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次第开放-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莲花次第开放》
自序
这本书是我十年以来日记的一部分,记录了自己成长过程中一颗心的历练。
最初写这些字,是给自己看的,有些写给了我所逗留的网站。那些网站里没有熟识我的人,让我觉得自己可以像个隐身人一样,把自己在生活中不敢说的、羞于表达的心声袒露出来。对爱的人缄默,对陌生人说心事。文字是我精神成长唯一的出口,那是在独自探询生命真相时无法压抑的大声呼喊,也是不想苟且流俗的决绝姿态。
回头看自己的这些足迹,有些令我惊讶,有些令我羞愧,那在暗夜里的喃喃自语,在泥泞里的孤单身影,和不能平静、无处安顿的心灵,都让我一再地为自己捏一把汗。但这的确是自己走过的路,有过的感受,因为不愿意讳言,不愿意粉饰,所以自觉还是有值得珍惜之处。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幸与佛法结缘。最初,是因为考学挫折,想躲到红尘以外的山林里疗伤。在如是避风港里,我依旧难舍闯荡江湖的旧梦。后来,自己也果真离开了山林,实现了一些愿望。但人生的关口接踵而至,我在应接不暇的时候,终于明白,如果在山林与江湖之间不停奔走,此生将没有尽头。
彷徨间,我突然对当年那个避风港产生了巨大的好奇,觉得其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那里有对治烦恼的苦口良药,更有修正愚痴的般若智慧。
这十年来,我独自走了很多路,到每一个地方,都会去寺庙。那儿,仿佛能涤荡浪子心怀,能让狂心暂歇。我受益良多,不敢专享,也把它化作了文字。我绝不愿给他人一个布道者的印象,不仅是因为没有资格,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人只有在心灵敞开的时候才能听见别人的声音,我深知这一点,所以,信仰的事情,不愿自作多情地啰唆。在这些文字的抒写中,我唯一的心愿是提供来自我个人体验的成长蓝本。也许这其中仍然会有思想的盲区和误区,但它是真实的。检点足迹,是为了给心灵留一个参照,是勉励,也是警醒。
有时候我想,人这辈子一直在学习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走路。顺顺当当走完的路很少,大多数人还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学着,走着,摔倒了再起身。有互相搀扶着走的,也有踽踽独行的。有的人会一往直前,有的人会拐弯或调头,有的甚至会原地踏步,蹉跎岁月。这都没有关系,只要忠实于自己的心,我们一定会慢慢走得稳妥,走得漂亮。那中间的千回百转,都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毋庸着急,更不要苛责自己。
要知道,莲花的开放,都是经历了风霜雨电的洗礼,淤泥河塘的锻造,才次第绽露笑颜的啊,又有哪一朵,会是拔苗助长、偷工减料地蓦然开放的呢?
好好地生活,做敦厚纯良的赤子,不厮混这难得的人生,便一定会亲眼见证暗香盈盈的莲花次第开放的。
是为序。
并以此书献给我的父母,献给我的同修。感恩你们的爱,让我成长。
2006年3月12日
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指夏历七月(相当于阳历八月),火星下降,表示暑气已退,寒气将来。此处作者取直观意,表达心灵迷茫时的焦躁情绪。
很长时间以来,我追问着自己活着的意义。如你所料,我找不到答案。在追问之后,是茫然的;在刻苦之余,是怠惰的。我一边挣扎在自己的痛苦之中,一边又欣欣然地玩味着这痛苦。即便是我于你掌上轻灵飞舞的那一刻,依然背着我与生俱来的重重的壳。
更多的时候,我强打精神过活。
目的是假的。过程更是假的。懵懂时可以打起精神,鼓起勇气;洞然之后也能出神入化,不受现象所惑。惟独这骑墙之间,这中庸之道。
我拒斥着凡人生活,却沉浸于你曾经的爱怜;我任凭这心在胸中奔跃,却无法将它安放;我盼望着你的引导,可发现你也在暗夜中踽踽独行。我本不该这样期望。那不可靠。
看到那篇著名的《大佛的避雷针》,少不更事的小孩子问父亲,大佛的头上为什么也会有根避雷针呢?如同苏东坡问佛印,为什么观音菩萨的手腕上也戴着佛手串?他自己不就是佛吗,
难道还要求佛?佛印一句话化解所有的妄想:求佛不如求己啊。
七月流火。铺天盖地的热。彻夜的清谈迎来不堪卒视面目肿胀的白昼。白昼太长,把我心里的清凉榨干,让我无比盼望夜的来临,静的来临,冷的来临。当一切都来临的时刻,我便深知:没有捷径,没有可以依赖的人和引导师,没有可以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的方法论。在探寻真相的路程中,注定了要诚实、慎独、一如既往地果敢。
七月流火。每个人都在赶路。那咸湿的汗,那苦闷的心,那孤独的身影,那没有终点的劳顿。我像个海边的蜗牛,背着重重的壳,慢慢地走路。是因为壳重吗?还是路太长?是什么让我看不到彼岸?
找个人相携终老一生,不是不知道千里搭凉棚,终有一别离,是为了在赴死的途中,有个对手解闷儿。没有人例外。各自的孤单让我和你团结,若不能彼此救赎,那便共同面对。我对爱情的理解对吗?
1999年看《泰坦尼克号》,因为一直拒绝随大流去给大片增加票房,所以是时隔很久,才在朋友家里看到的碟片。片子演到大船将倾,那相爱的人儿紧握着栏杆,看身边的生命如同烟花,纷纷坠落。我的朋友突然说,你看到了吗,爱情就在这时候有点作用。面对死亡,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不能被吓倒,因为爱如同滂沱雨中的一点篝火,微弱之光便足以令人安慰。
每个相爱的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有的先行谢幕,有的继续生存。但不能因为阴阳两相隔,人鬼情未了,便去抱怨自己明白得太晚——原来不能相守才是真相啊。爱是真相,死,也是真相。二者并不矛盾。矛盾的是我那不自觉的心。仿佛因为有死,就必须有伴;因为有觉悟之路,就必须有同修。多么自私而又偷懒的想法啊。
爱情是一个途径,有的人在这里面睡大觉,有的人通过它证道。不正的不是路,永远是你的心。
唯苦近佛
苦是一种药,对症下药才能治病。安苦要有信心、有耐心,否则,纵尝遍千般万苦,药还是药,病还是病。
梅表姐(艳芳)低吟浅唱,《看着寂寞长大》,谁不是呢?!食人间烟火的凡人夫妇不是,但有许多生来身负使命者必须看寂寞相生相随,不是想不想、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是你的灵魂被打上了觉知的烙印。
很小的时候,看到自称是“丑小鸭”的朦胧派女诗人傅天琳发表的札记,讲她当知青时三次悄悄的单恋,讲那与暗恋的男孩子头发相触时心神摇曳的感觉。后来,她蓦然嫁了。
知青们20年后聚首,大家都各有家室。有她当年喜欢的人仗着酒意红着眼圈对她说:傅天琳,你那时太高傲了,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喜欢过你,就是不敢追你。傅天琳微笑的脸,恸哭的心,为她的20年,从少女到中年,没有爱情。
还有《四月裂帛》的书写者简媜,为了灵魂的迦南地,与摆渡去另一彼岸的父兄永诀。如父,如兄,绝然早逝的爱情泡影。于是这个我深爱着的女子,高傲地说人生不能遭遇知己,莫如绝版裂帛。
每个人的选择,皆有命向。不是他们不想爱,不想与彼相濡以沫,也不是不想渔樵问答,为汝煮饭洗衣,不是啊,是他们在今生的游走中,找不到对手。
如邓丽君,唱了一辈子情歌,而唯独自己没有爱情;如梅表姐,穿着婚纱,也只能嫁给舞台。一个人的成长,总是在盼望和等候中慢慢来临。那漫长孤寂的青春,带给我们的是残酷的踽踽独行。不是不勇敢,不是我们不愿意去追寻,是因为如果不能使自己进步,有势均力敌的对手过招,那么,要那些川流不息的爱情有什么用!
“寂寞时候爱上的人,爱过以后更寂寞”,所以只有不抱怨,承认,安守,而后觉。唯苦近佛,这是我的法门。
写下这样的文字后,我的同修朋友青茹告诉我:
“苦是一种药,对症下药才能治病。安苦要有信心、有耐心,否则,纵尝遍千般万苦,药还是药,病还是病。执著苦难不对,那是苦执。
我和你是怀着同样的苦难来这个世上的,有幸聆听法音,找到了最好的医生,药已配好,只需要老老实实、持之以恒地吃。
对人对事仔细分别是好事,但不要因此成为一个评论者或正义的鉴定人,我们没有资格。是非放下,无是无非即城府,贪苦贪悟,欲速则不达。”
手刃我执
我执,妄执人有一实在的我体,凡人众生皆自爱,
有时因爱而执著,被这执著所缠缚而苦恼不堪
佛说,破我执。
我却在这一点上有一个死结。常常自怜这副肉身,说她多好,多饱满,多纯洁,多真心真意啊!为什么不可以有观音和韦陀、大势至与大迦叶的心心相印?!
可是,我要的是心心相印,却不是永结无情游。尽管我是那么地不愿意承认,但我唯一欺骗不了的,是我的内心。
我执是那样地深重,让我在偶遇印心的刹那痛哭。那眼泪,滴滴晶莹,跃动着我的欢欣。可是,我知道,我不是因为你深知我、深爱我而感动莫名,而是为自己的回声倒影有人倾听、有人顾怜,觉得没有被辜负而得到安慰。我爱你们,更爱自己。我爱的是爱我的你们。
为什么你要这样地为自己担心?
对自我的执著,从一月到现在的札记,篇篇如此。
所以在暗夜里,辗转反侧,明明昧昧。
我执如同洪水猛兽,它来时,我的内心在大声地喊,我要,我要!即使毁灭,即使要做生活的输家。它走时,我便又醒来,像一个从来没有被父母养育过的孤儿,在夜的尽头独自流浪,茫然不知未来方向。
如此往复,时时刻刻,岁岁年年,生生世世,永不间断。
今夜,你在这一刻的因缘怀抱中被蛊惑,用短暂的幸福装点你异样的美丽,然后看慧命点点流失。
兰若,你必须调头啊!
这是谁在对我软语呢哝?
佛菩萨她告诉我,修炼不在一时一段,而在分秒瞬间。
每一刻都有人在偷窥着你的灵魂世界,给你记着缺席的考勤——呜呜,今天你的灵魂又去了哪里?
你是逃兵吗?是吗?
捡拾灵魂回席的,非佛,非法,非师父,是自性觉悟,通体透明的觉悟。痛彻心肺的割与舍,
是对我执的毫不留情的手刃。
生别离
相爱是执著,执著是苦,所以死别前要破执著。
死别时,那些曾经的爱亦无助;可相爱时,人们都以为彼此会生死相守,故说“相爱是执著,执著是苦,所以死别前要破执著”。所以有了生别离。生别离非不爱,是爱到极致,之后决然而去,如同宝玉,爱极了众人,终尽弃之。
人们不去注意距离,害怕面对它,可是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创痛中。生死是最能唤起人们这种疼痛的事,那是一份最无情的挽留。
死能升华一个生者,他因为消亡,变得可以让人追随,变得崇高;并且,死能让浑噩、忙碌的人有一个停顿的时刻,痛省或悲伤。
死有个别名,唤作大限。如同一筒罐头,上面虽印着保鲜期,可过了这个期限,原本甘之若饴的美味也会变得腐败不堪。仅仅是这个界限,使美味变得弥足珍贵。所以,要注意到这个期限,这个距离,是为了透过死而珍惜生。印光大师的居室当中,数十年挂着一幅字,便是“死”字,参悟好这个着黑衣的家伙,明亮的生活才会来临。而所谓趋乐避苦的人生态度,只是不愿意锻炼脑筋和心志的托词罢了。
最最坚强的,往往也是最最柔软的。喜欢舒婷的一句话,“往事就像那只应声的蛐蛐,总在角落里低低地呜咽”。人们在酒肉声色中奔劳,有谁去拾昨日的朝花?而表面的坚强也显得那样脆弱不堪。无论怎样,人都是有往事的吧,那些亮丽过的成了漂泊者珍视的标本,而黯淡过的创痛,因为复述得到救赎。写过去了的事,那是我们知道并且需要理解的劫难,参悟过去是为观照来生,那是绝望的美丽,是碰触和抚摸身体里最柔软处的深刻欲望。
美好的事物终将流逝,有时甚至因为其美好而不为世所容,终归毁灭。那么,一种挽留和追忆的心态就变得格外珍贵。女孩不知道那些曾在身边的人和事是美好的,他们悄悄从她身边溜走。但女孩何其善感,她固执地记忆,把他们平静地罗列,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