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 >

第4章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新强大起来,政治才华毫不逊于军事才华,不应但以军事家视之。后世儒生常以他的个人品德对他大加非议,又以他的结局作为不能变法的依据。这些儒生固然品德高尚(也仅限于理论上),可是国家有事时,他们除了可耻的投降和毫无意义的自杀又能干些什么呢?
  
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真名失传。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山东鄄城北)一带人,据传是孙武后裔。传与庞涓同时随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当上魏将军后遵守一同学习时的约定,请他去共事,后因忌妒他的才能,诬以罪名后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受刑的人基本上没有出将入相的可能,这样孙膑就对庞涓没有威胁了)。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深受齐大将田忌赏识,由其举荐,被齐威王田因齐重用为军师。354年,魏国派庞涓率兵8万,由大梁出发,北上进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无力打破魏军的围攻,便向齐国求救。田因齐想用孙膑为将,孙膑辞谢说:“刑余之人不可。”于是田因齐于353年派田忌为主将,孙膑做军师,坐在军车之中筹谋策划,率兵8万救赵。田忌想领兵直奔赵国,孙膑劝阻道:“凡是要解开纷乱的丝绳,一定要找出它的结头,不可用拳头乱砸;要解劝斗殴的,不可帮着去打;避实就虚,在形势上阻遏制止住敌方,自然就可以解围。现在魏国攻打赵国,它的轻兵锐卒必然都在前线,老弱残兵留守国内,您不如引兵围攻大梁,占据交通要道,攻打它防卫空虚之处,魏国一定放弃攻打赵国而自救。这样我们就一举解了赵国的围,又收到了攻击魏国弊弱的效果。”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将主力集结于预设阵地桂陵,准备歼敌。大约在十一月间,庞涓回兵桂陵,遭到齐军截击,败回大梁。围魏救赵的成功经验从此被中国历代兵家所借鉴,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桂陵之战,魏军虽然战败,但实力并未受到多大的损失。341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于是在韩魏两军久战俱疲的时机,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直取魏国首都大梁。魏国得知齐军攻魏救韩的消息后,立即撤去围韩之军回到大梁,决心集中主力迎击齐军,以报桂陵之战失败之仇,遂命太子魏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领10万军队主动迎击齐军,寻求决战。孙膑向田忌建议:利用三晋士兵向来骠悍骁勇,轻视齐国,认为齐军胆小怯懦的心理,示之以弱,诱敌追击,然后乘隙予以致命打击,并具体提出了增兵减灶的诱敌方法。果然,庞涓见齐军炉灶天天减少,得意忘形,于是丢下步军,只率一部分轻装精锐部队,兼程追赶。孙膑估计庞涓的行军速度,天黑当可赶到马陵,而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埋伏兵马。就命令削去大树的树皮,在露出的白头木头上写上:“庞涓死在此树之下。”然后命令齐军善射者一万人,手执强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夜里见到火光亮起来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夜晚来到大树下,见白色木头上写了字,钻火照看,还没来得及读完树上的字,齐军已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彼此无法相顾。庞涓这才意识到中了孙膑的计策,已经智穷兵败。但他还不服气,在自刎之前慨叹:“遂成竖子之名!”齐军乘胜攻击,全歼10万魏军,俘虏了魏国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从吴起时代建立的精锐部队“武卒”损失大半,魏国也失去了其强国地位,孙膑则闻名天下。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观点和原则。比如认为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这些都受到学者的赞赏和重视。
  评分:统率C,战斗D,智谋A,战绩B,名气B,综合B。孙膑这样影响战国历史走向的人物居然连真名都失传了,结局也不知道。而且史学界还有很多人认为他是虚构的人物,但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他的存在。希望能有更多考古学上的发现来丰富我们对他的认识。
  
嬴疾
  嬴疾(?~300年):因居樗里又称樗里子,是秦惠王异母弟,母亲是韩国人。能言善辨,足智多谋,被秦人称为“智囊”。317年,魏、赵、韩三国联军攻秦,他率军大破联军于修鱼,擒韩将申差,斩首8。2万,联军败退至观泽,他又追击再败韩军,俘虏韩将鲮申差。关东诸国大为震恐。因功晋升右更。314年,领兵攻打魏国的曲沃、焦,使焦投降,把曲沃城的人都赶回魏国,使曲沃成为一座空城,终于并人秦的版图。继而败韩军于岸门,斩首八万。313年,樗里子为将攻打赵国,俘其将赵庄,夺占赵地蔺。第二年又协助魏章攻打楚国,以离间计使楚将互不配合,大败楚军于丹阳,虏其将屈丐及裨将逢侯丑等70余将领,斩首8万人。随后,秦又遣军攻取楚地汉中600里地,置汉中郡。楚怀王熊槐不甘心失败,尽发国内兵再度攻秦。秦军于蓝田击败楚军。韩、魏配合秦军乘楚国内空虚,攻占楚地邓。楚怀王熊槐被迫撤军,割两城向秦求和。以战功卓著,封于严道,号为严君。秦惠王嬴驷卒,太子立(即秦武王),逐张仪、魏章,启用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在樗里子等人势如猛虎的冲击下,各国谈虎色变。通过战争扩张,秦国渐渐强大起来。樗里子曾率兵车万乘人周,国王非常恭敬地亲率士卒迎接。楚王看到周对秦国的人这么看重,很是愤怒,责问周王,游腾替周向楚王解释:周实际上是把秦和樗里子看作欺诈难凭的人物在防范才这么作的。楚王这才高兴。秦武王死后,秦昭襄王嬴稷即位,樗里子更受尊重。306年率兵攻打卫国蒲城。蒲城守将心中恐惧,央请胡衍出面媾和。胡衍以攻蒲弊多利少说樗里子。认为卫国之所以为卫国,全在有蒲城这一屏障。若攻打蒲城,卫国定要归附魏国,这无疑为军力衰弱所困的魏国注入了一支兴奋剂,魏国的强大必定给秦国带来隐患。益魏而损秦,定会召来秦王的不满。樗里子采纳了他的意见,放弃蒲城离去。300年卒。
  评分:统率C,战斗B,智谋B,战绩C,名气C,综合C。樗里子是秦国第一代著名的将领,以多智著称。秦所以东攘诸侯,多出于樗里子、甘茂之策,他们为秦国最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乐毅
  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因避乱到魏国,当了大夫。此时,燕昭王姬职因为子之之乱而被齐国打得大败,时刻不忘为燕国雪耻。但燕国弱小又地处僻远,昭王自忖力量不足以克敌致胜,于是便屈己礼贤。乐毅适于此时出使到燕国,燕昭王厚待乐毅。乐毅最后终于被昭王诚意所动,接受燕昭王的邀请被封为亚卿(仅次子上卿的高官)。
  当时齐国非常强大,齐湣王屡战屡胜,扩地千余里,诸侯各国在强大的齐国面前都表示臣服,齐湣王因此而骄矜自满。由于齐湣王的骄横,加上对内欺民而失其信,对外结怨于诸侯,造成齐国政治局势不稳,形势恶化。燕昭王认为时机成熟,欲兴兵伐齐,遂问计于乐毅。乐毅提出“举天下而攻之”,连结诸国一起伐齐的方略。燕昭王接受了他的建议,而当时各国都因厌恶齐湣王骄暴,听说联兵伐齐,均表赞同。燕昭王在284年派乐毅为上将军,同时赵惠王也把相印交予乐毅,乐毅率全国之兵会同赵、楚、韩、魏、燕五国之军兴师伐齐。齐湣王闻报,亲率齐军主力迎于济水之西。两军相遇,乐毅亲临前敌,率五国联军向齐军发起猛攻。齐湣王大败,率残军逃回齐国都城临淄。乐毅遣还远道参战的各诸侯军队,拟亲率燕军直捣临淄,一举灭齐。谋士剧辛认为燕军不能独立灭齐,反对长驱直入。乐毅则认为齐军精锐已失,国内纷乱,燕弱齐强形势已经逆转,坚持率燕军乘胜追击。他乘胜追击齐军至齐都临淄。齐湣王见都城临淄孤城难守,遂率少数臣僚逃往莒城固守。乐毅用连续进攻,分路出击的战法,陷城夺地,攻人齐都临淄后,尽收齐国珍宝、财物、祭器运往燕国。燕昭王大为欣喜,亲自到济水前来犒赏、宴飨士兵,为酬谢乐毅的功劳,将昌国城封给乐毅,号昌国君。
  乐毅率燕军半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仅剩莒城、即墨仍顽强抵抗,久攻不下。其余全部并人燕的版图,燕前所未有的强盛起来。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278年,燕昭王死,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作太子时,就与乐毅有隙,所以当他即位以后,对乐毅用而不信。齐国大将田单探知此种情况,乘机进行反间,派人到燕国散布说乐毅围而不攻是想自立为王,燕惠王信以为真,派骑劫为大将去齐接替乐毅。乐毅深知燕惠王收回他的兵权,意味着听信谣言,欲加罪于自己。他认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决定拒绝回燕而西向去赵。赵惠王见乐毅归赵,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封他为望诸君。骑劫不久被田单击斩,燕军被逐出齐境,占领的齐国城邑全数被收复。惠王后悔,又怨恨乐毅奔赵,派人责难乐毅。于是乐毅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书中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以伍子胥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故而出走的抗争精神。这才打消了燕惠王对乐毅的某些偏见,便封乐毅之子乐间为昌国君。尽管乐毅受到不公,但乐毅也并不因个人得失而说赵伐燕,以泄私恨,而是居赵、燕两国客卿的位置,往来通好,乐毅最后卒于赵国。
  评分:统率B,战斗B,智谋B,战绩B,名气A,综合B。诸葛亮喜好法家学说,以管、乐自比,大概乐毅也是法家一派吧。燕国在乐毅之前是个默默无闻的国家,得到他则几乎灭掉了强齐,在他离去后又恢复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国家,直到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
  
田单
  田单:生卒年不详,齐国临茁(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人。齐国王室田氏的远族。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之兵攻齐,齐湣王不支,放弃齐国都城临茁逃至莒城拒守。当时的田单在临茁,是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燕军长驱直人,攻城拔郡。田单离开临茁逃难,他让族人把露在车轮外的车轴截断,外面包上铁箍。燕军围攻安平,城陷,城中人争先恐后夺路而逃,但由于车轴过长,车轮彼此撞击而轴断车毁,多遭燕军掳获,唯有田单和族人因车轴短且包有铁箍得以逃脱,东行到达即墨。
  燕军攻克安平后,又长驱直入,下齐城七十余座,独莒城和即墨未被攻陷。燕知湣王在莒,倾其兵力攻莒。楚将淖齿杀湣王,齐臣王孙贾等拥立湣王之子为王(即齐襄王)。齐襄王号召民众守莒抗燕,保卫齐国。乐毅久攻不下,于是重新调整部署,留右军和前军继续攻莒,他亲率左军和后军东移攻打即墨。守城大夫出城迎战,战败而亡。城中民众以田单多智,推其为将军,田单欣然受命。田单首先调整防御部署,激发军民斗志。他不仅以身作则,将自己的妻妾编到守城队伍中,以增强防御力量,又拿出个人家财犒赏军士。279年,燕昭王死,惠王继位。惠王在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田单听到这一情况,便采取反间计,在燕国人中散布乐毅想自立为王的谣言,燕惠王信以为真,于是派骑劫往齐地代乐毅统兵,召乐毅回国。乐毅怕遭不测,投奔了赵国。乐毅一走,不仅使田单少了个大敌,而且燕军也人心涣散,战斗力大为减弱。田单假托有神师相助稳定了军心,又以谣言使骑劫令人把俘虏都削去鼻子并掘开齐人祖坟,焚烧死人,从而更坚定了城中齐人仇燕、抗燕的决心。田单明白,此时士兵的仇恨之火已被点燃,可以用于作战了,于是亲自操持版筑、锹锨,与士卒一起修造营垒。命令甲士埋伏起来,单单派老弱残兵和妇孺登城守卫,并且派遣使者接洽向燕军投降的事。燕军听说齐即墨之军欲降,欢呼万岁。田单又从民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