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蹄下的南京 >

第3章

铁蹄下的南京-第3章

小说: 铁蹄下的南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蹄下的南京》 群丑初登台(图)
1938年1月1日,南京第一代汉奸傀儡政权“自治委员会”成立,图为会长陶锡三(前排中)等在鼓楼上合影。陶锡三手中的纸片,当是他所读“宣言”的底稿,大约刚刚读完,忙去看旁边监视的日本主子的反应,所以照片上群奸皆侧目而视。
《铁蹄下的南京》 领取汉奸的标志(图)
  1938年1月1日,南京“自治委员会”成立会议在鼓楼上举行。与会群奸皆领取一条类似日本国旗图案的白布,佩于左臂上,作为汉奸标志。两个新来者正将此物捧在手中,作认真研究状。据祝成《铁蹄下的南京》记载:当天中午,“伪组织在南京开演了,南京伪自治会的委员长是陶逆宝庆,他系南京第一个大流氓。开始在台上诵读宣言,自然当汉奸的人要颂扬他主子的伪道义,出卖自己祖国的,免不了什么‘中日经济提携’一类的话。其次,敌人的各种人物也登场也褒扬一下”。群奸弹冠相庆之时,正值南京人民惨遭日军血腥屠杀之际,尤令人觉可恶可恨。
《铁蹄下的南京》 志得意满的梁鸿志(图)
 ;
《铁蹄下的南京》 日本侵华一周年
1938年7月,日本侵华一周年之际,“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行政院院长梁鸿志,率领众喽搬进了原国民政府。1938年初,日军拼凑“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的地点是上海。3月26日,日军派兵护送梁鸿志、温宗尧、陈群、任援道等到南京,在3月28日举行了“维新政府”的成立典礼。但因为惨遭日军疯狂劫掠的南京城内仍是一片废墟,原国民政府办公处所保存较好的,都被日军占据,且日军横行无忌,治安没有保障,所以两天后又将一应汉奸头目护送回上海,重新住进日军占领区内的新亚饭店,在饭店里设立各院、部事务所,以至“维新政府”被人讥讽为“饭店政府”。至六七月间,南京社会秩序渐趋稳定,日军也将所占机关处所陆续移交“维新政府”,所以从6月21日起,“维新政府”各院、部及“大民会”等机构分批搬迁到南京;10月1日正式在南京原国民政府内办公。梁鸿志的行政院院长办公室,就设在子超楼二楼东首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办公室内。
《铁蹄下的南京》 诚惶诚恐的“新贵”
1938年6月22日,“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的“浙江省省政府”及“杭州市市政府”,在杭州举行成立典礼,汉奸伪政权进一步扩大。“维新政府”成立时宣布,暂时统辖三省两市,即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南京、上海两个特别市。1938年5月17日,“维新政府”任命汪瑞为浙江省省长,何瓒为杭州市市长,负责筹备浙江省及杭州市政府。汪瑞即在上海成立筹备处,拼凑汉奸班底,于5月底赴杭州,6月10日接收杭州“自治委员会”。6 月22日,在杭州举行“省长市长就职典礼”,众汉奸在日军卵翼下正式登场。照片中心位置的那位“新贵”,唯恐挡了日本军官的道,手提长袍仓皇下台阶的模样,活现出一副奴才相。
《铁蹄下的南京》 此时无声胜有声(图)
  1938年3月28日,南京“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成立典礼时,在原国民政府廊道旁欢迎东久迩宫稔彦亲王的军乐队。
《铁蹄下的南京》 城头变幻大王旗(图)
  1938年3月28日上午,南京第二代汉奸傀儡政权“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成立时,举行升旗仪式。因为定都南京的国民政府坚持抗日,日本当局故意以前北洋政府为民国“正统”,所以让其扶植的“维新政府”沿用前北洋政府的五色旗为“国旗”。
《铁蹄下的南京》 被胁迫的“庆祝”游行
1938年6月22日,“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的“浙江省省政府”及“杭州市市政府”,在杭州举行成立典礼,汉奸伪政权进一步扩大。“维新政府”成立时宣布,暂时统辖三省两市,即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南京、上海两个特别市。1938年5月17日,“维新政府”任命汪瑞为浙江省省长,何瓒为杭州市市长,负责筹备浙江省及杭州市政府。汪瑞即在上海成立筹备处,拼凑汉奸班底,于5月底赴杭州,6月10日接收杭州“自治委员会”。6 月22日,在杭州举行“省长市长就职典礼”,众汉奸在日军卵翼下正式登场。照片中心位置的那位“新贵”,唯恐挡了日本军官的道,手提长袍仓皇下台阶的模样,活现出一副奴才相。
《铁蹄下的南京》 大米与口号(图)
  1938年8月31日,日军与“维新政府”在鼓楼举行“南京各界反蒋运动促进和平大会”。
《铁蹄下的南京》 鼓楼上的广播演说(图)
  1938年8月31日,全副日式打扮的“维新政府”官员,在南京鼓楼上发表反蒋演说。演说者面前的圆环物是广播电台的播音设备。南京沦陷后,宣传舆论就完全控制在日军手中。“维新政府”成立后,日军为强化对南京民众的奴化宣传,设立了由日军直接掌握控制的“收音机广播站”,用高音喇叭向全城大街小巷转播日本电台的节目,喇叭数量由三个增加到十五个,覆盖了全城的主要地区。日军深知掌握舆论宣传的重要性,紧抓不放。到9月10日,日方正式建立“南京广播电台”,但仍由日本华中派遣军总司令部报道部直接掌握,由报道部的放送班主持运作,连傀儡政权都不得染指南北汉奸大聚会  1938年11月28日至30日,奉日军的旨意,“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南京召开“华中七省市代表促进树立中央政府大会”,呼吁尽快建立伪“中央政府”。北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脑王克敏也南下参加了这次会议。与会人员在南京合影,占据中心位置的却多是身穿军装、手持战刀的日本军官。背景上交叉的是“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所采用的原北洋军阀政府的五色国旗。  1937年12月,华北日军在北平扶植王克敏、王荫泰、王揖唐等北洋政府余孽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傀儡当“元首”,“主席”位置一直空缺,可谓“虚位以待”。1938年3月,华中日军又在上海扶植北洋政府余孽梁鸿志及温宗尧、陈群等成立“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由行政、立法、司法三院组成,实行“三权分立”;梁鸿志任行政院院长,温宗尧任立法院院长,司法院院长空缺;仍然没有“元首”。6月下旬,“维新政府”各部机构陆续迁往南京。10月1日起正式在南京办公。为协调两个汉奸政权、特别是其背后的日军派系间的关系,经几轮商讨,当年9月下旬在北平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设委员六人,由“临时政府”的王克敏任主席委员,朱深、温宗尧任常务委员,王揖唐、梁鸿志、陈群任委员。  此时,日方策反汪精卫叛国已有眉目,举行这次会议的意图,就是为汪精卫伪“中央政府”的出笼预造舆论。南北伪政权首脑对此并不知情,误以为此会是9月“联合委员会”的延伸,纷纷登台表演,以谋取主子欢心,争夺“中央政府”中的高位。图中梁鸿志抬手比划,颇有“一世之雄”的意味。
《铁蹄下的南京》 南京最初的伪政权(图)

《铁蹄下的南京》 小政客的大野心(图)
  1938年11月底,梁鸿志在“华中七省市代表促进树立中央政府大会”上发表演说,俨然一方霸主。梁鸿志,字众异,一字仲毅,晚号迂园,福建长乐人,1882年生,道光年间著名学者梁章钜之孙;清末中举,试进士不第,后入京师大学堂卒业,任职学部;入民国后投靠北洋,曾任段祺瑞执政府秘书长;段垮台后隐居津、沪等地,而野心不泯;曾谒蒋介石,被蒋评价为“小政客,没有什么作为”,因此恨蒋入骨。1938年2月主动降日,得松井石根信用;在“维新政府”中任行政院院长,俨然“阁揆”;至汪精卫“中央政府”成立,改任监察院院长,自觉大权旁落,曾做牢骚诗自嘲,流传颇广。抗战胜利后在审判庭上,梁鸿志的辩护律师曾引此牢骚诗以求减刑,终以其罪大恶极,于    1946年11月9日伏法。 ; ;  纷杂混乱的民众集会  1938年11月6日,南京傀儡政府为配合日本首相近卫文11月3日的第二次对华声明,在南京鼓楼举行“反共救国民众大会”。会场秩序纷乱,刚刚散发的传单被踩了一地。  参加集会的有日本在南京的军政长官、部分日军与日侨,有“维新政府”和“督办南京市政公署”的全体官员,还有日伪社会组织“大民会”的各级代表,此外并强迫南京各区、乡民众参加。参加者必须手持写有反共口号的白纸旗。伪《南京新报》做了大规模的连续报道,称此次活动声势浩大,参加者多达“十万余人”。11月7日,魏特琳女士的日记说,“有证据表明全城正在进行盛大的反共活动。新街口广场上有一个很大的假人,约二十五英尺高,有一张丑陋的脸,胸部有汉字:‘共产主义是妖魔鬼怪。’我们还看见乱蹦乱跳的人拿着旗帜,画着龙和其他动物的图形,上面还写着反共的口号,在城里来回走动”。“两只大气球,一只飘扬在老鼓楼的上方,另一只在新街口广场的上方,挂着反共的口号”。在“维新政府”执政期间,鼓楼一直是日伪举行各种政治活动的中心。
《铁蹄下的南京》 第四部分
  从废墟中寻找尚可使用的家具与杂物,试图重建毁坏的家园。
《铁蹄下的南京》 重建家园的努力(图)
  1938年2月,南京市民从废墟中寻找尚可使用的家具与杂物,试图重建毁坏的家园。  生存是人的本能。重建家园是生存的必需。虽然在敌人的奴役下重建家园,同战胜敌人后的重建家园,心情绝不相类,但人总还要活下去。在如此屈辱与贫困的艰难境况下,能坚持活下去,说明沦陷区的中国人还没有绝望,没有放弃,还相信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铁蹄下的南京》 踯躅街头的战争孤儿
1938年2月, 春寒料峭中,为生活而在街头搜集生活用品的这一群孩子,或可作为当年南京儿童的缩影。死亡与苦难过早地在他们的脸上刻下凝重与忧郁,刻下那掩饰不住的悲怆。最右边的小女孩,可能就是在面对镜头的刹那,伸手拉住了她身边的兄长,惊恐之态,最是令人心痛。
《铁蹄下的南京》 聚星亭前的摊贩(图)

《铁蹄下的南京》 明孝陵附近的樵夫(图)

《铁蹄下的南京》 飞机场边的羊群(图)

《铁蹄下的南京》 做苦力的南京民众(图)
做苦力的南京民众1939年3月,南京下关部分地区在进行整修工作。此类整修工作虽系日伪当局所组织,但日方人员不过充当指挥,大量做苦力的还是中国民众。而这种苦力劳作,在当时南京民众所能得到的就业机会中,所占比例最高。
《铁蹄下的南京》 等待散席的车夫(图)
  等待散席的车夫  1939年8月,南京的日本料理店“角海老” 门前,一位黄包车夫在苦苦等待着里面的吃客散席,指望能揽到一桩生意。
《铁蹄下的南京》 逃避不及(图)
  逃避不及  1939年3月,上学途中的南京小学生,遭遇日本人的拍照。小学生们显然不习惯这种事情,前排的两个男孩试图跑开,后排较高的那个女孩,有些惊恐地停住了脚步。大屠杀期间许多中国女性被日军侮辱的遭遇,一定在她的心灵上留下了深重的阴影。日军试图以此证明南京的学校教育已经恢复正常,但这绝不是像抓拍几个学生那样简单的事。  
《铁蹄下的南京》 儿童与花灯(图)
  1939年2月19日,中国的春节,南京街头出现了提着花灯的儿童。
《铁蹄下的南京》 鞭炮与春联(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