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陔馀丛考 [清]赵翼 >

第74章

陔馀丛考 [清]赵翼-第74章

小说: 陔馀丛考 [清]赵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又因理宗之丧而权为之制也。
  ○状元、榜眼、探花世称进士廷试第一甲三人为状元、榜眼、探花。按状元之名,唐已有之。自武 后初试贡士于殿前,别其等第,门下例有奏状,其居首者因曰状头,亦曰状元。《通鉴》:唐僖宗谓优人曰:“朕若应击球进士举,须为状头。”《酉阳杂俎》:李固言擢状元,诗赋有“芙蓉人镜”之目。又郑谷《登第》诗:“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此唐时称状元之故事也。榜眼、探花之名,《明史。选举志》云:制所定也。似谓此三种名目,系明太祖所定。然元人欧阳圭斋,记泰定丁卯状元至国学谢师,榜眼刘思诚,探花郎徐容,亦拜于侧。又高则诚《琵琶记》亦已有榜眼、探花之名。则元、明以来,固有是称。又按《宋史。陈思让传》:思让之孙若拙,素无文,中第二名。当时以第二名为榜眼,遂以若拙为瞎榜。则榜眼之名起于北宋无疑。然魏道辅《诗话》:宋人宗时,朱严以第三人及第,附舟赴任,王禹送诗曰:“赁舟东下历阳湖,榜眼科名释褐初。”则北宋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盖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谓之榜眼。其后以第三人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人为榜眼耳。探花之称,唐时曲江宴本以榜中最年少者为之。《秦中记》:探花宴,以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得名花,则二人被罚。宋初犹然。《翰苑名谈》:西方琥登第,年最少,告状元郑毅夫乞作探花郎。毅夫云:“已差二人。”琥曰:“此无定员,添一人何害?”是宋初尚未以第三人为探花。《挥麈录》:宋宗谔之子昭遘,十八岁登第。昭遘子果卿,果卿子士廉,三世皆以是年为探花郎。是亦谓三世登第皆十八岁,故俱以年少为探花郎,而非必三世皆第三名及第也。戴埴《鼠璞》云:本朝故事:吴旦榜冯拯为探花,太宗赐诗曰:“二三千客里成事,七十四人中少年。”《蔡宽夫诗话》亦但言期集所择少年为探花,而今独以称鼎魁,不知何义。戴埴系宋末人,而其说如此,则宋南渡后固以第三人为探花矣。按宋时一甲不止三人(洪容斋《随笔》记:真宗三年,一甲陈尧咨以下六人授将作丞,四十二人授评事,第二甲一百三十四人授节度推官及军事判官,第三甲八十人防团军事推官。又梅圣俞《喜谢师厚及第》诗,自注:一甲二十八人,君名在二十三。又《夷坚志》:淳化三年,大廷唱名,时宫中适生皇子,上喜,顾谓侍臣曰:“第一甲可多放几名。”遂以次传胪,上意亦忘之,至三百名方悟,遽曰:“止!”是岁孙何为状头,而一甲有三百二人),而三人为最重。苏老泉云:今进士三人之中,释褐之日,天下望为卿相,不十年,未有不两制者。苏子瞻《送章子厚序》亦云:仁宗朝十三榜,数其上之三人,凡三十有九人,其不至于上卿者九人而已。则是时一甲虽不止三人,而以三人为贵益可知。周密《唱名记》:第一名承事郎,第二、三名文林郎。第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同进士及第,三、四甲赐进士出身,五甲同进士出身。其制与今微有不同。然一甲三人即授承事、文林之阶,近代一甲三人先授职之制所由也。(按《宋史。吕蒙正传》:中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秩九品。是宋初状元授职尚不过九品官。)《宋史》:蔡齐举进士第一,仪状俊伟,真宗特命金吾给七驺传呼以宠之。此又后世状元列仗游街之制所由也。《金宣宗纪》:诏词赋进士第一甲第一人特迁奉直大夫,第二人以下及经义进士第一人并儒林郎,第二甲以下征仕郎,同进士出身从事郎,经童将仕郎。则经制视宋较优。《元史》:张起岩延乙卯进士第一,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贤院修撰。至治元年,宋本廷试第一,亦即授修撰。此又近代状元授修撰之始也。(按:练子宁,洪武十年一甲第二名,授修撰。其后胡广、王艮、李贵三人皆一甲,亦皆授修撰。则明初修撰不止授状元一人。又天顺中,检讨邢让以修实录进修撰,成化中杨廷和亦以检讨进修撰,则修撰本翰林中官名,非专为状元授也。)《续通鉴》注云:第一名从六品,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正七品,三甲正八品。此又近代状元从六品之始也。又元时一甲者皆赐及第,顺帝癸酉稍变其制,赐一甲三人及第,余赐出身、同出身。此又后以三人为及第,二甲为出身,三甲为同出身之始也。(《元史。宋本传》:本充读卷官,增第一甲为三人。岂元时廷试一甲止一人,至本而增至三人耶?传恐误。)元人宋有《登第》诗五首,内《赐章服》一首,自注云:自泰定元年甲子科,始赐幞头花、带靴银、木简,皆具简上,仍刻御赐字,金填之。《明史。吴伯宗传》:洪武四年,伯宗廷试第一。时开科之始,帝得伯宗甚喜,特赐冠带袍笏。此又近代状元赐冠服、进士赐袍缎之始出。《涌幢小品》:明洪武二十一年廷试,上亲擢任亨泰第一,命题名于石建坊以宠之。此又近代状元等建坊之始也。《明史。曹鼐传》:新进士赐宴礼部,由宣德八年始。此又近代赐宴礼部之始也。(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宋时新进士赐宴赐诗,自太平兴国二年吕蒙正榜始。分甲第及赐同出身,自太平兴国八年王世则榜始。赐袍笏,自祥符中姚晔榜始。唱名,自雍熙二年梁颢榜始。弥封誊录,始于景德、祥符之间。)
  ○三元《摭言》:唐大中中,张又新号“张三头”,谓进士状头,宏词敕头、京兆解头也。《说储》又载唐崔元翰京兆解头、礼部状头、宏词敕头、制科三等敕头,则并中四元矣。《宋史》列传第七十六卷论谓,宋进士自乡举至廷试皆第一者,王曾、宋庠为名宰相,冯京为名执政。是宋时中三元者共有三人。然《王岩叟传》以明经科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则亦一三元也,但明经非进士科耳。至《孙何传》举进士,开封府、孔部俱首荐及第,又得甲科,则进士科三元又有孙何矣。《杨传》:举进士京师,试国子监、礼部皆第一,廷试时,仁宗临轩启封,见名喜动颜色,遂擢为第一,则变三元也。(《宋史》论但称王曾等三人,而何、二人俱不及,盖以何、并未宦达耳。按何官至制诰、掌三班院,而《传》云其友梦作龙首山人,自谓:“龙首,我四冠多士;山人,无禄位之称。其终于是乎?”已而果卒。)《金史。杨伯仁传》:孟宗献发解第一,伯仁读其程文,谓当成大名。是岁宗献府试、省试、廷试皆第一,时称为孟四元。盖金时尚多一府试也(亦见《归潜志》及《中州集》)。《辍耕录》:元时三元一人,王宗哲,字元举,至正戊子科三元进士,为湖广宪佥,后降于贼。有吊四状元者曰:“四榜状元逢此日,他时公论定难逃。空令太守提三尺,不见元戎用六韬。元举何如兼善死(泰不花死台州),公平(李齐为高邮知府,说张士诚,后被戳)争似子威高(李黼死江州)。世间多少偷生者,黄甲由来出俊髦。”陶九成云:论优劣江州第一,台州次之,高邮又次之,宪佥不足道也,则王宗哲愧此三元矣。《明史。商辂传》:辂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而已。然《鸡窗剩言》记黄观洪武甲子南京解元,辛未会试第一,廷对《御戎策》,太祖擢置状元,后殉建文之难。亦见傅维麟《明书。忠节传》。则洪武中已有一人,不独商文毅也。(按《明史。黄观传》但云以贡入太学,洪武二十四年会试、廷试皆第一,而不言乡试亦第一。又《选举志》亦谓三试第一,明代惟商辂一人。则观又似止会、状两元,而非三元。)本朝百馀年来,未有中三元者。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苏州钱以己亥解元掇辛丑会状,遂备兹盛事。盖气运鸿朗,久道化成,是以灵秀呈露,蔚为上瑞,于此可以觇文明之治也。按《闻见录》,欧阳修以监元、省元赴廷试,锐意魁天下。及唱名,乃王拱辰第一。明人小说:王鏊以解元,会元赴廷试,人皆必其三元。会商文毅阅卷,不欲人与己同,乃置之第三。此皆两元而不得状头者。
  ○两次及第《金史》郑子聃初中天德二年进士一甲第三人及第,已官书画直长矣,自负其才,以不得第一人为歉。海陵怒,乃令与进士杂试,果以一甲第一人及第,乃授翰林修撰。本朝有马提督名泉,山西人,先中壬申科武进士一甲第三名。及第后为参将,缘事罢官。再应试,中庚辰科武进士第一名及第。一文一武,何其数百年如一辙也!
  ○特赐进士《封氏闻见记》:李林甫婿王如Г以伎术供奉,玄宗欲与改官,林甫奏如Г现应进士举,乞圣恩与一及第。上许之,付礼部与及第。侍郎李曰:“明经、进士,国家取才之地。圣恩优异,差可与官,不宜与第。”如Г方宾朋宴集,忽中书下牒礼部:王如Г可依例考试。乃皆愕然失措。可见唐时未有赐进士者。唐末始有追赐及第之例。《通鉴纪事》:宰相张文蔚奏名儒不遇者方干等五人,请赐及第,以慰其魂。然此乃加恩于已殁之落第举子,非现在之举子也。天复元年,令新及第进士中有久在名扬、年齿已高者,不拘常例,各授一官。于是陈光问、曹松等皆以年高授秘书省正字等官。此又加恩于及第进士内之老者,而非落第之老举子也。宋时始有特奏名之例,年老者或得赐同出身,其后有不必年老而亦赐者,《神宗纪》赐布衣陈知彦进士出身是也。又有他途出身,已为达官,而特赐进士出身者,《神宗纪》赐知县王辅同进士出身;《理宗纪》以史宅之为太府少监,史宇之为将作少监,并赐同进士出身;赵葵同知枢密院事,赐进士出身;李曾伯为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赐同进士出身;德中,谢堂知枢密院事,赐同进士出身是也。金制,已为显官特赐进士者,又必定为某科进士。如移刺履,明昌初礼部尚书兼翰林直学士,特赐大定三年孟宗献榜下进士及第;韩锡,天德中为尚书工部员外郎,特赐胡砺榜下进士及第;胥持国拜参知政事,特赐孙用康榜下进士及第是也。又有武职赐文进士者,《宋史。曹勋传》勋以恩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为武吏如故。此尤累朝所无也。我朝旷荡之恩,时施格外,康熙年间如查慎行以供奉劳由举人赐进士,庄令舆等以五经由监生赐举人。今上每遇恩科,加恩年老者尤渥;乡试被黜者,特赐举人;会试不第者,或授翰林检讨等官,以荣其身。此又千古未有之旷典矣。
  ○棘闱贡院四围重墙皆插棘,所以杜传递出入之弊,古制则非为此也。《五代史。和凝传》:是时进士多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凝如贡举,撤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称为得人。然则设棘乃放榜时以防士子喧噪耳。
  ○礼部知贡举唐初,明经、进士皆考功员外郎主试事。开元二十四年,考功员外郎李昂为举人诋诃。帝以员外郎望轻,遂移贡举于礼部,以侍郎主之。后世礼部知贡举自此始。然其时知贡举者即主司,后世知贡举者但理场务,而主试则别命大臣。按唐制,知贡举亦有不专用礼部侍郎,而别命他官者。德宗时,萧昕以礼部尚书知贡举,则不必侍郎也。又以国子祭酒包佶知贡举,宪宗时以中书舍人李逢吉知贡举,穆宗时以中书舍人李宗闵知贡举,武宗时以太常卿王起知贡举,宣宗时以中书舍人杜审权知贡举,五代时亦或以他部尚书、侍郎为之。此又近代别命大臣主试之始也。又唐时知贡举大臣有不必进士出身者。《旧唐书。李麟传》:麟以荫入仕,不由科第出身。后为兵部侍郎,知礼部贡举。又李德裕与李宗闵有隙,杜欲为释憾,谓宗闵曰:“德裕有文才而不由科第,若使之知贡举,必喜矣。”是唐制非科第出身者亦得主试也。
  ○殿试唐武后天授元年二月,策问贡举人于洛阳,数日方毕。此殿试之始也。然其制与后世异。其时举人皆试于考功员外郎,武后自矜文墨,故于殿陛间行考功主试之事,是殿试即考功之试,非如后世会试再赴殿试也。武后以后,其事仍归考功,无复殿试。开元中,改命礼部知贡举,故知贡举者所放第一即为状元,《摭言》记裴思谦以仇士良关节谒礼部侍郎高锴求状头,曰“非状元请侍郎不放”是也。穆宗时,始令知贡举官先以所取及第进士姓名文卷申送中书官,然后放榜,然亦第令礼闱所取试卷具送中书复阅,非另于殿陛再试也。宋太祖开宝五年,礼部试到〔“到”字衍〕进士安守亮等,上召对讲武殿,始下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