村,车要开两个多小时。

  在我们前面的小车里,坐着李高令从香港回来的老同学和夫人。李高令此行的目的,是动员老同学在榛子沟村投资,乡里希望靠李高令能招来100万。

  在这个村里,李高令扶贫的第一个举措,是兴办畜牧场。今年3月,他从外地买来200多只羊羔,没几天,就冻死100多只。为公司集资5万元的村民不干了,找李高令要求退股。

  “羊死了以后,村民跟我闹‘暴动’,要退股,好家伙,闹得我一个星期没合眼。我要早知道这儿的农民这么落后愚昧,当初就不来了。我跟他们说了,要赔,赔我李高令的,买羊的钱是我李高令投的那部分,大伙集的钱一分没动呢。”

  “你真敢干,农民也真听你的。”我说,“万一公司赔了,你拍屁股走了,怎么和大家交代?”

  “如果失败,我等于给党中央国务院积累了一条脱贫教训。”

  榛子沟村雷锋小学建在一个小山坡上,只有一个大院子和一个教室。由于是星期天,孩子们都不在。李高令大呼小叫地让老师把学生叫回来。泥泞的小道上,几个孩子正向这边跑。李高令小声说:“别说话,你看他们怎么对我。”

  孩子们上气不接下气跑到跟前,还没站稳,就冲李高令敬了个不正规的少先队礼:“校长好。”

  李高令得意地问我:“听见了吗?我希望30年以后,他们还能叫我校长,他们的孩子也还叫我校长。榛子沟的将来,是他们的。”

  教室里,李高令举着教鞭,摸着孩子的脑袋:“他们不戴红领巾,我拿这玩意打他们。”

  接着,他让孩子们挨个起来报自己的分数,他着急地对一个女孩子说:“你为什么不考第一或者第二?这样校长说出去多好。”

  李高令的公司和羊圈、蝎子房在一起,院子门口挂着几块牌子,其中一个写的是榛子沟村希望工程办公室。同来的一位领导问李高令:“你这个希望工程办公室是哪里批准的?”

  李高令说:“我这个还用批准?捐钱的人把钱在这里下帐就行了。”

  接待室里,铝合金镜框里面写着“积极、服从、改正、获得”几个大字。李高令说:“这是我对公司职工的要求。”我不大懂是什么意思。

  “公司现在有多少人?”我问。

  “4个放羊的,1个养蝎子的,1个总管,1个会计,再就是售票员和司机,不到10个人吧。除了我,他们都拿工资。”

  这一天,李高令动员老同学投资的任务最终没有完成。他的同学只打算捐资再扩充一下雷锋小学,尽管李高令在饭桌上灌老同学白酒,自己也灌了两大杯,直着嗓子叫了半天“哥哥嫂子”也无济于事。

  同学的夫人,那位阔绰的香港女士问李高令:“你为什么要从青岛来这里?”

  李高令说:“嫂子,你说80年代你离开祖国时,回头看着国旗,曾经放声大哭了一场。我也一样,看到报道来到这里之后,看到乡亲们穷成这样,我真想大哭一场。”

  书记说:“我当兵那会儿也学雷锋,没见过他这样的。”

  回到青岛,我把榛子沟村的书记和李高令请到住处,想细聊聊。没想到,他们俩在招待所,竟为公司经营问题大吵起来,但是吵归吵,书记说:

  “高令说,车能赚钱,我们就同意买了一辆。但也担心,因为高令总是开着车做好事,什么事都要管:路上石头挡路了,他去搬;有打架的,他要管;街上遇到病号,他拉上就走,一个星期光拉病号就拉了四五个,我就跟着他救过老人。到了医院你看他这忙,给人家挂号、办住院手续,都是他花钱。我一看,好家伙,村里花这么多钱买的车,成了他做好事的专车了,能挣钱么?

  “不过我看出来了,他是个好人,天底下难找的好人。我也在部队待过,什么典型没见过?可就没有他这样的。我觉着,现在社会里像他这样,只有吃亏吃力不讨好。我在街上打出租车拿着他的名片,怕受欺负。第一次掏出来,司机对我挺好,再掏出来,人家说,什么雷锋车?狗屁!”

  李高令说:“大姐,如果你哪天得到消息,说我李高令自杀了,我告诉你,就是因为有个雷锋车背在身上。前些日子农民闹退股刚平息下来,最近又开始了,为什么?不管什么人,都到我们那儿去查帐,连东北的记者也去,还专等我不在的时候。好像谁也不相信我李高令会把几万块钱扔到这儿扶贫,自己还一分工资不要。现在就是奇怪,做了好事,倒让人不相信。”

  说到这,我们都不说话了。

  离开青岛的最后一顿饭,李高令喝了不少酒。我开诚布公地就他的现状谈了自己的看法,绝无吹捧。

  他红着眼睛举着酒杯对我说:“我有好多记者朋友,他们都只知道捧我,你是头一个把我捅穿的人,所以我认你这个大姐。你回去以后,要是写了让我们青岛人脸上不好看的文章,可别怪我不叫你大姐。来,大姐,干了这杯。”

  我让他把雷锋车叫来照张相,他答应了。但当他坐进去的时候,又苦笑起来:“大姐,你看我像不像个道具?我活得好累呀!”

  我愣了,也许,这才是真实的李高令。

 

Number : 9115 

Title :关于眼光的故事

作者 :杰米·加龙

出处《读者》 : 总第 174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罗来明译

Translator :

                 一

  本世纪初叶,在华盛顿的财政部大楼旁边,树起了一座威廉·谢尔曼将军的塑像。对北方人来说,谢尔曼是一个英雄。对南方人来说,恰好相反,他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的象征。就像华盛顿,美国人把他看作民族英雄,他的家乡,大不列颠则把他看作土匪强盗,这里要说明的是,华盛顿把英国殖民者赶出了美国。

  由于谢尔曼把战火从亚特兰大烧到墨西哥湾,整个佐治亚州处在水深火热、满目疮痍之中,因而他遭到南方人的憎恨。

  为谢尔曼塑像揭幕的任务落到了莱曼·盖克的头上。当他接受这个任务的时候,心情非常复杂,好在揭幕顺利,没有出现意外情况。

  揭幕后,盖克问一个南方来的记者,他对这座塑像有何感想。“哦,部长先生,”记者回答道,“如果站在北方人一边,您会看到,作为一个战士和绅士,谢尔曼将军的名誉是当之无愧的。但站到南方人的立场,您会看到我们南方人由来已久的看法,他像一根马尾巴。”

               二

  几年前,有这样一位高尔夫球职业球员,他是一个自负的、极端的个人主义者,而理性却跟6岁大的孩子差不多。他好像什么事都没做错,总能找到原因来为自己辩解:这场比赛很糟糕,其他选手都是骗子,或者怪天气不好,等等。

  好像这些过错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了不起。他对每年在各大城市举行的业余高尔夫球比赛,50美金一个洞不感兴趣,不想为此奔波去获得一些外快。

  有一天,一个戴墨镜,手拿高尔夫球杆的人找到他,愿意100美金一个洞跟他玩一场。

  “喔,我不能跟你玩,”这个职业球手说,“你不是一个瞎子吗?”

  “是的,”那个人回答道,“可是,我在瞎之前,曾是一个州级冠军。我想我能打败你。”

  随后,这个职业球手表现就不怎么样了——他需要钱。如果这家伙真要发疯似地向他挑战,他就管不了瞎子不瞎子了……“真的100美金一个洞?”瞎子点头。

  “好吧,就这么定了。但别怪我没有警告你——你要输的。你想什么时候比赛?”

  “无论哪天晚上都行,”瞎子回答道,“无论哪天晚上!”

                 三

  经理发现,由于他的雇员中午饭后的拖沓,生产受到影响。当开工铃响的时候,没有几个人在机器旁。

  他贴出了一个告示:对下面的问题,回答最佳者,可获得现金奖励。“当铃声响起时,我们采取什么办法才能使每一个员工都在车间里?”

  经理收到很多建议,其中一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经理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尽管不能采纳这个建议,但他特别喜欢它:“让最后一个人踩着铃声进车间。”

               四

  几年前,美国计划在缅因州的一个山谷里建一个水电站大坝。镇上的居民都要搬迁,整个镇将被淹没在水里。

  从最初决定到建起大坝这段时间里,一度繁华的小镇,已变得破烂不堪。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呢?

  一个居民解释道:“对将来没有信心”。

 

Number : 9116 

Title :我的性格分析

作者 :顾颉刚

出处《读者》 : 总第 174期

Provenance :东方文化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我的性格很复杂,这是朋友们一致的批评,因为我有的时候极理智,有的时候又极感情;有的时候很高明,有的时候又很沉潜;有的时候喜欢冲锋,有的时候又喜欢退让。我常细细地分析我的性格,所以现在说得出为什么这样复杂的原因。

  我的性格的第一点是有强烈的责任心。这大概得于遗传。我的父亲对于该做的事情从不躲避,有时正在发烧还挺着办公。但我还加上一重后天的学习,则是出于我的祖母对我的严格训练。我自幼由祖母抚养,她对我期望太殷,所以责备也独厚。我或没有得她的同意而买了糖食,或说了谎话和脏话,或和小朋友打架,以及做了其他错误举动,她必叫我把这事写上纸条,贴在帐子里,早晨刚醒就令我看着读,问我要不要再犯。因为自幼便有这样的训练,所以一生对于自己言行无处不负起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