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陔馀丛考 [清]赵翼 >

第118章

陔馀丛考 [清]赵翼-第118章

小说: 陔馀丛考 [清]赵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逢恶宾,莫逢故人。(公孙弘语。)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张禹谏安帝弃凉州之言。)
  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赵充国赞》)
  百闻不如一见。(赵充国欲驰至金城上方略之言。)
  和气致祥。(刘向上封事中语。又后汉杨赐疏中语。以上十条皆《汉书》。)酒囊饭袋。(见王充《论衡。别通篇》,谓不学之人徒以腹为饭坑,肠为酒囊)
  庸庸多厚福。(虞诩荐左雄,谓当时公卿多以拱默为贤,相戒曰“庸庸多后福”。)
  身处脂膏,不能自润。(孔奋居官,人笑其过廉之语。)
  入室操戈。(何休著《左氏膏肓》,郑康成作《针膏肓》。休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
  守钱虏。(马援谓有财不能施之人。)
  开心见诚。(马援对隗嚣述光武之为人如此。)
  不识丁董。(曹操既擒吕布,欲缓其缚。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以上六条皆《后汉书》。)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见《三国志》,曹操责陈琳为袁绍作檄讨己,辱及先世,琳对操自解之言。)
  求田问舍。(汉昭烈与许子将语。又《北史》荀赤松劾颜延之,谓“求田问舍,昔贤所鄙”。)
  三世仕宦,方会著衣吃饭。(本魏文帝诏书:三世长者知衣服,五世长者如饮食。)
  钟鸣漏尽,夜行不休。(见《魏志》。田豫辞官之语。)
  骗上高楼拔短梯。(见《世说》,殷浩废后,恨简文曰:“上人着百尺楼上,担将梯去。”又《三国志》,刘琦与孔明登楼去梯谋自安之策。)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世说》嵇康问钟会之语。)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见《后汉书》宋弘对光武辞娶湖阳公主之语。)
  生子痴,了官事。(杨济与傅咸书:“俗云: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好物不须多。(晋元帝曲宴赋诗,朱巩止成一联,自言:“好物不在多也。”)雅人深致。(谢安问道韫《诗》中何句最佳,道韫以吉甫作颂二句对,安谓有“有雅人深致。”)
  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晋书》陶渊明谓范隆曰:“一物不知,君子之耻。”又《梁书》陶弘景亦有此语。又刘渊云:“一物不知,君子耻之。”)
  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见《晋书》桓温语。)
  福过灾生。(见《宋书》刘敬宣答诸葛长民语。又谢瞻以弟晦骤贵,言于宋武帝,恐福过灾生,请降黜以保衰门。)
  人面兽心。(《宋书。明帝纪》。)
  小屈必有大伸。(《宋书》孝武以张岱为新安王子鸾别驾,谓之曰:“无谓小屈,终当大伸也。”)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宋书》沈庆之对文帝语,谓将伐魏,而徒与徐湛之等白面书生议之也。)
  不长进。(《宋书》孝武责太子子业曰:“汝不长进,字迹特其一端耳。”)不耐烦。(《宋书》庾仲文为人强急,不耐烦。又《五代史》后唐明宗将立后,夫人曹氏谓王淑妃曰:“我素多病,又耐烦,妹当代我。”)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齐书》王敬则起兵,谓明帝父子惟有走,故云:“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盖引宋人讥檀道济之语也。)
  那得此副急泪。(《南史》羊志从孝武过殷贵妃墓,命志哭之,志即鸣咽。或问:“那得此副急泪?”志曰:“我自哭亡妾耳。”)
  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本无。(《南史》沈怀文称江智渊之词。又庾亮问桓彝以徐安期为人。彝曰:“人所应有而不必有,人所应无而不必无。”)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南史》齐高帝称张融之语。)
  寄人篱下。(《齐书》张融自言其作文不肯寄人篱下。)
  分路扬镳。(《齐书》萧琛谓裴子野所撰《宋略》,可与《过秦论》、《王命论》分路扬镳。又魏元志为洛阳令,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孝文帝诏分路扬镳。)名士风流。(《齐书》袁彖曰:“齐民微弱,柱石之臣皆尽,所存惟风流名士耳。”)
  听人穿鼻。(梁武论徐孝嗣“才非柱石,终当听人穿鼻。”又《五代史》张彦反,梁末帝谕诏书,彦曰:“愚主听人穿鼻,难与共事矣。”)
  后进领袖。(《梁书》武帝谓张缵“朝中领袖”。又竟陵王子良西邸多才士,刘绘为后进领袖。又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曰“领袖者非弟而谁?”)
  名下无虚。(《陈书》陈臻以《汉书》十余事问姚察,察并为剖析。臻叹曰:“名下定无虚士”。)
  风流罪过。(《北史》郎基历官清勤,惟令人写书,潘子义谓曰:“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老蚌出明珠。(见《三辅决录》。韦元将、仲将见孔融,融器之,谓其父端曰:“不意双珠,近出老蚌,”又《北史》陆子彰之子有才,邢邵谓子彰曰:“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凿孔树须。(《魏书》李庶生而天阉,崔谌调之曰:“教弟种须:以锥遍刺作孔,插以马尾。”)
  未能免俗,聊复尔尔。(《世说》:阮仲容七月七日,以长竿挂犊鼻于中庭晒之,曰:“未能免俗,聊复尔尔。”又《北史》慕容绍宗自知有水厄,乃浴于河以厌之。或规之,亦答以此语。)
  富贵逼人来。(《北史》:杨素少为周文帝所知,曰:“善自勉,不忧不富贵。”素曰:“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也。”)
  十羊九牧。(《北史》:杨尚希奏:人少官多,十羊九牧,宜并省州县。)宁可玉碎,何能瓦全。(《北齐书》元景昭语。)
  土牛木马。(《周书》苏绰谓有门资无才具者,如土牛木马,形似而用非。)闻名不如见面。(《周书》:房景伯为郡守,有妇人诉其子不孝者,景伯母崔曰:“闻名不如见面,可呼其母子来讽示之。”)
  掩耳盗铃。(《通鉴》唐高祖起兵时语。又按《淮南子》:有窃钟而走者,枪然有声,恐人闻之,乃自掩其耳。掩耳盗铃盖本此语。)
  胆大于身。(《唐书》邱劾奏李昭德曰:“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斩草除根。(张柬之等既诛张易之兄弟,薛季昶劝并诛武三思,谓“斩草不除根,终当复生。”)
  五经扫地。(祝钦明以经学显,入内宴,钦明作八风舞,摇头目。卢藏用曰:“五经扫地矣!”)
  快行无好步。(《朱敬则传》:急趋者无善迹。)
  上不上,下不下。(《田季安传》谭忠说季安归正之言。)
  坐镇雅俗。(《杨绾传》:世以绾坐镇雅俗,比之杨震、山涛、谢安。)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陆象先语。)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郭子仪之子暧尚公主,与公主反目,有“薄天子不为”之语。公主诉于代宗。子仪执暧请罪,帝以此言慰之。按《宋书。庾仲文传》何尚之对文帝云:“不痴不聋,不成姑公。”又《北史》及《隋书》有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政,文帝将诛之,长孙平曰:“不痴不聋,不作大家翁。”则六朝早有此语。)
  垂头丧气。(韩全诲等失势,皆垂头丧气。以上九条俱《唐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见王绩《负苓者传》,谓丽朱者丹,附墨者黑。)张公吃酒李公醉。(张《耳目记》则天时谣言。张公谓易之兄弟,李公谓庐陵王。)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五代史》王彦章之言。)
  不做好事。(《五代史》后唐明宗责王建曰:“汝为节度使,不做好事。”)不快活。(《五代史》桑维翰曰:“居宰相如着新鞋袜,外面好看,其中不快活。”又刘句、李愚罢,百官相贺曰:“自此我曹快活矣。”魏鹤山《天宝遗事》诗:“弄成晚岁郎当曲,正是三郎快活时。”《北齐书》和士开劝武成帝曰:“一日快活胜千年。”则快活二字,六朝已有之。)
  酒有别肠。(《五代史》:闽主王曦宴群臣,惟周维岳不醉。曦曰:“岳身小,何饮之多?”左右曰:“酒有别肠。”)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北梦琐言》:和凝以填曲,人呼为曲子相公,故云。)
  乘船走马三分命。(《北梦琐言》在杜彦林坠马条内。)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朱子《名臣言行录》谓富郑公语。又《癸辛杂识》谓本《梁武帝忏》第六卷。)
  一网打尽。(苏舜卿以故纸钱会客,为王拱宸所劾,得罪者众。拱宸曰:“吾一网打尽矣。”)
  笑骂由他笑骂,好官还我为之。(邓绾附王安石,得集贤校理,为人所笑,故以此自解。)
  姜桂之性,老而愈辣。(晏敦复对秦桧之言。)
  汗流浃背。(赵几谓丰稷曰:“闻君言,使我汗流浃背。”)
  一蟹不如一蟹。(《通鉴》:陶使吴越,钱ㄈ以蟹供客,自蝤蛑以下十二种,陶谓一蟹不如一蟹。又《勾龙如渊传》:士论见孟庾之召,王庶之来,谓一蟹不如一蟹。)
  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史弥远责陈埙好名,埙曰:“求士于三代以上,惟恐好名;求士于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
  急流勇退。(《宋史》麻衣道人目钱若水语,见《陈抟传》。)
  一部十七史,何处说起。(《宋史》文天祥入燕,孛罗丞相欲屈之,问盘古至今几帝几王。天祥曰:“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吾非应博学宏词科,何暇泛论”)
  耳闻不如目见。(见《韩琦君臣相遇录》,琦为陕西安抚使疏中语。)
  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黄山谷谓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金史》大臣请以州郡皆用本国人,熙宗以此语答之。按陆贽疏中已有此语。)
  急则抱佛脚。(《古今诗话》王安石有句云:“投老欲依僧。”客应声曰:“急则抱佛脚。”安石曰:“投老句是古诗。”客曰:“佛脚句是俗谚。上头下脚,岂非的对?”安石大笑。按“垂老抱佛脚”本孟东野诗,王氏《困学纪闻》尝引之)
  佛头着粪。(《典籍使览》:欧阳公修《五代史》,或作叙冠其前,王荆公曰:“佛头上岂可着粪也?”)
  福至心灵。(见毕仲询《幕府燕闲录》:吴参政以学究登科,后为学士,常草制以示欧公。欧公曰:“君福至心灵矣。”)
  生姜树上生。(俗语谓人之执拗者。刘后村诗:“人道生姜树上生,不应一世也随声。”)
  大人不责小人过。(见沈作《寓简》,有小官醉后涂改贵人文字,明日以启谢曰:“昨朝醉去,巧儿作事拙儿嗔;今日醒来,大人不责小人过。”盖二句本皆谚语。)
  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枉自为小人。(胡澹庵谪岭南时,方务德为广帅,待之颇厚。秦桧死,方罢官入京,谋起用,会澹庵已召用,偶与王梅溪语其事,梅溪曰:“则君子也。”方由此进用。故时人有“乐得为君子”之语。)
  聊以塞责。(《通鉴记事》:韩胄当国,言官不敢言事,但泛论君德时事。或问之,则愧谢曰:“聊以塞责。”)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见庄绰《鸡肋编》,谓当时谚语。)
  打草惊蛇。(见《续常谈》,有主簿贪贿,事上,长官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方禹为杨五所害,死后向杨索命之词。)
  自身照不亮。(胡仲徽将方试,有富人亦就试,欲胡为助。胡曰:“吾学业有限,所谓自照一身犹未光也。”)
  高来不可,低来不可。(李为县令,见太守鞠躬作揖,太守责之。明日俯首,太守又责之。乃具状言:“高来不可,低来不可,乞降一个喏样。”)见怪不怪,其怪自坏。(姜七以养母猪为业,有客宿其家,闻猪作人言,客以语七。七不听。谓“见怪不怪,其怪自坏。”以上四条皆《夷坚志》。)阴地不如心地好。(《癸辛杂识》:倪文节家与秀王邸为邻,颇被侵占。文节常语曰:“住场好不如肚肠好,阴地好不如心地好。”)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百川学海》:婺源民詹惠明乞代父偿命,临刑无惧色,诵此二句。太守曾天游奏之,乃免死。)
  蛇无头不行。(《金史》:斜卯爱实尝自草括粟文:“雀无翅儿不飞,蛇无头儿不行”,以“而”作“儿”,掾史不敢改。)
  精神满腹。(本温太真誉钱凤语。《金史》:李献甫心思所到,绝人远甚。人称为精神满腹。)
  拈了一把汗。(《元史》:宪宗召赵璧问为治之要,璧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璧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