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 >

第31章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第31章

小说: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灵魂。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说 作者:李明华第四部分:得道 汉王得鹿 不动声色 大谋安嗣
  张良对汉王朝的重大影响还在于他打消了刘邦晚年对太子的废黜念头,巩固了刘盈的太子之位。
  刘盈是刘邦与太后吕雉于前211年所生之子,前205年刘邦自彭城败退后刘盈被立为太子,常与萧何留守关中。刘邦做汉王时得到了定陶女子戚姬,非常宠爱,不久生下儿子如意,他出关作战数年,常带戚姬随行,戚姬日夜哭泣,要求更立如意为太子,刘邦也以为刘盈仁弱,不像自己贤能,觉得如意更像自己,几次要改换太子,由于许多大臣的反对,暂时未得实施,但他发誓“绝不使不肖之子居爱子之上”,其态度是非常明确的。
  太后吕雉年老色衰,很少能见到刘邦,她担心儿子刘盈的命运,但无能为力。因为张良以善于策划出名,又为刘邦所信用,有人劝她请张良想想办法,吕雉乃让自己的兄长吕泽向张良请求挽救的良方,张良推辞说: “君上因自己的偏爱更换太子,至亲骨肉间的事情,有我这样的百余人进谏也没有作用。”吕泽坚决要求张良出个主意,张良告诉他: “这事情难于用口舌相争辩。君上曾想招致四位年老的长者,他们却认为君上待人傲慢轻侮,所以逃匿商山,义不为汉臣。但君上看重这四人。现今您能不吝惜金玉璧帛,让太子写封信,言辞谦逊,备车相迎,派辩士敦请他们,来后当贵客相待,经常使他们随太子上朝,让君上看见,当君上惊异地询问时,再告诉他。君上知道这四人的贤德,这对太子是有帮助的。”吕雉信服张良的策划,她让吕泽派人带着刘盈的书信,卑辞厚礼,迎来了这四人,以贵客身份住于吕泽之府。
  刘邦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率军击破了淮南王英布的反叛,回长安后重病缠身,急切地准备改换太子,对张良的劝谏根本不听。刘盈的太傅叔孙通引古今事例劝告,以死相争,刘邦假装应允,实际上还想更换。及设宴置酒时,太子刘盈在旁侍奉,有四个老人相随,他们年已八十多岁,须发皓白,衣冠甚伟。刘邦奇怪地相问,四人上前回答他们的姓名: 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大惊,说: “我访求诸位好几年了,你们逃避我,今天为什么自愿与我儿子交游呢?”四人回答说: “陛下轻士善骂,我等义不受辱,所以恐慌躲藏。我们听说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没有不愿舍命为太子拼死效力的,所以我们来了。”刘邦回答: “麻烦诸位善始善终地关爱保护太子。”于是彻底打消了更易太子的念头。
  更易太子是刘邦“子以母贵”、宠爱如意的感情需求,也是他认定刘盈仁弱、立意选贤为嗣的个人决断,不是靠据理力争、能言善辩就能改变得了的。在家天下的社会,选嗣不属于皇族家事,往往须经过朝议,君臣反复辩论而定。在选择对象之间,孰贤孰劣常常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一切都是相对的、主观的和难以把握的。不到十五岁的刘盈和十岁左右的刘如意究竟哪个做皇帝更好些,实在无法预料。大臣们根据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和企求政局稳定的心理,希望维持太子的地位,这当属正常的情况。但当皇帝以宠爱或“选贤”的缘故执意更换太子时,也往往能够成功,因为古代选嗣,无论怎样都没有特别的合理性可言,只不过需要为皇家的最后所选找个理由作些说明而已。
  张良深谙其中的道理,在他看来,刘邦更换太子自有他的理由,而任何维护刘盈地位的理由又都有其不足,因此他认定,这不是以口舌之辩就能解决的问题,要害是要影响和改变皇帝的认识。
  刘邦征战半生,夺得天下,居至尊之位,晚年在改嗣问题上刚愎自用,有什么办法来改变他在此事上的认识呢?张良敏锐地寻找到了刘邦在治理天下中的自谓遗憾之处,他让刘盈设法弥补刘邦自认的遗憾,从而使刘邦对刘盈刮目相看。
  刘邦虽然贵为皇帝,拥有天下,但却不能征召到东园公等“商山四皓”。四皓为天下隐士,刘邦将其作为天下人心的象征,无论是从考察治国效果上还是从附庸风雅的心理上,四皓的逃匿不至,都使刘邦感到了自己作为皇帝还有美中不足的遗憾,这构成他的一个心结和内心的秘密。但张良意料到,四皓避汉并不是不愿臣服于汉朝,也不是讨厌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不愿忍受刘邦对士人惯常的慢侮。他让储君刘盈一反刘邦的轻侮态度,以卑辞和厚礼迎请到四皓,使他们享受到尊贵和安乐,作出追随刘盈、自愿交游的姿态,并且不露声色地显示给刘邦,给刘邦造成刘盈贤能、天下归心的印象,借以改变刘盈在刘邦心中的政治地位。果然,刘邦目送四皓随刘盈离去后,给戚夫人指着说: “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更换太子一事遂不了了之,数月后,刘邦去世,刘盈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皇位。
  四皓接受了吕氏的重金之请和卑辞相迎而投靠刘盈,看来不仅仅只是做个姿态,而是衷心保全刘盈的太子之位。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叛,刘邦生病,想让太子刘盈统兵出击。不能排除刘邦的这一安排有借机考验刘盈或在事后寻过废弃的意图,但更多的可能则是刘邦病中难以成行的无奈。然而四皓老人听到这一安排,则敏感地认为: “太子统兵,事态危险。”他们给吕泽分析说: “太子统兵,有功则位不过太子,无功则从此受祸。”他们并且认为: “军队中都是与皇帝一同平定天下的枭将,太子统领他们,无异于使羊统狼,大家不为尽力,太子肯定无功。”作了这样最坏的预料后,他们决定让太后吕雉去面请刘邦出战。吕雉见到刘邦,按照四皓的提示,向其说明了刘盈统兵的困难,并说明了刘邦统兵,将士用命的必胜前景,泣求刘邦为妻子儿女勉强出征。刘邦怨怒道: “我知道这小子办不了事,你老子只好自行。”刘邦带兵出征,次年战胜回都,见到自己征召多年的四皓就在太子东宫,但始终不知道这次出征是四皓的主意,更不知道四皓投靠东宫及其对自己易嗣主意的改变都在张良的计算之中。唐朝杜牧写了《题商山四皓庙》一诗,认为“商山四皓”扶持刘盈,虽不出于个人恩仇,但若不是后来周勃号召守宫南军左袒拥刘,他们的行为实际上只是强壮了吕氏而最终危害了刘氏。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
  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元稹在《四皓庙》中也持相似观点,认为四皓扶持汉惠帝刘盈,反不如周勃与陈平的安刘之功。其中有几句包含不少指责:
  刘项取天下,先生游白云。
  海内八年战,先生全一身。
  汉业日已定,先生名已振。
  不得为济世,宜哉为隐沦。
  如何一朝起,屈作储贰宾。
  安存孝惠帝,推戚夫人。
  舍大以谋细,虯盘而蠖伸。
  惠帝竟不嗣,吕氏祸有因。
  虽怀安刘志,未若周与陈。
  皆落子房术,先生道何屯?
  诗中末句亦讥讽了张良,实是对其立嗣一事上政治倾向的批评。张良的安嗣谋划瞒过了刘邦,对后来孝惠帝刘盈即位起了决定的作用,也为吕雉后来的干政称制作了重要的铺垫,因而他长期受到吕雉的尊崇与关爱。戚夫人母子后来受吕雉残酷迫害时,未见他有劝阻的表示,这是人们一直责难他为吕雉筹划安嗣的重要缘由,无论张良在此事上的政治倾向是怎样的不可恭维,但其筹划的高超和谋算的精当确有令人折服之处。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说 作者:李明华第四部分:得道 汉王得鹿 悟透名利 功成身退
  张良在灭楚后对刘邦回忆说: “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张良确实是一位对财富极其淡漠与看轻的少有的政治人物。他出身韩国贵族之家,国破时尚有家童三百,当属阔绰家境,是不必为稻粱谋的贵公子,但他悉破家财,收买刺客,为求博浪一击。前206年他随刘邦兵进关中,刘邦收取了秦宫珍宝,赐给他黄金百镒、珍珠二斗,他全部转送给项伯,为刘邦请得汉中之地。他把手头的财富仅仅看作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资源,随时准备将其投之于被称为政治的目的,表现了一种难得的豪爽洒脱与轻松自如。
  灭楚后刘邦大封功臣,充分肯定了张良的功劳,让他在齐地自择三万户封邑,张良说: “我在下邳起事后与您相会于留地,能受封于留就满足了,不敢当三万户。”于是改封为留侯,地在今江苏省沛县东南。张良选择留地受封,带有一种人生纪念的象征意义,这成为劝阻刘邦厚封的手段。作为曾经左右天下政局的风云人物,张良看透了人世间的翻覆之变,他等闲身外之物,淡泊名利,认为自己“以三寸舌为帝王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他以布衣平民自居,认为自己人生的目的已经满足,因而绝不接受过多的累赘之物。
  张良自跟随刘邦后,身体多病,这也是他未单独指挥军队的原因。前202年,刘邦在长安建都,张良随从入关,即采用了道家辟谷、道引的养生之法。辟谷,即不吃粮食,而服用药物;道引,或称导引,是通过呼吸俯仰,屈伸手足,使血气充足,身体轻举,以此促进健康。他闭门不出,谢绝宾客一年多,几赤松子乎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也许,他还想到了春秋末范蠡和文种的不同命运,为防止“兔死狗烹”的结局,宁愿适时退出政治斗争的旋涡激流。这位受过《太公兵法》熏陶的大智之人,经过了半生的颠簸起伏和世情磨练,愈益相信道家的处世方式及其养生之道,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吕雉为保住刘盈太子之位,让兄长吕泽强求张良为之谋划,一度打断了张良独特的生活方式。刘邦征讨淮南王英布时任张良为太子少傅,让其辅佐刘盈镇守关中。刘邦去世前,张良大概预感到了宫廷斗争的诡谲迷离,明确表示: “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赤松子是传说中的仙人,为神农时的雨师,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常登昆仑山,随风雨上下,是后世道教所信奉的人物。张良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又行辟、谷道引之术。
  回云亭刘盈执政后,吕雉感激张良的恩德,强求他吃饭,说: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必自苦如此!”张良不得已,乃勉强听从进食。数年后去世,时约为前188年。死后谥为文成侯。
  关于张良的卒年,各家记载不一。《史记》中说“后八年卒”,《汉书》则说“后六岁薨”,而据《汉书·功臣表》,张良死于高后二年。《通鉴》中则记为孝惠帝六年夏。从这些不同记载中可以看到,张良在吕雉的强求下虽然恢复了日常生活,但基本已淡出政治活动之外,成了不被人们所关注的人物。张良不受万金,急流勇退,他淡泊名利、功成不居的人生观发自内心,基本上做得彻底。
  约半个世纪后出生的司马迁说他见过张良的画像,状貌如妇人美女。张良早年也有博浪椎击的大丈夫气概,后期崇尚道家超世的人生态度和阴柔的生命方式,相信画像更多地是对他后期生命方式的描摹。作为一位名震天下的政治人物,张良晚年独特的处世方式深为后来的许多人所赞赏。清人杨重雅将张良与韩信两人的结局作比较,作《谒留侯祠》,深赞张良:
  圮桥进履气恬然,胯下王孙事亦传。
  一作神仙一作狗,论人须到盖棺年。
  唐朝刘知幾在《读汉书作》中评判了淮阴黥彭之后赞叹张良:
  智哉张子房,处世独为工。
  功成薄受赏,高举追赤松。
  知止信无辱,身安道自隆。
  悠悠千载后,击柝仰遗风。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说 作者:李明华第四部分:得道 汉王得鹿 力主东向 暗度陈仓
  韩信: 以信标身的千年战神
  韩信像在楚汉相争的时代,出了一个“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韩信年轻时仗剑从军,在项梁、项羽的麾下,未得重用。刘邦被封汉王,自关中入蜀时,韩信投奔依附,不久受萧何推荐,被刘邦拜为大将,开始了他一生率将统兵的生涯。他在楚汉战争中充分展现了战胜攻取的军事天才,创造了惊世遗史的战争奇观和辉煌业绩,为刘邦汉军的军事制胜起了决定的作用。
  一、 力主东向,暗度陈仓
  前206年,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拜礼结束后,两人商议军机大计,韩信即向刘邦提出了打出汉中,东向发展的战略。
  刘邦汉军多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