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絮语 刘宝彬著-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个人品琐委,心地阴暗,赌钱宿娼,举止粗俗,典型的八旗浮浪纨绔子弟形象。可是他的大伯贾赦则把贾家的世袭接班人寄托在了他的身上。贾环不喜读书,诗作的也不好,贾赦则拍着他的肩说:“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儿的,这世袭的前程就跑不了你袭了。”由此可见,让这样的人来承袭官做,他能为百姓做出什么好事来呢?
捐钱买官,被称作“捐官”,这在清代,特别是到了清代后期极为普遍盛行,这在书中有多处提到。这种捐官,不管什么人,不管有没有文化知识,只要有钱肯花钱,就能买官做,而且花多少钱,可以买多大的官职。贾赦之子贾琏不能承袭世职,便花钱捐了个“同知”;贾珍之子贾容没有官职,为妻子秦可卿死后葬礼风光,便花一千两银子,从大明宫内监戴权那里买了个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的官衔。贾府大管家赖大的儿子赖尚荣20岁上,蒙贾府恩典,许他捐了前程在身上,后补了县官的缺。贾芸有个朋友,是开香料铺子的,他花钱捐了个通判,不久选着了云南的一个府,于是上任时连家眷也带去了。向官场投资的利润要比向市场投资经商的利润要高的多,俗话说:“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从政比经商赚钱多,所以凡是捐官一任,便千方百计大捞特捞,聚敛财富,榨取百姓的血汗,用这种人执掌权势,官场怎么能不腐败。
在清代的官场里还有一种荐任官,即是靠亲友、上司或投靠某人而被推荐所任的官职,这在书中也有描述。俗话说:“朝中有人好作官”,这种荐任官职就给一些不是靠才能和本事,而是善于钻营找门子向上爬的人大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是形成官场中的裙带关系,拉邦结派的主要原因。贾雨村在知县任上因贪酷被革职,后来通过林如海一封信,投靠贾府门下,贾政在题奏之日,荐雨村谋了个复职金陵应天府,后来他通过从轻发落薛蟠人命一案,又巴结上九省统制王子腾,靠他的推荐得了侯补京缺,由知府升了御史,不过几年升了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后又升为京兆府尹,兼管税务,可谓官高缺肥,不可一世。荐任官职推荐的人,当然不是凭白无故的推荐你去作官,而是需有相当的代价的,那就是要送钱送物,用金钱买取一张荐任书。贾政在任江西粮道任上,节度使、也就是贾政的上司过生日,别的府道老爷都是上万的送银子,贾政仗恃是皇亲,对此并没在意。跟随他的李十儿说:“京里离这里很远,凡百的事都是节度奏闻,他说好便好,说不好便吃不住。”要他“识时达务”,可贾政没有去送礼“孝敬”,非旦没有被推荐升官,反而被参了一本,着降三级。
可见要取得被推荐的资格,是要靠金钱做交易的。其实人人都明白,花钱的都不是掏自己的腰包,“羊毛出在羊身上”,送礼“孝敬”上司的金钱会从百姓身上榨取而来,不仅会捞回本儿,而且会捞回几倍几十倍的本儿。清代官员的奉禄大都不多,通过推荐、任用官职这一特权,实则是给各级当权者捞取金钱开了个口子,这种任人唯亲,官官相护的官场怎么能不黑暗腐败,怎么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何为“官员”?“官”为“管”也,官员即是在政权机构里执掌法令管理国家事务的人。他们的行为表现如何,直接反映了朝廷或政府是为人民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取利益?是得民心还是失民心的主要标志。近年来,在我们国家一些政府机关里,某些人利用职权,卖官谋私,任人为亲,搞裙带关系,致使一些动机不纯的贪婪腐败份子钻进国家的政权机关和经济领域,窃取了掌握重权的领导职务,败坏了党风、政风,败坏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海南省东方市原市委书记戚火贵,把卖官做为发财的一大门路,他以8万元价格,为一转业干部安排到机关重要岗位。他还趁机构改革和政府换届之机,少至3万,多至8万,大肆收受要求提拔、保住职位、调回城里的干部的“礼金”,送少者还要找到门上索要。他自己交待有609人向他送礼行贿。江苏省徐州市原市委书记邢党婴收取提拔重用干部的“礼金”,仅在1995年干部调整中,一次就收贿赂14.3万元,四户镇石膏矿矿长杜孝军为能得到提拔,两次送给邢3.5万元,两次得到提拔;四户镇党委书记范某,为调回市内工作,先后四次给邢送47万元才办成。
河南省卖官第一案的滑县县委书记王新康,在任职期间疯狂卖官,先后收受40名干部,70次贿赂,总金额36万元。滑县某公司副经理陈某先已两次送给王3000元,没见效,一次他来到王书记办公室“单独汇报”,表达了想“扶正”的意思,最后起身告辞时说:“王书记,我的事情请你多操心了!”说着从皮包里掏出两个信封,放在办公桌上。他刚出去,王新康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信封,里面共是2万元人民币。不久,陈副经理如愿登上了经理的宝座。县司法局局长嫌本局太穷,没有油水,曾先后4次给王新康送13000元,求他“动一动”。后来按王的指示,将他调任交通局局长,而交通局副局长一向业务过硬,政绩突出,升任局长本是顺理成章的事,可谁也没有料到,他居然和司法局长对调。其实,奥秘就在于一个送了钱,一个没有送钱。“要想富,动干部”,王新康把干部的调动、升迁看作一块肥肉,紧紧咬住不放。在他担任县委书记期间,长期不设管组织的副书记,由他独揽组织、人事大权长达4年之久。为了敛财,王新康频繁地大幅度地调动干部,在他任职时,全县共调动干部18次,平均每年3次以上,有一次竟出现数百名干部“大调动”。升官要送、换官要送、保官也要送,各色买官者踏破了王家的门槛。滑县干部中有个顺口溜:“官位要想长,快去找新康;位置要想动,快把钱来送。”收受贿赂,王新康已经到了无所顾及的地步。家里、办公室、宾馆、理发店、病床上、甚至在神圣的省委党校里,不论什么地方,只要有人送,他就敢收,他在省委党校学习的半年时间就收受11次共4万多元贿赂。在他参加省党代会时,还收贿赂1万多元。由于县委书记大肆卖官,严重败坏了当地风气,王新康鼓起了腰包,而短短几年好端端的滑县真是滑向衰败,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下滑;农业总产值由全省第二位降至第8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第9位降至第59位。最后,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县委书记王新康竟坐上了被告席。
把官职当作商品推向市场,把权力变为金钱交易,这是腐败中的腐败,是黑暗中的黑暗,这样长此下去,用不着外来的入侵,也用不着动枪动炮,自己就垮台了,清朝不就是这样灭亡的吗?以史为鉴,我们如果不健全完善干部任用的严格管理机制,听任这种腐败发展下去,亡党亡国的可能不是不存在的。
《红楼絮语》之37
秦可卿的葬礼
在《红楼梦》这部大书中,开篇不久便让一位年轻少妇、孙媳辈的秦可卿病逝,不管作者出于什么意图,而给读者留下印象最深的则是丧事的排场是那么奢侈、豪华,是那么气派和哀荣,充分表现了封建贵族的那种安富尊荣、挥金如土、穷奢极欲、豪门显赫的景象,颇令人惊叹不已。
秦可卿小名可儿,是年近50岁的任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长大后生得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和贾家有些瓜葛,便嫁到贾家做了贾容的妻子,成为宁国府长孙少奶奶。她在太虚幻境中的判词是:“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她家的老奴焦大喝醉酒骂“爬灰的爬灰”指的就是她和她公公贾珍的乱伦。《红楼梦》一书作者原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是把她同公公贾珍不轨,被丫环瑞珠撞见,吊死在天香楼上。现在书中写的是她因病而逝。秦可卿本是少妇,体质原本柔弱,又纵情色欲,血枯经闭,元气耗尽,生机消散,最后导致死亡。于是,作者用许多笔墨详细描写了秦可卿丧事的情景:
只听二门上传出云板连叩四下,正是丧音,人回:“东府容大奶奶没了。”贾母闻讯,命人备车多派跟从人役,拥护前来。一到宁国府只见府门大开,两边灯火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震岳。从贾赦、贾政、贾菌、贾芝等30余人和秦邦业等娘家父兄家眷等也都来了。只见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于是,择定停灵七七四十九日,单请108众僧超度亡魂;设坛于天香楼,有99位全真道士,打19日解冤醮,灵前50位高僧、50位高道。用的是一千两没处买的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声如玉石,万年不朽的棺木;又花一千两银子给贾容捐了个五品“御前侍卫龙禁尉”的空头官衔,使秦氏灵前有了“世袭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尉贾门秦氏宜人”的灵牌。贾珍委托王熙凤来操持葬礼,对她嘱咐“别存心替我省钱,要好看为止”。秦可卿出殡时,只见宁府这条街上“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的送殡队伍”、“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蔟官去官来”的奔丧,就连皇族的“八公”、侯爵将军、大明宫内监、世袭官员人等,有的赶来送嫔,有的在路上搭棚“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举行“路祭”。用这种隆重豪华的排场,不仅显示赫赫权势和富贵荣华,也预示了贾府必将衰败的趋势。
到了20世纪末的社会文明进步的今天,讲究科学,丧事从简,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不少老同志生前留下遗嘱,去世后要从简办丧事,有的表示不留骨灰,令人感动。然而,让人惊奇的是,有的自称人民公仆的人,却利用手中的职权,在他们的亲属去世时,讲排场、摆阔气、带头大办丧事,并把办丧事做为敛财、捞取金钱的机会,大收礼金,给政府和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湖北省随州市公安局政委王春江的妻子病逝,他利用职权大办丧事。由一位副局长挂帅,从局各科室抽出人组成庞大的治丧班子,下设:生活组、礼帐组、联络组、接待组。在公安局院内,搭起灵堂,接受各关系单位、各界的祭奠、吊唁,共接收74个单位送的礼金6万余元,其中用公款送的礼金达2.1万元出殡时由8名身着制服的警察抬棺护灵,还有庞大的送葬车队,真是极尽之哀荣。对于国家干部逝世的丧事,政府已有明确规定,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局的政委夫人哀荣不久,该局一位副局长去世,家属却要求不能低于政委夫人的规格办丧事。于是,也在公安局院内搭灵堂祭奠,也有8名警察抬棺护灵,因为已有恶例在前,为了“摆平”,这种闹剧在国徵之下,又重演了一次。无独有偶,南京市一工厂厂长的父亲去世,工厂宣布全厂放假一天,前往“送行”,并要送礼,每人100元。送葬这天,出动6辆大轿车,30多辆小轿车,去300多人,仅此丧事,这位厂长收受“礼金”10余万元。苍南县龙港镇一家老人去世,为显示丧礼风光,这个镇方良小学校校长让学生停课一天,派52名学生为出殡举丧旗、抬花圈,形成浩浩荡荡的出殡队伍,以壮脸面,在社会上和学生中产生极坏影响。
重葬死人,讲排场、摆阔气办丧事,这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陋习,也是封建贵族煊耀财富和权势的一种手段。我国建国后,大力提倡丧事从简,反对铺张浪费,净化社会风尚。然而却有一部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蔑视国家号召,违背社会公德,把封建社会那种讲排场、摆阔气,煊耀财富和权势的恶劣行径照搬过来。更为严重的是,利用职权,用公车、工作时间、工作人员为家属办丧事,把办丧事做为敛财、捞取金钱的手段,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这是政权机关腐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这不仅沾污了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也严重损害了人民公仆、人民公安的形象,切不可让秦可卿那种煊耀财富和权势的丧礼重演,更不能让趁死人而敛财的丧礼闹剧重演。
《红楼絮语》之38
凤姐主持的两次丧事
荣国府掌管家事的少奶奶王熙凤,一生主持两次丧事,却反映出不同的荣辱与风范,颇耐人寻味。
第一次主持丧事是王熙凤嫁到贾府当上管家媳妇不久的事。宁国府贾容之妻秦可卿死了,贾容之母身体不适,难以管事,他的父亲贾珍来求凤姐的娘家姑母王夫人,婆婆邢夫人请凤姐过去“照看照看”。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卖弄能干,岂能放过这个显露自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