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重塑心灵 作者:李中莹 >

第8章

重塑心灵 作者:李中莹-第8章

小说: 重塑心灵 作者:李中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次﹕加上坐姿势﹐至少三处(双脚位置﹑手指姿势﹑身体或头部倾斜度等)
  第三次﹕加上面部表情至少三处(面对方向﹑眼的视线或张大程度﹑嘴及脸部肌肉的表现)
  三次完成后﹐轮换向导﹐直到三人都完全跟上述指示做过三次向导。若有时间﹐重做﹐增加难度。
  2听觉接收能力训练
  1)自我练习。在任何安全的环境﹐当决定开始练习时把眼睛闭上﹐然后逐一在心中说出环境里有的声音﹐包括人的说话声﹑物体发出的声音以及大自然例如风的声音。
  2)群体练习。五人一组﹐一人做探索者从下﹐另四人随意地站在探索者旁边。
  第一步﹕探索者闭眼﹐其他四人轮流击掌三声并说出自己的名字。
  注意﹕1人的击掌模式大致相同﹐而且每个人每次击常应尽量一样。
  2一个人击掌和说出名字之后隔4…5秒才轮到下一人击掌报名﹐以便让探索者的大脑有足够时间做吸纳和处理资料的工作。重复一轮﹐即每个人轮流击掌报名两次。然后问探索者是否准备好可以开始。
  第二步﹕探索者继续闭眼﹐听四人随意击掌。每次掌声后探索者说出击掌者的名字﹐若正确﹐下一位击掌﹔若错误﹐击掌者偿马上说出自己名字﹐3…4秒后继续练习。
  根据探索者的表现﹐做以下的逐级提升﹕
  开始模式﹕四人站立位置不变﹐即击掌位置与自报名字时一样。
  提升模式1﹕四人击掌位置俱在探索者的左或右耳旁(限定一边)。
  提升模式2﹕四人击掌位置随意改变(但击掌模式尽量不变)。
  提升模式3﹕四人的位置及击掌模式随意改变(但必须是击掌)。
  注意一﹕每名探索者都应由开始模式开始﹐若成绩良好﹐便逐级提升﹐但无须全部提升模式做完﹐应以时限为控制标准(例﹕每人5分钟)。
  注意二﹕探索者若依赖理性分析去判断击掌者名字﹐效果往往很差。这时﹐应做数个深呼吸使全身放松﹐重新开始击掌报名程序﹐用感觉去接收并随感觉说出名字﹐准确程度会大大提高。
  3感觉接收能力训练
  1)自我练习。在任何安全的环境﹐当决定开始练习时﹐把眼睛闭上﹐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与地面或物体(例如座位﹑床)接触的感觉﹔身体某指定部分的感觉(随意选择指定)﹔内心情绪感觉的成分(在内心说出情绪的名称)。
  2)群体练习。五人一组﹐一人做探索者﹐坐在中间﹐四人做向导﹐站在探索者周围。探索者闭上眼睛(全部过程皆然)﹐向导逐个用手掌按探索者手背(同一位置)并说出姓名﹐每人做两次﹐然后开始。一名向导先用手掌按探索者手背﹐探索者说出向导姓名﹐若正确﹐另一名向导继续﹔若说错﹐向导马上说出自己的姓名﹐然后继续下去。
  若探索者在最初6次中猜中5次﹐可以提升难度﹔若大部分都猜不中﹐可以降低难度。
  这个练习有数个提升层次﹐由易到难可以分为﹕
  1探索者手心向上﹐向导把手掌按在探索者的手掌心中。
  2探索者手心向下﹐向导把手掌按在探索者的手指上。
  3探索者伸出手﹐掌心向下﹐卷起衣袖﹐露出手臂。向导把手掌按在探索者的手臂上。
  4向导把手掌按在探索者的肩膀上。
  5向导用手掌拍一下探索者的肩膀。
  注意一﹕“按”的动作﹐应该是手停留在被按处﹐心中数“一﹑二﹑三”声才放手。
  注意二﹕每人按探索者的手同时说出姓名后﹐应等3…4秒﹐然后轮到下一位﹐以便让探索者的大脑有足够时间消化收到的讯息。
  3。4回忆﹑思考和学习的五个过程
  我们接收了的讯息﹐在脑里须经过五个过程才能被吸收和运用。
  1摄入过程
  经由外感官把外界的讯息接收入大脑是认知过程的第一步﹐称为“摄入进程”。
  2处理过程
  把与所摄入讯息有关的资料从大脑储存库中取出﹐进行适当的比较﹑删除﹑
  合并等﹐以产生一个意义的杂型﹐称为”处理过程”。
  3编码过程
  把这个意义杂型与本人内有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对比﹐确定接收到的讯息
  的意义﹐也就是对本人的关系﹐称为“编码过程”。经确定的意义会同时加入那个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使之更加丰富。
  4储存过程
  把这一经过确定的意义以一个固定模式储存在大脑记忆中﹐称为“储存过程”。只有经过
  编码过程的资料﹐才能被储存在大脑记忆中。
  5提用过程
  在需要的时候﹐把这份讯息和意义提取出来运用﹐称为“提用过程”。经过储存过的讯息
  有三个特点﹕一是能够有意识地被提取﹔二是成为整体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的一部分﹐也即能够与过去所学过的和记忆的所有其它信息配合﹑混合应用﹔三是有一份相关的情绪感觉。
  在以上五个过程就是我们大脑学习的过程﹐其中包括回忆和思考﹐所以﹐回忆﹑学习和思
  考﹐归根结底是大脑同一项工作的三个不同名称。
  这五个过程﹐意识都全面参与﹔摄入过程和提用过程可以有意识地完全参与﹔处理过程和
  储存过程中﹐意识只部分地参与﹔编码过程则完全是潜意识的工作。
  如何提升回忆﹐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呢﹖
  第一﹕输入。我们可以加强感觉器官接收讯息的能力。通过一些特别设计的活动和练习﹐我们的感觉器官的接收能力是很容易提升的。当然﹐处在一个压力小﹐情绪正面的状态中﹐接收的能力也会强得多。
  第二﹕处理。我们可以学习一些提升思考能力的技巧﹐例如平面思考法﹑联想法等。保持心情开朗﹑轻松﹐保证足够的睡眠和身心健康﹐喝足够的水等都能提升处理过程的能力。
  第三﹕编码。因为这个阶段的工作完全在潜意识里进行﹐我们无法凭意识去加快这个过程。即是说﹐合并得出的结果与本人的信念﹑价值和规条对比的过程﹐我们无法直接作出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在信念﹑价值和规条上下功夫﹕澄清﹑扩展和修正本人的一套信念﹑价值和规条﹐以使那个过程更畅顺﹑更全面和更有效果﹐从而具有更深刻的意义。NLP有很多这样的技巧。
  第四﹕储存。研究和改善事情的意义和把它纳入记忆的程度﹐可以提升储存的效果。NLP中的经验元素部分便是针对这点。内感官能力的提升也会很有帮助。
  第五﹕提用。种种加强记忆的技巧可以提升这方面的功能。提升内外感官的能力会很有帮助。
  什么是真实的﹖
  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经由我们的五个感觉器官所接收的讯息﹐在脑里编织出来。我们需要有一份“这个世界是怎样的”的认知﹐才能够安心地﹑积极地生活下去。但是这份认知﹐事实上并不能代表这个世界真是这样的。有了误会﹐用来澄清想法的经验﹐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便是最好的例子。在澄清之前﹐我们不是坚持一些信念和判断吗﹖在那个时候﹐世界就是我们当时所以为的那样。
  有些人坚持“事实就是这样”。很多的误会﹐还不是证明“事实”可以是那样﹐从来发觉﹐原来这样也能成立吗﹖镜中花﹐水中月﹐证明我们可以被我们的外感官所愚。连自己的外感官也能使自己出错﹐我们管不了的人﹑事和物不是更容易使自己看不清楚吗﹖
  物理学家在1995年已经研究出﹐物质被分析至最基本的单位﹐原来98%是能量﹐余下的2%也只不过是不能固定下来﹑不能捕捉的东西。你可曾想过你看的书﹑你面对的人﹑你自己﹐都几乎全部只是能量﹐并非实质的东西﹖
  也许你坚持这个人你看到了﹐他说的话你听到了﹐加上与他握手时的感觉﹐因此你说这个人是“真实”的。小学课本都已指出﹕看到的只不过是光波的折射﹐听到的也只不过是声波的传送﹐而握手的感觉﹐只不过是你手指手掌上的触觉细胞把一些讯息传送到你的脑里。你的脑把这些资料组合而判断出这个人的存在而已。你是用你的方法把这个人储存在你的脑里﹐待下次见面时你懂得如何去处理与他的关系。说实话﹐那个人是否真的是那个样子﹐你无从得知。我和你一起看着一个柠檬﹐我根本不能知道你眼中柠檬的黄色是否跟我眼中的一样﹐虽然在科学上可以证明那色光波的波长是“黄色”。
  所以﹐“真实”只存在于我们的脑中﹗极其量﹐我们只能够有相对的真实﹐而没有绝对的真实。这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够有主观的真实﹐而不能有客观的真实。
  再进一步想﹐你的过去在哪里﹖它只存于你的脑中。你的未来呢﹖明天的面包还未造出来﹐哪会存在呢﹖或有的未来憧憬﹐也只存在于我们的脑里。我们只研究在这一刻的现在﹐而我们的过去所累积的结果﹐已在现在一刻体现﹕无论是情绪﹑思想﹑行为﹑心理或者生理状态﹐都已经包括了所有的过去。所以﹐活在这一刻才是真实。人生中没有什么是真正”真实”的﹐内心此刻的感觉便是真实。
  第四章 内感官-运用大脑工作的模式
  资料经由外感官传入后﹐我们的脑把它们分为三个内感官而加以运用和处理。在这一章里我们深入地研究我们的内感官如何分工﹑我们如何从外显的讯息而知对方正在使用哪些内感官。我们还要深入研究偏重某一个内感官的人有哪些行为特征﹐以及如何有效地发挥我们不同内感官的能力。
  4。1   什么是内感官
  从外界经五个感官接收到的讯息传入脑后﹐我们储存及运用这些讯息﹐是需要内感官的参与的。
  外感官有五个﹐而内感官只有三个﹕
  外感官           内感官
  视觉              内视觉
  听觉              内听觉
  味觉              内感觉(包括冷﹑热﹑粗﹑滑﹑空间感觉等)
  嗅觉
  触觉
  内感官使我们能够把对世界的认知有系统地储存起来﹐因而能够运用。而运用的目的便是使我们处理每天每刻的生活更有效率。当你见到一个人的时候﹐你看到他的外貌﹐听到他的声音﹐感觉到他的手的温度﹑力度和握手姿势。这些资料储存在脑里﹐每次碰到与这个人的外貌或者声音相似的人﹐你的大脑都会把这个人的资料提出﹐供你判断面前的人是否就是同一个人。你的大脑也许会提取几个类似的人的资料﹐以便你作出最正确的选择。
  假如这个人有些特别的地方﹐例如幽默风趣﹐或者严肃古板﹐这时﹐他的资料便又经你的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而呈现﹐同时﹐你对这个人的一份情绪感觉也会呈现。
  因此﹐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就是世界对你而言﹐便是凭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而存在的。
  内感官在学术上称为“感元”﹐当你回想上次旅行的愉快经验时﹐你会发现脑中涌现出一些景象﹑文字和声音。你也许记得海天的颜色﹑柔和的风声和海鸥的叫声﹐也记得海水的咸味﹐太阳使皮肤热的感觉﹐烧焦了的鱼的味道和开心无牵挂的心情﹐这些都储存在内的资料组成了一次经验的回忆。
  如果要你回想昨天回家途中经过的每一间店铺﹑每一屋的情况﹐你会发觉你对绝大部分都没有记忆。当你经过这些店铺的时候﹐你的眼睛和耳朵收到了很多讯息﹐可是﹐其中绝大部分没有经过“编码过程”﹐因而不能储留在脑中成为记忆。
  所有的思考﹐都必须有内感官的参与﹐虽然不一定是三个内感官全部参与。
  4。2  惯用和少用的内感官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自觉地选择多运用一个或者两个内感官。多用景象作思考的人﹐属于视觉型﹔多用声音﹑语言作思考的人属于听觉型﹔多用感受作思考的人属于感觉型。
  惯用某一个内感官的人﹐他的说话用字中会显现出相同性质的语言文字﹐他的行为模式也会有相同性质的特征。因此﹐三种不同内感官类型的人﹐也会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字和行为模式。NLP发展出一套技巧﹐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球转动便能知道此人在思考时用哪一个感官。‘
  因为三个内感官之中没有所谓哪种好或不好的区别﹐所以三种惯用某一个内感官的人也没有哪种一定优于其他两种的可能。
  视觉型的人与不同类型的人容易相处和配合﹐听觉型和感觉型的人也分别容易与同类型的人相处和配合。能够平均运用三个内感官的人因为能够有效地与三种惯用内感官类型的人配合﹐所以人际关系特别好。
  有少数人发现在思想时不能在脑里出现图象﹐以为是内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