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620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1620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处《读者》:总第12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

  “新闻太多,版面不够,最多只能写30字。”编辑对采记者说。

  于是,报纸刊登了以下一段新闻:

  妇人在巴劳街行人穿越道踏蕉皮滑倒,运送大学诊所,诊断为断腿。

  新闻刊出后,立即有反应,报社接获一封挂号信,一名香蕉出口商这样写道:

  “本公司严重抗议贵报有损本公司产品之声誉。过去数月来,贵报最少刊登了14则对香蕉出产国不利的消息,本公司认为贵报此举乃蓄意诽谤。”

  同时大学诊所主任又来信,指“运送”二字用词水当,有暗示该诊所“把人当货物般运送”之嫌,这肯定不是他诊所的一贯做法。“此外,”他强调,“本人能证明该名妇人实因跌倒而断腿,非如报章所恶意中伤,认为是送院所致。”

  此外,该市土木工程部的人员又来电话,指出该名妇人跌倒与行人穿越道的路面情况无关。又说行人安全斑马线委员会经过6年的研究,不久将提出一份报告,因此希望报社在未来数月中尽可能避免提起行人穿越道,以免能上能引起政治性后果。

  第二天报社修改了这则新闻,这样登出来:

  妇人在街上失足,腿断。

  翌日,编辑只收到两封信。第一封是妇女平权组织怒气冲冲的来信。信中说:“本组织强烈反对贵报用妇人失足等歧视性字眼,引起‘堕落女人’的不当联想,这证明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妇女形象再一次受到大男人不忠实的污蔑。”该信并扬言会采取法律行动、联合抵制以及其他手段对付报社。

  另一反应来自一名记者,他要求取消订阅该报,理由是该报刊登的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新闻越来越多。

Number:6204

Title:出差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朱明慧

  我的一位朋友到印度出差,到达德里机场后,他乘一辆出租汽车到了旅馆。在那里,印度东道主热情地问候了他。这时,出租车司机要求我的朋友付给他相当于8美元的车费。因为觉得价格还算合理,我的朋友就把钱递给了他。

  但东道主的一把抓回钱,并把汽车司机狠狠骂了一顿,说他是个没用的寄生虫,对他们的国家来说是个奇耻大辱,因为他想多要客人的钱。东道主把一半钱扔给司机并叫他他滚开,永远别再回来。

  出租车很快开走了。东道主把剩余的钱还给了我的朋友,并问我的朋友是否一路顺风。很顺利,直到刚才你把司机赶走。”我的朋友回答说,”只是他把我的行李箱带走了。”

Number:6205

Title:晚饭吃什么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李佶

  “晚饭吃什么?”蒂姆问。

  “我想烧几条鱼”,派特回答。

  “我不想吃鱼,”蒂姆说,“我中午刚吃了鱼,今晚我们可以去快餐馆。”

  “好主意!”派特说。

  他们来到一个快餐馆,找了个桌子坐下,侍者递上一份菜单。

  “我要一份烤牛排。”蒂姆说,“你要什么,派特?”

  “我要一份小牛排。”

  “请来一份烤牛排和一份小牛排。”蒂姆对侍者道,“请再来一些土豆和豌豆。”

  “对不起,先生。”侍者说道,“我们既没有烤牛排,也没有小牛排。”

  “但它们都在菜单上写着呢。”蒂姆生气地说。

  “对不起,先生,那是昨天的菜单。

  “那你给我们出个主意。”蒂姆说。

  “好的,先生。”侍者答道,”我们今天刚来些新鲜的鱼。”

Number:6206

Title:圆·梦

作者:谷灵

出处《读者》:总第122期

Provenance:龙门阵

Date:1991。3

Nation:

Translator:

  不久前,某长辈从海外归来,忆及从前在蒋经国先生身边工作的日子,曾与笔者谈起一件轶事。经国先生在公务之余,亦喜和部属聊天。一次,某君讲了一个圆梦的故事,颇给人启迪与深思。

  相传,从前有个书生,屡试不第。适逢开科,书生欲往应式。行前晚上,书生做了三个怪梦,大惑,不知功名是否有望,特去找善于圆梦的岳母解说。登门,适岳母外出,姨妹接待说:“小妹亦能圆梦,姐夫但说无妨。有些难解之梦,母亲还来求我呢!”

  书生犹豫片刻,说:“我的第一个梦,是梦见我家墙头上孤零零地长了一棵草。”

  姨妹:“这是说你没有根基。”

  书生:“第二个梦,是梦见我戴着斗笠打伞。”

  姨妹:“这是说你多此一举。”

  书生听了很扫兴。姨妹又问:“第三个梦呢?”

  书生便说:“恐有冒犯,不说罢了。”

  姨妹:“自家人面前,不少拘礼。”

  书生:“第三个梦,是梦见我和你背靠背睡在床上。”

  姨妹瞪了书生一眼道:“那是说你这辈子休想!”

  书生听罢甚为懊恼,看来今生功名无望,悒悒而归。

  行至半道,恰遇岳母,遂告之。岳母闻言大喜,连说好兆。书生不解,岳母回答说:“第一个梦墙头上孤零零地长了一棵草,是说你高人一等。第二个梦,戴着斗笠打伞,是说你官(冠)上加官(冠)。”

  书生眉头渐展,急忙问:“那第三个梦又作何解释呢?

  岳母:“那是说你终有翻身的时候。”

  书生听了,喜上眉梢。立即收拾行李进京应试。

  众人听了,无不捧腹大笑。经国先生沉吟说:“看来圆梦之说在人不在梦。世间万事皆在人为啊!?

Number:6207

Title:诗林别览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2期

Provenance:笑笑录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诗是我国古典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格式多样,流派纷呈,数量浩瀚。其中不乏游戏博笑之作,令人解颐。

  十七字诗

  有士字号西坡,善作十七字诗。值旱,求雨,赋诗曰:“太守祈雨泽,万民多感德。昨夜推窗看,见月。”太守怒,使自嘲,应曰:“古人号东坡,今人号西坡。若将两人比,差多。”后将发遗,其舅送之,舅眇一目(独眼),又赋诗曰:“发配到云阳,风舅如见娘。两人齐下泪,三行。”既至配所,官喜其诗,令试为之,应声曰:“环佩响丁当,夫人出后堂。金莲三寸小,横量。”

  沪上竹枝词

  《沪上竹枝词》颇多可笑,兹录其中一首曰:“同兴楼共庆兴夸,烤鸭烧猎味最嘉。堂下闻呼都不解,是谁喧嚷要‘爸爸’。”注云:“南人强学北语,乎饽饽做‘爸爸’,走堂者骇然,应敢应也。”

  惧内诗

  有惧内而下跪者,或改《千家诗》一首嘲之曰:“云淡风轻近夜天,傍花随柳跪床前。时人不识予心怕,将谓偷闲学拜年。”

  学诗

  某生才艺高等,腹若琉璃碗,阔步摇摆,书味盎然,而于诗学一步不窥。既夜,就学于友,友示用韵平仄之法,居然谓得三昧,即诌成曰:“吾人从事于诗途,岂可苟焉而已乎,然而正未易言也,学者其知所勉夫。”

  题壁诗

  有题楞伽山殿壁云:“多时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二长;不是诗人长丈二,缘何放屁在高墙!”

  四喜四悲诗

  向有《四喜诗》曰:“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有复试被斥者,改四喜为四悲曰:“雨中冰雹败稼,故知是索债人,花烛聚得石女,金榜复试除名。”

Number:6208

Title:母亲的礼物

作者:苏珊·查森

出处《读者》:总第12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张涛

  每一种花都有它的出众之处,才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欢乐在我生长的那个小镇上,学校离家只有步行10分钟的路。每天中午,母亲们大多做好午饭,等孩子们放学回家。

  那时,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尽管现在看来确是如此。我想当然地认为,母亲应该给我做三明治、欣赏我的手工画和督促我做作业。我从未想过母亲这个曾有职业、有抱负的知识女性,在我出生之后,怎么会把每天的时间都消磨在我身上。

  每当中午放学铃声一响,我便上气不接下气地冲回家,母亲肯定站在家门口最上面的一级台阶上,等着我,就好像我是她心中头等重要的事。所幼无知的我却从没有因拥有这份深厚的母爱而对母亲存有感激之情。

  在我三年级的一天中午,我告诉母亲,我被挑选在一部戏里演公主。在以后的几周里,母亲总是不辞辛苦地帮我排练、记台词。尽管在家里排练时那些台词我说得多么流利,可是一旦上了舞台,我就将台词忘得一干二净。

  没办法,老师把我从剧组里挑了出来,让我担任旁白者的角色。尽管老师在向我解释时语气温和极了,但我感到阵阵的心痛,特别是看到“公主”由另一个小姑娘扮演时,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中午回家后,我没把这事告诉母亲,但她看出了我的不安,没像往常那样提出帮我排练,母亲让我跟她到屋后的园子里去走走。

  那是个宜人的春日,玫瑰花的叶子已绿了,葡萄架上爬满了返青的藤条。大榆树下,满地绽放着一丛丛黄色的蒲公英,远远看去,就像一位美术大师在我们的视野上轻抹了层金黄色。

  我看到母亲弯下腰,随手拔起一丛蒲公英说:

  “我想把这些杂草都拨掉,只留下玫瑰”

  “我喜欢蒲公英!这园里所有的花草都是美的,即使是这些普通的蒲公英。”我嚷道。

  母亲神情凝重地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

  “是啊,每一种花都有它的出众之处,也正是如此,才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欢乐。”我点点头,心里正为自己说服了母亲感到高兴。

  接着又听母亲说:

  “对人来讲也是这个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公主’,但这并没什么值得羞愧的。”

  我想母亲大概猜到了我心中的隐痛,于是,我向她哭诉了学校里发生的一切,她安详地笑着,仔细听着我的述说。

  “我想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旁白者,你大概没忘,以前你很喜欢给我朗读故事,而且旁白者的角色和‘公主’同样重要。”

  在母亲的鼓励下,我渐渐对扮演旁白者这个角色而感到自豪。中午放学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我和母亲反复朗读我角色的台词以及和母亲谈论演出时的装束中度过了。

  正式演出的那晚,在后台我感到紧张极了。就在演出开始的前几分钟,老师走过来对我说:“你母亲让我把这个交给你。”说着递给我束蒲公英。尽管花已有点蔫了,有些已从花杆上飘落。然而看到这花,我明白母亲就坐在台下,我顿觉自信。

  演出结束后,我把这束蒲公英带回家。母亲把它仔仔细细夹在一本词典里。

  现在,每当夜深人静时,在柔柔的昏黄的灯光下,我时常回想起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度过的那些时光。尽管对整个人生来说那是短暂的,然而,从那些日复一日简单重复的生活以及生活中发生的那些看来似平常的小事中,我感到了深深的母爱,也悟出了爱首先而且主要体现在一些极微小的事情上。

  我工作后,母亲来看我,我请了一天假陪母亲。中午时,像重温往事一般,我特地陪母亲吃午饭。中午的餐馆忙乱得很,坐在许多匆忙吃饭的人中间,我问已退了休的母亲:

  “妈妈,我小时候你一直在家操持家务,肯定觉得厌烦了吧?”

  “烦?是啊,家务活是让人厌烦,可你却永不让我厌烦!”母亲缓缓答道。

  对她的回答我并不十分相信,于是我进一步说:

  “照看孩子肯定不会像从事一项职业一样能给人以鼓励。”

  “职业的确能激励人,我很高兴我曾经有过职业。职业就像一个吹起的气球,你只有不停地打气,才能使它一直膨胀。而一个孩子却像一粒种子,你给它浇水,精心照看,它就会自己长成一朵漂亮的花。”

  听到这里,小时候和母亲坐在餐桌旁的情景好像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我一直保留着夹在那本旧词典的那朵已压成薄片、变成深黄色的蒲公英。

Number:6209

Title:语丝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