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半个世纪的改革变迁:世道 >

第60章

半个世纪的改革变迁:世道-第60章

小说: 半个世纪的改革变迁:世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大夯皱着眉头问:“你说现在不时兴这个了?”
  “早就不时兴了。”晚来说,“如今改革开放,搞商品经济,城市里什么都有。再说,土特产值几个钱!”
  “你说送啥?”
  “听人家说,现在时兴送‘手榴弹’、‘炸药包’。”
  石大夯好像没听懂,眨巴眨巴眼问:“你说送什么?”
  晚来又重复了一遍,解释说:“‘手榴弹’是名酒,‘炸药包’是说成捆的钱。”
  石大夯被吓了一跳,连连摇头说:“咱可不送这个。”
  “起码得送几条像样的烟吧?”
  “你说啥烟?”
  “什么云烟、红塔山、阿诗玛、还有进口的……”晚来一下子报出了一大溜烟名,最后强调说,“顶不济也得弄几条石林吧?”
  石大夯甭说没抽过这些烟,有的根本没听说过。他瞪着一双惊讶的眼问:“这烟多少钱一条?”
  “最便宜的石林,批发一条三十八,市场上卖四十五。”晚来轻松地说,“红塔山得七八十元一条呢。”
  石大夯像吓着似的大声说:“我的天!一条烟就顶一布袋麦子呀!”他倒吸了一口冷气,“咱小家小业的,买不起这玩艺儿,还是弄土特产吧。”
  “这不是寒碜人嘛!”
  “瓜子不大是个人心,物轻情意重。”
  胳膊拧不过大腿,送礼的事晚来只好依爹。
  这一回去省城,因为带着许多东西,大夯没有坚持骑自行车,爷儿俩是坐火车去的。一出站,他俩肩上扛着一布袋花生红枣,手里提着一兜子小磨香油。出站后,晚来说:“爹,咱雇个三轮车吧,这些东西不好带,公共汽车太难挤。”
  石大夯眯起眼问:“坐一趟多少钱?”
  “三五块吧。”
  石大夯愣了一下说:“咱还是坐公共汽车吧。”
  “那咱就在附近找个旅馆先住下,回头再去送。”
  他俩肩上背着,手里提着,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大夯擦擦脑袋上的汗说:“我在这儿看东西,你去附近找个旅馆。”晚来走远了,他还大声嘱咐:“要便宜的,甭讲究,能睡觉就行。”
  爷儿俩在旅馆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早起来,简单地洗了一把脸,在街上站着吃了几根油条,便去公共汽车站等。今天的任务是给市食品厂送锦旗。送给个人的东西不能往厂里拿,只好先放在旅馆里。等打听到人家的住处,晚上再一户一户地送。
  石大夯好几年没来过省城了,觉得大变了样儿。街道拓宽了,高楼增多了,公共汽车、、各种各样的小汽车穿梭般来来往往。大街上不仅铺面装饰一新,摆小摊、开小铺的个体户也多起来,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石大夯瞅瞅这,看看那,有些眼花缭乱,咧着大嘴直笑,“搞活了,真是搞活了!”
  爷儿俩从火车站坐路车,到人民商场再倒路,七拐八拐来到食品厂。厂子的门脸也翻修了,灰色大理石包镶的柱子有一米见方,V型的顶子像落着一只展翅飞翔的巨型大雁,横梁上雕刻着这个厂子的名字,是著名书法家尹海金先生的亲笔题字,而且镀了金。大门两旁镶挂着两个牌子,左边写着:“市级先进单位”,右边是“市级精神文明单位”。他爷儿俩在门口端详了一会儿,径直走进去,却被门口传达室的一个老头儿拦住了:“喂,你们找谁?”
  晚来上前搭腔:“找许厂长。”
  老门卫用审视的眼光打量一下这两个农民打扮的一老一小,疑惑地问:“你们找厂长干啥?”
  晚来说:“俺们是来给你们厂送锦旗的。”
  大夯补充一句:“我跟许厂长是老朋友。”
  “许厂长去年就退休了。”
  老熟人不在了,大夯的心凉了半截。他试探地问:“现在哪位当厂长?”
  “现在的厂长姓周,叫周大正。”
  大夯说:“那俺就找周厂长吧。”
  老门卫又问了他俩的姓名和单位,冷冰冰地说:“你俩先在门外等会儿,我打电话问问,看让不让你俩进去。”
  爷儿俩只好在门口等着。不一会儿,那老门卫过来说:“周厂长说了,没时间接待你们。”
  大夯急了,赶紧表白:“老同志,你告诉周厂长,就说俺们是滏阳县东堤下村淀粉厂的,来给厂里送锦旗。”
  那老门卫就进屋打电话,待一会儿出来说:“厂长没空,下午再来吧。”
  大夯深深感到生人办事的难处,但他并不灰心。既然来了,就得把这事办了。他死磨这老门卫,晚来就赶紧递烟。磨了足有半个多钟头,老门卫也不放他俩进去。晚来一看没法,就从书包里掏出一盒石林烟塞给那门卫,这才开恩放行。指点他们说:“进了大门一直往前走,就是办公楼,坐电梯上五楼,周厂长在房间办公。”
  晚来跟爹来到五楼房间,在门上轻轻敲了两下。里面应声道:“请进。”
  他俩便推门进去了。这个办公室,也不是从前许厂长那个办公室了,阔气多了。墙上贴着,周围摆着一圈沙发,办公桌很大。晚来猜想,坐在老板椅上看报纸的那人,可能就是周厂长。于是甜甜地叫了一声:“周厂长。”
  这时,老板椅上坐着的那个男子才抬起头来。只见他西服革履,风度翩翩,四十挂零年纪,宽肩膀,体稍胖,四方脸,白白净净,刚刮过的连鬓胡子清蓄蓄的,挺直的鼻子,浓眉大眼,透着一种阳刚之气。
  周大正疑惑地问:“你们找我有什么事?”
  大夯证实了这就是周厂长,心里就骂:“刚才还说没空哩,原来是闲着没事看报纸。”
  石晚来自我介绍说,“俺是滏阳县东堤下村淀粉厂的,我叫石晚来,是厂长。这是我爹,原来在村里当支书。”
  石大夯接着说:“前几年,你们厂对我们支持很大,我们代表全厂来表示感谢。”说着,从书包里拿出那面绣有“无私支援”四个大字的锦旗。
  这位周厂长望着跟前这两个陌生的农民和耀眼的锦旗,知道这是老许当厂长时的客户。他屁股没动窝,也没去接那面锦旗,只是说:“有什么事就说吧。”
  石晚来重复着爹的话:“我们今天特意来表示谢意。”
  “不必不必。”周大正扫了一眼那面锦旗,嘴角上流露出一丝轻蔑的笑,“这东西你们还是拿回去,你看我这屋里也没地方挂。”
  石大夯心里升腾起一股怒火,想扭头就走。无奈有求于人家,只好压住内心的火气,说:“过去咱们两家合作得不错,希望今后继续合作。”
  晚来也说:“希望得到周厂长的大力支持。”
  周大正冷冷地说:“我们的淀粉合同早已签满了,不好办。”
  石大夯急急地说:“咱们可是老关系了。”
  晚来赶紧插嘴说:“周厂长,无论如何你们也要照顾照顾我们。”
  爷儿俩磨了半天,周厂长才说:“那你们去找供销科长赵玉玺吧。”说完,便埋头继续看他的报纸。
  石大夯一出门就骂:“什么玩艺儿,还厂长哩,呸!”
  晚来卷着那面锦旗劝爹:“别生气,现在是不兴送这玩艺了。”
  生气归生气,骂归骂,晚上还得硬着头皮去拜赵玉玺。他是供销科长,能不能继续用他们的淀粉,能给他们多大支持,关键就在姓赵的一句话。因此 ,把他作为重点进行家访。怕人家吃了晚饭出去,爷儿俩没顾上吃饭,就赶紧去了。除了土特产,晚来还特意给他买了一条石林烟。
  石大夯心疼地说:“这条烟就三十八,比咱这一堆都值钱。”
  晚来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他多用咱几吨淀粉就有了。”
  石大夯骂着当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细想想,还是晚来说得对,你有求于人就得大方些,不能抠抠唆唆、小里小气的。
  趁傍黑刚下班的时候,他俩拿着礼物,按着事先打听好的地址,挤公共汽车找到了赵玉玺家。
  这是一个两居室的单元楼,晚来认真查对了门牌号码,就摁响了门铃。
  开门的是个时髦女人。她见是陌生人,便镇起脸冷冷地问:“你们找谁?”
  晚来上前答道:“找食品厂的赵科长,赵玉玺科长。”
  那时髦女人斜眼看见他俩手里拿着不少东西,那张冰冷的脸才有了笑模样,连连点头说:“是是,他刚下班,请进。”
  “请进”这两个字好像是信号,中厅里那个油头粉面的中年人立马迎出来,热情地说:“请屋里坐,屋里坐。”
  爷儿俩进了屋。晚来把手里的东西放下,满脸赔笑地说:“赵科长,这点东西不成敬意,请别见笑。”
  “来就来吧,还拿什么东西!”赵科长说了一句,见他俩不熟,便问:“你们是……?”
  “滏阳县东堤下村淀粉厂的。”
  “对,对。”赵玉玺拍着脑门好像想起来了,“许厂长在任的时候,我们好像用过你们的淀粉,我们是老关系了。”
  石大夯听着这话心里挺舒贴,不由地暗暗抱怨晚来:“人家赵科长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白买了一条石林烟,多花了三十八。”心疼得直流血。
  赵玉玺撩开半截门帘,让他俩进去。石大夯伸长脖子向里一看,把伸出去的脚又缩了回来。这屋里阔气多了,墙上贴着浅黄色带花纹的壁纸,地上铺着朱红地毯,全新的组合家具,挺洋气的双人沙发,十八英吋进口彩电。瞅瞅屋里,再看看自己,更觉得土儿吧唧,特别是那双沾满泥巴的鞋,怎么能往人家的地毯上踩呢!
  赵科长已经看出他俩为什么犹豫,赶紧说:“换拖鞋,换拖鞋。”
  这时,他俩才看见门口放着几双拖鞋,挑了半天,也没有他们那么大号的,两人随便趿拉一双就进了屋。
  “郑琴,洗点水果来。”
  石大夯阻拦说:“赵科长,甭麻烦了。”
  “你们是稀客。”赵科长打开一盒写着洋文的烟卷,送给每人一支,还打着火给他俩点着,“我这儿条件不好,别见怪。”
  “赵科长,你们家真阔气。”晚来奉承了一句。
  “谈不上阔气,可能比你们农村强些,在城市就算一般水平吧。”
  石大夯暗暗撇撇嘴,心里说:“一般水平?我前几年到许厂长家去,比这寒酸多了。”
  不一会儿工夫,郑琴就端来了一大盘子水果、瓜子和糖果,放在茶几上,并给他俩每人一把水果刀,笑着说:“自己削吧,别客气。”
  “你们还没吃饭吧?”赵玉玺见他俩不置可否,便指示妻子,“弄几个菜,俺仨喝点儿。”
  石大夯觉着这赵科长太客气了。本来是求人家办事的,不上饭店请人家一桌,还吃人家,实在不好意思。他忙站起来制止:“赵科长,请别麻烦,我们吃过了,坐会儿就走。”
  尽管大夯这样说了,酒菜还是端上来了,爷儿俩挺不好意思。庄稼人实在,就凑到了饭桌上。
  赵科长问了问情况,石大夯和晚来提了提要求,边喝边谈,边谈边喝,气氛融洽,十分投机。赵玉玺拍着胸脯说:“你们那个小厂甭发愁,产品我全包了。”
  赵科长好爽快,使他俩喜出望外!石大夯紧紧攥住赵玉玺的手,激动地说:“赵科长,真够朋友。今后有啥事尽管开口,我们一定照办。”
  晚来也说:“俺们不会花言巧语,就知道办实事。”
  “那我就不客气了……”赵玉玺放下酒杯,欲言又止。
  石大夯说:“家里缺啥?吃的、穿的、用的,只要咱农村有的,尽管说。”
  “我现在就缺钱。”
  赵玉玺的话刚出口,石大夯的眼睛就瞪大了,舌头也不听使唤了,结巴着问:“赵、赵科长缺多少?”
  “至少三千。”赵玉玺说,“我在劝业场刚订下一台,一台音响组合,总共七千多,我手里还不到三千,能不能先借给我点儿?”
  石晚来知道这个“借”字是什么意思。爹刚吹了牛,拉出的屎不能再抽回去,打掉牙只能往肚里咽,也不能说个“不”字。他壮着胆子说:“赵科长,这次出来我们带钱不多,回去马上给你寄来。”
  赵科长好像不相信,“不是骗我吧?你们可要知道,要不要你们的淀粉,全在我一句话!”
  这是敲诈,明目张胆地敲诈!石大夯深感上当,觉得今晚的酒喝得特别苦涩。
  石大夯在赵玉玺家虽然喝酒不多,刚出门就醉意朦胧了。晚来搀扶着他,跟头趔趄地找到公共汽车站,迷迷糊糊地回到了旅馆。
  一走进房间,石大夯就愤愤地骂起来:“穿得人模狗样的,不他妈的办人事!”
  晚来也说:“我一看他那热情劲儿,就觉着不对头。”
  石大夯被人捉弄了,满肚子气不出,仍在骂骂咧咧:“这不是明打明地敲竹杠吗?还说什么‘借’,真他妈的不是玩意儿!”
  同屋的一个老客感到好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