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错了事似的,老是得提出种种辩解,例如妊娠期不幸感染疾病,身体虚弱;孩子过分挑嘴,屡诫不听等等。总之,亲生亲养,绝无虐待情事。
直等孩子上了学,大人才算松了口气。功课太紧,怎么胖得起来?由此急转直下,把话题岔进当前教育问题,处境就从容了。然结尾仍不忘淡淡加上一句:“成绩倒是挺好,将来升学大概不成问题。”更足以连克数城。升学告一段落,当事人也已经长得定型定款,那就开始瘦责自负,事态也开始严重起来。
瘦得实在太离奇,就会引人注意,周围的人先是惊诧,等发现你并无疾病,侦防的重点就渐渐朝生性俭吝和生活荒唐两方向展开,于是委婉的劝勉和严正的告诫接踵而来。面对舆论的未审先判,你只好且战且走,言其家族中人向来中年之后才渐渐发福,请稍假时日,必不辜负厚望云云。可是转眼中年了,你还是铁梅一株,骨节上都像长着刺似的,还怎么说?只好恶言相对:“怎么样?瘦子命长!你见过90岁的大胖子?”理不直而气壮,通常收效也佳。
气虽壮,心却是虚的。瘦的头一个坏处就是穿衣服不好看,尤以男人为甚。女人尚流行,身材都不例外。当前时兴的是瘦,清肌无脂,稍显赢态者最称性感。可是瘦男人从来没有走过一步运。自来男子的仪态一如雄鸡公牛,以壮硕者为上选,服装的设计也一概以此为前提,很少为瘦子着想。传统的中装倒好,直统统一裹到底,什么也看不出来,可是这一来更显得脖子细长,老是探头探脑的样子。
西服为上下身分穿,是进一步的考验。穿上之后,躯干瘪瘪的,四肢空荡荡的,好像还是挂在衣架上。天冷了,必头戴帽子,脖子尤其不识时务,把个小头小脸高高顶起,让帽沿一箍,活脱脱一朵洋菇!
那么着便装吧,仍有不便:只见偌大一个喉结不断上下运动,永远像是吃不饱,说不完似的。夏天一到,更是窘态毕现:精细的胳膊腿儿布满青筋,膝盖骨像是两只大眼睛,尽瞪着人看。
整个布局如此,不知是露哪一截好?有个同命的朋友,比我还多少带点碎肉,可是怎么也不肯穿短袖上衣──热死事小,露骨事大。瘦子的外型和内涵都像竹子,很注重气节的。
夏天怕出丑,冬天偏又特别怕冷,人瘦,像是没有内胆的热水瓶,通体导温,外界的冷气穿壳而入,直透骨髓。那冷,冷得发人深省,冷得令人自卑,偏又得不到别人的同情。
怕冷之冷不同于饥寒之寒,是自发性的众人未冷我独冷,是最不得谅解的一种世间苦,连分析人生苦痛最透彻的佛家都没有这一条。其中之苦涩,欲说与谁?就是说了,人家也只当是痴人讲古,尽管唱作俱佳,却是不知所云。悲夫!生而为瘦子。
痛苦的人毕竟没有悲观的权利。在各种无形和有形的困扰和折磨之下,凡是自认为万“瘦”
无疆的人,大概都渐渐能发展出一套秘而不宣的生存之道,诸如冬少出门、夏不游泳之类。非但如此,久而久之,甚至还可以发挥对自己的无限爱心,欣赏自己的缺点。
瘦子天生悲剧人物的造型虽不免引起若干人的讪笑,同时也得到更多人的怜悯。多数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平等的,可是对那瘦小的一个总不免要多付出一分关怀。不振的胃口是瘦孩子用之不尽的政治资本,鸭肝鸡腿手到擒来,兄弟姐妹无不望风披靡,一阵半真半假的咳嗽,可以闹得母亲衣不解带。长大之后,这些个特权难免大幅度缩小,可是无论走到哪里,多少还是要占点便宜,谁愿意跟一副弱不禁风的骨架子多计较呢?
胖子喝水都能长肉,瘦子吃东西只会化为智慧,因此毫无节制的必要。甜食、肥肉和一切高卡路里的食物,几乎成了现代人类的公敌,却是瘦子的密友。据我多年观察发现,在中国人嗜食的干贝、内脏、蛋黄等许多食物中,其美味其实来自同一种化学物质──胆固醇。这又是胖子的克星,而瘦子无不乐于接纳。瘦子的血管隔着表皮都能看得清楚,即使阻塞也很容易发现。这种说法也许不合科学,可是科学能使瘦子变胖吗?
其实瘦子的缺点也莫不是他的优点。既然特别怕冷,相对的也就不大怕热,只要不计形象,他的夏天是和树上的鸣蝉、水中的游鱼同样快乐的,瘦子的尊范在现实世界固然不甚受人恭,可是极宜入画入曲。要不说山水画里策杖凭栏的人物无不清癯潇洒,就是古道西风,不也要配上一匹瘦马么?退一步天地皆宽,瘦人的生命还是值得珍惜的。要是还想不开,那只好绕回生命与宇宙的天问篇上去,那可是玄门一入深似海,再也想不到自己的胖瘦了。
Number:855
Title:把握人生
作者:罗伯特·劳尔、简奈特
出处《读者》:总第98期
Provenance:读者文摘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
胡利奥·伊格莱西亚斯本是马德里的职业足球员,后来因车祸受伤瘫痪了一年半,他的球场生涯就此告终。在医院留医时,一位富于同情心的护士给了他一把吉他,帮助他消磨时间。虽然伊格莱西亚斯以前从来没想到要在音乐界发展,但自此之后,他竟然在流行音乐方面获得重大成就。
那次车祸实在是伊格莱西亚斯一生的分水岭,是一个一切从此改变的转折点。人生的分水岭可能是一场疾病,一次意外事故或一次偶然遭遇,也可能是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我们研究出把握人生中预料不到的时刻,使其成为发展机会的四大策略:
对自己负责
有句谚语说:“时间能治愈一切创伤。”可是人生的经验显示,许多人经受不了危机,即使经过时间的治疗也不能完全恢复元气。因此,对于疾病、死亡、离婚或失业等沉痛经验,我们实在必须积极应付。有些人的应付方式是怨天尤人。然而事实很明显,我们对自己的生活终须负起责任。
艾眉结婚24年之后,丈夫跟她离婚。她既没受过从事任何职业的教育,又没有自力更生的信心,按理大有可能陷于自怜而从此一蹶不振。
可是,她并未如此。她奋力振作,对自己负责。“我要跨越创伤,替自己争一口气,”她说,“于是我去读经营房地产的课程,取得经纪执照,然后开设自己的事务所。我相信,不用多久,我就会成为这个城市中数一数二的独立经营房地产经纪人。”
不怕做出困难决定
人生分水岭的事情范围很广。女性远比男性重视与他人有关的问题,男性则较常提及与教育或职业有关的事件。从这些经历中获益最大的人,都认为抱着避免风险而只希望一切会变好的态度并不能使你有所发展。人们有所发展,是因为他们肯做出决定。
前美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美国早安”主持人哈特曼在大学攻读的是经济学位。毕业时有很多极好的商界职位向他招手,但在大学时曾兼任无线电及电视广播员的哈特曼,却做出了一个很不容易的决定。他抛弃多年的学术训练和稳定的收入,在工作极不稳定的娱乐通讯界中开始他的事业。
敢于冒险往往会有大收获。女艺人玛丽·马丁在好莱坞一家夜总会的天才表演中,高歌一阕名为《吻》的圆舞曲之后,即声名鹊起,从此飞黄腾达。原来,她开始唱时是以歌剧的最佳嗓子和传统方式唱的,但唱到一半时她忽然兴起,改用爵士乐的调子唱下去。唱完时,全场起立鼓掌,她就此有了新的事业。
美国佳士拿汽车公司的总裁艾阿科卡深有感触地说:“当机立断、稳中求胜,是优秀经理的标志,也是任何甘冒风险及发展真正自我的人的标志。”
谋求充实自己生活的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生的网络,它影响我们的思想、感受与行为,有时还是影响我们一生的途径。成功的人常常会告诉我们,他们在事业早期得过朋友或导师的指引。
甚至一个泛泛之交的人或陌生人,对我们的一生也可能有重大影响。棒球巨星坎本涅拉在他的事业近乎顶峰时,由于意外事故而变成瘫痪。一年后,他在一球场上坐在轮椅中休息时,忽然有位老大娘慢慢向他走来。她两腿镶有支架,走路时扶着拐杖。
她走到坎本涅拉面前,握住他那双软弱无力的手说,感谢他给她活下去的勇气。原来他在纽约一家医院留医时,她也是那医院的病人。她中风后半身不遂,因而厌世。但医院里的医生对她讲起坎本涅拉的勇敢,使她听了大为感动,于是决定努力活下去。她后来行程近两千公里,特地来当面感谢坎本涅拉,从而使坎本涅拉也得到了他以前给她的感召和勇气。
肯定自己的价值
在一般情形下,危机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从而使他更难于应付危机。我们在访问中发现,凡是能肯定自己价值的人,遇到困难时都不大会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反而更可能影响事情的演变和寻求可以采取的途径。
保罗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新闻记者。他在6岁时以难民身份抵达美国,早年在学校里因不会说英语而深感痛苦。他受到同学讥嘲时不是大打出手,便是转身逃避,
结果养成了他所说的“难民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诸如此类的想法:“不要破坏现状”、“到了人家这里就该知足”以及“这种东西轮不到你”等等。
后来他在一次夏令营活动时,生命有了转折点。“他们要我担任营里最有地位的职务──岸边指导员,因为我具备必要的资格,”保罗说,“这时,我照例听到内心的心声提醒自己:‘这种东西轮不到你赢。你不是第一流的人。’可是,出乎意料之外,就像灯光忽然亮了似的,我一下子变得恍然大悟。现在应该轮到我了。于是,我便答应担任那个职位。”
保罗不能肯定他当时怎会恍然大悟。可是那一刻的确改变了他的一生,使他摆脱了心理羁绊,而变成“在我的世界里的真正自己”。
好的念头不会自动地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我们之所以能够发展,是因为我们决心要发展,是因为我们积极应付我们的遭遇。
研究人员曾对一些中了5万美元以上彩票人进行研究,请他们说明在他们生命的这个阶段中有多快乐,预料几年后会多快乐,以及他们从同朋友谈话、看电视、吃午餐、听人讲笑话、受人恭维、阅读杂志和买新衣服等7件事中所得到的快乐。然而,研究人员又向一些未中奖者提出相同的问题。
结果发现,中奖者并不比未中奖者快乐,也不预料将来会更快乐。而且他们说,他们在那7件事中所得到的快乐也比未中奖者少。虽然中奖者获得一时的振奋和喜悦,但他们似乎失去了一部分欣赏普通乐趣的能力。更要紧的是,他们未能把那分水岭般的转变──中彩票──化为发展的机会。
你不必认为非中彩票才能出人头地。只要能认清楚一件分水岭般的事情对改变自己一生的重要性,并且把握住它而采取行动就行了。
Number:856
Title:战胜死的昏睡的生命力
作者:R·H·斯库拉
出处《读者》:总第98期
Provenance:逆境顺转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公克、晨华
有一天,电话铃突然响了,一个噩耗传来──我的一位工作顾问斯坦里·里马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22分钟了。
22分钟?这是一段什么样的时间啊?忧虑的漫长时间,他的大脑供氧早已停止。医生尽一切努力为他做人工呼吸,终于获得了成功。但是他却陷入了死一般的“昏迷状态”。当他被移至综合治疗室时,他已经开始能够独立地呼吸了。但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能恢复神智。神经外科医生告诉斯里坦的妻子──“他没有希望了。”
“呼吸可能会持续,但是今后他只能是个植物人。他现在还睁着眼睛,但是即使他死的时候,可能还这样睁着眼睛……”
我接到电话通知赶往医院,一路上反复地想:“怎么办?我能对他说些什么?他处于昏睡状态,我能说什么话呢?”
我想起在神学院的时候,教授曾经这样教导过我──
临死前的患者,常常处于深深的“死的昏睡状态”,他们对一切刺激可能都没有反应,碰到这种情况,你还是要考虑生命的持续。你要不断地呼唤他们的生命。可能他们连动动嘴唇以表示听到了你的话的力气都没有,但是他们有意识的部分也好,无意识的部分也好,他们的心也可能确确实实地听到你的话。所以,你千万不能给患者的心带去消极的念头。
我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