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译-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释】
① 宁武子:卫国人,庄公之子,文公、成公时的大夫。姓宁,名俞。“武”,是他死后的谥号。
② 知:同“智”。
③ 愚:本义是愚笨。这里指装傻。
子在陈曰①:“归与②!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③,斐然成章④,不知所以裁之⑤。”
【今译】
孔子在陈国时,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家乡的学生们,志向远大,心气挺高,而行为粗率简单,文采都有可观的成就,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节制、指导他们。”
【注释】
① 陈:春秋时的古国,妫(guī规)姓。商殷灭亡后,周武王找到了舜的后代妫满,封他于陈。其地约在今河南省东部(开封市以东)、安徽省北部(亳县以北)一带,故都在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春秋末年,陈国被楚国所灭。
② 与:同“欤”。语气助词。
③ 吾党:我的故乡(鲁国)。古代五百家为一党。 狂简:“狂”,指心气很高,志向远大;“简”,指行为粗率,简单化,做法不高明。
④ 斐然:“斐(fěi匪)”,本义指五色错杂。形容有文采的样子。章:花纹,文采。引申为文学,文章。
⑤ 裁:节制,控制。这里有“指导”的意思。此句,《史记·孔子世家》为“吾不知所以裁之”。由此推断,文中省略的主语应是“吾”。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①,怨是用希②。”
【今译】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仇怨,〔人们对他〕怨恨因此就少了。”
【注释】
① 伯夷、叔齐:是殷朝末年一个小国的国君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姓墨胎。兄伯夷(一说,名允,字公信,“夷”是谥号),弟叔齐(一说,名智,字公达,“齐”是谥号)。孤竹君死后,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互相让位,谁都不肯做国君。后来,二人都逃到周文王所管辖的区域。周武王兴兵伐纣时,他们曾拦车马进行劝阻。周灭殷后,传说他们二人对改朝换代不满而耻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采薇(一种野菜)为食,终于饿死。
② 是用:因此。 希:同“稀”。少。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①?或乞醯焉②,乞诸其邻而与之。”
【今译】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呀?有人向他要点醋,他〔没直说没有,却是〕到他的邻居家去要了点醋,给了那人。”
【注释】
①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庄子》、《战国策》中又称“尾生高”。鲁国人。以直爽、守信而著称。传说他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女子没按时来,尾生高守信不移,一直在约会处等候。后来,河水暴涨,尾生高抱住桥柱子死守,终被淹死。后世戏曲以此情节编为“兰桥会”。
② 醯(xī西):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①,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②,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今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假装出一副好看的脸色,表现出过分的恭敬,对这种人,左丘明以为可耻,我孔丘也以为可耻。把怨恨隐藏在心里,表面上却假装出一副与人友善要好的样子,对这种人,左丘明以为可耻,我孔丘也以为可耻。”
【注释】
①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担任过鲁国的太史(朝廷史官),乃楚左史倚相之后,与孔子同时或较早于孔子。相传左丘明曾为《春秋》作传(称为《左传》),又作《国语》(也有学者认为,《左传》和《国语》的作者并非一人,二书也并非左丘明所作)。又传说,左丘明是个瞎子,故有“左丘失明”之说。
② 匿: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
颜渊、季路侍①。子曰:“盍各言尔志②?”子路曰:“愿车马衣裘③,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④,无施劳⑤。”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今译】
颜渊、子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有车马乘坐,穿又轻又暖的皮衣,而且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穿破旧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转问〕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的孩子们得到关怀养护。”
【注释】
① 季路:即子路。因侍于季氏,又称季路。 侍:服侍,陪从在尊长身边站着。《论语》中,单用“侍”字,指孔子坐着,弟子站着。用“侍坐”,指孔子坐着,弟子也坐着。用“侍侧”,指弟子陪从孔子,或立或坐。
② 盍(hé何):何不。
③ 裘(qiú求):皮衣。
④ 伐:夸耀,自夸。
⑤ 施:表白。一说,“施”,是施加给别人。句中“无施劳”,是不把劳苦的事加在别人身上,即自己不辞劳苦,对劳累的事不推脱。
子曰:“已矣乎①!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②。”
【今译】
孔子说:“罢了啊!我还没见过看到自身的错误而能发自内心自我责备的人。”
【注释】
① 已:罢了,算了。下面的“矣”“乎”,都是表示绝望的感叹助词。
② 讼(sòng宋):责备,争辩是非。
子曰:“十室之邑①,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今译】
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小村邑里,也一定有如同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这样爱好学习啊。”
【注释】
① 十室:十户人家。古时,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一邑共有三十二户人家。“十室之邑”极言其小,是指尚且不满三十二家的小村邑。
雍也篇第六(共三十章)主要讲孔子与弟子们的言行。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①。”
【今译】
孔子说:“冉雍啊,可以让他坐尊位做卿大夫。”
【注释】
① 南面:就是脸朝南。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正位。从君王、诸侯、将、相到地方军政长官,坐堂听政,都是面南而坐。
仲弓问子桑伯子①。子曰:“可也,简②。”仲弓曰:“居敬而行简③,以临其民④,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⑤?”子曰:“雍之言然。”
【今译】
仲弓问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可以,办事简要。”仲弓说:“为人严肃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又办事简要,用这样的方法去对待人民,不也是可以的吗?〔但是〕为人随便,办事又简易粗率,〔如果那样〕岂不是太简单化了吗?”孔子说:“冉雍,你的话是对的。”
【注释】
① 仲弓:就是冉雍。 子桑伯子:人名。其身世情况不详。有的学者认为,子桑伯子是鲁国人,即《庄子》中所说的“子桑户”,与“琴张”为友。又有人以为是秦穆公时的“子桑”(公孙枝)。但皆无确考。
② 简:简单,简约,不烦琐。
③ 居:平时的做人,为人,居心。
④ 临:面对,面临。这里含有治理的意思。
⑤ 无乃:岂不是,难道不是。 大:同“太”。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①,不贰过②。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③,未闻好学者也。”
【今译】
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谁是爱好学习的呢?”孔子回答:“有一个叫颜回的,很好学,〔他从来〕不拿别人出气,不犯同样的过错。〔但〕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那样的人了,没听到有好学的人啊。”
【注释】
① 迁怒:指自己不如意时,对别人发火生气;或受了甲的气,却转移目标,拿乙去出气。“迁”,转移。
② 贰:二,再一次,重复。
③ 亡:同“无”。
子华使于齐①,冉子为其母请粟②。子曰:“与之釜③。”请益④。曰:“与之庾⑤。”冉子与之粟五秉⑥。子曰:“赤之适齐也⑦,乘肥马,衣轻裘⑧。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⑨。”
【今译】
子华出使去齐国,冉求为子华的母亲请求给些小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了他小米八十石。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肥马驾的车,身穿又轻又暖的皮衣。我听说过,君子应周济急需的人,而不要使富人更富。”
【注释】
① 子华:即公西赤。
② 冉子:即冉求。“子”是后世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时加上的尊称。 粟:谷子,小米。
③ 釜(fǔ府):古代容量名。一釜当时合六斗四升。古代的斗小,一斗约合现在二升,一釜约等于现在一斗二升八合。一釜粮食仅是一个人一月的口粮。
④ 益:增添,增加。
⑤ 庾(yǔ雨):古代容量名。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约合现在四升八合。一说,一庾当时合十六斗,约合现在三斗二升。
⑥ 秉(bǐng饼):古代容量名。一秉合十六斛,一斛合十斗。“五秉”,就是八百斗(八十石)。约合现在十六石。
⑦ 适:往,去。
⑧ 衣(yì义):穿。
⑨ 周:周济,救济。 继:接济,增益。
原思为之宰①,与之粟九百②,辞。子曰:“毋③!以与尔邻里乡党乎④!”
【今译】
原思为孔子家做总管,[孔子]给他小米九百斗,[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拿给你家乡的人们吧!”
【注释】
① 原思:孔子的弟子。姓原,名宪,字子思。鲁国人(一说,宋国人)。生于公元前515年,卒年不详。孔子在鲁国任司寇(司法官员)时,原思在孔子家做过总管(家臣)。孔子死后,原思退隐,居卫国。 之:指代孔子。
② 之:代指原思。 九百:九百斗。一说,指九百斛,则是九百石。不可确考。
③ 毋:不要,勿。
④ 邻里乡党:古代以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这里泛指思念家乡的人们。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①,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②?”
【今译】
孔子谈论仲弓,说:“耕牛生的一个小牛犊,长着整齐的红毛和周正的硬角,虽然不想用它〔作为牺牲祭品〕,山川之神怎么会舍弃它呢?”
【注释】
① “犁牛”句:“犁牛”,杂色的耕牛。“子”,指小牛犊。“骍”,赤色牛。周代崇尚赤色,祭祀用的牛,要求是长着红毛和端正的长角的牛,不能用普通的耕牛来代替。这里用“犁牛之子”,比喻冉雍(仲弓)。据说冉雍的父亲是失去贵族身份的“贱人”,品行也不好。孔子认为,冉雍德行才学都好,子能改父之过,变恶以为美,是可以做大官的(当时冉雍担任季氏的家臣)。
② 山川:指山川之神。这里比喻君主或贵族统治者。 其:表示反问的语助词。怎么会,难道,哪能。 舍:舍弃,不用。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①,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②。”
【今译】
孔子说:“颜回啊,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违背仁德,其馀的〔弟子们〕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德而已。”
【注释】
① 三月:不是具体指三个月,而是泛指较长的时间。
② 日月:一天,一月。泛指较短的时间,偶尔。 至:达到,做到。
季康子问①:“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②?”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今译】
季康子问:“仲由,可以让他做官从政吗?”孔子说:“仲由果断勇敢,对于从政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说:“端木赐,可以让他做官从政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从政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说:“冉求,可以让他做官从政吗?”〔孔子〕说:“冉求,多有才能,对于从政有什么困难呢?”
【注释】
① 季康子:季桓子之子,公元前492年继其父任鲁国正卿。孔子的弟子冉求,曾帮助季康子推行革新。
② 何有:有何困难。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①。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②。”
【今译】
季氏派人去请闵子骞担任费邑的行政长官。闵子骞〔对来的人〕说:“请好好地为我辞掉吧!如果第二次再来找我,那我必定是在汶河以北了。”
【注释】
① 闵子骞(qiān千):姓闵,名损,字子骞。鲁国人。公元前536年生,公元前487年卒(一说,公元前515年)。孔子早年的弟子。相传是有名的孝子,受到孔子的赞赏。其德行与颜渊并称于世。 费:此读bì,音毕,是季氏的封邑,在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