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的艺术-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诞节前的第四个星期天为基督降临节,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准备圣诞节庆祝活动。每个星期日家人聚集在一起点燃四根蜡烛中的一根,到圣诞节刚好全部点燃。德国孩子早就急切地盼望着12 月6 日圣尼古拉斯节的到来。当孩子们在沉睡时,圣尼古拉斯乘着由毛驴拉的雪撬来给孩子们分送水果、糖果等礼物。一些成人这天也互赠礼物。
圣诞礼物在圣诞节前就买好了。圣诞节前夕而不是圣诞节那天,人们围着圣诞树互赠礼品。在德国南部地区也盛行着圣诞老人送礼的习俗。
耶稣受难日和复活节是德国的法定节日。复活节习俗包括从山上滚火轮和彩蛋、举行野外篝火晚会等。巧克力彩蛋和装在篮子里的小兔子常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
母亲节人们给母亲们送去鲜花等礼物。
五一节这天很多城镇和乡村竖起花柱,人们欢唱跳舞。年轻人则将白桦树枝插在女朋友家门上。
每天德国人庆祝很多民间节日,从世界闻名的慕尼黑啤酒节到科隆的玫瑰节,以及一些地方上的葡萄酒节,这些传统节日都以吃、喝为中心,但它们都强调送礼。第一次去参加德国民间节日活动的外国人要了解,很少有人招待你,每位参加者须自己点菜和付款。如果德国人主动招待你,表示感谢后可以接受,但应立刻寻机回请他。
德国人很看重生日,庆祝活动可在家里或办公室举行。有些德国人生日那天还能享受半天休假。孩子们生日那天醒来时总会发现桌上摆满了送给他们的鲜花。鲜花和葡萄酒是朋友间常送的生日礼物。
德国没有为新娘举行送礼会的习俗,但婚礼前夜去新娘家狂欢的习俗却很普遍。新婚夫妇的朋友们在婚礼前一天去新娘家将碟子和瓷器朝门上和窗上砸去,(然而打碎玻璃杯却被视为不祥的)。据说吵闹的声音会将恶运送走。如果新娘亲自打扫砸碎的盆盆罐罐,其未来必幸福吉祥。婚礼时送的礼物不能是尖形的如小刀、剪刀或雨伞等,因为尖的东西据说会带来恶运。在婚礼后才去送礼也被视为不吉利。送钱在德国是不合适的。
德国人一得知有关结婚、订婚和孩子出世等消息时会立刻送去一束鲜花和祝愿。鲜花和水果适合作为礼品去探望病人。
每当一幢大楼竖起来时,德国人传统上要举行房屋上梁仪式。一棵扎着彩带的松树放在屋顶,工匠领班爬上房屋发表一篇幽默或富有诗意的演讲并祈祷上帝给新大楼带来快乐。所有参加者可享受到点心和饮料。
应邀去德国朋友家作客,客人要带上小件礼品,如果送花,花束不要是偶数的,特别是不要送十二支花,因为德国人对美人国“论打出售,总是便宜”之说十分熟悉。
红玫瑰是年轻男子送给心上人的,所以千万勿带上红玫瑰送给女主人。
另外,有些白色和黑色的花(尤其是一些菊花)专门为葬礼所用。德国人还喜欢在自己窗前摆上盆景和花木,因而送上这类礼物是受欢迎的。
对孩子们,你可以送上T 恤衫和音乐磁带。
业务往来送礼。
有时由于业务关系德国朋友会在餐馆请客,这时要记住在主人动手前不可先开口吃。通常他会先尝一下酒温如何然后给客人倒酒,最后才给自己倒。按习俗他要向坐在自己右侧的女士举杯,然后祝所有人健康。德国人只在特殊场合如过生日时或视对方好运时才碰杯,杯里要装满葡萄酒、香摈酒、啤酒才可碰杯。白兰地或正餐后饮的酒一般不碰杯。
在生意谈成后可以互赠礼品,也可在圣诞节时送。音乐磁带、香烟、书籍、工艺品等都是合适的礼品,德国人对葡萄酒很内行,他们常在用餐时饮用啤酒和葡萄酒,所以除非你有把握一般勿送葡萄酒。
F。 意大利人送礼习俗。
意大利人从小就学会了如何赠送和接受礼品。他们往往刻意挑选一件合适的礼物送人。
在新年这一天,人们去过教堂后开始互赠礼品。孩子们要向长辈们祝贺新年,作为回报孩子们可以收到年礼——钱。许多家人还互赠新年贺卡。
主显节(1 月6 日)也是主要的送礼节日。将长统袜挂起来的好孩子会收到贝发娜巫师赠送的糖果和其它小礼物。坏孩子会发现自己的长统袜里装满了煤。
圣瓦伦丁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对意大利人来说是相对较新的节日,然而节日的商业化使它们越来越普遍。人们通过互赠贺卡、鲜花和小件礼物来庆祝这些节日。
四旬斋前的狂欢节来临时孩子们穿上了各种鲜艳的服装,人们互赠糖果等礼品。复活节时通常人们也互赠贺卡,礼品都做成鸡蛋形或装入彩蛋内。
意大利人认为他们的圣诞礼品来自圣婴。家人之间互赠的礼物要藏到12月24 日晚12 时以后,即圣婴降生时才拿出来。圣诞节早上人们互致节日问候并纷纷打开礼品盒。
命名日庆祝活动比生日还要热闹。按传统,亲友们送来贺卡举办舞会以示庆祝。舞会和赠礼须在命名日前那个晚上进行。
上门拜访时意大利人一般不带礼品,他们往往在第二天甚至更晚一点才会送去。这显示了对主人爱好的尊重并给主人以挑选的机会。花束、盆景、糖果和葡萄酒是受欢迎的礼品。
婚礼和结婚周年纪念日送礼习俗跟其它西方国家差不多。祝贺新婚的礼品通常送到新娘家。刀剪并不被视为不祥之兆,却是品味不高的礼品。
参加葬礼时一般送菊花,随后再寄去表示慰问的卡。食品和其它礼品是完全不合适的。
G。荷兰送礼习俗。
尽管有数以百计的风车,大量的木鞋子,绵延好几里的鲜艳的郁金香以及许多手摇风琴,却只有一个圣尼古拉斯。他的诞辰日是全荷兰最重要的节日。每年12 月,人们以游行、欢宴和富有想象力的礼物交换等方式进行庆祝。圣尼克(人名及节名都叫做辛特克拉斯)是位富于同情心的米驻主教,年年乘汽船从西班牙来到荷兰分发礼物。
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辛特克拉斯(即圣尼克)在他的大红书上记录下荷兰儿童的行为,而他的仆人彼得则将礼物装起来为12 月的旅行作准备。他到达荷兰之后,受到女王及其家庭成员的正式欢迎(他们自然第一个收到他的礼物)。然后,他领着人们进行宏大的游行活动,同时他的仆人们向人群撒姜汁饼干和糖果。
按照荷兰的传统,所有的礼品都必须用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包装起来,并附有写给收礼人的一首韵文或诗歌。包装本身不必很漂亮,但必须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人找到或者很难打开。
在12 月5 日辛特克拉斯节前夕,荷兰人围坐在桌边。桌上放着糖果和面包点心。每人的位子都用巧克力标着名字的首字母。然后人们开始打开他们的辛特克拉斯礼物。
在这之前,人们常常得寻找自己的礼物,在屋里屋外象寻找宝藏一般或在填满湿沙子的手套里掏。随礼物送的韵文要幽默且能善意地使受礼人感到尴尬,那些不会写诗文的人会发现,许多商店有现成的或有专人给改写。所有的诗文都由辛特克拉斯签名。收到礼物的人要大声叫:“谢谢你,辛特克拉斯!”
家人及朋友间习惯上以这种方式互赠礼物。
由于大多数的节日及礼物赠送都已结束,荷兰的圣诞节是个安宁及表达美好祝愿的时刻。圣诞树得在1 月6 日前撤走,因为那天向初生基督朝圣的东方“三大圣人”要来了。
尽管家庭成员、朋友及商务上的熟人之间在圣诞节时经常再次互赠礼物,但欢乐是属于辛特克拉斯节的。
人们认为新年一定收到某样的东西,这是个经久不衰的传统。因此,在元旦那天,人们互赠手帕等小礼物,以确保在新的一年里交好运。
生日。
人们用举行聚会、送蛋糕和蜡烛等方式庆贺生日。家里人送的礼物经常排放在早餐桌上,孩子们将糖果或小吃带到学校分发给同学、朋友。 21 岁生日常有特别庆祝。
结婚、出生和洗礼。
由于结婚礼物通常在婚礼上拿出来展览,因此最好在婚礼前就将礼物送给新娘。家常用具颇受欢迎。钱被视为不太合适的结婚礼物。在结婚那一天,新郎通常送给新娘一束有特别意义的花。
小孩出生及受洗时人们要送礼,但荷兰人无论出生或结婚都没有送礼会。
葬礼。
听到死讯后,人们通常给死者家里送花。如果另有说明,还要按要求去办,如慈善捐款等。
作客。
若没有带花,千万不要上荷兰人家里去。若有时间,尤其是作正式拜访时,最好预先将花送去。
除了玫瑰花给情人、白百合花给葬礼用是固定的习俗外,上门拜访时送什么颜色的花、送多少均无规定。还可以带去其它小的家用物品,如果送进口食物,不要送巧克力,也不要送杜松子酒,因为荷兰人有他们自己的这种酒。
商务活动礼物。
大体上讲,在荷兰,商人们找不出同送礼有关的特别的习俗或禁忌。在一笔交易做成后或长长的会谈结束时,商人们通常互赠礼物。
名片不用译成荷兰语。
有插图的书籍、质量高的皮革制品、办公用具、特制的精美食品或优质法国葡萄酒、西班牙雪利酒或者威士忌等都是受欢迎的礼品。喜欢抽雪茄烟的人特别欢迎好的雪茄烟,喜欢喝白兰地的人则希望人家送白兰地。
荷兰人喜欢给跟他们有商务往来的人送他们的名产。若运气好,会收到很棒的奶酪、有漂亮插图的书或日历,或者一些名酒或巧克力作为回赠的礼物。
H。阿拉伯世界送礼习俗。
阿拉伯世界是个充满诱惑又极其神秘的世界。
一般来说,阿拉伯人都说阿拉伯语并认为自己是正宗的阿拉伯人。大多数阿拉伯人崇拜安拉并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里记载了安拉的训导并规定了穆斯林的行为准则。
然而在现代,阿拉伯世界已不再是一个大一统的世界。每个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风俗。在一个地方行得通的风俗在另一个地方未必行得通。
骆驼商队穿行在炎热的沙漠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历史,但传统的价值观和沙漠文化仍主宰着当代阿拉伯世界。
从纯朴的农民到受过西方教育的市民,甚至很久以前就在城镇和乡村安营扎寨的贝督因人都自豪地宣称自己的根在沙漠。
勇敢、好客、大方、豪迈是阿拉伯人的主要性格。
即使是敌人也能享受到贝督因人赐予的最后三天的款待和保护。他们对陌生旅客的义务感使他们不考虑物质利益。因而他们可能屠杀家中最后一只羊为客人做饭菜。
一年一度的赴麦加朝拜是穆斯林信仰中的重要部分。每个穆斯林只要身体和经济条件允许,一生中至少要去一次圣城朝拜。
沙特阿拉伯觉得前来朝拜的信徒应有足够的方便,因而沙特向在本国停留的信徒供应各种物品,还专门修建了道路、桥梁、隧道、可搬迁的水管和浴室为信徒们提供便利。他们甚至还专门建了一些城市给信徒们提供食宿和其它服务。医院里看病和配药都是免费的。
贝督因人慷慨的传统及现在阿拉伯人那种确保朝拜信徒安全和舒适的神圣责任感在他们对待朋友和客人中得到了体现。但阿拉伯人的好客是建立在回报的基础上的。他们自己宽宏大量,也希望别人宽宏大量。
阿拉伯人相信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是通过慷慨地送礼建立和提高的。他们通过别人的评说来判断自己的行为。赠送者如果使阿拉伯人增强了自信心肯定送了件好礼品。
为了业务能顺利进行,互赠礼品是非常重要的。
莱麦丹月——伊斯兰教教历第九月,穆斯林从日出到日落斋戒30 天。为了庆祝斋月的结束,人们一连四五天举行舞会和宴会,阿拉伯人之间互赠礼品。外界对这些庆祝活动很陌生,但为了表达对阿拉伯人的尊重可以在这时送些贺卡和小件礼物,尤其是那些跟中东有长期业务往来的公司更应如此。
新年这一天亲友们互赠礼品,礼品种类和慷慨程度因地而异。
上门拜访时,鲜花和糖果总是较好的礼品。
在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没有为新娘举行的送礼会。传统上送给新婚夫妇的礼品有水晶、瓷器、银具,但不要送烤面包炉等家用电器。家庭成员通常送珠宝给新婚夫妇。礼品常在婚礼后送去。
葬礼时寄张哀思卡或发份吊唁电,但不要送花和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