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郑作时-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是今年最火热的行业——互联网――中最火热的企业;它在一场石破天惊的并购中更加夯实了全球电子商务领跑者的地位;它的领袖被看作将成为互联网领域的第二个世界级的华人企业家;它只用了6年的历史,就创造了每年10亿的营业额和40亿美元的市值。无疑,这样一个公司具有强烈的借鉴和示范的价值。它体现了我们对未来的渴望,也浓缩了中国梦的内涵。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通过一本书去了解这个非同一般的企业?
因为机缘,作者得以深入企业最深层,可以全方位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关于阿里巴巴的梦想、团队、资本、产品;关于厕所里搞掂8200万美元投资;关于作为公司天条的价值观,与众不同的唐僧团队;关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激烈交战,以及2000年那种全世界设立公司架构,“红旗插遍全球”的气势为什么没有把公司拖垮?马云为什么能及时收手?做小公司的出身,为什么能一开始就要宣称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进入全球网站前十位?等等,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资讯。这可看作是《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书的基本价值。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资讯本身不能带给我们阅读的快乐,只有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故事,而不是公司大事记和领袖语录,才能吸引我们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里,耐心地把25万字读完。
程东升:立体的阿里巴巴(2)
我们每年都会见到许多难读的企业传记,但《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绝不在此列。我有幸在作者写作此书的过程中通过电话和草稿“目睹”了其状态,那是一种激发出了强烈好奇的兴奋,是一种兴致勃勃的探索,是一种刨根问底的冲动。这种激动的状态,虽然作为资深财经记者的作者,出于职业要求,一再压抑着,控制着。但是,他显然还是被这个不一般的公司打动了。这种激情被他带到了书里,带到了文字中。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感觉到自己正在触摸这个公司,能感觉到它的温度、质地和跳动。
阿里巴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这不是本文要表达的内容,甚至也不是《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或许就是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这首先与阿里巴巴本身有关。“不确定文化”指引下,这个个头已经不算小的公司仍然是一个基本处于原生态的公司。就像他们的“造梦师”马云所说的那样:我们现在好像在建一个大楼,今天是装一根水管,明天是安一个马桶,所有的事情都是乱七八糟的,而且经常改来改去。现在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可以这样说,阿里巴巴造几幢楼,现在的基坑已经打好了。也许到2009年,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面目基本清晰的阿里巴巴。
与在大多数企业传记中,我们只能看到美好而成熟的结果不同,《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不是展现已经成形的东西,而是展现阿里巴巴从地表线之下开始的全过程,清晰、完整地重新演绎出了一个公司思考和成长的逻辑。就像把墙打掉,露出里面的管线给大家看。
大部分企业都已经是被各种各样的墙所分隔的体系,我们阅读其传记的时候,往往也只能跟着“导游”在这个迷宫里游走。他带我们看了一些精彩的地方,但我们不知道他是否带我们看了所有的地方——包括好的和不好的地方。
《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把我们拉到了一个高地,可以从上来俯视这个公司:它的结构,它的脉络都一目了然。至于它是什么样的公司,它有什么样的形状结构,每一个看客都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
在与作者的持续交流中,他总是引用马云的一句话:商业活动本质上就是一场智力游戏。是的,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进入这个神奇的公司,看看一场伟大的游戏是如何玩的。
本文作者为:现为《东方企业家》总编。
现场(1)
2005年8月11日12点,一个普通的北京夏天的闷热下午。
中国大饭店十号会议厅安安静静,两个女服务员站在门口议论着她们今天的服务对象。
“阿里巴巴,是一什么公司啊?”
“是一网络公司,昨儿北京电视台还介绍他们老总来着。小个儿,长得忒难看。”
“架不住人有钱呗。”
“电视上演的说他也是个苦出身,靠自个儿干出来的。现在做得挺大,连克林顿都来捧他的场。”
“克林顿,就上次来过的那美国总统?”
“是啊。”
“哦?那这人倒不易,有两下子。”
就在门里,一个大约一千平方米的会议厅里,同样也是安安静静的。看来是一家专业会议公司的几个职员正在调整机器、布置会场,准备将到来的会议。主角阿里巴巴公司只有一个北京办事处的女员工在现场盯着,检查效果。主席台上依次排放着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这是那个长得忒难看的小个的新头衔)马云和全球互联网最领先公司首席执行官罗森格以及两家公司其他一些高层职员的名牌。而主席台的背后,是一块巨大的蒙着红布的展板,透过红布,可以隐约地看出“阿里巴巴与雅虎公司全面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的字样。
主席台的左手边,一块大屏幕上全屏显示着一张照片,这是一张七年前的照片。我们在本书第三章的第四节里可以看到这张照片的来历,照片上的两个人正是马云和雅虎的“酋长”杨致远,本次大事件的两个主人公。关于这张照片,后面我们还有话要说。
这是一个纯粹的新闻发布会的现场,与大部分中国公司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不同的是,虽然这个新闻后来出现在几乎中国所有的媒体上,但现场没有一个通常会被邀请做为见证的政府官员的席位,除了两个公司的成员外,现场只安排了记者席。
这就是已经被全世界媒体议论了十多天的那个大事件的现场,这样的现场在全世界一共有三个,一个在美国的硅谷,出席的核心人物是杨致远,;还有一个在东京,出席的核心人物是孙正义,日本软银公司的总裁。
关于这个“大事件”,最早的报道出现在9月8日美国最权威的《福布斯》杂志上。福布斯的报道标题是:“雅虎并购阿里巴巴30%的股份,价值十亿美元。”
这样的一个事件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互联网上当时就开了锅。”一个媒体的记者评论说,“所有的记者都在相互交头接耳地打听,你在阿里巴巴或者雅虎有认识的人吗?”
而在所有的报道中,上海的《第一财经日报》关于此事的报道引起了人们格外的注意。它的标题是《阿里巴巴鲸吞雅虎中国、雅虎十亿美元陪嫁》。
“这两个报道对比起来看格外有趣。”一个互联网从业人员说,“我的理解是,福布斯的消息是从雅虎得到的,所以格外偏向雅虎;而上海的《第一财经日报》的消息是从阿里巴巴得到的,所以偏向阿里巴巴。照我看,雅虎和阿里巴巴虽然开始了合作,但相互之间还是小小地过了一招。”
除了十亿美金这样一个天文数字的并购金额会激起人们的了解欲望外,究竟是雅虎并购了阿里巴巴、还是阿里巴巴买下了雅虎中国?这是小道消息给人们留下的巨大问号。
十二点半,几个阿里巴巴公关部门的员工到达了现场。而此时,中国大饭店的电话开始忙了起来,一个接着一个的电话都打进来。“都是媒体的电话,来问今天我们是不是有阿里巴巴的新闻发布会要开。”饭店的几名工作人员来问阿里巴巴的员工,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的,下午一点可以宣布。
一点钟,现场的阿里巴巴员工纷纷掏出手机,开始通知媒体;
一点半,大批的媒体记者到达;
两点钟,雅虎和阿里巴巴两公司高管们进入会场;
再过了十五分钟,马云和罗森格从会场外面的休息室里冒了出来,随即被摄影记者们团团围住,马云排开记者,与罗森格谈笑着往前走,但面前还是有三四个记者一边倒退一边拍照,一直到他进入会场。
显然,对于互联网上的传闻和新闻大战,马云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因此在新闻发布会开始后他的第一句话是:“虽然这是个新闻发布会,但我确实不知道还有多少新闻可以发布。”
接下来他开始介绍那张照片:“阿里巴巴与雅虎的合作,可以说恋爱从七年前就开始了,这张照片是七年前杨致远访问中国时我们在长城上留下的合影。从那时起,我们的相互欣赏就开始了,而现在,这场恋爱终于有了结果。”
我们的读者可以从本书第七章里看明白马云是在什么情况下与杨致远认识并留下了这张照片,现在让我们回到那个问题上来,究竟是雅虎并购了阿里巴巴,还是阿里巴巴吞下了雅虎中国?马云操着他那个著名的露齿笑说:“我们这次宣布是阿里巴巴全面收购雅虎中国的所有资产,中间包括了雅虎的门户、雅虎的一搜,雅虎的IM,3721,包括雅虎在一拍网上所有的资产,我们整个收购这个资产。同时雅虎给阿里巴巴公司投入十亿美元的现金,成为阿里巴巴重要的战略投资者之一,从股份情况看,雅虎在阿里巴巴的经济利益是40%,拥有35%的投票权,阿里巴巴占2席,雅虎1席,软银1席,所以这个公司还在阿里巴巴的领导之下,我继续担任CEO。”
现场(2)
请注意,这是一直以来保持私募性质的阿里巴巴公司第一次向外公布它的股份结构和董事会组成。但是马云在这里还是保留了一个秘密:他没有公布阿里巴巴的董事会是人数的票决制还是股权的票决制。
现在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雅虎和雅虎中国,看看为什么阿里巴巴会想得到并有能力来得到雅虎中国这个庞然大物。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再了解一下,关于这个问题,马云是怎么说的。
关于阿里巴巴为什么想得到雅虎中国,他说:“我们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电子商务,为了搜索引擎,这次我们将和雅虎一起全面建筑搜索引擎,我们不是为了搜索引擎而搜索引擎,会不会因为百度的股票上涨而有了阿里巴巴和雅虎的合作,其实我们还要早,我们认为,未来的电子商务,全世界的电子商务离不开搜索引擎,全世界的搜索引擎也离不开中国的搜索引擎,所以我们将全力投入。”
而关于为什么阿里巴巴能够得到雅虎中国,他说:“要告诉大家的是,非常感谢雅虎今天在中国所作出的一个重大的决定,以及他们对阿里巴巴的团队的完全信任,我们将会在未来几年以内,把雅虎的品牌在中国全面深入人心,把雅虎的技术、雅虎的服务,成为中国最好的互联网。”
雅虎无疑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名字,这个全球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在它的中国网站上这样介绍自己:
正如计算机时代的很多新事物一样,Yahoo!起源于一个想法,随后变成一种业余爱好,最终成了使人全身心投入的一项事业。Yahoo!的两位创始人大卫·费罗(DavidFilo)和杨致远(JerryYang),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的博士生,于1994年4月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指南信息库,将其作为记录他们个人对互联网的兴趣的一种方式。但是不久,他们就发现他们自己编写的列表变得很长,不便于处理。于是他们开始在Yahoo!身上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
1994年,他们将Yahoo!变成了一个可定制的数据库,旨在满足成千上万的、刚刚开始通过互联网社区使用网络服务的用户的需要。他们开发了可定制的软件,帮助他们有效地查找、识别和编辑互联网上存储的资料。
1995年初,Netscapemunications公司(位于加州MountainView)的联合创始人之一MarcAndreessen邀请大卫·费罗和杨致远将他们的文件转移到Netscape公司提供的更大的计算上。这一做法不仅使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网络恢复了正常,而且令双方都有所受益。
今天,Yahoo!含有链接到互联网上的成千上万台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SanJoseMercury新闻最近指出:“其实Yahoo!的贡献最近乎于Linnaeus的工作,Linnaeus是一位18世纪的植物学家,他所创建的分类系统有效地划分了整个自然界。”
现在,雅虎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不论在浏览量、网上广告、家庭或商业用户接触面上,yahoo都居于领导地位,也是最为人熟悉及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费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38位。雅虎在全球共有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