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 作者:朱秀海-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治七年起,一场百年未遇的旱灾席卷了整个北方地区,晋、陕、豫三省饿殍遍地,灾民无数。
灾荒初起,致庸就让长顺在村头开设了一个施粥场,一日两餐,施粥给来到这里的灾民。
不想周围的灾民闻讯而至,聚集在乔家堡外不走,一时竟有数万之众。
长顺开始只在粥场安了两口煮粥的大锅,致庸发觉不够,便增加到二十口,后来一直增加到一百口。
整整四个月过后,灾民的数量不见减少,反见增多。等致庸发现事情的严重时,聚集在乔家堡村头的灾民已达十万之多。
曹掌柜找到内书房里来,对致庸皱眉道:“东家,看这个架势,只怕靠乔家一家之力,撑不了多久啊。”
致庸满嘴都是燎泡,沉吟半晌,痛下决心道:“曹掌柜,我想好了,把这几年积攒下来准备还给那位恩人的三百万两银子全取出来,派人去外地籴粮,把粥场维持下去!”
曹掌柜吃了一惊道:“东家,那位恩人的银子就不还了?”
致庸苦笑道:“还自然是要还的,银子花了以后还可以再挣,村外这些灾民是冲着我乔致庸来了,我不能让他们死在这里!”
长栓在一旁嘟哝道:“天下灾民这么多,光我们山西省就饿死了二百万,你救得过来吗?”
致庸瞪他一眼:“我乔致庸年年困守乡里,要救得天下灾民也就是说说罢了!可我就是救不了天下灾民,我连大门外这些灾民也救不了吗!”
曹掌柜点头道:“行,我听东家的!”
他说着走出去,安排掌柜的和伙计们提银子外出买粮。
这边致庸又把乔家众人一起喊了出来,致庸环顾大家,大声道:“大家听着,既然天下人都成了灾民,我们自己也就是灾民!从这顿饭起,家里不开伙了,到了开饭的时候,大家一起去村头和灾民们一起吃粥!再有,从明天起,这个家从我开始,所有人都不得再穿绸缎衣裳,把这些衣裳收好了,等哪一天银子接济不上,就拿它们去为灾民换粮食,熬粥!”
众人站着不语,女人们中间发出轻轻的抽泣声。
曹氏往前走了一步,颤巍巍道:“孩子们,二弟说得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既然天下人都成了灾民,我们自己怎么能例外!杏儿,去给我准备一个大碗!你们要是觉得出不去门,等外头的粥熬好了,我带你们去吃粥!”
当日中午,乔家堡外出现了奇特的一幕:曹氏带着全家及男女仆人全部粗衣麻鞋,每人一只大碗,从乔家大院鱼贯走出,走向村外,走向粥场。
千千万万的灾民看到了这一幕,知道了他们的身份,一片一片跪倒下来磕头,哭的喊的都有——“小人们给老太太叩头!谢老太太让我们活命!”
曹氏走上前去,众灾民急忙让出一条道。
那曹氏伸出手中大碗,让长顺给自己盛了一勺粥,回头大声对灾民道:“众位请起!今天大家来到乔家堡,只恨乔家德少财薄,不能让大家吃上口好的,只能喝上这一碗粥。但只要乔家的人饿不死,我们二爷也就不会让这里饿死一个!大家排好队上前,咱们一起喝粥!”
众灾民一时哭声遍地。景岱等人依次去打粥,人人端在手里,看着曹氏。
曹氏喝了一口粥,笑道:“啊,大家喝呀,味道挺好的,当年我们乔家的头一代先人贵发公去包头给人拉车打墙,还喝不到这样的粥哩!大家喝!”
众人含泪,稀里呼噜喝起粥来。
多年在家的致庸这次终于走出家门,多方游说,祁、太、平三县的巨商大贾也纷纷解囊赞助。但即使是这样,乔家也终于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
致庸危难之际,又想到了雪瑛,若是她在家,他一定会到她那儿借银子买粮,把局面维持下去,直到麦子成熟,灾民散去。
就在这时曹掌柜跑进来报给他一个消息:原先聚集在乔家堡村外的十万灾民一夜间全部离去,原来是榆次巨商何家也在村外开了一个更大的粥场施粥,眼下聚集在那里的灾民已有二十万之众。
致庸听闻这个消息,当时就感动得大哭起来。
第一是雪瑛离开山西这些年终于回来了,第二是她终于跳出了人生的小格局,以极大的气魄做起今天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善事。
他还有另一种感觉:这些年来雪瑛或许根本就没有离开山西,她只是真正绝了念想,不再和他来往,而这次何家在村外大开粥场,则是雪瑛得知他已因施粥到了山穷水尽之地,毅然以这样的方法帮助他从绝境中走出。
山西巡抚胡叔纯第二次来到乔家,看着村头的百口大锅,不禁动容,忍不住对一边的马师爷感慨道:“我大哥真会看人,他早就说过乔致庸是个义士,有一天必定能为天下万民做出惊天动地的义举。他说对了,一个普通的商人,家里能有多少银子,竟然能救下数万灾民的性命!”
长栓闻讯跑进来对致庸道:“东家,胡叔纯胡大人又来了!”
致庸想了想,“哇”一声叫,又“昏死”过去。众人会意,赶紧把他扶到床上。
当胡叔纯由曹掌柜陪着来到乔家的时候,只见一口大锅放在院中,曹氏带着全家人正在喝菜粥。
胡叔纯站住,看着曹氏诧异道:“请问这位是……”
曹掌柜道:“回大帅话,这位是我们东家的大嫂,乔家大东家乔致广的太太。”
胡叔纯闻言忍不住又看了几眼,只见曹氏粗布麻衣,如同村妪,他不禁大惊:“怎么如此穿着?”
曹氏与众人默默对视,一时无语。
胡叔纯走过去,看着锅里的菜粥,越发吃惊道:“乔太太,这就是府上现在吃的饭?”
曹氏终于开口,朗朗一笑道:“巡抚大人,若是天下灾民都能喝上这样的菜粥,就是大好事了。乔家今日还有菜粥喝,应当知足啊!”
胡叔纯闻言不禁两眼湿润道:“乔太太,我胡叔纯一辈子除了天地君亲师,此外还没有跪过什么人。不过今天,我要替天下灾民,给你们乔家人磕个头!”说着他双膝跪下就磕起头来。
曹氏大惊,示意全家跟着跪下,同时搀扶着胡叔纯道:“巡抚大人如此大礼,商民一家如何担待得起?快快请起!”
胡叔纯站起,道:“乔东家在哪里?我想见见他!”
曹氏想了想,仍旧温言道:“回巡抚大人的话,赈济灾民的事,系老身一人所为。二弟致庸多年患风瘫头痛,卧床不起,不能叩见巡抚大人,请多多见谅!”
胡叔纯心中明白,只得作罢,但仍语带激动道:“不见也罢。不过乔家此次毁家纾难,惊天动地,下官身为山西巡抚,一定会专折上奏皇上和太后,请朝廷褒奖乔东家这位天下第一义商!”
曹氏连忙摆手:“大人,此事万万不可。乔家今日已是举家食粥,万一太后因此事又让我二弟捐官,乔家可是拿不出银子的!”
胡叔纯闻言心中更是感慨,但他随即也不禁微笑:“啊,这也对。那我就以山西巡抚衙门的名义,给乔家送一块匾,对此等忠义之人,我总不能什么也不做吧!”
曹氏这次没有反对。胡叔纯又说了一些嘉勉之语,终于起身告辞。
他走了两步,颇为感慨地仰天一笑,突然回头大声道:“乔东家,我替天下万民谢谢你!你要多多保重,天下之事,还有辛苦乔东家的日子呢!”说完他终于带人大步离去。
致庸躲在书房的窗后,听到了胡叔纯的话,忍不住流泪自语道:“天下之事,还有辛苦乔致庸的日子?还有辛苦乔致庸的日子?……哈哈哈,也许乔致庸一辈子也就只能这样了!我乔致庸的路已经走到头了……”
第三十八章 第一节
同治十三年,乔家大院的主人乔致庸已经四十六岁了。那个秋天对于他而言,既寻常又特殊。
这天下午,他像寻常日子一样,腰间挂着望远镜,由长栓陪着,去田间地头转了一圈。秋叶如舞倦的蝴蝶,四下飘散。
致庸踩着层层落叶,走得极慢,最后几乎要长栓搀着,才勉强走回乔家大院。
一进大院,他就吃了一惊,素来难得见面的潘为严、李德龄竟然都在等他,满头银发的曹掌柜在一旁作陪,更是满面焦虑。
这十多年来,不管什么大事,北京潘、李两位大掌柜从未同时在乔家大院出现过。致庸知道必有什么特殊且紧急的事情发生了。
寒暄过后,他便带着三人进了密室。
一进密室,潘为严便拱手变色急道:“东家,我和德龄兄从京城星夜赶来,是要和您商量朝廷平定新疆的事情。”
致庸闻言大惊:“朝廷这次真的要在西北用兵了?”
潘为严重重点头。
李德龄接口道:“陕甘总督左宗棠左大人专门派了一个单姓师爷来找过我……”
致庸心中大为激动.他忍不住想起当年在包头的情形,那时他和茂才曾经大摆朝廷西北用兵的迷魂阵,广收高粱和马草,异常艰苦的一仗才把乔家从死路上拉了回来。虽然已是多年前发生的,但这些前尘往事常常像演戏一样在他脑中一遍遍重演。
李德龄见他有点出神,赶紧道:“东家,听单师爷的口风,左大人这次准备兵发三路,一路蒙古,一路山西,一路陕西。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他想请二爷出山,为大军筹措粮草呢!”
致庸呆住了,半晌方热泪盈眶道:“那可是大好事啊!多少年了,阿古柏在新疆勾结外敌,自立为王,分裂国土,今日朝廷终于要出兵收复我西北大片河山了!……胡叔纯胡大人说得对,乔致庸今生今世,真是还能遇到为国家做大事的机会,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潘、李、曹三人不觉对视一眼。曹掌柜叹口气道:“东家,您先别高兴啊。大军西征,上千里路途,数十万人马,即使是速战速决,也要二三百万两银子的粮草供应。东家,前些年这是个美差、肥差,但现在大不同啦。如今的朝廷断断不会先掏这笔钱出来,说白了就是哪个商家负责为大军筹措粮食,哪个商家就得把这笔银子先垫出来……”
潘为严打断曹掌柜道:“东家,左大人已接触过颇多商家,却没有一家愿意承接这桩买卖。其实左大人知道东家一直在韬光养晦,他也是没办法了,才派人找到我们这里……”
致庸面色慢慢凝重起来,沉思半晌他问道:“你们的看法呢,是接还是不接?”
三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没开口,过了好一会,李德龄按捺不住,起身焦急道:“东家,我的意思是不接。不瞒您说,这件买卖的风险前面说的都还不算什么……”
致庸吃了一惊:“难道还有更大风险?”
李德龄点点头叹道:“即使有商家愿意垫出钱替大军筹措粮草,末了朝廷却不一定会把这笔银子还出来。”致庸闻言勃然变色。
潘为严看看致庸的神色,也开口道:“这些话不是危言耸听。就这桩生意而言,为严真的看不出有什么好处。东家隐忍了那么多年,这次如果出山,必然又会招惹朝廷的注意,乔家现在收敛还来不及,如何可以再去做此令天下人瞩目的事情呢?,,
曹掌柜也劝道:“东家多年病废在家,什么生意也做不了,此事众人皆知。这一次也一定能瞒过左季高大人!”
致庸一直没有做声,起身朝前走了几步,倚窗向远方看去,夕阳在天边如血般璀璨地播撒着最后的光芒。
致庸突然有了一种泪要流出的冲动,他转身道:“各位爷,你们知道我今年多大了吗?”
曹掌柜一愣:“东家四十六了。”
致庸痛声道:“为了让朝廷忘掉我,我已经装风瘫装了十余年,加上被圈禁的时间,我差不多整整二十来年没做事了!如果这一次再倒下去,乔致庸这一生,还有为国家做事情的机会吗?”
李德龄一听着急道:“东家要为国尽忠,可这明摆着是一个火坑!东家,您要三思!”
致庸直视着他们,沉痛道:“就是火坑,我也没有几次跳的机会了!何况这并不是火坑,这是天赐给乔致庸为国做大事的良机!胡大帅当日从天牢里将我救出来,不就是认为我有一日可以为国家做大事吗?我这些年呆在家里,韬光养晦,什么事也不做,不就是想等待时机,为国家做件大事吗?不,曹掌柜,我都四十六了,头发都白了,一生没有多少这样的机会了!所以这件大事我真的很想去做啊!”
潘为严刚要说什么,致庸转过脸看着他道:“潘爷,你我一生都想实现汇通天下的抱负,可实现这个抱负又是为了什么呢?讲到底还不是为了这个国家,现在眼看着报效国家的机会就在眼前,我们难道反而要为一己之私袖手不理吗?如果这样我们汇通天下又有何意义呢?”
这席话说得潘、李、曹三个人脸上一下子有了愧色。
致庸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