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100个世界景点背后的故事 >

第10章

100个世界景点背后的故事-第10章

小说: 100个世界景点背后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部分在意大利,过一天罗马假日

    追随公主脚步游览浪漫之都    
    史克栋    
    很多人向往热情之国意大利,更向往“世界之都”——罗马,但他们也常常向记者抱怨,罗马实在太大了,可看的东西又多,好比一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让人不知从何下手。每当这个时候,记者都会向他们推荐一种既省时又浪漫的观光方式:跟随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的脚步,沿着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影片《罗马假日》中的路线,在罗马这个既充满文化气息又罗曼蒂克的古都,过一个完整的阳光假日。    
    “按图索骥”,这趟旅行的起点就是马尔他街51号,电影中这里是记者乔•;布莱德利的住所。现在这里大门紧闭,四层小楼由于风吹日晒显得有些破旧,一些窗户连玻璃都没有,只是用块塑料布挡着。    
    马尔他街仍然是那样宁静,两侧的小店铺依然古色古香,古玩店、小画廊、手工作坊依然相邻为伴,如果安妮公主回来,一定会找到当年的感觉。熟悉罗马的人都知道,马尔他街历来是罗马文人喜欢聚集的地方,意大利著名的电影大师费里尼生前就住在这条大街上。    
    距马尔他街只有几步之遥的便是当年让安妮公主十分着迷的西班牙广场。文坛巨匠拜伦、歌德、安杰里科、考夫曼、巴尔扎克、司汤达、安德逊等名人都曾在广场附近的街上居住过,英国诗人济慈就是在大台阶靠右边的那间屋子里与世长辞的。    
    在乔和他的同事陪同下,安妮公主也曾登上过这些通往三位一体山丘的著名大理石台阶。它们由建筑师德•;桑蒂斯和斯佩基设计,这两人同时还是西班牙驻罗马教廷大使馆官邸的设计者,西班牙广场便由此得名。半个世纪以来,大概没有哪处的石阶能如此风光无限引人注目,简直就是罗马文化活动的天然舞台:每年春季这里摆满了盛开的杜鹃花,成为花的世界;到了夏天,这里又成为展示意大利时装的天然舞台,来自世界各地的名模身着霓裳款款而下,将人们带入炫目而神奇的意境。    
    大台阶对面的水道大街入口处坐落着当年安妮公主品尝意大利咖啡的地方——格雷科咖啡馆,不过若今天你来到这里,能够品味的决不止是香醇的咖啡,这条街现已成为罗马名牌时装大都会,瓦伦蒂诺、费雷、范思哲、阿尔马尼等品牌都在这里设了专卖店。一圈走下来,缤纷的颜色、亮丽的橱窗、时髦的人群,真是耀眼夺目、应接不暇。安妮公主离开西班牙广场之后,与乔来到了被称为罗马喷泉之最的“许愿泉”。多少世纪以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若你能背向喷泉朝水池中投中一枚硬币,就可以重返罗马,所以这里永远都游人如织。这座喷泉始建于1730年,正式完工花了30多年时间,真是让人惊叹。这30年都花在塑造海神的形象上了:海神内笃诺站在海贝上,迈着稳重而庄严的步伐,海贝由两匹海马牵引着,它们分别象征着平静和波涛汹涌的大海。    
    离开许愿泉、经过当年墨索里尼曾发表参战宣言的威尼斯广场和真理之口广场,安妮公主来到了罗马的象征——大斗兽场。当年这里是一座巨大的露天剧场,意大利语称为“科洛赛奥”(即“庞然大物”的意思)。据说当年建造这个庞然大物时共动用了4万奴隶,建成竣工的庆祝活动持续了100天,杀死了5000头猛兽,有上百名角斗士丧生。整个剧场可以容纳至少5万名观众,但一年四季的游客还是天天在售票处排起长龙。    
    追随安妮公主脚步的最后一站,就是位于台伯河畔的天使古堡了。这里其实是公元139年建成的一座皇帝陵园,只是由于罗马多次受到外族人侵袭,而这个建筑坚固易守,后来就多被用做防御性堡垒了。天使古堡与梵蒂冈只有几百米之遥,为此,在教皇受到战争威胁时,这里曾经是教皇的避难所。它与梵蒂冈之间有一条暗道相通,遇到危险时,教皇可通过这一通道从梵蒂冈潜入这座堡垒。    
    天使古堡是灰姑娘安妮重新成为公主前的最后一个场景,紧跟在后面的就是那个比较悲伤的结尾了。不过您游览的脚步应该不会在悲伤中停止,罗马永远都像个巨大的宝库,等待着您实现许愿泉前的愿望——再一次来到罗马。


第二部分穿过三座“凯旋门”

    位于俄德法三国都与拿破仑有关    
    韩庵    
    到欧洲旅行,如果飞机来飞机去,走马观花,总归印象不深。要说真的好玩还是要自己开车前往。那天早晨我出门时,天上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来到莫斯科的库图佐夫大街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路中央的那座凯旋门。    
    说起莫斯科的这座凯旋门,还有一段故事。1814年,为庆祝战胜拿破仑和俄军将士从西欧远征归来,莫斯科人在特维尔关卡建立了一个木制凯旋门。后来,木制凯旋门腐烂了,几经周折,才于1968年在库图佐夫大街建成了一座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凯旋门。这座凯旋门高28米,是按照古罗马康斯坦丁凯旋门样式建造。门的基座上共竖立着6组12根圆柱。圆柱用生铁铸成,高12米、重16吨。圆柱之间站立着手持盾牌和长矛的勇士,勇士头顶的墙壁上是反映俄军同法军作战的浮雕。凯旋门顶部安放着6匹马拉的凯旋车,车里坐着胜利女神,她的右手高擎着月桂花环,面向城市入口处。整个凯旋门用白石贴面,在黑色圆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一路西行,漫天皆白。当汽车驶近白俄罗斯布列斯特要塞时,周围的景色开始发生变化。一进波兰,原野上的白雪不见了,到处是一片片青绿的冬麦和平坦的牧场。难怪地理学家说,欧洲的地理分界线是沿波罗的海三国穿过波兰向南延伸的。    
    来到德国首都柏林时,天色将晚。我急忙驱车来到该市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参观。勃兰登堡门高20米,位于菩提树下大街西端,始建1788—1791年。1795年德国人又在门梁上安装了胜利女神驾驶的四马车。从建筑用途上讲,这座门曾是柏林市的西城门,但从建筑式样上看,这座门具有古罗马凯旋门和古希腊雅典卫城山门的特点。从历史意义上说,这座门堪称德意志第一门,许多外国人都称其为“德国凯旋门”。    
    勃兰登堡门竣工后就成了历史的见证:1806年10月24日,法军战胜普鲁士军队,占领柏林,拿破仑在这座城门下接受了“柏林城钥匙”。后来,根据拿破仑的命令,法军取下门上的四马车,运回巴黎。直到1813年解放战争获胜,普鲁士人才从巴黎取回四马车,重新安放到城门上。1945年4—5月间,在苏联红军发动的柏林战役中,柏林城其余17个城门全部倒塌,惟有勃兰登堡门奇迹般地保留下来。1961年8月,民主德国开始在这座门后修建柏林墙,1990年柏林墙倒塌,勃兰登堡门又成了德国统一的象征。    
    沧桑的岁月不断改变着勃兰登堡门原来的容貌。它曾被涂成淡咖啡色、浅绿色、艳黄色和天蓝色。2000年底,德国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整容”,恢复其原来的本色——白色。    
    离开勃兰登堡门时,我发现门前的广场叫“巴黎广场”,于是我决定向巴黎进发。走过号称世界最美的林阴道——香榭丽舍大道,远远就看到了那座闻名遐迩的凯旋门。除埃菲尔铁塔外,凯旋门恐怕是巴黎市最抢眼的一张名片了。    
    巴黎凯旋门也是依照古罗马凯旋门的样式建造的,其规模却大了一倍。它高50米、宽45米,呈淡黄色,显得气势磅礴。这座凯旋门也和拿破仑有着密切联系。1806年,为庆祝法军胜利,拿破仑决定在巴黎建一座凯旋门,但这项工程直到1836年7月才最后完成。这时,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早已在寂寞中死去。虽然人死了,凯旋门的外壁上仍镶嵌着10块反映法兰西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浮雕,凯旋门的内壁上则镌刻着同拿破仑出生入死的558位将军的名字。    
    1840年,法国人为安葬拿破仑的遗骸,在凯旋门下举行了追悼会。1885年为悼念拿破仑部下的儿子、伟大作家雨果,凯旋门曾披上黑纱,但法国人做梦也想不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凯旋门会落入德国人手中。这使我联想起曾经在俯首山上同一位俄军上校谈起莫斯科的凯旋门。那位上校指着远处的凯旋门不无自豪地说:“外国军队曾从许多国家的凯旋门前经过,但莫斯科的凯旋门却是个例外。”    
    是呀,历史上,法国人、德国人和俄国人有着数不清的恩恩怨怨。每次战争过后,总会有人痛饮凯旋的美酒,也总有人独吞用眼泪和耻辱酿成的苦酒。这一座座默默无言的“凯旋门”就是一个民族命运沉浮、起起落落的最好见证,尤其是当你3天之内穿越了3座“凯旋门”,体验了它们所蕴涵着的种种酸甜苦辣,那种沧海桑田、无尽恩怨的感觉真是格外强烈。但愿人类将凯旋门留在20世纪,新世纪普天下不再有战争。


第二部分圣母马利亚隐居小灰屋

    土耳其旅游名胜基督徒心中圣殿    
    程卫华    
    土耳其是伊斯兰教国家,却有一个著名的基督教圣地——圣母马利亚的最后隐居地。    
    圣母马利亚的最后隐居地位于土耳其名城伊兹密尔附近的夜莺山上。驱车盘山而上,一路绿树成荫,空气清爽宜人。    
    进入圣区,首先看见的是路左侧一个用以储存淡水的古老蓄水池。再往前,可以看见山腰上的一块空地,那是基督徒做礼拜的地方。每年8月15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教徒会在此举行隆重的基督教仪式,平时常有修女在此唱赞美诗。    
    沿着石子路走到尽头,能看见19世纪考古发掘出的一尊圣母马利亚青铜像。圣母双臂张开,仿佛是向苦难的众生敞开怀抱。拾阶而上,便来到圣母的最后隐居地——一座由灰白色石头砌成的方形小屋,现在是一座小教堂,基督徒称之为“帕那亚•;卡普鲁”,公元4世纪左右建成。据说,小教堂的底部是遗迹,其他部分是后人修缮的。    
    教堂外有一处圣泉,现在已用灰白色的石头修葺成3个拱门形自来水取水处,供人饮水。传说,圣泉水能医治百病,保佑健康。圣泉前不远处竖着几块木板,上面系满了五颜六色的绢布。信徒许愿后将绢布系于此,祈求圣母的庇护。    
    走进小教堂,映入眼帘的是供奉在神龛里的圣母马利亚铜像,铜像前燃着蜡烛,摆有鲜花。教堂内气氛庄严肃穆。隔壁一间屋的墙壁上绘有圣母怀抱圣子图,神龛里摆着一本巨大的《圣经》。    
    关于圣母马利亚最后隐居地的发现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当地的基督徒一直有到帕那亚•;卡普鲁教堂拜祭圣母马利亚的传统。另一传说比较离奇:一位卧床不起的德国修女凯瑟琳梦中来到圣母的最后隐居地,她将梦中所见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1891年,名叫拉泽城斯的人根据书中描述,真在伊兹密尔附近发现了圣母马利亚的最后隐居地。    
    梵蒂冈教廷开始对此发现并不热心,后经考古论证,1961年教皇宣布此处为基督教圣地。圣母马利亚的最后隐居地也因此成为土耳其一个重要的宗教旅游景点。


第二部分听魔笛游德国老鼠城

    循白色老鼠印游览再现格林童话场景    
    青木    
    德国北部有条“童话之路”,全长595公里,从著名的童话作家格林兄弟的出生地哈瑙开始,穿过广阔的威悉河谷地,直到北部的港口城市不来梅,到处充满了童话场景。著名的《格林童话》里的所有故事几乎都是格林兄弟踏遍63座小镇、收集当地的民间故事编写而成的。放鹅的小姑娘正从哥廷根的集市走来,大灰狼在森林里等着小红帽,睡美人在沙巴堡的美丽城堡里休憩……为了重温儿时的梦,我带着《格林童话》向哈默尔恩进发。    
    德国北部的小城哈默尔恩建于1200年,位于威悉河畔,是“童话之路”中最重要的站点之一。格林兄弟笔下的童话故事《彩衣吹笛人》(又称《神奇捕鼠人》)就取材于此。    
    据说,中世纪时,哈默尔恩鼠患猖獗。当时,出现了专门捕捉老鼠的行业,捕鼠人多是能演奏乐器的流浪艺人。1284年,哈默尔恩镇鼠多成患,居民不胜其烦,镇长也束手无策。一天,镇上来了一位身穿五彩长袍的神秘吹笛人,他说如果能给他一笔酬金就可帮助镇上的人驱除老鼠。人们欣然答应。于是,他拿出笛子吹奏起来,老鼠受笛声魔力的吸引,纷纷从房屋里跑到街上,跟着他来到威悉河,结果老鼠全部溺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