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今夕何夕 >

第5章

今夕何夕-第5章

小说: 今夕何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老不准他们乱说。这些人一乱说,难免让人误会是陶凡在操纵。中国政治同西方
不同。尼克松下野后,从卡特一直批评到里根和布什,那是很正常的事,既不妨碍
哪位在位总统的威信,也不妨碍他自己死后享受国葬。中国国情不同哪!但这些同
志若硬是要嚷几句,他也只是安慰他们一下,不作什么评价。有次在陶老家中,好
几个人在场,有人又提到了最近干部调整问题。陶凡摇摇手,说,不要议论这事,
不要议论这事。接着随便念出了两句诗,说是刘禹锡的。在座的听不明白,却感觉
到可能同人事问题有关。不知谁给传了出来,但传得不全。孟维周听到后,对那诗
有点印象,但也记不清了。回去一翻书,方知原文是“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
去后栽。”说的是刘禹锡被贬官十年后,应召回到朝廷,见朝廷又扶植了一批新贵。
有感到此,作诗讥讽。孟维周明白了这个曲直,当然说没有读过这诗,省得惹麻烦。
有些事是要装聋作哑的。张书记问过孟维周后,便作平淡的样子,其实仍疑云不散。
孟维周忽发一念:干脆效法前人,以今典古,就说那两句诗我虽没读过,但从字面
上看,用现在的话讲,应该指事业后继有人,欣欣向荣。细细一想,算了算了,不
要自作聪明。
    孟维周终于发现张书记其实并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他那大刀
阔斧、敢作敢为的领导气质越来越明显。大部分场合,孟维周都同张书记在一起,
他没有再见到张书记对前次干部调整发表过一次意见。沉默可以战胜雄辩。这好像
是一位哲人说的?那些对安排不如意的,有的韬光养晦,伺机再起。像林业局的陈
清镜,这次也下来了,安排到科协当副主席,却没事似的。有的英雄气短,怒发冲
冠。农业局的朱来琪也下来了,到地区农委任副主任,他同雷子建一样,到处发怒
气。没有谁想到位置变动是因工作需要,或者自己能力不济,或者自己问题太多。
一般想到的原因是失宠,被划人谁谁一线的。孟维周很想知道张书记对这些人的真
实态度。但他看不出。

                                   八

    孟维周最近提了个正科。参加工作才三年多,就正科了,这在地委机关还没有
先例。这个孟维周爬得快呀!一个“爬”字,很不好听,可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官
有多大,别人在背后总是这么议论你的,你有意见也没有用。说来也怪,谁也没见
哪位官员爬着走,大家都是昂首挺胸勇往直前的样子。但人们都讲他们在爬。想想
也真是那么回事。孟维周本人没有听见谁讲他爬得快。恭维他的,一般都说,进步
真快呀!“进步”用在这个地方,既明朗又含糊。你明白别人是在恭喜你提拔了,
又可以理解为别的许多意思,比如政治觉悟、工作水平、知识修养等等等等都提高
很快。正因为有含糊的一面,你也就可以含糊地谦虚一下,说哪里哪里。别人若是
直露露地说,你提得真快呀!你就不便说哪里哪里了。因为这等于说还嫌提拔慢了。
这就不对了。对组织的培养,人民的重托,只有感激的道理,怎么能有看法?不过
一般很少有人那么直来直去地说你提得快,这么说,双方都尴尬。
    孟维周也真的有春风得意的感觉。县市和部门的领导原来都叫孟维周小孟,慢
慢地有人觉得叫小孟不太合适了,开始叫孟科或者孟老弟的。尤其叫他孟老弟的那
些同志表情十分灿烂。孟维周每天都要为这种热情感动好多次,有时分明感觉到心
脏空悬着极舒服地晃悠一阵。但他学会了不流露这种感动。易喜易悲,都是不成熟
的表现。但这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绝对不同。那是古人们超然物外的滞洒,
早过时了。现代社会了,晋身官场,于喜于悲,需要一种不为所动的老成。这是一
种沉稳,一种刚毅。如果要说这是冷漠无情或者麻木不仁,那完全是贬低的说法。
这不奇怪,人们看问题总是各有各的角度的。这也是辩证法!孟维周有次与同学聚
会,有的说他成熟多了,有的就说他冷淡些了。孟维周只是笑笑,说老样子老样子。
但他越是注意表现得老成持重,越是为内心下意识的感动而羞愧。自己看似成熟实
则不成熟啊!这是否也是一种外强中于!
    孟维周有意无意间研究了张兆林的晋升轨迹,看上去是那么容易,三蹦两跳就
到了地委书记的位置。这让他更加充满革命信心。孟维周看报纸,最留意本省各地
市及全国各省市领导的情况,所以官场上走马换将来龙去脉他了如指掌。张兆林同
其他领导有时闲扯,喜欢议论某人到某省当书记,某人到某省当省长。如果场合随
便,孟维周也插几句话,将那些外省领导的出身及经历讲得一清二楚。张兆林就说,
啊,啊,是的。其实他并不清楚这些。张兆林有几次表扬孟维周政治觉悟高,政治
敏感性强,是不是就指这事?后来,孟维周连外国总统的情况也感兴趣了。外国领
导人访华时,报纸上总要登一段来访者简历。孟维周特别喜欢研究这玩意儿,比如
这位总统毕业于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属于什么党派,有什么特点和爱好,什么
政治主张,主要对手是谁,从事过哪些职业,当总统之前奋斗过多少年等等。尤其
是每一次晋升同上一次晋升的时间距离他最好琢磨,看别人多少年之间共升了多少
次,平均几年升一次。每一位政治家的升官图在孟维周的眼里似乎都是寥寥几笔,
简单明了。从政是多么容易而又惬意的一件事!
    那天,盂维周在马杰面前作的有关“精神”的演讲不能自圆其说,也让孟维周
感觉出一种危机。这是他目前觉悟到的唯一的前进障碍。现代政治演说才能太重要
了。当领导的谁一张口不可以讲个一二三?古人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这种看法
早不合时宜了。做领导只要会讲,不一定要会做。太重视做了,往往事必躬亲,陷
入事务圈子。这几年层层领导不都呼吁要超脱,要跳出事务圈子吗?君子不事俗务。
领导同志不能在琐事上太过用脑,而应用宝贵的智慧去想大事谋难事。一旦谋出个
什么宏伟蓝图之类的东西,就号召群众来实施。这可不是只讲空话不办实事的意思。
领导的职责是什么?除了用干部,就是出主意。你的主意要让群众理解,就得长于
演说。列宁教导我们说,理论一旦掌握了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列宁不
就是一位杰出的演讲家吗?全世界无产者通过他的演讲知道了一种伟大的理论。我
们就是用这种理论来搞革命的。革命可不是闹着玩的。在这场革命中,我们失去的
仅仅是脖子上的锁链,而获得的却是整个世界。现在有人说,西方政治,在某种意
义上就是一种演讲政治。政客们从竞选议员到竞选总统,所有的高官厚禄都是伊里
哇啦喊出来的。选民们明明不信他们那一套,但还是看谁讲得动听,就投谁的票。
那些国家文化发达,人都聪明,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就这么没有觉悟?原来有人说,
那些国家的人民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相信的了,就只有相信谎言。人就是贱,总要信
点什么心里才熨帖。
    我们要号召群众啊,就得学会演说。孟维周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口头表达能
力。准确地说,是恢复这种能力。他在工作中不可能有多少机会讲话,于是尽量坚
持每天睡觉前搞一段无声演讲。虚拟自己是什么什么职务的官员,在做报告,在接
受电视采访,在找干部谈话,在批评下级。他很容易进入角色,慢慢地弄得自己很
满意。若是在外出差,就钻进卫生间,对着镜子演哑剧。这事不能让马杰察觉。对
着镜子,连自己的仪态都可以检视,训练效果更佳。他自我感觉不错,认为完全可
以这么练就出色的演说才能。记不准是戴高乐还是邱吉尔,原来是个结巴,便专门
面对大海强化训练演讲,结果成了优秀的演讲家。自己的基础好多了,还怕不成功?
难道只有我孟维周这样吗?别的领导譬如张兆林,他们在成大器之前是否也暗地里
做着种种素质准备?想必不会太例外吧。谁也不是神仙下凡,都是从凡人做起的。
    有次,孟维周随张兆林坐在疾驰的轿车里,街道两旁的行人飞快晃过,晃成一
片模糊。他不由得琢磨起这片模糊来。不知古人把几间唤作红尘是哪来的灵感?坐
在飞奔的轿车里看芸芸众生,只见一片模糊,才真可以说是红尘万丈。这种联想极
容易培养人的伟大感。心想张书记和马杰都不可能知道他的内心世界,孟维周很有
些得意,也觉得有些滑稽。说不定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就这么悄悄地在成长啊!据说
希特勒在发动战争之前,躲在深山老林训练战争机器,神不知鬼不觉。所以有人觉
得希特勒的军队是一夜之间强大起来的。哎呀呀,怎么神使鬼差地想到了希特勒?
孟维周感到脸热,似乎自己也有一点背地里磨刀霍霍的阴险味了。反过来一想,自
己并非没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只是思维出岔,同希特勒作了不恰当的类比。自己的
一切抱负都是胸怀天下的,何错之有?当然也不能讲出来。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
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只适应于外国军队。求功名觅封侯是中国封建时代人们的政治
抱负。如今的革命干部,大公无私,套用前人话讲,只能讲精忠报国,不能讲封妻
荫子。理想必须有,但理想一定要远大,譬如共产主义什么的,不能太具体,说要
当个什么官。理想太具体了,人家轻则说你觉悟不高,重则说你野心勃勃。好在没
有谁能洞穿你的灵魂。可现在练这功那功的人很多,据说有的功修炼到炉火纯青,
便天目洞开,看谁谁都一丝不挂,你脑子里面想什么他一清二楚。但愿这是胡扯,
要不大家都开了天目,灵魂无所遮拦,世界不就乱套了。

                                   九

    最近机关里又流传了一句新的顺口溜:讲真话领导不高兴,讲假话群众不高兴,
讲痞话大家都高兴。这话不说完全正确,也是相对真理。且不论真话假话如何,机
关里的病话的确空前地多起来了。办公室精神会餐,最受欢迎的食物往往是些粗俗
的玩笑。但有一句痞话让张兆林很不高兴。要不是注重涵养,他简直会发作。那句
话是:冷水洗鸟,越洗越小。张兆林的不快,是因为有人将这话用在他身上,意思
很明朗,说他这个位置上的人一个不如一个。张兆林当然是最差的一个了。孟维周
在一个偶然场合听到了这句话,觉得太那个了,心想张书记若是听了,不知有何反
应?后来他又感觉出,张书记可能听到这话了。只是当领导的修养好,没有明显流
露。孟维周猜想,张书记的消息一定来自告密。也有这等蠢人,为这种事告密,有
什么好处?弄不好自己也要赔进去。有个故事,不知是历史还是寓言了,说一位国
王,给报告好消息者以奖赏,给报坏消息者以惩罚。这事若是历史,历史永远是现
实;若是寓言,寓言永远是真理。谁将那种恶毒的病话传给张书记,肯定不讨好的。
孟维周记得上小学时,学校发现了一句反动标语。弄得全校上下紧张兮兮的,像马
上要发生地震了。班主任老师在讲台上讲起这件事时,最大限度地运用意会的表达
方式,怎么也不敢重述那句反动话。类似的忌讳,一万年也不会改变。
    张书记在好几次会议上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群众看什么?
就看你的政绩!
    这是否可以看作是对个别低毁者的回击呢?也未可知。
    地委的实干形象明显地树立起来了。按照张书记的思路,这个封闭落后的山区
要发展,必须在深化改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扩大开放。同兄弟地市相比,扩大开
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下更大的决心,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这样,地委经
过认真研究,推出了以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为目标的开放工程,简称“两走工程”。
前段,有人议论张兆林只知捡陶凡的衣钵,搞他的庭院经济,没有任何新点子。领
导就是要出点子呀。如今张兆林“两走工程”的思路一提出,立即得到地委一班人
的赞同。陆专员说,张书记这个思路很好,符合我区实际。在非正式场合,陆专员
还调侃道,张书记很有思想,不愧为我们地委的张克思。张兆林却很认真地表示,
这是全区干部群众实践的总结,是地委一班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工作思路得到
省里领导的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