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民俗概说 - 杨永法-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苏无锡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5岁进红木作坊当学徒,满师后拜苏州名家吴麟昆为师,技艺精湛。他是一位全能雕刻艺术师,既会设计苏州红木家具,又会制作红木艺术品,而且对象牙雕刻、黄杨木雕、檀香木雕、牛角。。。
潘裕果
是著名篆刻家张寒月先生的门下弟子,研习微型篆刻已有30多年,刻下了近万方的石章与象牙章。近年来,潘先生先后为一些文艺界人士治印,陈述、白杨、孙道临、吴贻弓、赵忠祥、牛群等都收藏有他的微刻印章。程之生。。。
彩蛋 苏州乐器
清代中期,虎丘一带画铺很多。他们从我国民间把鸡蛋染成红色,作为婚嫁喜庆和生儿育女的吉利礼品这一习俗得到启发,在空蛋壳上画上国画,作为摆饰品出售,久而久之,彩蛋就成了一项美术工艺品。
建国后,苏州成立了彩蛋生产合作社,彩蛋的绘画质量、装潢设计有了很大提高,花色品种大量增加。彩蛋的材料从鸡蛋壳扩大到鸭、鹅、鸽蛋等蛋壳;彩蛋的绘画题材,山水、人物、花鸟、风景、戏文应有尽有。配以玻璃盒或玻璃罩装潢,引起了来苏旅游者的浓厚兴趣。特别是随着对外开放和苏州旅游事业的发展,过去仅为少数游人、香客购买的彩蛋这一“虎丘土产”已经形成专业化生产并行销国外。
早在清代乾隆年间,苏州乐器的制造已很兴盛,乐器制作水平居全国之首。尤其是二胡、笛子,以其固有的地方特色和韵味风格,独树一帜。目前苏州乐器生产企业有民乐一、二、三和西乐器厂,主要产品有京胡、二胡、扬琴、阮、筝、笛、箫、笙、定音鼓、唢呐、锣、钹、小提琴、电吉他等100多种。其中红木精制二胡和精制二节定音鼓,分别获江苏省和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过去,在我国民族乐器中,低音乐器是缺门,只能用大提琴等西洋乐器代替,苏州乐器工人试验成功了拉阮,填补了缺门。
金银饰品 苏州湖笔
1957年虎丘云岩寺出土文物中,有宋代建隆二年制的楠木经箱,箱的各部接缝处都镶包银质鎏金花边,箱盖上钉有银质鎏金凤凰一对,箱口褡裢上扣有鎏金镂花锁一把,可见,早在五代和宋初之间,苏州的金银匠作技艺已经十分精巧,清代,苏州大小银楼作坊不下五、六十家,留存的金饰品更多,有鼎、盘、杯、盒、钗、镯、锁以及寿星、八仙等人物和神帽、凤冠等,造型生动,花饰细腻,光怪诱人。
苏州金银饰品按制作工艺可分凿子,收挑、累丝、镶嵌、包金、镀金、发蓝、点翠。“凿子”就是寸余长的小凿子在工作件上凿上花样图案;“收挑”即用榔头把金皮或银皮敲制成凹不平、类似浮雕或立体人物、鸟兽等作品;“累丝”,即用细如发丝的金银丝曲折累积焊连成玲珑剔透的工艺品;“发蓝”,即用景泰蓝粉涂到金银器上;“点翠”,用翠鸟的毛片胶粘到金银器上,增加色彩。“镶嵌”,就是用焊药把金刚钻、宝石、珍珠等物嵌到金银饰物上,或者将金银丝镶嵌进红木、牛角,紫檀、铜器、紫砂等器具。镶嵌是一种独特的工艺,制作时先将各种题材的画稿粘贴上去,然后沿着图画中的线条凿成沟槽,并将与沟槽一样粗细的金丝或银丝嵌进去,最后经过光洁和揩漆,使制品具有精细雅洁的艺术特色。<<文姬归汉>>、<<寒山寺全景>>、<<南京长江大桥>>等金银丝镶嵌作品,被人们誉为艺术珍品。
位于苏州城东风景区的苏州金属工艺厂,是采用传统技艺生产金银饰品的专业企业,主要有产品有戒指、手镯、耳环、别针,项链、挂坠、发夹等七个大类。,不仅质量精细,而且造型别致,古朴浑厚,别具一格。
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一起被誉为“文房四宝”。18世纪后期湖笔从浙江吴兴传入苏州,经过历代制笔艺人的研究改造,逐步形成以尖、齐、圆、健为特点的地方风格。
苏州湖笔,有羊毫、兼毫、紫毫、狼毫、鸡颖、山马六个大类,共有大、中、小楷、对笔、屏笔等300多种规格。大的直径似碗口,小的直径象绣花针。选料讲究,工艺精细、性能齐备、品质优良,博得广大使用者称赞。苏州湖笔厂生产的“金鼎牌”湖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地区,历久不衰。
缂丝 苏裱
缂丝是用丝平织成花纹图案的丝织物。它用生丝作经、彩色的熟丝作纬,用一种竹叶形的小梭,按图稿局部挖织而成。
缂丝,创始于隋、唐以前。苏州的缂丝工艺在南宋时就有了。历史上吴县的里口、光福、陆墓一带农民把它作为家庭副业,技艺靠父传子、祖传孙世代相传,最盛时有织工200多人,产品大多为封建士大夫和达官显贵所占有。今天,苏州缂丝在继承宋以来名家作品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发展了枪式技巧,创作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姿态万千的牡丹屏风、中堂、人物、山水等作品。其中仿明朝万历皇帝缂丝液龙袍获另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特别是为毛主席纪念堂制作的巨副作品: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岗山>>,采用了缂丝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以纯细金线作素地,玄色金线作字,作品更显雍容华贵,气势磅礴,文字苍劲有力,浓枯适度,把缂丝技艺提高到新的水平。
苏州已建立了缂丝生产企业,专门制作缂丝礼品和展品,生产日本和服腰带等专供出口的日用品。苏州缂丝厂生产的“合和牌”缂丝腰带,以技艺精湛,制作考究,浑朴高雅,艳中取秀而著称。
苏裱是依附着书画艺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苏州书法绘画素负盛名,一幅好字或好画,经托纸上浆、复以绫绢为边,便犹如锦上添花,还便于作品的保存。古代的名画书法所以能世代相传,珍藏至今,相当部分功劳高应归于装裱艺人。
我国的装裱艺术始于东汉,而苏州的装裱勃起在明代。当时苏州书画艺术名人辈出,卷帙浩繁,领一代风骚,加上丝织业较为发达,绫绢量多质好,促进了苏裱艺术的蓬勃发展。苏州装裱的风格是:选料精良,配色素雅,装帽熨贴,形式多样,裱工精佳。有的书画由于年代久远,收藏欠佳,出现黄斑霉点,甚至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一经高手精心冲洗。补全,装裱修复,即可天衣无缝,与原来一样完整精美。因此,人称装裱巧匠是“书事郎中”。
如今,苏州书画社和吴门画苑大量书画作品都要经过装裱后才能出厂,并且由于书画艺术和装裱艺术的珠联璧合,手卷、册页、立轴,都为国内外爱好者所称誉。历届广交会上销路甚佳。古吴轩经营的名人诗画,更是深受来苏旅游者的欢迎。
宋锦
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
苏州织锦始于五代,到了宋代已发展得相当兴盛。特别是宋高宗南渡以后,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移到了江南地区,为适应艺术事业发展的特殊需要,在苏州织锦中出现了一种极薄、极细的的供装裱书画品种。其中有“青楼台锦”、紫百花龙锦”、“柿红龟背锦”等40多个品种。这些美丽的织锦与书画一起被保存了下来。所以后世谈到锦必称宋,宋锦由此得名,流传至今。
建国前,苏州宋锦业已经奄奄一息,只剩下12台织机。建国后生产逐渐恢复。1959年成立了宋锦织物厂,增加了古色古香的“八宝带”、“彩领巾”、“彩花带”待等装饰产品和虎丘塔出土古锦仿制品等花色品种。并用电力织丝机代替脚踏手拉的。从此,苏州织锦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产量大幅度增长。
苏州织锦厂设计生产的宋锦,经物细腻,格调独特,古朴文雅,美观实用而素负盛名,畅销国内外。北京荣定斋、上海朵云轩及各地书画社、博物馆,均是苏州织锦厂的老主顾。日本以及东、欧美等国家也有客商莫名前来订货,苏州宋锦这一民族遗产正在重放异彩。
微型雕刻
在苏州的工艺美术品中,最精细微小的莫过于微雕了。微雕,就是用极尖细的三棱刀分别在竹、象牙,甚至头发上镌刻出极细微的书画、人物或诗词,作品越小巧越显得珍贵。
微雕也是苏州传统的工艺美术。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吴县沈君玉用橄榄核雕驼背老人,形象逼真,甚至老人手中折扇扇面上的四句诗也清晰可辨。建国以来,苏州微雕出现过梁肖友、答松元等名流和董兰生、沈为众等后起之秀。其中,董兰生的核雕,以细腻繁复,布局严谨,业细别致,小中见大取胜;张毓基在一粒米大小的象牙上,能从从容容、清秀洒脱地刻上张继地<<枫桥夜泊>>诗,字迹挺秀、洒爽;而沈为众竟在一粒米大小的象牙上雕刻了十首诗并落款共计310个字。他还在继承和拓展微雕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发刻,在一根仅4毫米长的头发丝上,用汉英两种文字刻上“我们的朋友遍布天下”;另一根不足1厘米长的头发丝上刻上孙悟空、唐憎、猪八戒、沙和尚的形象,人物神采各异,半途姿态生动,把苏州的微雕艺术提高到了新的水平。沈为众的发刻刻作品,多次在香港、日本、尖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展出,被称为“稀世之宝”。
漆器雕刻
漆器雕刻采用天然涂料(大漆)罗甸片,各色寿、青田石,经过髹饰,精雕细刻制作而成的日用家具和工艺品,具有耐磨、耐酸、光亮平整、牢固耐用的特点。苏州漆器雕刻选料精细,造型别致,线条流畅,绘画精美,色泽曲雅,独具姑苏传统园林之风格。主要制品有屏风、挂屏、圆台、方台、凳、椅、几成套家具和各种小件旅游纪念品,并分刻漆、平磨罗甸、骨面镶嵌三个大类,产品行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
在苏州建城2500年之际,北寺塔内曾展出苏州漆器雕刻厂制作的巨型漆雕屏风<<姑苏繁华图>>,作品由十块画面组成,高1、8米、长26米。这幅漆雕作品,采用传统的黑漆作底面,运用铲底的特殊手段,镂刻出种物体的外框,仿佛国画中的白描线条一样,然后再填入各种颜色,这样较好地发挥了雕的工艺特长,使画面更加鲜丽夺目、富有层次,从而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姑苏历史上结婚喜庆、耕织渔牧、演戏卖艺、贸易兴旺的社会风情的繁华景象。
苏灯
我国民间,历来有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赏灯”的风俗,所以早在宋代,灯彩在苏州已成为独立的工艺行业。当时流行的花灯有“万眼罗”、“琉璃球”等。尤其是城内吴趋坊、皋桥一带,制灯的店云集,每逢春节前夕,灯市兴旺。
苏灯制作历史悠久,形成了精巧秀丽的艺术特色。它以花色繁多,灯画工致,色彩鲜艳,结构精巧,造型优美,富丽堂皇而誉满全国。苏灯的质料,有无骨灯、珠子灯、罗帛灯之分;灯的形制,有桌灯、吊灯、壁灯、座灯、提灯之别;灯的制作工艺,便是纸扎、裱糊、剪纸、刻纸、绘画等多种工艺的巧妙结合。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艺术和明代吴门画派的绘画艺术,熏陶了苏灯工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亭台楼阁为造型主体,灯内配以人物、山水、花卉,鸟兽等彩色画面,集中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民间风味。在形形色色的彩灯中,走马灯最具巧思。它的外型有如碧瓦飞甍的亭台,灯壁用双层暗花,由于烛燃烧后引起空气对流,灯的内壁能自动转动,使其灯上的人物故事,走马似地循环往复展现在人们眼前,引人入胜。今天,苏灯制作技艺日益精湛,并有电转灯,电动灯、大型壁灯和座灯问世。
“赏灯”习俗目前在许多农村已逐渐消失,但是,苏灯仍然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外地来苏州选购和预订彩灯的人也络绎不绝。苏州民间工艺厂除生产传统风格的各种花灯外,还大胆创新,设计了“红楼梦故事灯”、虎丘风景电转座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型电动壁灯”,更使古老的苏灯艺术,别开生面,大放异彩。
红木雕刻 玉器雕刻
苏州红木雕刻,历史久远,自明代起形成造型简练、线条挺括、做工精良、磨清光亮的“苏式”风格。
加工“苏式”红木雕刻制品,木料先要经过干燥工艺处理,并采用传统的卯榫结构,以控制产品的收缩、变形豁裂。主要产品除床、橱、台、沙发等成套家具外,更多的是用二高级卧室、餐厅、书房、客厅等室内装饰的红木制品。有盒、盘、座、几、屏等红木小件;有用浅刻、浮雕、镂雕技法制作而成的筒、笼、罩以及人物、走兽、花卉等红木工艺品;还有筷、印盒、书尊、书签、线板、茶托等红木旅游纪念品,大小制品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