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0708b石点头 作者:明.天然痴叟 >

第7章

0708b石点头 作者:明.天然痴叟-第7章

小说: 0708b石点头 作者:明.天然痴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模悴灰!辈酝返溃骸耙膊换搿Q镏菪陆柯蜗桑跹⌒腥耍挥性咚剑位胫小!�

  这两句话还未完,只见那边一只大船上,水窗开处,一个女人在舱门口,将手一招。苍头望见,飞也似摇近船旁。这女人便是卢梦仙的妻房李妙惠。原来谢启自前年回归临川,因酒色过度,得了个病症,在家中医疗,不能痊愈。后来亏一个医家与他炙了,养火半年,方得平复。这时才带领婢妾到扬州盘帐。妙惠也欲回乡访问父亲消息,随着艾氏一齐同行,依旧母子各舟。路经省城,众盐船大半是谢启的,为此也暂泊于此。不想凑巧,正遇卢梦仙到此寻觅。当下李妙惠低声问苍头:“你是何人,来此讲这谜话?”苍头说:“徐布政老爷差我打听卢进士妻子李妙惠消息的。”妙惠吃了一惊,说:“卢梦仙已死京师久了,何得还在?”苍头应道:“死的是商州卢梦仙,是举人,不是进土。今是扬州卢梦仙,是卢南村的儿子,李月坡的女婿,是进士不是举人。”妙惠道:“如今卢进士在那里?”苍头将手一指道:“远远那只大座船,行人司牌额便是。”妙惠道:“我便是卢梦仙原配李氏。昨日听见你歌这首诗,只因船上耳目多,不得空隙问你。今幸商人入城,其母亦往邻舟,事在今宵,万勿迟误。”将手一挥,苍头转船,飞棹回报。卢梦仙又惊又喜,赏与酒饭。

  毕竟读书人聪明,想起盐船高大,苍头船小,上下悬绝,却不好过船。自己座船移去相傍,必然惊动他船上人,俱是不妥。雇起一只八桨快船,又选四个便捷水手,在船相帮。捱至夜静更深,教苍头小船先行观探,桨船随后。苍头掉到船边,妙惠已在舱口等候。两下打个照会,桨船轻轻划近船旁,也还上下相悬。水手连忙搭上跳板,打起扶手。说时迟,那时快,妙惠一见船到,即跨出舱门,举足登跳,搭着扶手,跑下船中。水手收起跳板扶手,依旧轻轻荡开。到了河心中,方才一齐着力,望着座船飞也似划来。那盐船上人正当睡熟,更无一人知觉。这才是:

  拆破玉笼飞彩凤,掣开金锁走蛟龙。

  卢梦仙在座船中,秉灯以待。水手来报奶奶已到。梦仙大喜,即起身迎入舱中。夫妻相见,分明似梦里一样,悲喜交集,各诉衷情,自不消说起。梦仙赏苍头白金十两,作书报谢徐方伯。方伯前来慰庆,这也不在话下。

  只有谢启失了妙惠,差人访察。才知他原夫未死,中了甲科,出差至此,令人寻探着了,暗地取去。方明白前日卖酒歌诗、诈痴不颠的老儿,正是他所差之人。谢启将这事述与艾氏,说:“不道此妇后来还该是诰命夫人,看起来有福分的,骨气自是不同。彼时他不以死生易念,患难丧节。到今归去,白璧无瑕,好不与丈夫争气。”艾氏道:“当日我见他言词激烈,故此曲为保全。那时若是死了,你的是非至今还不得干净。”又道:“向来我托他管理这些财物帐目,临去条分缕析,封识宛然,丝毫不苟,此亦常人所难。”谢启道:“李氏在此已住三年,他自己说坚持节操,怕人还未信。儿子意欲去见卢进士,表白一番。一则显他矢志贞烈;二则表母亲保全恩义;三则也见儿子不坏他行止。再把当时伏侍的使女二送与,更见母亲挂念之情,也博个仁厚之名。母亲以为何如?”艾氏点头道:“这也使得。”

  谢启随至卢梦仙船上来请见,从人将名帖送入舱中。梦仙看了,倒吃一惊,对妙惠道:“谢启特来见我,是甚意思?”妙惠道:“他是富商,你是进士,恐有芥蒡于心,故来修好。然此人亦有可敬之处,我初至其家,只见两次。能后遵母命,未尝再齿及于我。且废他三年衣食,亦可称仁孝矣。假使妙惠落于他人,安能得至今日。相见之间,莫把他怠慢。”梦仙听了此话,即出相见,分宾主而坐。谢启历叙妙惠矢志不辱,并其母保全这些原故,说:“小子实陷于不知,望老大人矜恕。”这一篇话与妙惠自言一毫无二,愈见得金精百炼。梦仙谢他母子厚德。谢启又道其母忆念,送两个使女表情。梦仙坚却不受。谢启不好相强,遂作别起身,仍旧领回。梦仙要去答拜,妙惠道:“当年公公曾得其百金礼币,我既不从,受之无名。供我三年,亦宜补还。如此方见恩义分明,去来清白。”梦仙一如其言,备下礼物,妙惠又别具香帕玉花之类,写书一封致谢艾氏。梦仙到谢启船上,相见礼毕,略叙寒温,即唤从人将礼物陈上,道其所以。谢启如何肯受。梦仙不听,教从人连盒子放下而别。谢启又差人来,艾氏收受复书致谢,其余尽皆璧还。梦仙又差人送去,如此往覆几番。谢启推辞不过,只得收了,将来舍与铁树宫中,修理庙宇。那时妙惠贞节之事,传布省城。抚按三司,都来拜问,欲要题请旌表。梦仙恐彰其父亲逼嫁之短,再三阻止。

  话休烦絮。梦仙事完,起身复命。妙惠思念父亲久羁远馆,船到南京,写书差人到凤阳迎接归家。此时梦仙情怀舒畅,一路从容缓行,观玩景致。非止一日,已至扬州,泊船河下。他是钦差官,驿馆中自有执事轿车迎接。梦仙夫妻,一齐上轿。方欲起身,本府新任太守,却是同年,驿中传报了,即来相拜,已至船边。梦仙吩咐家眷先回,自己复下船迎见。

  其时卢南村已知儿子回来。老父母都在门首观望。只见隶役前呵,族拥一乘大轿,来至门首,邻里并过往人都攒拢观看。皂隶喝道:“奶奶在里边,还不闪开!”南村听了,不觉失惊,向骆妈妈说道:“儿子却在江西娶亲了,这事怎么处?”原来卢南村因卖了媳妇,自觉惶愧。及雷秀才来说龚家姻事,梦仙未允。待到行后,也不管儿子肯不肯,竟自行聘,先娶来家。等儿子回来结婚,以赎昔年逼嫁媳妇之罪。那龚家巴不得招个进士女婿,所以一凭南村主张。今番见说轿内是奶奶,这件事可不又做错了,为此惊讶起来。正没做理会,只见轿中走出来的,不是新娶的奶奶,却是当年卖去的媳妇,一发惊讶不已。妙惠拜见,说:“媳妇不能奉侍,朝夕在念。不知公公婆婆,一向安乐么?”南村夫妇满面羞惭,况兼心中有事,只说得一句:“多谢你记挂,这一向也好。”更无暇问与儿子会合的事,连忙教人去寻雷秀才来商议。不多时,梦仙、雷鸣夏俱到。南村扯雷秀才到半边,说如此如此,如今还是怎样。雷鸣夏道:“既李夫人已归,龚家的做二夫人便了,何难之有。”随对梦仙说知。梦仙因妙惠受了这番折挫,不忍负他,弗肯应承。雷鸣夏道:“如今缙绅,那一个不广置姬妾。在兄长一妾不为之过,况李夫人是大贤,决无不容之事。还有一件,龚氏若未过门,还可解得。如今尊翁已先迎娶来家,可有送归另嫁之理?”梦仙说不过,只得应允,择日纳婚。

  恰好李月坡也从中都到来。原来李月坡初时见了卢南村之字,说把女儿改嫁,心中渐愤,遂誓不还乡,以馆为家。书中又说是方姨娘做媒,所以并他也怪了,绝无音信寄与。后来梦仙书去,知女婿未死,一发懊恨。此番得女儿手书,见说守节重归,方才大喜,即与使人同归。梦仙大开家宴,李龚两位丈人,雷秀才媒人,连方姨娘都请来赴宴。内外两席,真个合家欢庆。席间李月坡对南村笑道:“如今小女有了五花官诰,卖不得了。”南村老大羞愧,说:“亲家,我曾闻得人说: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老汉虽则当时不合强令爱改嫁,如今远近都传她贞节,也好算是老汉作成的,大家扯直罢。”李月坡道:“是便是,迎宾馆里去坐,只该朝北。”众人道:“却是为何?”李月坡道:“罚他不知礼!”众人听了,一笑而散。看官,这李妙惠完名全节,重归卢梦仙,比着徐德言、黄昌半残的义夫节妇,可不胜似万倍么?后人有六句口号,嘲笑卢南村云:

  犁牛犁牛,南村养犊。

  伯骍梦仙,一雅一俗。

  迎宾馆中,坐当朝北。

  又有人步李妙惠金山壁上元韵以颂其操,诗云:

  一自当年拆凤凰,寻阳西畔水茫茫。

  题残鱼素先将父,泣罢菱花未死郎。

  异榜信传同姓字,卖盐人有淡心肠。

  方知完璧人间少,彤管增辉第几章。 

 
 

 
 
第三回 王本立天涯求父
 
  浩浩如天孰与伦,生身萱草及灵椿。

  当思鞠育恩无极,还记劬劳苦更辛。

  跪乳羔羊知有母,反哺乌鸟不忘亲。

  至天犬马皆能养,人子缘何昧本因。

  说话人当以孝道为根本,余下来都是小节。所以古昔圣贤,首先讲个孝字。比如今人,读得几句书,识得几个字,在人前卖弄,古人哪一个行孝,是好儿子,哪一个敬哥,是好兄弟。将日记故事所载王祥卧冰、孟宗哭竹、姜家一条布被、田氏一树荆花,长言短句,流水般说出来,恰像鹦哥学念阿弥陀佛一般,好不入耳。及至轮到身上,偏生照管下来。可见能言的,尽不能行。反不如不识字的到明白得养育深恩,不敢把父母轻慢。总之孝不孝,皆出自天性,原不在于读书不读书。

  如今且先说一个忘根本的读书人,权做人话头。本朝洪武年间,钱塘人吴敬夫,有子吴慥,官至方面,远任蜀中。父子睽违,又无音耗。敬夫心中萦挂,乃作诗一首,寄与儿子。其诗云:

  剑阁凌云鸟道边,路难闻说上青天。

  山川万里身如寄,鸿雁三秋信不传。

  落叶打窗风似雨,孤灯背壁夜如年。

  老怀一掬钟情泪,几度沾衣独泫然。

  此诗后四名,写出老年孤独,无人奉侍。这段思念光景,何等凄切!便是土木偶人,看到此处,也当感动。谁知吴慥贪恋禄位,全不以老亲为念,竟弗想归养,致使其父日夕悬望,郁郁而亡。慥始以丁忧还家,且作诗矜夸其妻之贤,并不念及于父。友人瞿祐闻之,正言诮责,羞得他置身无地,自此遂不齿于士林。此乃衣冠禽兽,名教罪人。奉劝为人子的,莫要学他。

  待在下另说一个生来不识父面的人,却念着生身恩重,不惮万里程途,十年辛苦,到处访录,直至父子重逢,室家完聚。人只道是因缘未断,正不知乃:

  孝心感恪神天助,好与人间做样看。

  说这北直隶文安县,有一人姓王名珣,妻子张氏。夫妻两口,家住郭外广化乡中,守着祖父遗传田地山场,总来有百十余亩。这百亩田地,若在南方,自耕自种,也算做温饱之家了。那北方地高土瘠,雨水又少,田中栽不得稻禾,只好种些菇菇、小米、豆麦之类。山场陆地,也不过植些梨枣桃梅、桑麻蔬菜。此等人家,靠着天时,凭着人力,也尽好过活。怎奈文安县地近帝京,差役烦重,户口日渐贫耗。王珣因有这几亩薄产,报充了里役,民间从来唤做累穷病。何以谓之累穷病?假如常年管办本甲钱粮,甲内或有板荒田地,逃亡人丁,或有绝户,产去粮存,俱要里长赔补,这常流苦尚可支持。若轮到见年,地方中或遇失火失盗,人命干连,开浚盘剥,做夫当夜,事件多端,不胜数计,俱要烦累几年。然而一时风水紧急,事过即休,这也只算做零星苦,还不打紧;惟挨着经催年分,便是神仙,也要皱眉。这经催乃是催办十甲钱粮,若十甲拖欠不完,责比经催,或存一甲未完,也还责比经催。期间有那奸猾乡霸,自己经催年分,逞凶肆恶,追逼各甲,依限输纳。及至别人经催,却恃凶不完,连累比限。一年不完,累比一年,一月不完,累比一月。轻则止于杖责,重则加以枷杻。若或功令森严,上官督责,有司参罚,那时三日一比,或锁押,或监追,分毫不完,却也不放。还有管粮衙官,要馈常例,县总粮书,歇家小甲,押差人等,各有旧规。催征牌票雪片交加,差人个个如狼似虎。莫说鸡犬不留,那怕你卖男鬻女,总是有田产的人,少不得直弄得灯尽油干,依旧做逍遥百姓,所以唤做累穷病。

  要知里甲一役,立法之初,原要推择老成富厚人户充当,以为一乡表率,替国家催办钱粮。乡里敬重,遵依输纳,不敢后期。官府也优目委任,并不用差役下乡骚扰。或有事到于公庭,必降颜倾听,即有差误处,亦不过正言戒谕。为此百姓不苦于里役,官府不难于催科。那知相沿到后,日久弊生,将其祖宗良法美意,尽皆变坏。兼之吏胥为奸,生事科扰。一役未完,一役又兴,差人叠至,索诈无穷。官府之视里役,已如奴隶,动转便加杖责。佃户也日渐顽梗,输纳不肯向前。里甲之视当役,亦如坑阱,巴不能解脱。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