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城市口水战 作者:老枪 >

第30章

中国城市口水战 作者:老枪-第30章

小说: 中国城市口水战 作者:老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发展劣势方面,青岛高于大连。大连市区内比较开阔平坦。而青岛市区非常狭窄,城市建设成本明显高于大连。大连没有青岛“青黄不连接”的问题。围绕政府主导下的青岛经济重心跨海西移,黄岛这个一直平静的地区开始热闹与躁动起来,但发展空间逼仄、跨海大桥项目难以实施、前湾港开发遭遇强烈反对等因素,使西移难以一帆风顺。在海湾大桥早已规划立项后,虽然不时传出筹备动工的风声,但始终没成为实际的动作。 
          
        外部环境的制约,大连近年的影响比青岛大。大连吸引外资过于集中在日本,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对大连产生不利;日本之痛也引发大连之痛。目前大连招商已经注意分散,转向欧美。另一个是东北经济的持续低迷也影响着大连,尤其是大连港口的发展。近年来大连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缓慢与此不无关系。 
          
        青岛的历史优越感     
        大连建市不过百年,可是每每大连人说起,总是说大连是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许的确如此,大连前身又名旅大市,先后沦为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殖民地,经历坎坷。在它的中山广场上,环绕着八个国家的代表建筑,就像是给那个时期竖立的一块纪念碑。 
          
        但青岛的历史优越感更强。与大连相似,青岛是在19世纪末开埠,但是仅用了20年就成为北洋政府的直辖市,一直到解放初期。     
        解放前夕,外国驻青岛领事馆的数量仅次于南京和上海,连北京、广州都无法与其相比。无论是以德国强占胶州湾为开端的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还是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青岛两次见证了当时中国政府的无能、新阶级的崛起和人民的觉醒,在近代史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孙中山先生曾于20世纪20年代到青岛访问过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康有为晚年寓居青岛,并于此仙逝。还有,《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夫人也到过青岛。比较有意思的故事是,丹麦的一位王子来到青岛,被青岛的景色所吸引,遂在八大关修建了一座别墅,希望他的妹妹来青岛居住。后来,公主虽然没有来成,但是公主楼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 
               
        经济上,20世纪初,青岛诞生了中国第一瓶矿泉水。青岛啤酒、哈德门香烟这些牌子至今还如雷贯耳。解放前,青岛电话局的电话门数仅次于上海,青岛是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灌装基地之一,青岛与上海和天津并称纺织业的“上青天”。 
          
        在文化方面,在国立山东大学任过教的教授就有老舍、蔡元培、胡适、沈从文、闻一多、梁实秋、杨振声、郁达夫、臧克家、萧红、萧军、童第周……青岛在当时俨然是“新月派”的天下。他们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著作(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沈从文的《边城》),还留下了很多赞美青岛的文章。辛亥革命之后,大量满人涌入青岛。王度庐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作家,他写的《卧虎藏龙》在青岛轰动一时。与现在相似的是,上海的电影公司常在青岛拍外景,青岛的故事常被改编为电影或小说,比如胡蝶主演的《劫后桃花》。茅盾的《子夜》就是根据青岛的一家银行破产倒闭改编而成。 
          
        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青岛在许多方面开中国或者北方风气之先河,比如赛马(青岛旧时有跑马场)、汽车拉力赛等。青岛的老城区现在还在使用着一百年前的下水道(排水系统依然畅通)。青岛处处可见铸造于一个世纪前的下水道盖,处处都是历史。 
          
        青岛的历史优越感,让大连一时间无话可说。     
        大连《城市检讨书》     
        当然,就现实的大连而言,它是丰富的,生动的。它是一个很有新闻的城市,一个足球城市,一个拥有很多很美丽的广场的城市。三面临海的地理,造就了大连这个广阔开朗的城市。大连就像一个足球,路径将一个一个广场串在一起,构成了大连的骨架。大连,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没有缺少过人们的注目。一个很有争议的城市,却给了这个城市生活的人很美好的感觉,成片的花园绿地,尽管有些只是小草坪罢了,但是大连人喜欢这个,爱护这个,像自己的盆景。正因为这个城市的市民环保意识很强,所以大连才显得那么干净。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大连是一个明星城市,城市经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品牌效应显著,旅游、城建、文教、科技、港口、造船等飞速发展,令同等级的城市自愧不如。国家的重视,领导的题词也使大连心气十足,各种荣誉、美誉接踵而至。可以说在北方除北京以外,有可能出镜的事都少不了大连,大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达到空前的高度。 
          
        但是青岛在申奥上的出彩,对大连来说无疑是一次不小的打击。北京成功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在申奥期间,大连、青岛、秦皇岛围绕海上帆船项目举办地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青岛凭借自身的优势,击败了大连、秦皇岛,成为北京奥运唯一的伙伴城市。加上近几年青岛在经济发展上取得的成就,大连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另一个打击来自于发展规划纲要。在其他副省级城市的未来十年发展规划都已经顺利地被国务院批准后,大连的规划却被无限期的搁置,理由是国务院认为大连的所谓大大连计划实在过于空洞,不切实际。国务院规划明确了东北两个中心城市:沈阳与哈尔滨。大连发展规划纲要被国务院否决后,大连注定沦为东北二流城市。 
          
        大连人终于开始反省:单单靠种草坪,踢足球,卖土地,办节庆,抓环保能使自己的城市强大?!没有强大的工业不行!     
        于是大连网民愤而开出自己的《城市检讨书》:     
        1.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不强,名牌企业少,经济重量仍然不大。     
        2.前些年过于注重美容,落了个“花瓶城市”的不好名声,城市形象浮华。     
        3.是个严重的水源性缺水城市,引鸭绿江进大连又投资太大。     
        4.大连是个闻名中外的海滨旅游城市,遗憾的是大连根本没有好沙滩。     
        5.大连的消费水平非常高,市民工资水平出人意料的低。     
        6.大连市民的素质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大连人过于高傲自恋的心理也急需改变。     
        7.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大。               
        8.和日本过于亲近,吸引外资过于集中在日韩,国际风险很大。     
        9.地理位置处于半岛尖部,周边没有强大的卫星城。     
        10.口号太多。     
        这是大连最后的自救吗?     
        工业大连最后的可能性     
        当然大连的重新崛起光靠写检讨书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打出真正的制胜牌。在这场城市口水战中,大连终于翻出了最后的底牌:在国家重振东北经济的背景下,大连的工业成了取胜青岛的一张王牌。 
          
        在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中,大连是国有工业企业集中的城市之一,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额是最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户数约占全省的1/5,工业产值、增加值占1/4,出口交货值占3/5。大连工业以重化工为主,轻重工业比为3∶7,机械制造、石化炼油、电子信息三个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69%,有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地位的产品和工厂。大型船舶、内燃机车、成品油、轴承、工业制冷、组合机床、化学建材、数字化电子视听等行业有17个全国最大的企业。 
          
        造船为航母级。大连的造船业是全国最大的,占全国总造船能力的40%,海军80%的大型船舰是大连造船厂建造的。新船重工是国内最大的造船厂,能造VLCC、第五代集装箱船、海上钻井平台等,是国内1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和海上工程装备的制造基地。 
          
        炼油能力中国第一。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2005年的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2006年年加工能力将由现在的1060万吨达到2000万吨,年销售收入可达到400亿元,利润16亿元,上缴税金34亿元。加上西太平洋炼油的年加工能力,有报道称大连是中国炼油能力最大的城市。 
          
        第一还在增加。大连在全国素有“机车摇篮”的美称,其机车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是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之一,已进入国家级技术中心行列,是全国重机行业唯一拥有工程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并先后为宝钢、鞍钢、秦皇岛港、天津港、北良港、三峡工程等大批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大量的成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已成为全国重机行业中经营规模最大、纳税最多、劳动生产率最高、运行质量最好的企业。 
          
        已经被列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业,眼下正在迅速崛起。软件出口位居全国第三,对日本出口居国内首位。国家重振东北经济,所投入的100个审批项目中,辽宁省获批项目最多,共52项,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72。5%;黑龙江省次之,获批项目为37项;吉林省最少,为11项。在东北三省各城市中,又以大连获批项目为首,共17个,投资金额也最多。沈阳市获批的项目有9个,总投资额不过10个多亿,而大连石化的一个项目就达到了90多个亿。 
          
        可以说在这场城市口水战中,大连完全可以既打城市牌又打工业牌。他们愿意赢在最后。     
           
        济南VS青岛     
        差距是怎么造成的     
        济南和青岛,同属山东名城,孰优孰劣,口水战一直打得不可开交。     
        不同的历史决定了两个城市间不同的文化性格。济南和青岛有着不同的城市性质、文化机制和生态环境,这使得两地的城市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功能和趣味,并最终使得两城之间的PK变得针锋相对起来。 
          
        其实,济南和青岛的对比与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对比相类似,一个是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形成的行政中心,另一个则是近代兴起的沿海工商业相当繁荣的城市,在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自然有很大的差异。 
          
        今天的青岛正走在齐鲁文化的边缘,同时也是西方文化的边缘。在这种脆弱的文化根基上,海尔、青啤等王牌企业一旦出现战略失误,对青岛整个城市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济南是含蓄而谦逊的。也许济南目睹了太多的战乱,经历了太多的沧桑,济南人的忧患意识相当强烈。几乎所有济南人对自己的城市都不满意。青岛则是张扬而高傲的。新的城市,优美的环境,加之移民后的舒适感觉,使得以移民后裔为主体的青岛人有着极强的城市自豪感和认同感。 
          
        济南人对自己城市的不认同感造成了济南虚无主义的蔓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影响了济南的形象和知名度,也造成了济南人才的外流。而青岛人夸张而盲目的优越感,造成青岛人心理的空间收缩和视野的浅近,不能正确认识青岛、不愿意离开青岛,使许多青岛人没能找到自己事业的最佳坐标。 
          
        济南是中庸的,过于注重传统使济南人难以领先时尚。但济南人比较善于借鉴,一旦外地出现了新玩意,济南人能很快地“拿来”,济南始终是不紧不慢地向前走,既不超前也不落后,这也是济南这个古老城市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原因。青岛则是敢于创新的,赶潮流的意识比较强烈,无论是穿着还是经营,在山东,青岛都是榜样。特别是在企业经营方面,青岛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最终,关于济青的比较又回到了起点,人的性格不仅决定个人的命运,也决定城市的命运。     
        济南,需要豁出去了!     
        谁不说俺家乡好     
        济南和青岛,同属山东名城,孰优孰劣,口水战一直打得不可开交。     
        当然,对两个城市的市民来说,最难细化或量化的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