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a老子本义(灵井冲虚子)-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章》“绝学无尤”注释;不争则“无为”(即不去‘人为’),“无为”故无败也,故无尤。
《老子本义》第十章
原 文
戴营魄抱一,能毋(wú)离乎?抟(tuǎn)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有疵(cī)乎?爱民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hé),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译 文
能使精气充盈于身体而达到(像婴儿般)形神合一,永不分离吗?能使精气运行于周身,达到像婴儿般柔和的程度吗?(世人要想达到上两句所说的婴儿般之‘厚德’, 当虑及以下四点)洗涤心灵,能够做到清静无染吗?爱民治国,能够做到弃智无为吗?生存处事,能够做到柔弱不争吗?聪明通达,能够做到不用才智吗?只有做到这四个方面,才能使“德”产生,使“德”积蓄;产生却无所占有,积蓄滋长却无所主宰,这就是玄妙之“德”。
冲虚子简析:修“德”的人必须先守“道”,唯“守弱弃智”方能消除萌生的“私欲”,方能使“德”生,“德”长;直至达到婴儿般的厚德。如此也就能回归于自然,回归于“道”了。本章为修行之人的至宝,当认真体会并实行,积德成道则不远矣。
注 释
1·戴营魄抱一……能婴儿乎:能使精气充盈于身体而达到(如婴儿般)形神合一,永不分离吗?能使精气运行于周身,达到婴儿般柔和的程度吗? 戴:负载,负荷。 营:营气,精气。 魄:体魄,形体。 抱一:合一。 毋:不。 抟:运转,周环。 据:《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精和曰常,知常曰明”。
2·涤除玄鉴,能毋有疵乎:洗涤心灵,能够做到清静无染吗? 涤除:洗涤。 玄鉴:喻指心灵。 据:《第三章》“虚其心”、“弱其志”;《第八章》“心善渊”;《第十九章》“现素抱朴,少私寡欲”等。
3·爱民治国,能毋以智乎:爱民治国,能够做到弃智无为吗? 据:《第十八章》“智慧出,案有太伪”;《第十九章》“绝圣弃智,而民利百倍”;《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五章》“为道者非以明民也……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第七十三章》“知不智,尚矣!不知不智,病矣”。
4·天门启阖,能为雌乎:生存处事,能够做到柔弱不争吗? 天门:指天赋人体的耳、鼻、口、目等器官。 启:开。 阖:关闭。 天门启阖:比喻人的生存处事。 雌:比喻柔弱。 据:《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第三十六章》“柔弱胜刚强”;《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至坚”;《第五十二章》“见常曰明,守柔曰强”;《第四十一章》“弱也者,道之用也”;《第六十章》“牝恒以静胜牡”;《第六十九章》“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第八十章》“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等。
5·明白四达,能毋以智乎:聪明通达,能够做到不用才智吗? 据:《第五章》“多闻速穷,不若守于冲”;《第二十章》“绝学无尤”;《第二十七章》“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是谓妙要”;《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第五十二章》“见常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第六十四章》“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第六十八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等。
6·生之,畜之:使“德”产生,使“德”积蓄。 生:使……产生。 畜:使……积蓄。 之:代指“玄德”。 据:《第二十八章》“朴散则为器”;《第三十八章》“失道而后德”;《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复。早复是谓重积德”;因器“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第二十四章》),故“德”生矣、畜矣。
7·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它产生却无所占有,它积蓄滋长却无所主宰,这就叫做玄妙之“德”。 玄德:玄妙之“德”;“德”之解释可参阅《第三十八章》注释1。 据:《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第五十一章》“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而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第六十五章》“玄德深矣,远矣,与物返矣,乃至大顺”。
《老子本义》第十一章
原文
卅(sà)辐同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燃埴(zhí)而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yǒu),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同绕一个轮毂,正是因为轮毂的虚空,才有了车子的用途;烘烧粘土制作陶器,正是因为器皿的虚空,才有了陶器的用途;开凿门窗,正是因为门窗的虚空,才有了房屋的功用。因此:“有”之所以具有功利,是因为虚空的“无”起着决定的作用。
冲虚子简析:“有无”虽相生,然其本为“一”,而世人常割裂为“二”。只知“有”之用,而不知“无”之用;若能明了“无用”之妙用,则离“道”不远矣。
注释
1·卅辐同一毂:三十根辐条同绕一个轮毂。 卅:三十。 辐:车轮中连接轴心与轮圈的若干直条,如现今自行车的轮条。 同:通“拱”,环绕。 毂:车轮中心有圆孔的圆木,内贯车轴,外承车辐。
2·燃埴而为器:烘烧粘土制作陶器。 燃:原文作“然”,通假字,烧。 埴:粘土。 器:器皿。
3·凿户牖:开凿门窗。 凿:打孔,作洞。 户:门。 牖:窗。
4·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所以具有功利,是因为虚空的“无”起着决定的作用。 据:《第二章》“有无之相生”;《第四十一章》“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本义》第十二章
原 文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译 文
五彩缤纷最终只会使人眼花缭乱,纵马狩猎最终只会使人心思狂荡,奇珍异宝最终只会使人行为不轨,美味佳肴最终只会使人口味败坏,丝竹之音最终只会使人听觉失灵(即导致萎靡不振)。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只求填饱肚腹却不贪图耳目之欲。所以,要舍弃声色物欲,而选取填饱肚腹。
冲虚子简析:五色、五味、五音、狩猎、财宝等,都是惑乱的根源。只因世人不懂得适可而止,所以,圣人就从根源上断绝它们。
注 释
1·五色使人目盲:五彩缤纷最终只会使人眼花缭乱。 五色: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目盲:眼瞎,比喻眼花缭乱。 据:此与本章“为腹而不为目”相照应,故《第五十二章》有“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2·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纵马狩猎最终只会使人心思狂荡。 驰骋:纵马疾驰。 心发狂:心思放荡却不能遏制。
3·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奇珍异宝最终只会使人行为不轨。 行:行为。 方:违,指行为不轨。 据:《第三章》“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第六十四章》“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
4·五味使人之口爽:美味佳肴最终只会使人口味败坏。 五味:即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此代指“美味”。 爽:伤,败坏。
据:《第三十五章》“乐与饵,过格止”;《第六十三章》“味无味”相照应。
5·五音:即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近似于简谱中的1、2、3、5、6,此代指“音乐”。
6·为腹而不为目:只求填饱肚腹却不贪图耳目之欲。 据:《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智、无欲也”;《第四十九章》“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老子本义》第十三章
原 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以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于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矣!
译 文
人们之所以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就像遇到惊吓一样,是因为他们把“宠爱”与“侮辱”这样的大忧虑看得像“生命”那样重要的缘故。为什么叫“宠辱若惊”呢?就是因为“宠爱”本该居于下位,并不值得过分看重,可是世人得到它就惊喜,失去它就惊恐,所以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为什么叫“贵大患若身”呢?我之所以有“宠辱”这样的大忧虑,是因为我拥有生命,等到我没有了生命,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宠辱’也就无处可存了)?所以:只有用重视生命的态度去重视天下的人,这样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只有用吝惜生命的态度来爱惜天下的人,这样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呀!
冲虚子简析:“名利”(宠辱)不过是身外之物,如果连生命都不存在了,那么,它们还能存在吗?所以,圣人常以“生命”为宝,而视“名利”为洪水猛兽啊!
注 释
1·贵大患若身:重视大忧虑就像重视生命一样。 贵:贵重,重视。 患:忧虑。
2·宠之为下也:“宠爱”本该居于下位。 据:《第二十六章》“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荣馆,宴处则超然”;《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3·及:等到。
4·贵以身于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矣:用重视生命的态度去重视天下的人,这样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用吝惜生命的态度来爱惜天下的人,这样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呀! 若:这样。 托:托付。 据:《第七章》“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六十六章》“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第六十八章》“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第七十四章》“毋狭其所居,毋压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
《老子本义》第十四章
原 文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稀;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hū)恍(huǎng)。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 文
视而不见,称它为“微”;听而不闻,称它为“稀”;摸而不得,称它为“夷”;从这三方面都不能分辨清楚,它本来就混沌为一体。这个混沌为一的“道”,从上来说,它并非荒诞无稽;从下来讲,它并非恍惚不明(说明‘道’的确是存在的)。它连续不断不能分割啊!因而无法给它命名,所以又回归到虚空无物的状态。这就叫做没有具体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事物的形象,所以它又叫做“惚恍”。跟随却看不见它的后尾,迎接却见不到它的前头(因‘道’无形也)。因此,只要执守住现今这个惚恍无形之“道”,就能驾驭现存的天下万物,并能以此了解远古万物的起始,这就叫做掌握了“道”的规律。
冲虚子简析:道虽“惚恍”无形,却并非虚空无物,其中有“象”、有“物”、有“精”,圣人知之,故能“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是以能御万物而知其始也。
注 释
1·捪:抚摸。
稀:原文“希”,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