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2093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2093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处《读者》 : 总第 156期

Provenance :《石河子报》

Date :1993。7。23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

  “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转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向回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Number : 8023 

Title :人生小酌

作者 :蒋金镛

出处《读者》 : 总第 156期

Provenance :《文汇报》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

  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受挫一次,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层;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增添一阶;不幸一次,对世间的认识成熟一级;磨难一次,对成功的内涵透彻一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获得成功和幸福,要想过得快乐和欢欣,首先要把失败、不幸、挫折和痛苦读懂。

  有人把自己看做是生活的主角;有人把自己看做是生活的配角;有人把自己看做是生活的观众;而不屈服命运的强者,却把自己看做是生活的编导。

  智者的智慧往往在于,他最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很多能照出自己真实的一切表象的镜子来剖析自己、调整自己、完美自己。例如,知己、爱人、孩子、同事、自己的昨天,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因为,从这几面镜子中,就可以看到另一个自我,从而去剖析,去自省,去雕塑,去改造,去完善一个崭新的自我。

  只有一种死,永远也不代表毁灭,那就是:自落的花,成熟的果,发芽的种,脱壳的笋,落地的叶……

  由此可以坚信:英雄的美德在于面对死亡而永远没有失败。

 

Number : 8024 

Title :语丝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56期

Provenance :《罗兰·人生小语》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有实力的人,从不偷看上帝手里握着什么牌。

  你可以置人的评价于不顾,却无法使人不评价。

  把嫉妒当做一种特殊的监督,你就比别人多得一份滋补。

  置毁誉于不顾的人,便得到自由。

  哪棵树下没有鸟粪?这反而使花开得更香。

  雾,自以为消灭了山峰,其实却点缀了山峰。

  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形成的。

  不能反对事实,但可以漠视事实。

  永远不要踌躇伸出你的手,也永远不要踌躇接受别人伸出的手。

  把你的苦难当做一个难得的经验,忍耐一时之痛去体会它,你将因为这些苦难而比别人更加了解人生。

  快乐虽然人人向往,但它总不免是肤浅的,痛苦虽然可怕,但它是深沉的。

 

Number : 8025 

Title :千金一诺

作者 :张艳梅

出处《读者》 : 总第 156期

Provenance :《人生与伴侣》

Date :1994。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真爱的方式有许多种,但是明白实现诺言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8岁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我的姐姐当时正读初中,她是个很美的姑娘,亲友们因此很宠爱她。春节前,从广州出差回来的姑姑送给她一件样式别致颜色粉红的上衣作为新年礼物。在我饱含羡慕甚至是嫉妒的目光中,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急切地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可是就在腊月二十九那天,邻居大哥的女朋友第一次上门做客,仓促之下伯父伯母没有准备好给她的礼物。正在他们手足无措之际,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过去,于是促成了一桩美满婚事。

  晚上,伯父来到我家,连连称谢并送来了买衣服的钱,父亲执意不收。送走了伯父,他喝住了正幸灾乐祸挖苦姐姐的我,然后安慰姐姐并答应新年那天一定让她穿上新衣服,姐姐不理睬父亲,躲在母亲怀里委屈地哭个不停。

  那时候爸爸妈妈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不足100元钱,家中的经济一点儿也不宽裕,而且在我们居住的偏僻小城里根本买不到那样漂亮的衣服。所以姐姐认为重新拥有那片粉红色只不过是个奢望罢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父亲一大早就拿着家里仅有的30元钱去赶进北京的长途汽车。西单、东单、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他跑遍了城内大大小小的商店商场,最后终于买到了和姑姑送的样式颜色都一样的上衣。

  在黄昏的暮色中,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把衣服放到满脸惊诧的姐姐手上,没有说一句话。

  看着母亲给父亲清洗包扎挤车时碰破的手臂,我问:“爸,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买衣服?”父亲轻轻抚摩着我的头,淡淡地说了一句:“让姐姐过个愉快的新年呀。”

  泪水渐渐遮住了我的视线,一种深厚无比的爱意沿着父亲的手指抵达我幼小心灵的最深处。

 

Number : 8026 

Title :关于地球的打赌

作者 :约翰·特奈

出处《读者》 : 总第 156期

Provenance :《北京青年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福兮祸兮?其意义远远超出金钱之外……

  1980年,一位生态学家和一位经济学家就5种金属的未来价格打赌,以1000美元下注。事实上,这次打赌的意义远较金钱来得深远是两种关于地球的极限负荷,以及人类命运的观点的大较量。一种人看到工业废水大量渗入地下造成严重污染,另一种人看到仓库是由于连年丰产而堆满了粮食;一种人痛心疾首于热带雨林的惨遭毁灭,另一种人额手称庆于人类平均寿命的一再延长。

  现在,这两位科学家各自领导着一个学派,人们称之为灾难派和繁荣派,经常就世界究竟是趋于灭亡还是走向昌盛辩论不休。

  那位生态学家是58岁的保尔·额尔利奇。自他1968年发表《人口炸弹》一书后蜚声世界,该书已售出200万本之多,除了在斯坦福大学执教和研究蝴蝶外,他还四处讲学,并频频在《今日》节目曝光。他是悲观主义者。

  《人口炸弹》以这样的文字开始:“养活全人类的战斗已告结束。20世纪的70年代,全世界将有成千上万的人因饥饿而死。”额尔利奇还写道:“任何人或事都无法遏止世界上死亡率的急剧上升。”1974年,他预测1985年以前,人类将进入资源匮乏时代,许多人类赖以生存的矿产将濒临枯竭。

  59岁的经济学家米利安·西蒙是马里兰州立大学的教授,他的经济学观点在过去10年中,曾帮助华盛顿方面制订和修改经济政策,但他从未取得过额尔利奇所取得的学术上的成功和名扬四海的知名度。他是乐观主义者。

  西蒙认为人口增长并非坏事,而是一种实惠,它最终会导致更干净的环境与更健康的人类。明天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因为将有更多的人奉献出更多的创意。人类将无限制地进步,因为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自西蒙于1980年在《科学》杂志提出他对于未来世界的乐观看法后,他收到了许多愤怒的人们寄来的信。一位额尔利奇的追随者算了一笔简单的帐:地球上的资源必须在越来越多的人中间分配,而全世界的人口在以每年7500万的速度递增,大大超过了地球的“承受能力”它所能提供的食物、淡水和矿产的量。随着资源日趋枯竭,“日用品变得昂贵”将是不可避免的。

  西蒙对此攻讦的反应是下了一份战表:任选几种自然资源粮食、石油、煤、木材或金属,任选未来的某一时间,如果资源随着人口增长而日趋减少,那么价格必将上升。西蒙提出:他打赌这些物资的价格会稳幅下降。

  额尔利奇接受了西蒙的挑战。他于1980年以1000美元为赌金,以5种金属铬、铜、镍、锡和钨的价格打赌。如果10年后这些金属的综合价,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计算出来的超过1000美元,则超出部分由西蒙付给他;如果价格跌落,则由他赔付差额部分。西蒙和额尔利奇签了一份协议,并且,尽管两人从未谋面,在整个80年代,他们一直互相抨击。

  额尔利奇关于世界人口的估计是正确的,现在全世界有53亿人,较之他发表《人口炸弹》一文的1968年,增加了18亿。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却更健康更富裕了。婴儿死亡率下降,人口期望寿命提高,在第三世界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确实,在一些国家一直发生着由战乱、自然灾害或糟糕的农业政策导致的饥荒,可是总体的粮食产量的增长却超过了人口增长的速度。专家们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现有的平均人口营养程度比1968年的确得到了提高。

  额尔利奇的观点很清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物资在耗尽。环保主义者的一条宣传标语表明了这一点:“我们不是自祖先处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后代那里借用了地球。”与之相左的观点就不那么有说服力了。它仅有一个简单问题:为什么资源还没有耗尽,在人口已爆炸的年代。

  60年代末,当西蒙听到人口爆炸的悲观预测时,他开始著文倡导计划生育。可后来,他又发现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总的说来,那些人口迅速增长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受害更深,许多甚至还更好。

  他偶尔得知,自1870年以来,自然资源的价格事实上是下降了。今天人们一个小时的劳动较之上个世纪人们同样时间的劳动可换回更多的煤,正像可以买回更多的金属和粮食一样。资源并没有随着人口增长而渐趋昂贵。

  西蒙和他的朋友们追溯了1万年来的人类历史,得出结论:当物质变得稀少时,人就以新的发现来应变,他们就会用新资源去替代老的或尽可能保护它。

  3000年前希腊由青铜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起因于制青铜用的锡的短缺,希腊人因此而发现了铁。同样,16世纪英国木材的贫乏导致了煤的时代的到来。1850年左右鲸油的短少促成了1859年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的开采。

  在1981年出版的《终极的资源》一书中,西蒙阐述了他的观点:人类的聪明才智将会无限地拓展地球的负荷能力。这一观点标志着西蒙和额尔利奇的关键分歧所在,这个世界是一个拥挤的生态系统,还是一个灵活的市场环境?

  西蒙也同意,即便是市场,也需要一些规范。但美国的空气和水源几十年来越来越洁净也是不容争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