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求生记-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是郭嘉这轻松无比的姿态带动了守城的曹兵。原本人人紧张的气氛很快被轻松的心态所取代。想想也是,五千留守地曹兵再加上三千多袁尚降卒,兵力相差并不大。至于那三千降卒,绝大部分老早就对乌丸胡骑肆意劫掠乡里的事看不顺眼,只是苦于袁尚的军令一次也没能出击过,现在摆明了有机会能和这些胡骑面对面的干上一仗出出心中恶气,个个都摩拳擦掌的巴不得胡骑马上攻城,好让自己用手边的箭矢、石木好好的教训他们一顿。
北平城攻防战随时可能会打起来,郭嘉却在门楼里面翘起了二郎腿,时不时的还举起酒葫芦灌上一口……茶。人老郭可不是不分时候乱喝酒地人,现在大战在即,他早就把葫芦里地酒换成了茶。这样即有酒的香气解解干瘾,又能保证自己的清醒状态。
几口茶水下肚,郭嘉向门楼前地卫士问道:“城外胡骑是否在整装列阵准备攻城?”
“是,不过阵型散乱不堪,看得出来都是些乌合之众,从未真正的训练过。”
郭嘉冷笑几声心道:“官渡一战袁绍犯了不救乌巢军粮的大错,儿子精明些没有再犯这错,只是调来抢回粮草的军兵不太合适。只是按说沮授、田丰不会犯这种错吧?调万余胡骑来攻城?步兵回援的主道被主公挡住了是没错,用快速的骑兵迂回到北平附近强行夺城也在情理之中……哦,很可能是蹋顿早就与袁尚貌合神离,想借此机会抢下北平城。必竟北平城
着那么多的粮草军需,换谁不会垂涎三尺?也罢,若就要好对付得多——真当我郭嘉只会出谋画策不会领兵打仗不成了?哼!”
一念至此,城外也传来了胡骑们的喊杀之声,显然是开始攻城的前奏。郭嘉把葫芦往桌上重重一放,下令道:“传令下去,胡骑未及半箭之地不许放箭!一入半箭之地给我万箭齐发!XXD,》+极多,花的又不是主公的钱。”(PS一下,袁绍的弓弩兵可是很出兵的,打公孙瓒和曹操的时候,这二位可没少在弓箭上吃苦头,因此北平城里的弓箭多不算怪事吧)
片刻之后,原本晴朗的天空中下起了骤雨。当然,这雨是能用壮观这个词来形容的箭雨。如果陆仁在场观战的话,或许会感慨一声“电影《刺秦》里的箭雨也不过如此”。
双方箭来箭往,但很明显胡骑要吃亏得多。郭嘉调在北门守城的军兵虽然仅有两千多曹兵和不到两千的袁军降俘,但曹军训练有素,那些降俘又大多擅长弓弩,在整体的素质上就强出胡骑不少;北平城的百姓一向愤恨这些异族,此刻搬石运箭救助伤员格外的卖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北平城曾是白马将军公孙瓒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大本营,这位与异族交兵多年的将军很清楚胡骑的作战特点,因此北平城的城防有很多方面是专门针对胡骑的特点而设计的。现在这些设施派上了大用场,为曹军极大限度的减少了伤亡。
一场壮观的箭战对射下来,万余胡骑竟然伤亡过千,不得不暂时退出了北平城箭雨的射程之外。郭嘉适时的下令停止射箭,来到城墙上观望战场上的情况。只见城外已是一片狼籍,过千胡骑与马匹的尸体散乱在那里,还有不少受了伤的人或马,亦或是失去了主人的战马在战场上悲鸣。两军相峙,中间却隔着这样的一片场地,无形中生出一股凄凉的肃杀之意。
身边的将校问道:“郭大人,要出城追击吗?或是派些人出去打扫一下战场……”城外零落的战马不下两百匹,让人看着都眼馋。
郭嘉摆摆手道:“不可!胡骑虽然败了初阵,但并未去远,很显然是想诱使我军出城。战马习群,他们退去时完全可以把这些战马带走,现在却任其散落,就是诱我出城之举。传令,四门继续严加防范,非我亲手令喻不得出城……你,去把袁军降将杨威杨文龙请来这里。”(感谢杨书友友情龙套)
过不多时,杨威怯生性的来到郭嘉面前见礼。郭嘉看看这位杨威,笑道:“杨司马不必拘礼,请坐。”
杨威小小心心的在席中坐下,问道:“郭祭酒召某至此有何吩咐?”
郭嘉道:“杨司马原是北平城的西门令,麾下有多少人马?”
杨威道:“不多,只有两百余人。”
郭嘉笑道:“我听说杨司马最擅长的不是领兵上阵,而是逃跑,连带着手下的两百余人个个都一遇战事就逃得飞快。你领这两百人前后有两年多的时间,经历的战事不在少数,至今却无一人伤亡,都与你这能跑的本领有关,可有此事?”
杨威脸也不红一下,似乎是早就被人说得皮厚无比,当下向郭嘉一拱手道:“确有此事。所以某从军数年未得进升,后来任这城门令也是因为某与部下跑……脚力出众,所以专司各处传令送信的差事。”
郭嘉道:“你和你的部下并不适合在战场上混口饭吃,我现在给你个机会,只要你和你那两百部下能把这件事办妥,我可以先送你们去乐陵暂居数月,等到夷州商队春夏之际到乐陵行商之时,你们便可以拿着我的信为荐,去海外夷州定居。”
杨威立刻瞪大了双眼问道:“郭大人此言当真?真的能送我们去夷州定居?”夷州船队到过右北平很多次,多多少少总有些夷州富足安定的消息流传出来,杨威有所耳闻不足为奇。很早的时候他就想迁移去人们口中富庶安定的夷州,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而已。
郭嘉笑道:“绝无虚言。实话告诉你,夷州大族宗主陆仁,正是与我当年并称曹营两大浪子的那个陆义浩。有我的书信为荐,定能让你与你的两百部下前往夷州。怎么样,你做不做?”
杨威迟疑了一下,小心的应道:“大人,若是太过凶险之事……只怕小人做不来……”
“……保证不是什么凶险之事,以你逃命的本事当万无一失才是。”
第二卷
第二三一回(中)
幕垂垂,被人们戏称为“逃命司马”的杨威带着手下超会逃命的部下偷偷的出了北平城西门。只是他们这回不是战场逃亡,而是……押运着几十车粮草出的城!
杨威小小心心的走在队伍最前面,当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哪里会有点什么动静他马上就能觉查得到。也难怪,杨威本是东莱人,小时候因为黄巾之乱的缘故和家人想去辽东躲避战乱,可是在半路上就被山贼劫掠一空,堪堪逃得性命。自那时起杨威就养成了一个遇事逃跑第一保命优先的个性,而且还真给他练就了一身超乎常人的警觉性与观察能力,一但发现苗头不对他绝对是第一个转身就逃的人。
按说这种一流逃兵是没理由还能在军中混饭吃的,逃回去也多半是砍头的下场。可也是事有凑巧,官渡之战后的黎阳、仓亭一役袁绍再次大败,他领着两百多人逃命的时候(这些人知道要逃命跟着杨威就准没错)顺便救了一个中箭的将校。其实也不能说顺便,杨威知道自己总是遇战则逃的事总有一天会让他没有容身之所,见这个将校衣甲华丽肯定是大官,救了他说不定能为自己留条混饭吃的后路,于是就救了他,还亲自一路背着这将校逃回城,却没想到这将校正是袁绍二子袁熙。
这下可好,都说功高莫过于救主,杨威救了袁熙,那他遇战就逃的事也没人敢去说他。袁绍死后三子分地。杨威自然就跟在袁熙地身边。袁熙本来有意让杨威当他的亲兵,但杨威却隐约的感觉到跟随在袁熙的身边对自己没什么好处,于是就恳求袁熙给他个城门司马的小官,平日里送送信传传令什么的,既没危险又能混到饭吃。对于救命恩人的这个小小的要求袁熙自然是一口应允,所以平时杨威也混得不错。再后来袁熙与袁尚联合,应袁尚之邀转屯北平要地,杨威也跟来了北平城接着当城门司马。
北平被曹操夜袭攻克。袁熙自尽。杨威本来是有机会一个人逃出城去地。可他也是良心未,不忍心丢下自己那两百一起逃命地兄弟,于是便一狠心向曹军投了降……
这会儿杨威在队前小心翼翼地开路,身边的两个小兵悄悄问道:“杨哥,这种玩命的活咱们一向是不做的,怎么你这回会接下来?”
杨威道:“此一时彼一时,咱们现在是败军降俘。不像以前我头上还有袁二公子护着,那个时候咱们只要不出大错就不会有事。可现在就不一样了,军令发下来,咱们要是敢不做事那就是掉脑袋的大事。”
“可是杨哥,这活是不是也太凶险了点?就咱们这两百来人送粮去易京……随时都可能会碰上城外那些胡骑啊!要不你看咱们是不是把这些车粮草卷了再一起逃往别处?”
杨威道:“去去去,尽出馊主意,卷了这些粮米咱们又能逃去哪里!你说的那些个废话我能不清楚吗?现在也不妨实话告诉你们,这可是郭嘉郭大人给我们的一个机会。只要我们能把这差事做好了。郭大人就会送我们去夷州过活。”
“杨、杨哥你说地是真的?郭大人真能送我们去夷州?”
杨威一挺胸脯:“你们自己说,虽说每次逃命我都是逃得最快的一个,但我从来没做过对不起你们这些兄弟的事对不对?我什么时候又骗过你们?”
“杨哥。兄弟们都信得过你才会一直跟着你,我们是担心这郭大人会食言啊!再说这郭大人又怎么会认识夷州的人,他说这话真的能信吗?”
杨威道:“我看郭大人不像是那种会食言的人。还有啊,郭大人都和我交了底——你们都知道当年曹营的两大浪子吧?”
“知道,一个是城中地郭嘉郭大人,另一个是‘三年境内丰’地陆仁陆义浩。不过听说陆仁在官渡之战后借假死逃离了曹营,之后去了江东经商,再往后就不知道了……”
杨威道:“我也是郭大人告诉我的,陆仁其实就在夷州,也可以说夷州富足就是出他之手。郭大人和陆仁的关系可不一般,只要我们能办好这几次地差事,郭大人就会写封信给陆仁,举荐我们去夷州过活。兄弟我可告诉你,咱们虽然是一向是遇战则逃、保命优先,可是该拼的时候咱们也得去拼一下。喂小六子,你那个什么三叔公的四表婶的……反正是你那个亲戚不是去了夷州又随船回来了一次吗?那小子傻傻楞楞的,在夷州却混得人五人六,听说还起了新房娶了媳妇
就是回来劝家里几号人也去夷州过活。你说他那么混出点样来,咱们可不比他差,多半也会比他混得更好些是不是?”
“没错哦!听说夷州一直在招慕人丁开田做工,只要是肯去的再怎么样都不会让你饿着肚子,要是肯干混个衣食不缺绝没问题。不像在这里,咱们当兵混饭,粮饷还总是拖欠着。”
杨威道:“兄弟们都很想去夷州,可是没时间没机会也没门路是不是?现在有这么个难得的机会不拼一拼可对不起自己。现在这差事险是险了点,不过有我在你们怕什么?”
众士卒一齐点头,接着默默赶路。
行至一处山林交接之处,杨威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吩咐道:“大家都累了,就在这里先歇息一下,顺便点起篝火烤烤干粮……”
“杨哥你开玩笑的吧?歇歇脚到也罢了,点起簧火不是把胡骑引到这里来吗?”
杨威一屁股在地上坐下道:“就是要把他们引来!大家只管生火歇息,记得离林子近一点,胡骑一来咱们就马上躲进林子里再逃回北平城。”
“啊——!?这丢了粮车再逃回去,不是送死吗?”
杨威道:“不该问的咱们别问,反正是郭大人要我们这样做的。其实他还真是找对了人,打仗咱们是不行,可逃命的功夫咱们绝对一流。大伙儿可记好了,胡骑一来咱们就四散奔逃,明日午时一定要逃回北平城西门,想进城只有午时才会有人接咱们。”
两百士卒各自疑虑不定,但出于对杨威的信任还是依言行事。二十团簧火相继点燃,在黑夜中格外的显眼,十数里之外都能清楚的看见。两百士卒席地而坐,紧张的戒备着周围,一但有什么风吹草动便会争先恐后的躲入林中。
簧火的燃烧声噼叭作响,一些士卒也在小声的交谈。杨威稍坐了一会儿便站起身来在周边来回的游走,用他历经多年磨练出来的超乎常人的警觉神经探视周边。也不知过去了多久,杨威突然一举手示意士卒们禁声,自己趴到了地上去伏地听声(不是伏地挺身)。片刻之后他猛的跳起身来大叫道:“快入林快入林!正北方有马蹄声,大概有几百骑!兄弟们该逃了啦!”
这声大叫不是命令却比命令还管用,两百士卒忽拉一下子全部用最快的速度起身、奔跑,转瞬之间便已经全部隐遁入林中。搞笑的是逃跑他们还能分清队列方向,没有自相践踏,不知道的人还会以为他们是训练有素的部队——退而不乱,不是训练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