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facebook效应 >

第4章

facebook效应-第4章

小说: facebook效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对FARC的斗争当作自己任职期内的第一要务。当他和哥伦比亚当局发现了Facebook上的动静时,就全力推动此事的发生。一两周后,当地军队长官开始为莫拉莱斯提供了三名保镖和一辆车,供他使用到2月4日。各地的市长、市政府和*志愿者们通力合作,为*大开方便之门。

    而真正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有如此多的哥伦比亚人以实名加入了这个群组。到了*当天,群组成员数达到了350000人。尽管几十年来一直生活在恐惧与恫吓之中,Facebook中庞大的用户人数还是使哥伦比亚的年轻人勇敢地表达出了自己的不满。

    即使电视新闻已经开始密切跟踪报道这一事件,Facebook依然处于整个事件的核心。“Facebook就是我们的总部,”莫拉莱斯说道,“它就是报纸,就是司令部、实验室——满足你的一切需求。Facebook随时提供需要的服务,直到整个事件结束。”

    莫拉莱斯自愿参与协调巴兰基利亚市当地的*。期望参与的人数是5万人,实际上露面的只有3万人,大约是该城市人口的15%。他们站满了城里的十个街区。入夜之后,莫拉莱斯宣读了一份声明,宣布他所建立的群组的一致意见。这份声明被拉美国家的所有电视台转播了。甚至一些远在迪拜、悉尼、东京的人都参与了*。当地的电视台采访参与*的一位妇女,问她是否被FARC伤害过时,她是这样回答的:“是的,我被伤害过,因为我是哥伦比亚人。”莫拉莱斯和他的群组成员们成功地发泄出了国民心中的压抑。

    在乌里贝总统施压大大削弱FARC势力的时候,此次*是哥伦比亚人以自己的方式对FARC进行了反击。有征兆显示,游击队察觉到了即将进行的*,在*举行的前一个周六他们发表声明称将会释放3名人质和所有的哥伦比亚议员,作出一种“人道主义”的姿态。2008年7月,英格丽特。贝当古和其他14名人质在一次哥伦比亚政府军的突击行动中获救。在后来的访谈中,她回忆起2月4日和FARC的绑匪一起听收音机时的情况。她说当她听到*的人们一遍遍整齐地喊着“反对FARC!我们要自由!自由!”的时候,她被深深感动了。而游击队的人则明显难以忍受,于是关上了收音机。这些是后来在2008年末,奥斯卡。莫拉莱斯和我在曼哈顿的一间咖啡厅里聊天时说的。当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声音哽咽,热泪盈眶。他的群组和随后的*示威使他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他建立“反对FARC的100万个声音”时获得的信仰和思考延续至今,现在他打算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反对哥伦比亚武装力量的事业中去。

《》  相关内容 序言  Facebook效应(4)

    尽管Facebook并没有被设计成一种政治工具,但他的创始人早前就已经发现了Facebook所具有的独特潜能。2004年,Facebook刚在哈佛大学上线一个礼拜,就有学生开始将自己的个人照片换成包含政治格言的文字图片,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政治观点。“人们使用它来表达自己认为重要的观点,”Facebook联合创始人达斯汀。莫斯科维茨(DustinMoscovitz)如是说,“甚至他们对于学校的不满也要表达出来。”人们从一开始就直觉地意识到,如果在互联网世界中仍然能够表现出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性格特点,那么他们所选择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在网上对每天发生的事情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而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则认为:“哥伦比亚的此次事件是政府管理方式改变的风向标——展现出政治组织能够拥有什么样的影响力。这些事情能真正影响到每个人的*自由诉求,这也是政府需要努力达成的……在15年内,也许这样的事情在哥伦比亚每天都会上演。”

    而现在,在莫拉莱斯的行动成功两年以后,我们可以发现由Facebook助力的激进活动出现在了Facebook能够到达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是在发展中国家。Facebook和Twitter在2009年伊朗大选后的反对风潮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正如《纽约时报》外交事务专栏作家汤姆。弗雷德曼(TomFriedman)所指出的那样:“这是有史以来,一直生存在拥有全部国家资源的极权政府和拥有所有*教资源的穆斯林教派之间的夹缝中的温和派,首次拥有了展现自己力量的舞台——网络。”落选的候选人米尔。侯赛因。穆萨维(MirHusseinMous*i)在Facebook上告诉他的追随者们什么时候该走上街头。当一位年轻女孩在抗议过程中被射杀时,人们在Facebook上发布了她被害的视频,然后很快这个视频就被传播到了世界上的各个角落,后来其成为伊朗政府*民众的象征。而陷入被动境地的伊朗政府多次努力封禁Facebook,但由于Facebook的应用太广泛而很难实现。

    为什么反对FARC的行动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从卧室里的一个人发展到街头的数百万人,而这个过程又是如此迅速?为什么Facebook变成了一个如此有效的政治组织工具?其创始人扎克伯格是如何在公司历史上的紧要关头作出至关重要的决定?而Facebook又是如何凭借其优秀品质成为全世界上亿人每天都要登录的网站?这本书剩下的部分将会探讨这些问题,而很多答案则存在于一系列的现象之中,我把它们称做Facebook效应。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Facebook将用户引入了全新的社会交际效应之中。Facebook效应发生在人和人的相互联系之中。这些联系通常是意外的,可以是相同的体验、爱好、问题或目标。其形式可大可小——从一个群组中的两三个朋友到一个家族,或像哥伦比亚那样的上百万人。Facebook的各项功能使信息如病毒般迅速传播。在Facebook上,人们的想法能够轻易在各个群组间飞速传递,使所有人几乎同时了解到那些事情。你可以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向别人传递信息。这就是为什么“反对FARC的100万个声音”能从它诞生的第一夜起就成长得如此迅速。

    任何加入这一群组的人只不过是表达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即“是的,我反对FARC”。新成员加入的时候甚至根本不需要说“把这些消息发送给我的朋友”,他们仅仅是加入了这个群组。但是在一个人加入的时候,Facebook会把这个消息发给此人的所有朋友。莫拉莱斯的反FARC运动就是利用了一种潜在的需求或欲望,然后以闪电般的速度扩散开来,使得这样的群组在一夜之间壮大起来。

《》  相关内容 序言  Facebook效应(5)

    大范围的信息广播实际上属于电子媒体的范畴——比如广播和电视。但是Facebook效应意味着普通个体成为信息的最初源头,就像在哥伦比亚和伊朗所发生的事情那样,你根本不需要有什么特别之处或有什么专长。Twitter则是另外一项功能精简的服务,它也可以让任何人通过互联网发布消息。Twitter同样也拥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

    而Facebook和Twitter也可能会变得具有建设性或破坏性。它们使全世界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拥有了社会化的影响力,这样也许会带来破坏性的变革,在有些社会条件下甚至会破坏那些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稳定。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在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地,人们利用它们来挑战长期以来对人民进行残酷*的政权和法规。Facebook使人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组织起来。

    我实在不知道为什么Facebook效应的自我组织能力能如此理所当然地被应用到了*中。

    在2008年,由Facebook群组组织的大型打水仗活动在英国利兹市举行。紧随其后在2008年9月,有超过1000个人在密歇根州的大急流城(GrandRapids)进行了20多分钟的枕头大战,参与者都是在Facebook上听说的这次枕头大战。当Facebook上的年轻人通过这种方法发泄的同时,枕头大战也成了全世界的流行风尚。

    作为一项营销工具,Facebook也并未有丝毫逊色,如果商人们掌握了发起活动的方法,他们就能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同样,Facebook效应还代表了它所具有的类似于媒体的影响力。在Facebook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编辑,成为内容的创作者、制作人或散布者。大家可以扮演传统媒体中的任何角色。Facebook效应可以即刻集结一群同好,他们喜爱的可能是同一则新闻、一首歌或是一个YouTube视频。最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一天我不经意地看到朋友的新闻源里有“道琼斯指数上涨”的字样,过去我只可能从雅虎新闻、广播或电视里获得这样的消息。

    游戏,作为Facebook发展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意识到了Facebook效应的价值所在。好的游戏借助Facebook效应可获得每周1200万忠实玩家的青睐。

    PlayStation、X…box和任天堂Wii已经成为上一代人的玩具。而现在,所有的游戏平台都在尝试与Facebook连通。

    当Facebook的用户增长到5亿时,我们在想的是,Facebook效应是否会因为人群数量变得庞大而有所不同呢?它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将当今政治宗教混乱、环境经济条件恶劣的世界重新聚合起来的力量呢?拥有一个聚合了来自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的通信工具,应该不是一件坏事吧,你说呢?

    说到Facebook将世界聚合起来的能力,没有人能比彼得。泰尔(PeterThiel)更相信这一点了。泰尔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派,他对石油、外汇和股票的灵敏嗅觉使他拥有了上亿身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企业家,是现在被eBay收购了的PayPal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在2004年夏天,他是第一位向Facebook投资的风险资本家,从那时起,他就成了Facebook董事会的一员。

    泰尔告诉我说:“21世纪上半叶,投资行业最重要的主题是全球化的实现方式。没有全球化就没有全世界的未来。不断扩大的冲突和战争是阻碍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现在拥有的技术能使全世界毁灭。如果全球化失败就没法进行投资。”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的言论让人振奋。“于是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进行什么样的投资能加速全球化的实现,而Facebook即是再理想不过的投资目标。”

《》  相关内容 序言  Facebook效应(6)

    2006年夏天,一位公关人员打电话询问我是否想和马克。扎克伯格会面,在此之前我并没有过多注意Facebook。我知道这会是很有趣的事情,于是答应了。身为《财富》杂志的高级科技编辑,我见过各种科技公司的领导人。不过当在曼哈顿市中心的高档餐厅和这位22岁的年轻人会面时,我实在难以相信他就是时下最著名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看起来实在太年轻了!他开口说话了:“我们讲究效用,”他的声音很严肃,“我们并不是想让用户在网站停留尽可能长的时间。我们所做的是让人们可以在网站拥有好的体验,使他们在上面所花的时间有价值。”他不大喜欢开玩笑,并努力让我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公司和看法上,而且他做得很成功。

    和他交谈得越多,我就越觉得他很像我经常会面的那些成功的但也更成熟的首席执行官和企业家,于是我不经意地跟他提到我觉得他是一个天生的首席执行官。在我看来,这是很大的褒扬,我从不轻易对人作出这样的评价,而他却觉得像被侮辱了一样,表情有些扭曲,厌恶之情溢于言表。“我从来没想过要运营一家公司,”几分钟后他这样说道,“对我来说,商业只是一种完成事情的方式。”在剩下的访谈过程中,他一直在说着那些只有拥有远见卓识的商业领袖才会有的见解。从那时起,我就坚信Facebook的价值将会提升。那次会面后,我写了一篇名为《为何Facebook如此有意义》的专栏文章。一年之后,扎克伯格邀请我去他的公司参观,以便写一篇关于Facebook将引入外部开发软件这一突破性进展的独家报道,我对Facebook的了解也开始更加深入。那一次的变革使全世界都改变了对Facebook的看法。在2007年末,我开始觉得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司之一。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难道不应该写本书来说说它吗?

    现在,Facebook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总部有1200名员工,年收入达到5亿美元。25岁的扎克伯格依然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由于他的决策力、战略头脑以及一点点运气,他依然掌控着公司的财政大权。如果不是这样的话,Facebook很有可能会成为某个大型媒体或网络公司名下的附属站点。收购者们不断递出橄榄枝——如果他同意,几十亿美元就能成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