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1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谁能够确定,究竟是谁发明了眼镜。不过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从眼镜问世起,就深植于社会史中,成为各国民俗、流行和骄傲的一部分。
现知最古老的透镜是在伊拉克的古城废墟中发现的。这块透镜用水晶石磨成。我们可依此推知古老的巴比伦人至少在2700年以前便发现了一些透镜的放大功能。但他们并不一定了解透镜。古犹太人、古埃及人同样对眼镜一无所知。据记载,古罗马皇帝尼诺观察过各种宝石。但他只是透过宝石来观看五彩缤纷的奇异世界,并不为了提高视力。
在公元十三世纪末,眼镜几乎同时在中国和欧洲出现。杨可·波罗在1260年写道:“中国老人为了清晰地阅读而戴着眼镜。”这证明,至少在这以前,中国人就知道眼镜,并使其实用化。公元十四世纪的记载说,有些中国绅士,愿用一匹好马换一副眼镜。那时的眼镜,镜片多用水晶石、玫瑰石英或黄玉制成,为椭圆形,并以玳瑁装边。戴眼镜的方法也颇奇特,用形形色色的东西固定:有用紫铜架,架在两鬓角上;有用细绳绕缠在两耳上;或者干脆固定在帽子里。间或也有人用一根细绳拴上一块装饰性的小重物,跨过两耳,垂于两肩。因为眼镜的原料加工不易,所以当时的人们与其说戴眼镜是为了保护目力,倒不如说是一种炫耀身份的装饰品。
将眼镜从中国引入欧洲的人,真正可信者是十三世纪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但几乎过了一世纪,那里才普遍使用眼镜。
这其间他们苦于解决一个难题:如何舒服而长时间地佩戴眼镜?开始是诸如今日放大镜的东西,在用透明的水晶石、绿宝石、紫石英等矿石磨成的透镜上做出框架,安上手柄,或安在手杖上。后来是用绳子系于胸前,逐步发展成长柄单眼镜。后来出现了长柄双眼镜和夹鼻眼镜。夹鼻眼镜尤其适用于高鼻梁的罗马人及英国人。大文豪伏尔泰在作品中赞颂道:“每样东西的存在都有其目的,而每样东西都是达到那个目的所不可或缺的。瞧那为眼镜而生的鼻子!因为它,我们才有了眼镜。”
假如你生就一个小个直的鼻子,戴眼镜就不那么容易了。一直到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尝试把丝带绑在镜架外侧,然后安全地套在双耳上,才算解决问题。直到1730年,一位英国人才发明了根据人头大小调整的眼镜,并很快演变成双钩于耳的样式。法国人称它为“太阳穴眼镜”,并且欣喜地宣称,这种样式,可以让人自由地呼吸。
不过这种欢欣并不表示法国人可以戴着眼镜到处跑。在当时法国人对戴眼镜一事颇觉踟蹰。眼神不好的巴黎贵族只在私下使用眼镜。在不得不公然拿出眼镜的情况下,也只能迅雷不及掩耳地匆匆一瞥之后,赶快收起。
眼镜第一次传入英格兰,更使人啼笑皆非。英国的学者们,既蔑视又惧怕,拒不接受。牧师们则抨击说:“企图用眼镜来恢复衰退的视力,是对仁慈的上帝之恶意挑衅。”但是,眼镜的声誉并没有降低。这也许得力于一位漫画家威廉姆·霍加斯·潘特朗。这位可怜的意大利幽默老人,为了攻击跟镜,常在他的讽刺画中画上眼镜。而事实上,适得其反,眼镜却更加普及。
然而在西班牙的情况却恰恰相反。1612年,一位米兰人在一本书中指出,西班牙“各阶层都欢迎眼镜,因为他们认为戴上眼镜会更显得不怒而威,举足轻重”。这本书行世后若干年,法国一位往访马德里的贵妇竟写道,在西班牙,“当某人财富增多的时候,他就加大他的眼镜。”
直到1784年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双焦距眼镜,又使眼镜的声望得以提高。至于无形眼镜,则是1887年由德国人制造的。
眼镜在今天,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无论从镜片的种类,还是镜架的样式,都有极大发展。今日的年轻人,以戴上钢质架的“奶奶眼镜”为潇洒。还有人专门研究何类人戴何种眼镜最为得体。眼镜与美联而系之。
综观眼镜的点滴轶事,叹人类智慧之高,有一项痛苦的需要,就有一项解决之术,由真而美,不断演进,以臻至善。
Number:4614
Title:输血小史
作者:吴然
出处《读者》:总第3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现代医学中,作为救死扶伤极其重要手段的输血技术,是经历了一条十分曲折的道路,付出了巨大代价才发展而成的。
曾经在几个世纪里,人们一直把血液看成是精神和肉体疾病的根源。1628年,英国解剖学家威廉·哈维医生在一篇论文中宣布,他发现人体的血液是由心脏推动,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循环流动。这一发现许多人感到震惊,因为它否定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一条一向被认为是绝对正确的论断:只有天体才能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循环运行。
1656年,英国设计师克里斯朵夫·菜恩设计了一种装置,用它可以把各种不同的含有药物的液体直接注入狗的血管里,以便检查药物通过血液循环,是否作用更快一些。据当时的《皇家学会会刊》记载,“这些动物依注入药物的多少和种类不同,分别出现腹泻、呕吐、中毒、死亡或复原等不同结果。”莱恩的贡献在于,为不久之后出现的输血技术作了物质准备。
历史上第一例成功的输血记录是在1665年,由英国医生里查德·劳尔进行的。他把一条狗的血液抽出一部分,使它处于垂死状态。然后,又把另一条狗的血液直接注入。结果,这条垂死的狗复原了。劳尔用输血的方法治疗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位阿瑟·可伽的牧师。这位牧师被诊断为“头脑过热”。治疗方法是,在病人一只臂上抽出几盎司“不正常”的血。另一只臂上的血管通过一根很细的银管和一只绵羊的动脉相通,使羊血注入人的体内。据说,这是为了冷却病人的血液。与此同一时期,法国路易十四的顾问医生吉恩·丹尼斯,也用输入羊血的方法治疗一个发烧的男孩子。也许完全是由于偶然,也许是由于别的原因,据报导,这两例给病人输入羊血的危险治疗,竟然都使病人恢复了健康。但是,接着传来的则是连续不断的输血失败的消息。许多病人在输入动物血液后出现了严重后果,一些人死去了。
后来,丹尼斯在一位狂躁精神病患者的妻子的坚决要求下,给病人输入了一条据说“性情温顺”的小牛的血液。第一次输血效果良好,但第二次输血后病人却出现了严重的症状。当这个病人再次发作时,他妻子又去找丹尼斯,要求再次输血,但是丹尼斯拒绝了。结果,病人当晚死亡。于是,病人的妻子控告丹尼斯犯有杀人罪。经法院载决,判定是病人的妻子用砒霜毒死了自己的丈夫。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使输血蒙上了坏名声。输血在整个欧洲被禁止了将近二百年之久。
1854年,欧洲在一次霍乱流行期间,有的医生把牛奶注入病人的血管,希望能帮助病人体内白血球的抗病能力。结果,几乎所有输入牛奶的人都很快死去。直到二十世纪初期,一位名叫詹姆斯·布兰德尔的产科医生才第一次用输入人血的方法治疗病人。他用这种方法救活了几名产后严重出血的妇女。布兰德尔是幸运的,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人的血型区别。此后不久,维也纳的病理学家卡尔·兰斯登纳在输血技术上取得了一项划时代的成就,他发现了A、B、O、AB四种人的血型。从此,输血才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Number:4615
Title:怎样欣赏名著
作者:斯蒂夫·爱伦
出处《读者》:总第3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朱红
在学校里,我们学会人类所完成的一项最了不起也是最困难的技巧怎样阅读。
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事:读老师指定的书。老师指定读《白鲸》,我不想读,我不喜欢它,我以为我赢了。
可实际上,我输了。我努力和《白鲸》保持一定的距离使我付出了代价我失去了阅读名著本应得到的有益的东西。
后来,我自觉地回到《白鲸》上来了,我喜欢它,而且每读一遍,我都发现一种新的乐趣。
什么是名著呢?名著就是这样的书,哪怕只是一瞬间,它都会使你从中感受到一部分生活的意义。
名著是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书,是世界上亿万读者多少年来为从中得到特别启迪而阅读的书。
不是很多书都能经受住这种考验的。算一下自从人类第一次用凿子打制石器以来出版的所有著作,名著只占了其中极微小的一部分还不到总数的千分之一,只不过有几千部罢了。在这些书中,不足一百部则是它牢固的核心。
为什么你应该阅读名著,并且要学会欣赏它们呢?
我提出三条充足的理由:
第一,名著开阔你的眼界。
第二,名著助你成长。
第三,名著帮助你了解生活,认识自己。
最后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名著可以使你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从别处得不到的。可以肯定,你几乎能够从许多书中得到乐趣;但是,一部名著,一旦你读进去了,它会把你带到更高的境界。
我常听到人们说:“名著太难懂了,我啃不进去。”
让我出些主意,帮助你打开这个奇妙的世界。拿一本你常说要读的名著,然后按照下面的建议去读吧!
知道你正在读什么
这是一部小说,剧本,还是传记或历史?要想知道这一点,查一查目录,读一读封面和前言,或者在《读者百科全书》中查一查题目或作者。
不要躺在床上读
我承认名著会是很难读的,所以你必须思想活跃,器官敏锐。如果你躺在床上读,你就想睡觉,那么当你开始打瞌睡的时候,你就会埋怨那本书。
不要被众多的人物所左右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卡尔玛卓夫兄弟》一书中抛出了五十个主要人物。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第一章中用了二十二个又长又复杂的名字。使你脑袋发胀。这时,不要急着往前翻,坚持看下去。渐渐地,这些人物就会变得清晰。你会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就象和你的老朋友在一起一样。你还记得你的许多朋友,在结识前也是陌生人。
给作者一个机会
不要过早地说“我看不懂”,要坚持读完。有时也许是你对你所要读的那本书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我啃柏拉图的《理想国》一共啃了三遍,才看懂。如果你认真看了但确实看不懂,你把它放到一边,搁一天或一年,先去读另一本书。
大段大段地读
别小口小口地啃,你读的句子越长,你就越能进入书节奏和感情,从中得到的乐趣也就越大。
读作者读的书
例如,莎士比亚为了写《尤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和《仲夏夜之梦》,曾仔细阅读了诺斯的《蒲鲁塔克传记集》的翻译本。
任何一个作家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产物。了解当时的历史、作家及其他人所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态度会帮助你理解作家的观点。作家的观点不一致。没关系,起码他使你思考!
阅读有关作者生平的书
你对作家的个人经历知道得越详细,你就越明白他为什么写他所写的作品,你就会开始明白那些隐藏在作家作品中的自传性的花絮。一个作家不可能不暴露自己。我们关于莎士比亚的大部分猜测都是从他的剧作中找出的线索。
重读一遍
所有名著都经得起反复读。你读完一本书后,如果很感兴趣,又不完全懂,那么立即重读一遍。你会发现更多的东西。
如果几年前你读过一部名著并且喜欢它,就再读一遍。书里还有那么多新的东西要告诉你,你简直不会相信这是同一本书。
不要只把你的脚尖浸在名著这潭深水中,要跳进去。象前面一代代聪明的人类一样。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深处被那些历史上最有天赋的作家的思想和洞察力鼓舞着。
Number:4616
Title:苏格兰场的“黑色博物馆”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冯大雄
一只锈斑斑的铁制浴缸,一只柳条筐……是一堆废物么?再看看清楚!
我懒洋洋地坐在那只老式浴缸的边上,打量着它那爪形的脚这种式样我已多年不曾见到了。忽然,听见这所奇特的博物馆的馆长提到“约翰·约瑟夫·史密斯”的名字。我急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