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道无为 >

第29章

大道无为-第29章

小说: 大道无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个别人对“搞活经济”有明显的误解,他们认为一切应当围着“钱”字转了。于是挖空心思,不择手段,整天都想着怎样算计国家、算计集体、算计他人,以致置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于不顾,置社会公德、人生道德于不顾,竟然采取各种不法行为,以卑劣的行径从国家、社会和他人手中谋取非法利益。什么卷巨款潜逃,什么非法集资,什么贪污盗窃、诈骗,什么“假冒伪劣”,就是这类行为的集中表现。结果仍然是一个个落入法网。

    他们最大的愚昧之处就在于,以为“搞活经济”就是搞钱,不懂得“搞活经济”的实质在于创造社会财富,在于鼓励和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来向社会奉献劳动、奉献劳动的产物:社会财富。而改革的要点是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们作出有效奉献的社会运作体制,而绝不是叫大家什么也不管直奔对金钱的占有。

    由于他们有这样、那样错误的认识,他们的行为在这里剖析下来,真是带有“侵略”的色彩:侵犯国家、侵犯社会、侵犯他人。之所以说具有“侵略”的色彩,是因为这类行径与侵略行径有着完全相同的特征,那就是:直接掠夺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以损害国家、社会、他人利益为前提,直接抢占非份利益。他们的行为和行为动机中没有一丝丝奉献,只有坑害。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危害他人,就是他们带给人们的灾难。另外,这些人、这些行径的最终命运,也像所有“侵略者”的命运一样。下场也一样是:自作自受,自食苦果。

    他们错在哪里呢?错在不懂得人生的基本利益永远只能是在奉献的过程中实现。越是大的利益,越是只可能在大的奉献中才能实现。这是古今中外一直转动于人间的法则。这个法则对“侵略”、“掠夺”、“剥夺”从来都是报以无情的制裁。

    他们为什么会弄错了呢?为什么会不懂人间的这些法则呢?是欲望和妄想迷住了心窍,障碍了他们的心智,落入邪道、恶道,落入恶因恶报,终究是作茧自缚。

    他们要是懂得“人生在世的基本位置就是奉献”这个道理,那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所以,我们在此讨论这些现象,就是想能有更多人引以为戒,从自己那里做起,千千万万要在“奉献”上做究竟文章,千千万万不要离开了“奉献”这个人生价值的支点。

    只有在“奉献”这个支点上,才能建立美好人生。只有在“奉献”这个基点上,才能建立事业。

    善可立业,恶是苦报;立身涉世,当在善良上做究竟事业。

二、苦海变福田,烦恼变菩提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特别是企业经营者队伍中,叫苦的越来越多,叫烦恼的越来越多,这也是一种现象。一般的解释认为,这是时代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风险机制被启动所带来的结果。

    然而用佛学的眼光来审视这一现象,会得出不太相同的结论。佛学的观点,往往能从较根本处,为我们解除烦恼,指点迷津。

    按佛学的认识,“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这是第一种,说的是邪正之分;又有“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同前),这是第二种,说的是执著与破执之分;又有“诸苦所依,贪欲为本;若灭念欲,无所依止”(《法华经》),这是第三种,说的是贪与不贪之分;又有“若要出离苦海,非为善,万万不能也。盖苦海乃众恶所成”(《心灯录》),这是第四种,说的是善恶之分;

     ......

    以上都是一种比较概括的描述和归纳。实际上,佛家对痛苦和烦恼的研究是很深很细的;细分下来有八万四千“尘劳”和一百零八种烦恼,这么多的烦恼归根结蒂又归纳为佛学中的“八苦”。然而,如果用性质来加以区分,基本上就归到上述“邪”、“恶”、“贪”、“执著”上去了。

    这里,“邪”指“邪思”、“邪见”、“邪念”。所谓“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是可以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活动得到验证的。我们生而为人,从小到大,首先是处在被佛学称为“尘境”的环境中,多多少少,偶然必然,对“尘境”也有所染。在我们自己的经历中,或多或少也有过产生“邪念”“邪见”“邪思”的经历,我们可以通过反省和回观来印证一下“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这个道理。

    当我们通过反省确认了这个道理所具有的真理性时,我们还当进一步提高来把握。比如,在个人生活的领域和范围内,偶尔的“中邪”也许主要是给自己带来一些莫名的烦恼,对社会及他人尚不构成危害;但如果我们是在社会经济领域、社会生活领域这样一个大的生活范围内“中邪”,恐怕就必然要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危害,而不光是个人的烦恼问题了。

    因此,我主张,当我们从事企业经营的人产生巨大烦恼与痛苦时,反过来看待一下问题,从反省的角度出发,根据佛学所讲“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所含的道理,检讨一下烦恼的原因是否是因为心中有邪见、邪思、邪念。

  为什么邪见一生烦恼就到呢?谁都知道人间不变的法则是“邪不压正”,你要作邪思邪想,打算与“正”相对抗,那你只能是绞尽脑汁,只能是鬼鬼祟祟,只能是朝鬼点子方向找不计其数弯弯拐拐的路;你还必须设计怎样逃避正义的惩处;你无法做到光明正大,因此你还得想尽千方百计遮住自己的阴险动机……你能不烦恼吗?你注定烦恼。

    而如果你产生的是“正思”、“正见”、“正念”,你就不会为上述问题而绞尽脑汁了。你会享受到“光明磊落”的益处,因为正义的东西总是光明磊落的,处处受欢迎、受支持、受保护的,事情简单多了,透明多了,哪里会有烦恼缠身呢?

    养成这种反省的习惯,对我们的企业经营者来说,有极大的利益。它可以帮助我们时常端正人生的航向和端正企业行为。确保我们回到光明磊落的正道上,少犯些错误过失,多做些对社会有益的打算,同时也解除了我们的烦恼。

    六祖慧能所言的“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确实可以作为我们人生和企业经营中一剂“扶正驱邪”的良方。

    再看“诸苦所依,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贪”所描述的是欲望,而不是思考,也不是见解。贪,就是指迫切地、没有知见地、不顾可能条件地欲求得到什么。

    在佛学里,“贪”是人生三毒之一。对人的心灵和整个人生都有巨烈的“毒性作用”。

    没有拥有的,欲望拥有,已经有了还欲望更加拥有;可能拥有的,欲望拥有,不可能拥有的,也欲望拥有;对自己有用的,欲望拥有,对自己无用的也欲望拥有;看见别人有的,自己欲望拥有,即便别人没有的,也还是欲望拥有;这些都表现出一个〃贪〃字。

    贪而欲得,苦从中来;贪而不得,更是苦从中来;乱贪乱占之后又怕被清算,苦从中来;乱贪乱占后受到必然的清算,弄得身败名裂,出现安身立命的危机,更是如落苦海。

    因此,我们愿意拥有美好人生的人,我们愿意从事正当经营的企业家,当其被痛苦所困时,有必要以佛学思想为鉴,猛然回头反省自己的苦从何来,如果是从“贪”而来,就当认真对待了。

    应当知道人生最可怕的就是这个贪字,带来烦恼恐怕都只能算是小事,重要的是它很可能彻底改变你的命运和你的企业的命运。古今中外,跟着“贪”字走的人,最终有什么好下场呢?

    人生不可过贪。对确实需要的东西,应当以自己对社会的奉献去相交换,诚诚恳恳地作人,有多大的奉献,就交换多大的收获,份外的东西,要坦然对待。如果真的欲求更多的东西,那就应当鞭策自己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出更多的奉献。只有这条路是通的,也只有这条路才充满奋斗的欢乐。幸福只会在这条路上。

    贪欲一灭,痛苦也就没有可依附的根基了。贪的果实是痛苦。我们应当牢记这个简单的道理。不要被一些瞬间的现象所迷惑。哪怕旁人怎样嘲笑,或是遇到不怀好意的怂恿,千万都要把好“不贪”这个关。

    因为贪欲如魔,一旦放出去,就很难驾驭了,相反是它来驾驭你了。这种关系一颠倒,离罪恶也就不远了。看看报上公布的那些犯罪案例,有几个案例不是当事人跟着“贪”字走造成的呢?这些教训都很生动,很深刻。

    所以,当我们感到莫大痛苦时,应当立即坐下来反省观照,接受佛学思想中许多有益的警告,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以保障自己有一个正当人生,保障不给社会造成危害。

    再来看《心灯录》上所说,“若要出离苦海,非为善,万万不能也。盖苦海乃众怒所成。”这句佛学格言的意思是:因为苦海是由诸多恶行铸成的,所以,除了赶紧行善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落入苦海的人脱离苦海。而言外有一意,我们可理解为:苦海之苦来源于作恶多端,“恶”是苦的根源。

    实际上,在前面我们讲“贪”的问题时,已经可以看出,“贪”一旦付诸行为,多半都是作恶。这里我们又看到,作恶带来的苦比只有“贪心”没有动作带来的苦,还要苦得多,其苦之大,大到了只能以“苦海”作比喻。

    为什么作恶之苦会更大呢?因为作恶是行动,这种行动必然是针对社会和他人的,这样的行动等于种下了“恶因”,任何一个罪恶行动作为已经种下的“恶因”,都必然在较广的范围内引起一系列的恶性因果报应,更何况“作恶多端”。

    所以,作恶者,一方面是将危害推向社会,使自已的各种危害在一定范围蔓延开来。另一方面却是使自己面对一大堆数不清、理不顺的“恶性因果报应”链。

    这些因果报应也像张网一样,使作恶者逃也逃不出,躲也躲不开,因为作恶者自已是“因”,是各种因果报应的焦点。这样被来自四面八方的苦报所包围,当然是苦海,而且是无边苦海。这样的人,怎么会不苦呢;自找苦吃、自作自受、作茧自缚,说的就是这种状况。

    当然,这样的人永远都是少数,但是这样的事情也值得我们深思:难道这些人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吗?我认为他们原来曾经也是知道的,只是因为一个“贪”字,心智被迷,不惜铤而走险,由于因果报应有个时间问题,所以在“苦果”未熟时,表面的暂时“得逞”又鼓励怂恿了更大“贪欲”和侥幸心理,继而一步接一步走得越来越远,直到暂时的“欢乐”被因果报应包围,品尝到“苦”的滋味,为时已晚。

    他们不知道,按照佛学思想,人的祸福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从来不是神仙鬼怪所赐所加的。

    佛学认为人的祸与福都是在因果报应的法则中,由人自己亲手招致亲手促成的。既没有福会飞来,也没有祸会飞来。而且,种下了祸根就必然遭祸,修下了福德,就必然受福。因果规律是谁也打不破的。

    正所谓“人不报,天报;天不报,地报;地不报,万物报;万物不报,自己报。”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佛学的这些观点还表现在佛学反对卜卦算命,认为个人的命运是掌握在个人手里的,企业的命运是掌握在企业家手里的。佛家认为,看看一个人在做些什么,就知道他的命运了。“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些制造假酒,用工业酒精毒死消费者的人现在怎样了,他们自己也送了命。那些制造假盐、假药、假洁尔阴、制造一切假冒伪劣产品的人现在怎样了?那些携款潜逃的人现在怎样了,那些杀人、盗窃、贪污、腐败的人现在怎样了;他们要么,有的已经送了命;要么,有的落入法网,受到应有的惩处;要么,有的还在四处逃窜,惶惶不可终日;......

    总之,作恶的结果,是水深火热。

    ——这样的日子,还叫人生吗?

    虽然佛学里面也有“八苦”之说,但是“八苦”归根到底,都是源于自身的“无明”,是生命缺乏觉悟所致。如果我能够对人生对世界产生基本的觉悟,这“八苦”都是可以解脱和超越的。人生是可以美满幸福的。然而,就因为“无明”;一些人白白地断送了难得的人生。

    难道这还不能引起我们每个人的警醒吗?当我们觉得“苦”,觉得如临苦海时,是不是应该打住一切,来作一些人生的反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