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19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西有一支奇特的“哑巴合唱团”,该合唱团由6男4女组成,年纪最大的55岁,最小的19岁,为了让世界上千百万哑巴对生活“充满信心”,他们在一位默默无闻的女医生的精心治疗与刻苦训练下,逐渐学会开口说话与发声,经过近两年的苦练,他们已能演唱三首巴西民歌,其中包括风靡巴巴的《在路旁》。虽然他们的乐感还比较差,音色也嫌生硬,但听众们都情不自禁地为之叫好
!在美国,理发店合唱团十分普及,这种合唱团全部由男声演唱,没有乐器伴奏。理发店合唱团最早出现于十六世纪的欧洲,那时的理发店是专为男人设立的,当生意清淡时,理发师就拿起乐器。1938年,俄克拉何马州塔尔萨的欧文卡和罗伯特发起成立了“理发店合唱团协会”,今天这个组织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机构,共有八百多个分会,四万多名会员,遍布西欧和美洲。
在美国,有三个身肥体壮的小伙子,以专门演唱食品、吃和发胖为内容的歌曲而著名。他们在一次去欧洲旅行演唱中,因为吃得过多,一家旅店的经理嘲弄了他们,让他们写一首“饭桶歌”,唱一唱他们的拿手好戏,三个小伙子一气之下真的这样干了。他们将“三人迪斯科”演唱队改作“三人饭桶”演唱队而且很快就红得发紫。他们录制的第一张唱片《三个大饭桶》,一下就卖出了十多万张。目前,另一张唱片《归来了,三个大饭桶》也成了畅销货。
日本东京都爱知县有一支母子合唱队,由二十几位母亲和八十多个儿童组成,儿童大多为四五岁。他们的演唱声音和谐优美,尤其是演唱中国歌曲《嘀哩嘀哩》时,尽管吐字难度大,但仍唱得清晰流利,声情并茂。
????
Number : 7376
Title :平淡
作者 :琼林~7@中国
出处《读者》 : 总第 146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一女,长及出嫁年龄;一番轰轰烈烈恋爱之后,天遂人愿,成为人妻。然不出一年,即觉生活平淡,常恨夫君不如早年间鞍前马后点头哈腰地小心在意于已。
一日,丈夫发现夫人袋中竟有一人写的情书,上称此人无限敬爱着自己的老婆,极其渴望她能离婚改嫁,以便能有机会替她当牛作马。
读罢此信,震惊之余,丈夫也反躬自省,觉得自己确是冷落了妻子,从此即效法情敌情书所言的种种当牛作马法侍奉起老婆来。
谁知,按下葫芦起来瓢。此后动辄就有新的情敌写来情书,且密度渐高,当牛作马的爱法也愈高超。直至有一天,妻子回家不见丈夫,只有桌上留有一信。丈夫在信中称自己确实没有那些高明情敌会爱,与其疲于奔命,勉为其难,不如给妻自由,自己去海南闯荡,只好请妻凭此信去办离手续……
看信至此,妻子不觉瘫倒在地,放声大嚎:“哎呀,那都是我自己写的呀,他怎么当真哪?!”
闻及此言,丈大冲出隐身的厕所,击掌直叫:“哎呀,你怎么也当真了!”。
????
Number : 7377
Title :我爱天安门
作者 :师晖
出处《读者》 : 总第 146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我有一友,那年断然离开国内白领阶层,夹杂在浩浩荡荡的赴日大军中东渡日本,去圆致富梦。临行之际,我送其一幅天安门的彩色图片以慰思乡情。
一日远方来鸿,得知他东瀛登陆后,晚间于冷库扛包;白日在超级市场操刀卖肉。超早贪黑日日拼搏,毫不懈怠。虽以靠拾街头旧货使小舍中全部电气化,却难忍日方工头欺辱之苦。
每当愤懑之时,口中常低吟“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日人不明所云,以为劳动号子之类的调子,称赞之余也竟哼上几句,并称这种有力度的曲子可以增加干劲。于是又提高劳动强度。吾友苦不堪言,终在一日与日方工头拳脚相加,毛了饭确定。那晚他静静望着墙上的天安门,突然大唱起“我爱北京天安门”,顿时泪流满面。
????
Number : 7378
Title :马路莫逆
作者 :木 木
出处《读者》 : 总第 146期
Provenance :中华工商时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太太让我买一山地车,出门路遇熟人,俩人嘻嘻哈哈相拥钻进饭馆,山地车顿变基围虾、葱油蟹……后向同事借得100元钱从委托行推出一破车回家向太太交差。
虽说车的样儿是惨了点,然而打我骑上它的第一天起就给我带来了全新的马路人文景观。
整个夏季,我补胎108次,换件16次,大修7次……从家到单位沿途68个修车摊摊主见了我就像见了亲人一样。其中有一叫韩七的老头,据说也是京城一修车“大腕”。他每次见我和破车嘎嘎呀呀路过时,一把将我拽下车,扔过一支又臭又硬的天坛牌雪茄,不管车漏气不漏气,一分钟便把前后车胎扒成全裸体,按到水中。韩七好说,于是我们就着一个大瓶子你一口茶我一口水地从玄宗侃到京都火烧刘,从崔健扯到前街张寡妇……事毕,韩七分文不要,把我请上自行车,一拍车屁股高叫一声:“拜拜了,您呐!”。
远远的还听见韩七说:“小爷父,没了我们寸步难行,这辈子你我算是难舍难分了。”
后来,我上下班改成“打的”了,常常在“的土”中看到韩七在马路边东张西望,不知是在看景还是在寻我。
有一天,韩七终于瞥见“的士”中的我了,他一下子跳了起来,“的士”开得很快,隐隐绰绰听见他在后面叫:“这小丫挺的,怎么学起有钱人的样子!”大有一种从革命队伍中发现叛徒般的愤怒。
????
Number : 7379
Title :美国人的真心话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46期
Provenance :渤海广播电视报
Date :1993。5。12
Nation :
Translator :
云年年底在纽约出版的一本名为《美国人说真话的日子》的书披露了一些美国人的真心话。这本书的作者是两名社会学家,他们调查了2000多美国人,并向每个人提出了1800个问题,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许撒谎。
●3%的美国人认为从商店偷东西可耻,18%的人为婚外恋而感到不好意思,11%的人为说谎感到羞耻。
●30%的美国人准备随时为上帝献身,24%的人准备随时为国捐躯,90%以上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是非常爱国的,对他们来说,美国尽管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仍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75%的美国人认为日本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对美国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他们认为向日本出卖商业情报是犯罪,应该受到和向前苏联出卖军事情报一样严厉的惩罚。虽然57%的人认为日本收购美国公司是对美国经济的威胁,但被提问者中有一半人并不反对为日本人工作。难怪该书作者讥讽地说:“如果能挣到美元,日本的威胁并不可怕。”
●大多数被提问者承认,他们20%的工作时间用来干与工作完全无关的事情。几乎有一半人经常装病不上班。
●2600万美国人上街带开器,2/3的美国人认为用武力解决问题是可取的。60%的美国人至少有一次当过某种犯罪活动的牺牲品,58%的人受害过两次或更多次,68%的人支持实行死刑,1/3的人志愿去按处死犯人的电椅的按钮。
●在各类人员中,美国人最信任的是消防队员,得3。07分(满分是4分);分居中游的有:医生2。64分,法官2。42分,美国总统2。35分,记者2。18分,律师1。97分,工会领袖1。98分;得分最低的有:众议员1。58分,妓女1。24分,毒品贩子0。61分。
????
Number : 7380
Title :美国的可耻诺贝尔奖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46期
Provenance :中国青年报
Date :1993。3。6
Nation :
Translator :
诺贝尔奖名声赫赫,能获得它是一种殊荣。但美国去年却出现了一种可耻诺贝尔奖,与之相映成趣。
1992年10月,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物馆和《不可再现成果杂志》(一种嘲讽研究论文的幽默杂志)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可耻诺贝尔奖”评选颁奖仪式。授“奖:的原则是:获奖者的“创造发明”都无法再现,而他们却靠这些不能再现的“成就”窃取荣誉。
可耻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奖授予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托马斯·凯尔。因他曾撰文介绍一种由一个中子、八个辅中子、三十五个副中子和二百五十六个辅副中子组成的现有元素中最重的元素administratum,而至今还没有第二个人找到这根本不存在的元素。
法国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所的雅克·本维尼斯特获得可耻诺贝尔奖的化学奖。因为他一九八八年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断言水对溶入的物质有记忆力,给水这种最简单的化学物质强化了智能属性。荣奖生物学奖的是加州埃斯孔迪多市择胚库的罗伯特·克拉克·格雷厄姆。因为由他所创建的这个精子库只收存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奥运会运动健将的精液。这无疑是个“奇妙”的构想。
摘取可耻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则是大名鼎鼎的埃里奇·冯·丹尼肯,他在《众神之车》(此书已有中译本)等书中,凿凿地为读者描述了一幅外星宇航员史前曾多次造访地球的科学神话,列举了世界名地大量耸人听闻的“事实”,曾一时引起轰动,而实际上大多毫无根据。
当然,你可以想象,没有一位获奖者会欣然接受这项“特殊荣誉”。
????
Number : 7381
Title :希尔顿的谋略
作者 :史小东
出处《读者》 : 总第 146期
Provenance :中国连环画
Date :1993。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把每一块地方都看成是“金矿”
刚刚被希尔顿收买的莫希来旅馆仍是人声嘈杂、拥挤不堪,为了多安排几个客人,希尔顿和居吕安同睡在一个房间里,艰苦创作。
希尔顿躺在床上仍然思考着:要是客人来了没有房间怎么办?怎样才能解决床位紧张的问题?要知道多一个床位便多一分利润!想着想着他睡着了。他做起梦来,攀见莫希来以前的主人拿着台球杆逼着客人:“只要你们肯出钱,我可以让你们到餐桌上睡觉。”他突然惊醒,身上被汗水湿透了。他睁大眼睛推醒了居吕安,激动地对他说:“我们浪费了旅馆太多的空间,所以,我们才被挤到这里。”
“跟我来,我指给你看,”希尔顿拉着居吕安来到客厅,“柜台太长,可以撤掉一半,餐厅里可以加入20张床铺。”“你疯了?让客人睡柜台,吃床铺吗?”居吕安没有明白希尔顿的意图,径自一个人睡觉去了。大厅里剩下希尔顿一个人,他仍然在察看旅馆的每一个角落……不停地琢磨着。
第二天,希尔顿把木匠找来,将餐厅隔成了许多只够容纳一张床和一张桌子的小房间。他又叫人将大厅的柜台截掉一半,将节省下来的空间改为出售香烟报纸的摊位。他还在大厅的一角开设了一小杂货铺。
几周以后,旅馆就因这几项措施增加了一大笔收入。“把浪费的空间利用起来”,成了希尔顿经营旅馆的重要原则,即使30年后经营大旅馆时,他仍遵循这个原则。
希尔顿刚刚买下美国最大的华尔道夫一亚斯陀利亚旅馆时,首先察看富丽堂皇的大厅。他习惯地用手敲着大厅里几根巨大的圆柱,意外地发觉圆柱是空的。再仔细观察,发现它与支撑天花板毫无关系,纯粹是为了装饰。
于是,他下令把圆柱拆去,改装成许多小型玻璃陈列橱窗。橱窗立即被美国著名的珠宝商租用,用来陈列各种珠宝及化妆品,一年的租金收入为34万元,成为一条出人意料的财路。
希尔顿把经营旅馆称为“开挖金矿”,让旅馆的每一块土地和空间产生最大的效益。他常说:“要使每一块地方都产生出金子来。”
在耐心的追求中寻找和抓住机会
1934年,美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的困境之中,旅馆业开始衰退。已有8家旅馆的希尔顿处处节约,日夜奔波忙碌,但仍然亏本,经济十分困难。有一次,他想出门坐车,但无钱付车费。为难之际,一位年轻的侍者走来把一包东西塞到他手里说:“只是些饭钱而已,希尔顿先生。”说完,一溜烟似地跑了。
正是在这些好心人的帮助和激励下,希尔顿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继续扩大经营他的旅馆业。
一天,他在杂志上见到一幅照片,这是纽约一幢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