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476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1476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判决是1924年4月1日做出的,希特勒被判刑5年,后改为2年。

  希特勒被关钾在兰德斯堡旧炮台监狱。在狱中他开始写作《我的奋斗》,但实际上这本书是由希特勒口授、由同押一室的他的忠实信徒鲁道夫·赫斯整理打字完成的。书的原名《四年半来对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负责出版该书的纳粹出版社经理马克斯·阿曼后来把这又刺眼又累赘的书名改为《我的奋斗》,并于1925年秋正式出版了该书的第一卷,但它在当时并没有立即成为一本畅销书。第二年,希特勒获释出狱,在贝希特斯加登口述完第二卷。随着纳粹党的发迹、上台,该书的销路开始有所增加。到1940年二次大战爆发后的第二年,这本称之为“纳粹圣经”的长达782页的两卷本的书,仅在德国就销了600万册。当时每个德国家族必备此书,否则就会遭殃。男女结婚时,都要向新郎、新娘赠送一本《我的奋斗》作为礼物。甚至连学校的学童也是人手一册。

  希特勒认为,一切生命都是一场永恒的斗争,世界只不过是个适者生存、强者统治的丛林,“一个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世界”。德国要恢复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地球主人”,就首先“必须对法国来一次最后的总算帐……一场最后的决战……德国实际上不过是把灭亡法国当做一种手段而已,其目的是在将来能够为我国人民在其他地方进行扩张。”其次,希特勒提出:“(德国的)领土政策无法在喀麦隆实现,今天几乎完全只能在欧洲才有可能。”但是欧洲的领土均已分割完毕,这一“生存空间”问题“只有在东方才有可能解决……只有在主要是牺牲俄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解决,也就是说,新帝国必须再一次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向前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指出,第三帝国将实施“领袖统治原则”,即实行独裁统治。在这个国家里要确立元首─希特勒本人─的绝对独裁权力,在元首周围是一批承上启下的较为次要的领袖人物。希特勒认为,这个“新式国家要以人种为基础”,而最优人种就是亚利安人。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狂热地鼓吹纳粹党的种族优越论。他写道: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人类文化,一切艺术、科学和技术的成果,几乎完全是亚利安人创造。这一事实本身证明下述推论不是没有根据的:只有亚利安人才是一切高级人类的创始者,因此是我们所谓的‘人’这个名称的典型代表。他是人类的普罗米修斯。从他的光芒四射的额头,永远飞迸出神圣的天才的火星,永远燃点着知识的火焰,照亮了默默的神秘的黑夜,推动人类走上征服地球上其他生物的道路。”

  可见,使现代亚利安人─日耳曼人主宰地球,称霸世界,已成为希特勒念念不忘的目标。

  此外,希特勒为了达到自己的狂妄野心,他提出必须使用三种方法:宣传、外交和武力。而纳粹党最有效的宣传手段便是“必须玩耍手法,学会说谎”。希特勒的名言是“把天堂说成地狱,把地狱说成天堂”,“谎言越大,人们越是相信”。

  总之,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大肆渲染可怕的“生存空间论”和“种族优越论”;发泄对犹太人、对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刻骨仇恨。在该书思想的影响下,德国走上了屠杀无辜(尤其是犹太人)、穷兵黩武的道路。

  历史学家诺曼·卡曾斯正确地分析了《我的奋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后果的关系,他指出:

  “《我的奋斗》一书从1933年至二次大战结束,一直主宰着纳粹第三帝国的政治,……《我的奋斗》里,每一个字,使125人丧失了生命;每页,使4700人丧失了生命;每一章,平均使120万人丧失了生命。”

Number:5636

Title:禅的故事

作者:谢明洲

出处《读者》:总第172期

Provenance:山东青年报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大与小

  一次,有人问大珠禅师:“如何才能算大呢?”

  禅师答曰:“大。”

  又问:“多么大?”

  师曰:“无边际。”

  此人又问:“如何才能算小?”

  禅师答曰:“小。”

  问:“多么小?”

  师曰:“看不见。”

  便又问:“大无边际,小又看不见,究竟何处是?”

  大珠禅师反问道:“何处不是?”

  读书者语:所谓大小,乃相对而言。大至无边际,小至看不见,此为极端极致。偏偏有钻牛角者要寻大觅小却不知何处是!大珠禅师一语中的:哪里又不是呢?

  糖饼与《唯识论》

  睦州禅师问弟子僧正:“会讲《唯识论》么?”

  僧正说:“不敢。只是幼年时读过。”

  睦州禅师便拿了一个糖饼,将其掰做两片,问僧正:“这是什么?”

  僧正无语。

  睦州禅师问僧正:“唤做糖饼是?不唤做糖饼是?”

  僧正答道:“不可唤做糖饼。”

  睦州禅师却叫过弟子沙弥,问之:“来来,你唤做什么?”

  沙弥答道:“糖饼。”

  睦州禅师说:“你也讲得《唯识论》。”

  读书者语:一个糖饼,囫囵着是糖饼,掰为两片,仍是糖饼。这么一个简单浅显的道理,未悟其义者何止僧正一人!

  生与死

  弟子问神山僧密禅师:“请师父谈一谈生死之事。”

  僧密禅师说:“你什么时候死过?”

  弟子说:“我不曾死过,也不会,请师父明示。”

  僧密禅师说:“你既不曾死过,又不会,那么,只有亲自死一回方能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

  读书者语:既不曾死过,又不会死,硬要谈“死”,必是信口开河,胡言乱语。故而僧密禅师要弟子亲自死一回,便可知道死的奥妙了。而真正死过的人,还如何说得出关于死的奥秘?所以,世界上至今恐怕也没有真正的关于死的体验可言,如果说有,一定是欺人之谈,绝不可信。

  一片石

  陆亘大夫问南泉禅师:“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有时坐,有时卧。欲镌做佛,得不?”

  南泉禅师答曰:“得。”

  陆亘又问:“莫不得不?”

  南泉答曰:“不得。”

  云岩禅师说过:坐则佛,不坐则非佛;而洞山禅师却说:不坐则佛,坐则非佛。

  读书者语:在这里,说得即得,说不得即不得;说坐则佛,即坐则佛;说不坐则佛,即不坐则佛。一片石是一片石,一座佛是一座佛。但,一片石又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总之,无非是一片心。

Number:5637

Title:绕道

作者:刘国芳

出处《读者》:总第172期

Provenance:羊城晚报

Date:1995。2。8

Nation:

Translator:

  我曾经看见一个老人在寒风凛冽中趟过抚河。老人在河边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然后顶着衣服一步一步走下水去。我喊住老人,我说上游有桥,老人说晓得:我说下游有渡,老人也说晓得。但老人没有回来,他一步一步离我远去,在呼啸的寒风中走向对岸。

  在老人之前和老人之后,有无数年轻人也要过河,但在河边他们停下了。他们问我附近有桥么,我说上游10公里有桥,下游10公里有渡。年轻人听了,立即离开河边,或上或下绕道而去。有一个人,或许嫌路太远,没走,他脱了鞋,一步一步走进水中,但当冰凉的河水没过膝盖时,那人停住了。继而又一步一步走上岸来,穿好鞋离开河边也绕道而去。

  生命经不起消耗,那些年轻人,他们在绕道10次20次或者100次1000次之后,他们会发现自己也老了。

  我无意劝人趟水过河,但生命,不管什么人都应该珍惜。

Number:5638

Title:训诲大臣子弟

作者:熊宪光

出处《读者》:总第172期

Provenance:历史大观园

Date:1994。6

Nation:

Translator: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寒微,艰苦备尝,深谙人生况味。他金戈铁马、出生入死15年而一统天下,更深知江山来之不易,保之更难。为了永保朱氏封建政权代代相传,他不仅替自己的‘龙子龙孙’深谋远虑,要他们‘享无穷天下’,而且对那些元勋大臣们的后代也寄以厚望,关怀备至,希冀他们‘享无穷爵禄’。据《明史·刘基传》记载,朱元璋老年时,曾每年岁暮将开国功臣刘基之子仲、章溢之子允载、叶琛之子永道、胡深之子伯机召去京师,接见于便殿,亲加训诲,‘燕语如家人’。颇为有趣的是,我们从刘仲所撰《遇恩录》中,尚可窥见当时的一些情状。特别是其中所记朱元璋的训导之言,句句实录,生动传神,堪称绝妙语录。

  且略摘一二,以见其妙:

  宣谕:你如今回去,寻师问友,但是有见识人,师问于他。你学得高了,人皆师问于你。你便不做官也高尚了。你每父亲都是志气的人,说的言语都说得是,人都听他。那时与我安了一方,至有今日。……男子汉家,学便学似父亲样做一个人,休要歪歪搭搭的过了一世。你每趁我在这里,年年来叩头。你每还是挨年这歇来。你每小舍人,年纪少,莫要花(街)柳市里去。你父亲都是秀才好人家,休要学那等泼皮的顽。……你每这几个也年纪小哩,读书学好勾当。你每学尔的老子行。

  圣旨:……你每家里也不少了穿的,也不少了吃的。你每如今也学老子,一般般做好勾当,乡里取些和睦。……大丈夫多是甚么做,便死也得个好名,歪歪搭搭死了,也干着了个死。

  宣谕:……你每还好学哩,一日便学三句,学到四五十岁也好了。

  圣旨:你每回去,行着好勾当,休污了父亲的好名……

  (注:文中的‘你每’即‘你们’。)

Number:5639

Title:无言的爱

作者:侯夙

出处《读者》:总第172期

Provenance:八小时以外

Date:1995。7

Nation:

Translator:

  一

  川北有个偏僻的山村叫文合,一条清澈柔和的小溪环绕着村子四季流淌,昼夜欢唱,她在诉说着聋哑女李成兰的故事。

  李成兰是个先天性聋哑女,8岁那年便失去了母亲,父亲是个穷困潦倒而又嗜酒如命的人。她在不言不语中支撑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将父亲养老送终,还为弟弟娶了媳妇。李成兰22岁时,嫁给了一个大自己9岁的姓刘的瘸子。岂料,儿子虎头刚满6岁时,丈夫却遇车祸撒手而去。绝望使她曾纵身跳进滚滚波涛中要了此一生,但即将被洪水吞没的一瞬间,突然发现儿子拄着根棍子正向深水处走来,泪水满面,口张得老大,一双小手不停地晃。她能看出,那是在喊:“妈妈,别扔下我!”她冰冻的心立刻融化了。老天也大发慈悲,使不会游泳的哑女居然顺着水面的一截竹竿平安地游到了岸边,母子俩抱头痛哭。

  李成兰凭着勤劳的双手,把家安排得井井有条。母子相依为命的日子就在这种平静中度过。

  二

  1973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李成兰在菜地锄草时发现一个女婴,看上去还不满月,一双小手四处乱抓,眼睛又大又圆,但全身长满了痱子,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化脓。李成兰顾不得多想,把女婴抱回了家,给婴儿洗了澡,又找赤脚医生敷了些治痱子的药。忙完了,怎么办呢?左邻右舍的人们不忍看她为难,有人谎称自己有一个亲戚想要,便把婴儿抱走了。真是天生缘注定,第二天李成兰到河边割草,猛然发现田埂边扔着那个昨天曾在自己怀里甜甜笑着的小生命。李成兰犹豫再三,实在没能力养活她,只得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夜已至深,李成兰眼前总是不断浮现出女婴那可怜巴巴的小脸。后半夜,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风雨即将来临!李成兰再也躺不住,她不顾一切地冲向河边,婴儿还在!婴儿还活着!她抱起女婴,顶风冒雨赶回了家。这时,她毅然决定,把弃婴留下来。虎头看到妈妈给他抱来一个妹妹,琢磨着给妹妹取了个名字─月儿。当时村里住着一个钻井队,那是吃国家粮的工人,自然有米吃,她便每天去要些米汤回来,放在锅里熬,一大盆米汤熬到最后就剩下小半碗羹,月儿靠喝米汤活下来了。

  三

  1976年的早春,青黄不接,没饭吃的人们便背着半截儿背篓,举个大木碗以乞讨为生。一天上午,妈妈上工去了,虎头领着月儿在家玩耍。晌午时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