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红楼絮语 刘宝彬著 >

第13章

红楼絮语 刘宝彬著-第13章

小说: 红楼絮语 刘宝彬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楼絮语》之18
  宝玉过生日
  《红楼梦》第62回,这日,是宝玉生日。因为贾母、王夫人为老太妃送灵没归,不曾像往年热闹,可是来祝寿的人仍然不少。张道士送了四样礼,还有几处僧尼庙的和尚姑子送了供尖儿、寿星、纸马、疏头并本宫星官、值年太岁、周日换的锁。家中常走动的亲戚也先一日来上寿。他的舅舅王子胜送来一套衣服、一双袜子、一百寿桃、一百束上用银丝挂面。薛蝌又送了巾扇香帛四色寿礼,薛姨妈、凤姐及众姐妹都送有各种礼物。因宝琴也是这日生日,两家皆办了寿酒,互相酬送,彼此同领。午间,在芍药栏中红香圃三间小敞厅内,筵开玳瑁,褥设芙蓉,四桌酒席,团团而坐。头一桌宝琴岫烟二人在上,平儿面西,宝玉面东,探春又接了鸳鸯来,二人并肩对面相陪;西边一桌是宝钗、黛玉、湘云、迎春、惜春,还有香菱玉钏儿;三桌上尤氏李纨,又拉了袭人彩云;四桌上便是紫鹃、莺儿、晴雯、小螺、司棋等人团坐。还请了两个女先,弹词上寿。因为给宝玉上寿,宝玉房里的芳官几个二等丫头午间没有上席吃酒,特叫厨房柳家的给送过去上等菜肴。
  宝玉的祝寿活动至此还没有完,怡红院里的8个丫环还要凑份子给宝玉做生日。于是,《红楼梦》里单有“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回说的就是这事。这日掌灯时分,管家林之孝家的和几个管事的女人来到怡红院,上夜的女人都迎出去了。林之孝家的看了不少,吩咐道:“别耍钱吃酒,放倒头睡到大天亮,我听见是不依的。”众人都笑说:“那里有这么大胆子的人!”接着林之孝家的又嘱咐给宝玉焖些普洱茶喝,又听宝玉叫袭人的名字,便教导宝玉说,对老太太、太太拨过来的人,嘴里尊重些才是,就是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不得它,这才是受过调教的公子行事。唠唠叨叨半天才走,晴雯等众人好不耐烦。这些人走后忙命关了门,接着把一张花梨圆炕桌放在炕上,有人摆酒桌,用两个大茶盘做四五次方把各色果子搬运了来。那40个碟子皆是一色白彩定窑的,里面自是山南海北干鲜水陆的酒馔果类。两个老婆子蹲在外面火盆上筛酒。袭人等一一斟上酒来,袭人说:“且等一等再搳拳,虽不安席,在我们每人手里吃一口罢了。”于是,以袭人为首,端在唇上吃了一口,其余依次一一吃过,大家方团圆坐了,这表示对宝玉生日的祝贺。正要猜酒行令,有人提议把宝钗、湘云、黛玉也请来。宝玉越发高兴,忙叫连探春也一并请来。晴雯、麝月、袭人怕让小丫头们请不来,须得自己亲自去请,接着又派人去请李纨、宝琴、香菱,不久这些被请的人先后都陆续来到,炕上又并了一张桌子方才坐开。席间行令,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摇放在当中,大家嘻笑着吃酒行令,输家饮酒看签互相取笑儿,好不热闹。
  直到二更以后,临时照管黛玉生活的薛姨妈打发人来接黛玉,黛玉说:“我可熬不住了,回去还吃药呢!”宝玉等还要留着众人,李纨、探春也都说夜太深了不妥,也都命点灯回走,袭人等齐送过沁芳亭河那边方回来。大家复又行起令来,彼此有了三分酒,便搳拳赢唱小曲儿。到四更时分,方收拾皿漱睡觉。及至天明,宝玉梳洗后一眼看见砚台底下压着一张纸,待晴雯拿给他看,原来是妙玉送来的贺寿贴儿。只见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待要写回贴,看妙玉自称“槛外人”,竟不知回贴落什么字才好,后出外遇上岫烟告诉他只写“槛内人”即可。
  宝玉回房写了:“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几字,亲自拿到了栊翠庵,隔门缝儿投进去,便回来了,宝玉的寿辰至此才算结束。
  贾宝玉这时也只不过十二三岁,这样一个小公子过生日为他搞的这般排场和毫费,这在那个时代的贵族家庭来说,本是个很平常的事。然而,贫苦之家的孩子过生日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不用说在旧社会过的那种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能吃个菜馍馍就不错了。直到建国初期的二三十年里,孩子过生日也只不过给煮两个鸡蛋、买几块糖吃。至于衣服、鞋袜那里买得起,大的穿小了给小的穿,破了补一补继续穿,饭桌上也只是粗茶淡饭跟着大人一样吃。那时候除了高级干部肉蛋供应特殊照顾好一些,普通干部职工是平均主义大锅饭,高低也差不到那里,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那有多余的钱往孩子身上花。农村就更苦一些,从清早干到晚也挣不了几个工分,一个工分只有几角几分钱,农村的孩子更是不知道什么是过生日,吃穿比城市的孩子也差多了,好多儿童因爹娘交不起几元钱的学费而不能上学成了文盲。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的大发展,人们生活普遍提高,在这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出现,于是在家庭、在社会、在校园里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他(她)们的长辈从物质上对他(她)们着意的进行了全方位的包装成为“小皇帝”、“小绅士”、“小贵族”式的一代,成为当前的高消费阶层。《黑龙江晨报》曾用一个版的篇幅,报道《校园里的贵族们》的情景颇令人深思。哈尔滨市十三中许多中学生过生日的几天前,家长就忙着张罗,把孩子的同学请到酒店,家里人和亲友也要出席。不用说高挡的蛋糕必不可少,美味佳肴也要摆满席面,酒杯饮料频频相碰,另外还少不得按孩子的喜欢买些生日礼物。一个孩子过一次生日,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哈十八中的学生说,同学聚会、同学过生日都要到场,每次最少要送三四十元,多则上百元,送少了丢面子,让人看不起。一个班里每周都有同学过生日,同学也如大人一样,随礼现象已很普遍。哈三十二中学,当社会上刚刚流行大哥大、BP机时,有些班级的学生就佩带了。有一个班从小学刚人中学的学生,有30%以上的学生有传呼机和手机,老师在上面正上课,学生的BP机就“嘟嘟”的响起来;现在不仅中学生有,小学一年级学生也有。有一个7岁女生佩带手机,上老师家去补习功课,小女孩的书包里发出“嘟嘟”的响声,女孩从容地从书包里拿出手机跟家里通话。
  现在的中学生已开始互相比手机的品牌、价钱的高低;手拿牌子亮的、钱多的学生洋洋得意,受到无手机的学生的羡慕。在穿戴上中学生就讲究名牌服装。南岗区有个中学不少学生穿的是名牌鞋,价格都在千元以上,穿一套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的服装大都在500元以上,有的学生穿的衣服、鞋都在2000元以上,有的学生仅500元以上的鞋就有七八双,他(她)们说,穿名牌才显得气派,才能被别人高看一眼。在吃的上更是讲究,不用说家常便饭不愿吃,在餐厅也是要高档的。哈市肖红中学的餐厅每天中午有3元、4元和5元的盒饭,学生买3元的不到20%;而买4元和5元的分别占30%和50%。一个学校中午一次倒掉的剩菜饭达40多公斤,其中多是鸡鸭鱼肉。哈松雷中学的学生每人腰里都有数量不小的零花钱,想吃啥就买啥,零食不离口。学校食堂的一级厨师做的饭菜不愿吃,却经常合伙上饭店酒楼去吃。
  现在不祗十几岁的女中学生爱美,而且开始追求美。头发要到“发艺”、“发型设计室”去剪,每次都要花上几十元上百元,怕上“发屋”、“理发店”去做头让同学知道了掉价。有个上初中三年级的女生,母亲是下岗职工,每个月只靠她父亲4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活。这个女生不考虑家里的实际条件,每件事都与她身边的同学比,要名牌、要高挡,同学有什么她就向爸妈要什么。
  今年春节同学聚会,她看同学都给大家买礼物,她就管父母要300元钱也要给同学买礼物。她妈无耐,只好把准备过节的270元钱全给了她。在中小学里,每到放学或开家长会,校园门口便成了汽车博览会,各式各样的汽车挤得路两旁满满的。过去学生看谁的爸爸妈妈官大,坐的汽车档次高?现在学生看谁的爸爸妈妈有钱,坐的是不是自己家的轿车。坐上豪华高级轿车的孩子,流露出十分得意的神情。据国家统计局所属美兰德信息公司对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西安五大城市的调查表明:全国10岁至12岁孩子的每月消费总额超过35亿元,五个城市中每月每个家庭为孩子花的钱平均是672元,北京最高764元,上海736元,其中服装、食品物质的消费占60%。
  在中、小学里的学生形成这种“贵族阶层”,出现攀比的不正之风,责任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在于家长的心态的扭曲。不可否认,人们生活的普遍提高,有了比较丰富的物质条件,小贵族是形成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当有些私有企业的业主和一部分暴富者,把自己一扔千金,挥金如土的花钱模式,有意无意的,浅默移化的影响到孩子的身上,把校园里的奢侈、攀比的风气带起来了。已往家庭中大都是多子女,长辈对子女的感情是分散的;而现在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则给长辈带来一种“稀者为贵”的心理,不仅是父母把子女当成溺爱的对象,爷奶辈也把独生孙子女看成是“掌上明珠”,把对多子女的爱集中转移到孙辈身上,便产生一种“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心态。于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有求必应,任他(她)们一味追求享乐的心理不断膨胀,过早的沾染了成年人的一些恶习,导致校园里出现一个本不应该出现的“小贵族”、“小绅士”的阶层,这是很值得人们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的家庭,几千年来的传统都是由多子女所组成,而从本世纪的80年代以后,多子女家庭被独生子女所代替,这是自古以来历代老一辈人所没有经历过的,这是家庭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可以说是家庭结构上的一次革命。这场革命的焦点是要改变已往的那种“广种薄收”的扶养模式,变为“人才素质”教育模式,也就是说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越,这里涉及到传统观念的演变、道德法则的继承、教育方式的更新等一系列问题。这一代独生子女群体,是前所未有的一代,对每个家庭的长辈来说,从婴幼儿到他(她)进入童年、少年时期,应用什么视角去审视他们?用什么形态来引导、启发他(她)们?用什么样的思想规范教育他(她)们?这已成为当代社会和家庭长辈们有着诸多而不同的探讨和评价,也是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的一门科学课题。
  这里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说,要这一代独生子女再回到父辈或祖辈当年那种清贫的生活里,去感受艰苦朴素的经历,去接受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是难以做到的。
  随着社会、家庭物质生活的丰富,给子女充实适当的物资条件也并不为过。但是,一位伟人说过:“再富不能富孩子”。超越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特别是超越了现实人们的思想形态,去追求子女的高消费,娇惯子女的索取,不仅无益于这一代身心健康,而且有害于他(她)们的未来,影响国家对人才的需要。社会心理学家论断:成年人的人生观念,其中有80%的比重是在童年到青少年时形成的,这一阶段是接受传统思想、道德观念、人生价值观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在《红楼梦》第42回里,刘老老跟凤姐谈到对巧姐的调教时,说了一段颇耐人寻味的话:
  “富贵人家养的孩子都娇嫩,自然禁不得一点委屈:再他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富贵人家的孩子从小“娇惯”、“尊贵”,长大后难以成才。清代从雍正朝以后,在文韬武略,在治国征战做出卓越贡献的,大都是汉人,例如刘庸、左宗棠、年更尧、曾国蕃等,而从八旗贵族里面的子女没有出现大有作为的人。从贾府的下一代所出现那一群娇生惯养的子弟,无不是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之徒,那一个能担当起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清朝的灭亡这是必然的事。
  俗话说:“七岁看老”,这一段如对子女没有正确的引导,可行性的教育,任其向高消费攀比,任其追求享乐,娇生惯养,其结果必然助长他(她)们的依赖思想,虚荣心和利己主义思想,满足不了愿望和要求时极易走上邪路,恰恰与下世纪所需要的新型人才背道而驰。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独生子女教育如何,是关系到下一代人在新世纪里能否担当起振兴中华,立于世界富强之林的重任。做为老辈人在这个问题上失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