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为-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要觉悟成佛。佛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
——薛永新
不但市场有个经营问题,人生也有个经营问题。尤其是对我们从事企业工作的人而言,更有一个将两种经营合而为一的问题。市场经营的问题,由于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和表述,林林总总的市场经营思路,想必很多人并不陌生。所以,这里主要从“人生经营”的角度出发,以“人生经营”的探讨为主,兼顾讨论使两种经营相统一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自从我们觉悟到人的“生老病死”,觉悟到“人生苦短”,觉悟到今生的生命现象并不像花谢了花还会再开,我们便被一些遥远而深刻的忧虑所缠绕,其中,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今生的道路,是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可以说,每个人在他懂得生老病死,特别是对死亡现象有所领略之后,就一直被这三个问题所缠绕。
从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到力图对它们的解决,这中间全部过程,我认为,涉及到的就是“人生经营”的问题。
由于时代不同,国度与地区不同,也由于各种文化思潮和社会倾向的不同影响,人们在人生的海洋中,各自的“人生经营”方式和状况也是不尽相同的。人们“人生经营”的结果,也各不一样。
很多人的“人生经营”都是从半路起家,凭空着手的。他们“人生经营”的起点,也许开始于一两句当时当地最流行的话,例如“跟着感觉走”,又如“何不潇洒走一回”等等。这样的“人生经营”往往缺乏深刻生命反思、缺乏透彻的人生觉悟,因而,这样的“人生经营”是动摇不定的,脆弱的。而且这样的“人生经营”每每表现出它的短暂性、局限性,往往不能给人生一个全面的答复,更不能给出一个长期有效的答复。严格的讲,这还不能算是“人生经营”。
严格意义上的“人生经营”,基于对世界宇宙的本质有一个深刻而正确的觉悟,对人生与世界的关系,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一个深刻而正确的觉悟。基于这样的觉悟,来设计人生,追求人生,实施人生的全部计划,释放人生的能动能量,以实现人生在世的全部价值,领受人生在世的真正意义,这才是“人生经营”。
为了达到上述几种基本的觉悟,古今中外,众多的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自古往今来,进行了不知多少探索与尝试,付出了不知多少真心诚血。
佛学的创始人释迎牟尼就是他们当中最伟大的一个。释迦牟尼本是迦毗罗卫国王子,过着无忧无虑、充满欢乐的生活。有一次到王宫外面游玩,看见一农夫耕地的情景,当时烈日当空,把大地烤得十分灼热,农夫在这热土中汗流夹背,满身污泥,情态辛苦万分。而耕牛的情形也惨不忍睹:牛的身上勒着绳索,身后拖着犁头,牛也艰难而吃力地挪动脚步,农夫的鞭子还不断地抽打在牛的身上,使牛皮开肉绽,血迹斑斑。犁头划过之处,许多虫仔又被翻出土面,引来天上飞鸟争相啄食。看着这一幕生存斗争的悲剧,释迦牟尼心中产生了疑惑,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吗?
又有一次,释迦牟尼走出王宫,看到一个老人牙齿脱落、头发斑疏、皮肤黝黑、行走艰难,便问驾车人是怎么回事。驾车人告诉他这是人老的状态,每个人都会走到这一步,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一天。释迦牟尼心想,我将来也会老吗?心中从此抹不去那老人凄凉可怖的神情。后来又有一次出游,释迦牟尼遇见一个生病的人,此人已是骨瘦如柴,不断地辗转呻吟,其态令人生怖,其呻吟之声却声声夺人心怀。释迦牟尼从随行人那里得知,这种痛苦不堪、痛不欲生的状态就叫做病,人人都有可能得病,人间总是这样。。。。。。。
更让释迦牟尼震惊的是,不久后他又碰见一支送葬的队伍,人们抬着死尸从眼前走过,一路悲咽哀号、撕心裂肺、泪流满面的人群捶胸顿足,头发散乱了也顾不上理一理,泣泪纵横的人们簇拥着那具令人触目惊心的死尸,这些情景使释迦牟尼感到非常不安,难道这就是人生的归宿吗?
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和内心深深的震撼,释迦牟尼开始苦苦思索人生的意义和摆脱苦难的出路。他离家出走,放弃了荣华富贵的王宫生活去追寻人生幸福的真理。离开王宫后,释迦牟尼进入雪山修苦行,饱受种种艰辛,历尽种种磨难,几年过去,仍然一无所获。但他寻觅人生真理的意志没有变。后来,他坐在一棵菩提树下,一连十天七夜,凝神聚思,终于豁然醒悟。。。。。。
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也是在接触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现象后,才立志去探索人生的奥秘和寻找摆脱苦难的道路的。同样的生、老、病、死现象,也是我们所熟悉的。我们的内心也曾经历过生老病死现象的震撼。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思索过人生的意义,但是,我们的思索到底是否产生了什么有价值的成果呢?我们的思索,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接近人生真理了呢,还是相反越来越迷惘、越来越远离人生真谛了呢?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经营”中所要理清的基本问题。
也许,我们由于这样那样的内外原因,无法把对人生的思索深入进行下去,半路上放下思考的负担,一生以随波逐流为打算,不再探寻曾经想要探寻的道理。也许,我们的思索出了偏差,在探索的路上跌过一些跟斗,因而丧失继续探索的信心,从此自认自己智慧低下,甘愿不再探究人生的真谛。也许真的,光靠我们自己,一生也寻思不出个究竟。
好在早已有像释迦牟尼世尊这样的圣哲先贤已为我们进行过透彻的思考,好在他们思索的结果早已由各种文字予以记载,代代相传于人世。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对人生意义还抱有热切的追求,我们完全可以从他们为我们留下的思想宝库中,直接获得心智的启迪;也完全可以从他们的智慧中得到对我们心灵、对我们的精神境界以及对我们今生今世的光辉照耀,提升我们的人生价值,证取此生存在的意义,圆满自己的一生。
那么,佛学对人生的基本认识有哪些呢?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苦谛”。
“苦谛”被佛学认为是人生的真谛之一。“苦谛”的意思是说,人生犹如一个无边无际的苦海,苦,是人生的真实本相。人的一生,从生到死,一直都将与“苦”相伴相随。“苦”,才是人生之中最基本的真实。“苦”是常;而“乐”是无常,“乐”逝去后又是更苦。虽然帝王与平民所苦的内容表面不一样,但“苦”是一样的。“苦”也是注定的。没有人不苦。虽然“苦”的程度,“苦”的结果表面不一样,但总括下来,不外乎有“八苦”。
“八苦”是佛学对“苦谛”的进一步阐释。所谓“八苦”,乃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和五取蕴苦。在以上“八苦”为主线的人生旅途上又还有“十二因缘”随时随地随机无常地与之相交织、相缠绕,激发出植根于“八苦”之中而又蔓延于无常世态之中的千千万万具体的“苦花”、“苦果”。并且,还有“八风”随时随地随机无常地不断侵扰人的心灵;此外,还有系缚身心的“九结”,驱役众生的“十使”,缘境而生的“三毒”、“五欲”。。。。。。等等。
总之,将人生喻为“苦海”、“火宅”一点也不过份。总地来说即是:“人生甚短,安少苦多。”(《大宝积经》卷九)
那么有人一定会问,按照佛学对人生之苦的这样理解,人生不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了吗?有人甚至会认为佛学的这些理解偏向消极。确实,如果我们对佛学的了解就到此为止的话,我们免不了要误以为佛学思想偏于消极。然而以上所言及的只是佛学思想中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佛学的积极意义是建立在这个起点之上和之后的。正因为这个起点看上去如此消极,所以,我们更能体会到佛学思想所包含的积极意义更加的宝贵。按我的粗浅体会,佛学首先把真诚无伪的真相告诉我们:看吧,这件事是如此的糟糕,确实是如此糟糕,它原本就是这样,现在,让我们在此基础上来试着改善吧,这里有一些改善的思考和方法,让我们一起在此基础上共同致力于寻找和设计改善它、甚至超越它的人生之路吧。
佛学所描述的那个起点,确实是消极味很浓很重的,但那种消极不是佛学的消极,而是人生的本相,例如“生老病死”是人生所固有的,而不是佛学带来的。佛学带来的是以下两点,这两点恰恰是无比积极的:第一点,就是基于对人生的洞见,提醒众生正视“人生是苦”这一本真本相,使众生觉悟;第二点便是在接受“人生是苦”这一铁定的事实、铁定的真谛的基础上,着手建立人生学问:那种能最大限度改善人生状况、协助众生顺应人生规律、与众生共同超渡“苦海”、于“苦谛”之背景上,达到天、人合一,虚空境界,永远脱离苦海,尽可能营造美满人生的学问。
佛学浩潮的经典中,归纳地讲,就是这样的一门人生学问。这门学问指导我们怎样解脱痛苦、消除烦恼、破除迷误、端正人生,以及在短暂的人生中,怎样使人生获得意义和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由于篇幅关系,更由于我对佛学思想掌握水平还较浅薄的关系,对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这里无法全面论及。这里,只能就我体会较多、较集中的一些问题简单地提出一些讨论。
首先谈第一个问题——
营造一颗善良、正直、无私、明白、坦荡的美好心灵,是人生经营中最重要、最基本、最需要持之以恒的一项人生工程。
这里,先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要用“人生经营”这一提法。这是因为“经营”一词容易被当今众人理解、把握和接受。经营一词所包含的行为特征不外是:根据对某种项目的认识和了解,设计一个与该项目有关的价值目标,并设计出一套达到和实现目标的方法程序,然后根据这些设计不断地、一点一滴地、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直至实现目标。这些特征恰好与我们想要讨论的人生问题相似。人生也有一个认识问题,在具备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也有一个确定人生的价值目标的问题,为实现所确定的目标,每个人也都面临着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自我设计和自我人生道路、人生方式的设计等问题,这些设计出来后,也有一个按照这些设计不断地、一点一滴、一件事一件事去做,直至实现目标的问题。这相当于说,人生也可纳入自我的管理。就是在这一点上,情形如同经营。所以,我们用“人生经营”这一提法,强调人生的可设计性、可塑造性、人生价值的可提升性、可实现性和将它们纳入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同时,也便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变得直接一些,感性一些,便于理解和把握。即:“人生经营”。
人生经营,要赚取的不是外汇,不是国钞,而是“赚取”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其过程也就是:营造美好人生。
我们从美好心灵的营造入手,来展开整个美好人生的营造,是因为心灵在人生中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佛学里面也讲到人生痛苦和苦难的总根源就在于“无明”,这个“无明”当然说的心灵领域里面的事,说的是心的蒙昧、不觉悟。《分别缘生经》云:“不知真实说无明。”特指对佛教所说的真实的事、理、谛等的无知,是“根本烦恼”之一。
佛学中在中国盛行的禅宗更有“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开悟”之说,也端端强调了从心灵上入手了悟人生、改善人生的重要性和优先性。
《五灯会元》上讲:“如今且要识心达本,但得其本,不愁其末”。《传心法要》上讲:“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达摩大师破相论》上讲:“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心地观经》云:“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虚堂和尚说:“世间之灯,莫若心灯最明。心灯一举,则毫芒刹海,光明如昼。”彻悟掸师云:“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
慧能《六祖坛经》上讲:“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其中的“灯”也是指的“心灯”。禅宗各派在传授心法时,要求的是“以心传心”“心心相印”。这种传承方式同时也叫做“灯灯相传”,六祖慧能这里所说的“一灯能除千年暗”指的就是“心灯”,比喻开悟了的心其智慧像明灯一样,能照耀人心。
以上摘引,都说明一点,心很重要,修心很重要,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