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路上的感觉 >

第10章

路上的感觉-第10章

小说: 路上的感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说我突然想到的一个问题——迎新是在迎接谁?
    引出这个想法的,是一个自定的假设,为什么要从天寒地冻的1月1日算新年,
而不是把盛夏的某一天算做新年的第一天呢?自然的时间过程呈现着一种循环往复
的状态,白天黑夜,日出日落,春夏秋冬,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界所有的生命都以
自己或长或短的存在,完成生生死死的生命延续长链中自己的价值。这是一个循环
的可视为某种可重复出现的过程,从理论上说,每一个点都可以视作新的周期的起
点,那么,为什么人们总是把黎明当做一天的起点,又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开始新的
一年呢?
    你会纠正我的说法,你会告诉我,每一天是从午夜零点开始。这是对的,科学
的规定如此。全中国都只有一个北京时间午夜零点,但每个地方太阳升起的时间不
一样,对于同一个地点,每一天的太阳也不会在同一时问出现在地平线上。天安门
广场上有一个升降旗时间通告屏,每一天都不一样,原因就是国旗要在太阳升起时
升起,在太阳下山时降下。在同样一个北京时间里生活的人们,它们也是把出现在
窗外的黎明当做新的一天的开始,升起自己生命之旗。人们面对朝霞,在心里对自
己说,新的一天开始了,清扫庭院,迎风起舞,孩子上学,老人散步……这是一种
心理时间,在这个“迎新仪式”中,是在迎接光明。让每一天在光明中开始,让新
的一天从与光明拥抱开始,每迎接新的一天,人们都在进行一次光明礼赞。
    一天的开始如此,那么一年的开始又是迎谁呢?纪元历是从1月1日开始,这是
全世界共同认定的新年第一天。但在西方有一个更实际的“新年”——圣诞节,在
元旦前一周,人们就迎新年了,因为那是耶稣的生日,是生命的开始。在中国,新
年就是春节,是冬去春来,虽然元旦早过了一个多月,但中国人觉得这才是这块土
地上的新年。人们迎新,迎的是万象更新,是迎春天里复苏的天地之间万物生机。
迎新的庆典,是生命礼赞,是为万物之灵高唱一曲新歌。中国的新年又叫春节,或
叫农历新年。中国古代历法被叫做农历,这是极有象征意义的,它表现了中国人与
生态环境的关系。人们把大地回春之际认定为新年,这时,人与自己周围所有的生
灵,无疑是相通的了。是天地万物之生命再生的欢乐,使这个节日成为真正意义上
的普天同庆。我们每次迎接新年,都是在迎接万物生命的新开始。
    喜迎光明,喜迎新生。在这光明与黑暗、生命与死亡角逐并存的漫长岁月里,
人们在迎接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时,发出了我们对光明的礼赞和对生命的祝福。
    也许有人不同意我的想法,他说,他刚放了一挂鞭,就是迎财神爷的。还有的
人会说,你想那些全是与现实太远的东西,各人有各人一本经,做生意的迎财神,
当官的趁过节放假串串上司的门,年轻人忙搞对象,打工的忙着回家过几天有情有
意的日子……我说,这些说法都对,发财的,发光明路上来的财;升官的,当个正
大光明的官;年轻人多珍惜青春,合家团圆时多斟一杯酒,祝人人都有个温馨的家。
是啊,人人脚下都有一条自己的路,我祝愿你今后的路是一条光明大道,至少是一
条通往光明的路。

也说乐趣
    乐趣像字。字放在字典中,规规矩矩,呆头呆脑。字放进文章中就活了,当然
也要看放在谁的文章里了。放在官样文章里,就八股;放在小女人文章里,就发嗲
生腻;放在性情文章里,就有情有趣。老百姓说话:“跟到好人学好人,跟到巫婆
学跳神。”字是这样,我这里说的乐趣也是这样。都说祝你快乐,生日快乐,新年
快乐,但快乐与情趣,有的人处处能找到,有的人就是把快乐放在盘子里,端到他
面前,让他一闻,也会馊了。
    找乐,是一种人生态度,因为一度禁绝找乐,所以有个陈建功写了个小说,又
拍了个电影,叫外国人发了个奖,因为让他们知道中国人会寻找乐趣。
    

    享乐是受到批判的,受批时还加个后缀,叫“享乐主义”。在物质匮乏的时期,
享受是对财物的过量占有,直接侵犯他人的生存需求,所以,享乐主义常常与犯罪
放在一起看待。在商品经济时期,享乐刺激消费,带来大量的利润,直接牵动消费
市场的繁荣。所以,除了正式的文件,从霓虹灯到电视剧,享乐与成功是放在一起
展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没有享乐的地位,人们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以迎天降大任。所以,今天的享乐仍是“地下”状态,没有得到精神界的认可和支
持。
    享乐之风一方面得到市场无形之手的策动,另一方面又在地下无序状态地泛滥,
无节制地泛滥就形成另一个市场——黄赌毒。
    人的享乐应有节度。同时,还有另一句话,人生不应拒绝乐趣。乐趣是生活中
的正面内容,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应该视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就人生而言,乐趣与
享乐不完全是一回事。富家子弟也会过得百无聊赖,贫苦人家也会活得笑逐颜开,
这证明乐趣与钱包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活得没趣是人生的悲剧,只是许多悲剧中人不知自己的角色。有人当上官,仕
途不错,但因为珍爱屁股下这位子,活得谨小慎微,不苟言笑,让世上多了个官,
少了个人,惨不惨?有人得了个漂亮老婆,交了桃花运,但因为怕红杏出墙,天天
防着第三者进门,恨不能给老婆也装扇防盗门,累不累?没趣的人专能把好事变坏
事,找乐的人就会把坏事当好事。有位先生丢了官,他说这没日没夜的差事当下去
准得癌,说一声感谢上级关心,回家练书法,也成了一位书法家。有位先生被第三
者赶出了家门,他笑嘻嘻地对自己说,我这老虎饲养员找到替身了。
    快乐也许是先天带来的,它与每个人的性格有关。情趣更多是后来形成的,它
与一个人的教养有关。一个人的地位不能给他带来乐趣,一个人活得有无乐趣也不
由他的文化程度决定。快乐当然也可以学会,如当相声演员。快乐一旦职业化了,
也就无趣了,相声的式微,这也是个原因。
    一个自己活得没有乐趣的人,人们没有理由小视他们,但应该劝他去看医生,
因为这是一种病态的生活,心理不健康。
    真正懂得人生乐趣的人,还不是到处去找乐的人,而是善于把生活变得充满乐
趣的人。比方说,他面临所有工薪族都头疼的问题,遇到一个不让他感到愉快的上
司。他首先对自己说,幸好他是我的上司而不是我的老婆。(心情好多了。)他又
想,幸好是我为他干活,而不是他为我干活,我要是上司,一定不要他,而他现在
还得用我。(心情平和了。)他再想,和一个不好相处的上司共事,就像下围棋遇
到个强手,要提高技艺,不和强者交手不行。(心里充满自信。)他还想,干好干
坏自己有个目标,能升职是赢家,不能升职,我跳槽叫他生气,就不算输家。(他
给自己一张不生气的底牌,在这逆境中也活得有滋有味。)
    乐趣是人生一味,可惜有人活了一辈子,还没体会到它,岂不有点白活了?

现实的另一种影子
    现代人对幻影的恐惧,在近年的好莱坞电影中得到证实,幽灵和幻影与高科技
并存于主人公生活的天地。如果只说它们是娱乐片,让人开心,恐怕不全对。如果
说它们是在宣扬唯心主义和迷信,也不太令人信服。它能让观众接受并且成了“气
候”,是因为它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人的困境。
    现代人是被物质世界包围着的,从来没有人能占有如此丰富的物质文明,以至
让一些人大叫“寻找自我”。这情形叫人想到在高楼如林、车流如河的大都市,万
一魂不守舍,放走了身体,那魂儿在都市上空,要从如蚁的人群中找到自己,也真
不易。
    你会告诉我,哪能瞎找,打电话,呼BP机,上电视登寻人启事……这些办法都
是我们常用的。但魂儿不愿用,魂儿说,我找的是实实在在的肉体,不是幻影和替
身!
    一句话,说出了物质时代存在的另一现实,在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幻影和替身,
它们也是我们确认的“真实的一部分”。我们打电话,听到了对方的声音,这是对
方的声音么,这是电信局的电信系统为你复制的“真实的谎言”。我们看电视,看
到了自己喜欢的明星,欣喜若狂,其实这是电视台和电视机厂合谋制造的荧屏世界。
我们看电影,我们做电子游戏,我们听广播……我们身处一个现代科技营造的幻影
世界。而我们的真实感,很多都是由此产生的。亲耳听见。亲眼看到之类的话,已
经没有“我在第一现场”的含义了。
    幻影制造者们并不想欺骗我们,他们经常将幻想穿帮:这是替身,这是蒙太奇,
这是合成,这是电脑制作……当我们知道底牌时,我们也没有上当受骗之感,我们
惊讶和赞叹,就像儿时崇拜魔术师的魔法。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天
长日久地生活在幻影中的人们,在潜意识中,对所处现实的真实性产生一种无法取
证的惶恐。
    这种潜在的惶恐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人对财富的占有,也逐渐幻影化。
对财富的占有欲望是几千年私有制培育出的最强烈的“人性”之一,因此,占有方
式也给人以深刻影响。最初的原始占有是具体的实在的拥有。土地、房屋、牲畜、
奴仆以及代表这一切的黄金,都是眼可见,手能摸,锁进柜子里,钥匙挂在裤腰上。
后来有了黄金的替身钞票,虽说是纸,但只要不是改朝换代,那些钱包在手帕里还
是让人放心。醉心于实际的占有,就有葛朗台式的穷富豪那种集敛癖。进入资本时
代,银行业让财富数字化了。因为资本增值,人们不再把金子埋在地板下面,而是
存进银行生息。这时财富变成账户上的一串数字,财富抽象了,但它以银行业的资
信而让人信赖。财富对于拥有者仍有可靠性:一是它不会改变其数额,并且按规定
增加利息;二是它可以随时兑现,成为现实的财产。到了今天,当你把金钱投入股
市的时候,你会感到你在和钱做一场“捕风捉影”的游戏。说是在捕风捉影,不算
夸张。假如你是一个股民,身上带有股票BP机,你就会有体会了。你花了十万元买
了某股,成交之后,十万就不再是十万了。嘟,BP机响了,某股升三角,你现在是
十一万……嘟,某股跌四角,你现在是九万—……就这样,你再也不知道你有多少
钱了,你的钱变成一串数字电波在空中飞来飞去。你努力捕到最有利的那串数字,
这个捕捉数字游戏的名字就叫“炒股”。这就是人们对财产占有方式的进化,从用
一把大锁锁住沉甸甸的黄金,到今天用手中的无线电话捉住无影无踪的价位!
    说到这里,我庆幸自己不是股民,但眼前的电脑屏幕不也是我思维的幻影吗?
我从来都认为它记录的是我的思想,但它毕竟也是一种以五笔字型呈现的影像。也
许在某一天,我用的某部电脑,当我与它共同打过几篇文章之后,它明白了我的思
维方式和造句遣词特点,然后它背着我,炮制出一堆署名叶延滨的文章,四处去投
稿发表。那时,又如何证明那不是我,而是电脑影子呢?

恨的学问
    有一首歌,唱爱,说爱是稀里糊涂的东西,其实,人们在恨的方面,不比爱清
醒。常说一句,爱憎分明,听起来,这就是爱与恨的学问了,其实,纵是分明了,
也不一定会爱,会恨。教人去爱的文字很多,我就不必饶舌,只说说恨,恨也不是
个人人会正确去做的事。
    感情用事,常指在爱的方面失控,其实,感情用事,在恨的方面无理之处更多
一些。就从爱憎分明说起吧,最爱与最恨,有时是一个对象,“我恨死你了!”这
几个字,是表达爱还是表达恨?难说。在最爱时说,在最恨时也说。不仅恋人易反
目成仇,哥们儿朋友也易如此。恨与爱看来是两极,但又是最近的邻居。
    有人告诉我,解决的办法是嫉恶如仇。但在生活中往往是,让你恨的东西,并
不与他的作恶程度成正比。我知道东条英机是个大魔头,我会恨他,但我的同事中
有一位,老在上级那儿打我的小报告,我恨小报告的程度会比恨东条英机更生动一
些。再说,人家占了我们一个钓鱼岛,我会生气,但邻居如多占了公用卫生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