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名门 >

第305章

名门-第305章

小说: 名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狡叹乜恚顺砉锔荒职氤ぐ玻馐侵杆罩菸饪ぃ欢厦ぃ崆逍憷觯偈路笔屎砦庠剑菩劢#娇厣揭模殚啥铮寥蚴遥厣咸旃玻馐侵负贾萦嗪肌�
韩不吝辞藻地描绘着江南富庶,张焕也闭着眼睛,想象着那秀丽富甲的东南形胜,一时竟生出了江南一游地念头。 
“安史之乱后,北方满目疮痍,唯有江南商业繁荣、鱼米富饶,给大唐的复苏带来了机会,但自肃宗皇帝起,各地官府对商贾屡经限制,轻则严税苛剥,重则抄家取财,虽然这是摄取军费而不得已手段,但对商贾朝令夕改的做法至今未变,前一任刺史开明,或许鼓励工商,但到了下一任刺史则又限商兴农,打击商贾,这样一来,商贾朝不保夕,便纷纷开店赚钱、入乡买田,使民众始终离不开土地,城镇人口也难以增加。” 
说到这,韩微微叹了一口气又道:“我在吴郡做刺史时,曾有巨商赵千年,家有绫机八百张,有雇工两千余人,昼夜纺织,家财巨万,那些雇工按劳取酬,多则日得三百钱,少也有百钱,吃宿皆在赵家,养活了一大家子人,这样,不费朝廷一米一粟,便可解决近万人的生计,可惜肃宗皇帝听信谗言,派劝农使到江南禁商,把赵千年雇工统统赶回乡里务农,八百绫机付之一炬,赵千年一怒之下回乡买田百顷,终身不再言商。” 
韩说到此,张焕便完全明白了他所指的重镇兴商的深刻含义。发展城市规模、鼓励工商,将人口向城镇转移,这样,即使人口滋生。民众也有口饭吃,而且这又暗合自己废奴制的思路,尤其可以控制豪门世家规模,可谓一举数得,但他也知道事情不是那么简单,还有许多方面要加以配合,比如铸钱地规模,铜矿寻找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一种主流观念的转变。虽然开元以来商人地地位大有提高,而且崔圆执政时,又更进一步放宽对商人的限制,比如商人可以骑马,可以参加科举、可以穿儒袍,但像韩这样建议农商并举,还是秦汉以来的头一遭。绝对会被很多士人反对,事关重大,得从长计议才行。 
韩见张焕已有所心动,便又劝道:“当然这是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我建议可先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改革征榷制。现在盐铁茶酒等大宗商品都是官府专卖,与商人争利,看似官府一时有收入。实则对长远不利,而且除了盐税外,铁、茶、酒并没有多少税利,各人皆私下贩卖,堵也堵不住,当然盐利太大,不但不能放开,而且要加强控制,铁是战略物资也不能放开。其余茶、酒不如放开了反而有利于发展。这是一;其次就是官商问题,据我所知。许多达官贵人开店经商,与民争利,而且不缴一文税钱,尤其利用权力垄断市场,打击大商人、排挤中小商人,这是一个极大地毒瘤,监国不妨利用这次打击楚家的机会,在广陵郡清洗官商,促进商业发展。” 
张焕深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道:“好吧!这件事让我好好考虑一下,我们先集中精力解决楚家的问题。” 
夜幕很快便降临了,韩在张焕府中呆的时间不长,只喝了几杯水酒便告辞了张焕一直将他送到府门外,韩向张焕深施一礼道:“得监国招待,不胜感激,将竭尽全力效忠于监国殿下!” 
张焕亦含笑着拱拱手,他见韩只有十几名随从,便立刻命令李定方道:“派两队亲兵特别护卫韩尚书,以后就一直跟随,不可有丝毫大意。” 
“遵命!”李定方立刻飞跑去点兵,韩却心中大喜,张焕如此重视自己,那就说明刚才的一席话已经有效果了,他连连向张焕施礼,以示内心地感激,随即上了马车,在两百名威武地西凉骑兵护卫下,浩浩荡荡地去了。张焕一直目送他远走,才转身回府,忽然,他见不远处停着三辆极为华丽的马车,便问门房道:“那些是何人地马车?” 
门房看了一眼,连忙道:“那是一名大商人地马车,他求见老爷,并说曾是老爷的故人,管家不敢赶他走,就让他在这里候着,已经快两个时辰了。” 
“故人?”张焕想了想,却怎么也想不起自己的哪个故人是大商人,他便吩咐道:“去把他带过来。” 
门房应了一声,飞奔向马车跑去,片刻,马车车门开了,从里面下来一个极为肥胖的男子,远看仿佛大肉球一般,正吃力地向这边跑来。 
张焕心念一动,他忽然知道这个人是谁了,宋廉玉曾经说过,郑清明在广陵专做跨海贸易,现已是富可敌国,张焕的眼睛慢慢眯了起来,怎么会这样巧呢?自己这两天正在考虑广陵之事,他便来了。 
他见对方行走十分困难,便对李定方笑道:“带两个弟兄去帮帮他。” 
片刻,几名亲兵扶着那肥胖男子慢慢走来,走近了张焕一眼便看见了那双浮肿而好色的眼睛,果然是郑清明,郑清明便是张焕当年在太原读书时好友,是一个有钱的富家子弟,最大地毛病就是好色,一起赴京参加科举时,他因为考引忘在青楼而落榜,后回乡继承家产,数年前朱乱蜀时,他从蜀中逃出去了广陵,在赵严的帮助下做起了和日本的贸易,走私、贩奴无所不为,只短短数年时间,便成了一名富可敌国的大商人,拥有一支二十艘苍舶船的船队。 
虽然郑清明富可敌国,但在张焕面前他却不敢有丝毫放肆,他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草民郑清明叩见雍王殿下!” 
在张焕从前的好友中,除了林知愚战死在武威郡外,赵严做到了广陵郡刺史。宋廉玉做到太常寺少卿,而辛朗也被升为高昌都督、北庭都兵马使,唯独这个郑清明从了商,虽然有钱,但是地位却很低下,张焕听着他熟悉的声音,忽然想起了他当年奔跑去饭堂地速度,心中不由泛起一阵温情,他连忙上前扶起他。拍了拍他地肩膀笑道:“听说你居然娶了一百个老婆,着实令人羡慕啊!” 
郑清明从张焕的眼睛里又仿佛看到了当年地张去病,他惊惧之心渐去,又听张焕打趣他,不由挠了挠后脑勺嘿嘿笑道:“我特地给去病准备一点见面礼。” 
“郑大商人居然给我准备见面礼,是什么?”张焕也不由有了兴趣地问道。 
郑清明立刻扭过头去,向马车中大声吼道:“你们都统统下来。” 
只见两辆马车的车门打开。从里面下来了一群千娇百媚地美娇娘,个个肌肤白皙、容貌秀丽,只看得一群侍卫个个目瞪口呆。 
郑清明有些得意地笑道:“这里面有十五个日本女子和七个新罗女子,年纪都是十七、八岁,且个个都是处子,是我花重金从日本和新罗买来,又教她们歌舞。特献给去病不!雍王殿下。” 
张焕没想到郑清明居然会送自己女人,他怎么可能接受这种礼物,刚要拒绝。却似想到什么,便瞥了一眼身边的侍卫,他们不少人都到了该成家的岁数,自己是该替他们考虑一下了,便点点头对郑清明笑道:“你的礼物我收下了。” 
他随即指了指这群女子对孙管家道:“把她们带进府去交给夫人。” 
“是!”孙管家连忙上前将一群女子引进府内,先在别院先安置了。 
张焕见那群女人走了,这才又问郑清明道:“你来找我,不会是叙叙旧那么简单吧!” 
给他郑清明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来找张焕叙旧。他当然是有事而来。郑清明见左右无外人,便低声道:“我是受赵严之托。有大事告之去病。” 
张焕微微一笑,果然不出自己的所料,赵严对楚家一事没有袖手旁观,看来,他一直很关注朝廷的情况。 
“你随我来!”张焕带着郑清明来到了自己的书房。 
进了书房,张焕让郑清明坐下,又命侍女上了茶,他这才问道:“赵严有什么大事让你转告于我?” 
“具体是什么事他没说,只让我转交一封信给你。”郑清明小心地从怀里摸出一封信,递了过去,亲兵上前接过,转呈给了张焕。 
张焕将信拆开,赵严那刚劲地字体便在他眼前跳出,内容也和他所想大致相同,楚家内部已经达成一致意见,绝不会把淮南军交给朝廷,楚行水每天都在亲自训练军队,并且阻挠漕运船只北上,在信地末尾,赵严表示会坚决效忠朝廷。 
虽然知道会是这个结局,但张焕心中仍旧充满了遗憾,楚行水让他失望了,楚行水还是没有崔家和裴家那样有远见,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是绝对不会再允许世家拥有军队吗? 
张焕心中暗暗地叹了口气,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他也无可奈何了。 
“你来长安就是为了给我送信吗?”张焕将信收了对郑清明笑道。 
“我是商人,商人当然是为了逐利,我在广陵用八成地价钱收购了一批王宝记地飞票,这次特地来京城王宝记柜坊兑现。” 
张焕仿佛是第一次见到郑清明的精明,他上下打量他一下,随即赞许地点点头笑道:“看不出你倒很有经商头脑,这一转手,就赚了二成的利。” 
郑清明的脸微微一红道:“其实我并不想做这笔生意,若不是这些朋友平时关系尚好,我是绝对不会买他们的飞票,风险实在很大,如果飞票是假的我又找谁去?” 
张焕有些诧异,“广陵郡难道没有王宝记柜坊地分店吗?为何要到长安来兑现?” 
“这还不是楚家所赐吗?”郑清明叹了口气,他无奈地摇摇头道:“楚家自己想开柜坊,便逼垮了王宝记广陵店,所以大家无法兑现,很多朋友急需钱周转,便将飞票降价卖给了我,我也不知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件蠢事。” 
“原来如此!”张焕点了点头又道:“这件事你可需要我帮你什么忙吗?” 
“这件事倒不需要帮什么忙,只是、只是郑清明连说了两个只是,这才憋出了他想说的话,“我们大家都觉得铜钱实在不方便,又重又难以多拿,而飞票又必须到指定地点兑钱,商场之事瞬息万变,它被固定得太死,其实也很不方便,所以我和一些朋友商量,建议朝廷能不能出一种官票,上面印有固定的金额,直接用这官票就可买东西,无须兑钱之苦,去病手握朝廷大权,这件事能否考虑一下?” 
“可以直接买东西的官票?”张焕今天听到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他的眼前如同拨云见日一般,忽地一亮。 
第三百七十章 旧爱新欢 
郑清明坐了不到半个时辰便告辞了,张焕则半倚在软垫上细细地喝茶,他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着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尤其是韩所言重镇兴商和郑清明所言官印纸钱,重镇兴商他相信这是韩集数十年的为官经验所得,而且韩条理清晰,用无数的事实来说明了问题,他是需要好好考虑,而郑清明所言的官印纸钱,就仿佛被一根针刺了一样,当时是感觉到眼前一亮,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但事后当刺痛感消失,他又觉得这其中蕴藏着极大的随意性,且不论他张焕是否是这方面的行家,但一些常识他是知道的,虽然飞票在长安城内可以无须表记兑现,但也有时间限制,可是出了长安城则必须要有密押,比如事先约定的暗语或者一顶帽子、半只戒指之类的,这是防止被人假冒,而像郑清明所言,拿着一张百贯的纸就去买田买产业,傻瓜才会相信,至于三五贯小额度的纸钱,辨不出真假,一般人还是要铜钱,这仅仅是从常识上考虑且有诸多问题,至于从财政制度上是否可行,就是更需值得商榷了。→云∞轩↑阁∴ NuagЕ.CοM 
想到这,张焕立刻命亲兵道:“去把李泌道长请来!” 
李泌现在是张焕首席幕僚,暂时住在张焕的府内,片刻,李泌匆匆走进了张焕的书房,跟着张焕一个多月,他明显地胖了许多,气色也变得红润,他上前向张焕深施一礼,“贫道参见都督!” 
“李道长请坐!”张焕请李泌坐下。便将今天和韩以及郑清明的谈话内容简要地告诉了李泌,最后道:“这两件事我想听一听道长地意见。” 
李泌半天没有说话,他背着手在房间内来回踱步。良久才叹了一口气道:“肃宗帝削商一事其实我也有责任,当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平安贼要钱、应付回纥人也要钱,可自耕农的数量已经少之又少,不可能再加税,所以只能从商人身上打主意,当时肃宗帝问我可行,我也表示了赞同。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竭泽而渔之事,只是当时形势危急,不得不用此极端手段。” 
张焕见李泌沉溺在往事之中,他略略有些不快地道:“过往之事就不用再去追究了,我在问先生现在韩的建议是否可行?” 
李泌惊觉,他歉意地笑了笑便道:“韩尚书地建议我绝对赞同,以工商兴国,这是一个解决土地问题的绝好思路,土地问题说到底就是生存问题,若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去了城镇。^^ 小说 ⑸⒛0 ^^民众不靠土地生存。那兼并再多的土地又有何用,尤其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民对世家的依附,无形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