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间故事宝库绿色篇-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敲,那四个仙女连理都不理。怎么办呢?特伦挑选了一张最好的木叶放进
嘴里就吹了起来。优美的木叶声穿过门缝、越过高墙,传到了仙女们的耳里。
仙女织锦的手不知不觉地慢慢停下来了。她们越听越美,越听越想看看到底
是哪一方的仙童吹的。后来最小的仙女把石门打开了。石门一开,特伦“吱
溜”钻了进去。特伦一进门就跑到妈妈的壮锦前,一把,把壮锦拉了下来抱
在怀里,回头就往门外跑。但是当他跑到门口时,仙女早已把石门关得紧紧
① 壮语,一种很滑的青苔。
… Page 319…
的了。四个仙女把他拦住。特伦气呼呼地质问仙女:“你们为什么偷我妈的
壮锦?”最小的仙女笑眯眯地上前说道:“小兄弟,我们不是偷你妈妈的壮
锦。是因为我们见你妈妈的壮锦太美了,比我们仙家织的还美,所以我们借
来照着学一学。我们照着织完了就送回去给你妈妈。你看我们现在只差一点
点儿就照着织完了。请你再借一会儿吧!我们照着织完了,就把你和壮锦一
起送回去。”特伦见四个仙女挺诚实的,就说:“织完了你们一定送我回去。”
仙女们说:“一定送你到家。”于是特伦就把壮锦递给仙女,仙女们高兴地
接过去,又照着织起来了。不多久仙女们把锦织完了。把壮锦铺在地上叫特
伦坐上去。特伦刚坐到壮锦当中,四个仙女就展开了翅膀,一人抬着壮锦的
一角。壮锦徐徐地升起来了。壮锦越过了高山,越过了大河,飞过了特伦来
时经过的村庄。特伦看见了乡亲,就挥手向他们表示感谢。乡亲们看见特伦
和美丽的壮锦回来了,人人都欢呼跳跃。呼嗨!我们的小英雄特伦回来罗!
我们美丽的壮锦回来罗!
美丽的壮锦飞到了特伦的村庄上就停下不走了。壮锦徐徐地向下降落。
这时四个仙女忽然不见了。壮锦端端正正落到了特伦的院中。妲迷含着喜悦
的眼泪,抚摸着特伦的头,亲了又亲。
①
远近的勒少 听说妲迷美丽的壮锦找回来了,个个都争先恐后地来照着
学。从此,一代传一代,美丽的壮锦传遍了壮族地区,一直传到现在。
韦星朗 翻译 整理
① 壮语,年轻的姑娘或少女。
… Page 320…
天池水
[中国]
古时候,东海龙王出宫去巡游。
这一天,龙王巡游到圆心湖,发现湖边有许多闪闪发光的水珠,龙王就
让随从捧起来,放在掌心里,这水珠活像珍珠一般,龙王喜爱地看了又看,
尝了又尝,这水珠甜丝丝的,清香好喝。从此,龙王就管这水叫珍珠水。
龙王回到龙宫,一心要寻找珍珠水源,就下了一道命令,让鱼兵虾将,
到四海去寻找。鱼兵虾将跑遍了四海五湖,也没有找到,就回报了龙王。但
龙王还是不甘心,又下了一道命令,让鱼兵虾将再去寻找。
龙王的鱼兵虾将终于在东北角的一个偏僻地方,找到了一座高高的大山
——长白山。从远处望,高山顶上有一池清清的水。珍珠水就是从这座深山
大谷里淌出来的。
龙王知道了珍珠水打哪儿来的,就上书给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十分高兴,
把长白山顶上的这个池封为天池。天池里有珍珠水的喜信很快就在天宫里传
开了。
这一天早晨,南天门“哗啦”一声开了,从门里出来七个穿着彩衣的仙
女。她们驾着彩云来到了长白山的天他。
湛蓝湛蓝的天池水面上,映出了七个美丽俊俏的仙女。她们观看了天池
四周的美丽景致,就脱去了彩衣,下到天池里去洗澡。仙女在池里游来游去,
玩玩笑笑。有个仙女不小心喝进了一口天池水,觉得这水真是香甜清爽。她
想:如果让这水流下山去,让世上的人都喝到天池水,有多么好呵。她向姐
妹们说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很赞同。于是七个美丽的仙女,就用七把木勺
舀起天池水往北边一泼,这勺水经过龙门直流下石崖,变成瀑布,曲曲弯弯
地流进了松林。春天松树花飘落在水面上,漂漂荡荡顺水流下山去,后来人
们给它起个名叫松花江。仙女们又舀水往东边一泼,水刚刚流下就被耸立的
山峰挡住了去路,这股水就调头顺着石缝流下去,流啊流,流了很长一段路,
①
才从山谷里涌出地面,继续向东流去,人们给这条江起名叫图们江。仙女们
又舀水向西南面泼去,这股水被重叠山峰挡住了去路,便绕着群峰回旋流去,
②
一直流到大海里,人们给它起名叫鸭绿江。
从这时起,长白山的天池孕育了三条大江——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
这三条大江浩浩荡荡地向北、东、西三个方向流淌。多少年来,一直滋润着
肥沃的土地,也哺育着这块地上的成千上万的人们。
郑吉云搜集整理
① 图们:朝鲜族语,跑没了的意思。
② 鸭绿:朝鲜族语,穿过重重高山峻岭的意思。
… Page 321…
长寿花
[中国]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最高的一座大山,岭连岭,山连山。在这座山尖上,
不长树,不长草,连个鸟雀都飞不上去,一年到头积雪不化。这里,有个很
大很深的湖,现在叫天池,过去都管它叫龙王潭。
这座山,在早晨日头刚冒红的时候,只见大雾弥漫,好像除此什么也没
有。不过,如果你仔细观看,就能看到一对一双的梅花鹿,嘴里叼着一棵绿
①
草儿,上边还带着一团红红的籽儿,站在高高的石砬子 上,对天大叫。
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听下面这段美丽的传说。
在很早以前,这座山可不像现在这样,这个地盘也不为人间所管,是玉
皇大帝管的仙境。山上一年四季总是花鲜草绿,蝴蝶成群,一片片的长寿花
开得又红又香。那时候,这座山还叫万香山,山尖上有个龙王潭,潭里的水
分三样色;上面是一层黑水,当中是绿水,尽底下是白水。每年到三月三那
天,王母娘娘摆完蟠桃宴,玉皇大帝就带领一些神仙到万香山来看长寿花。
玉皇大帝为了防备长寿花被凡人偷去,叫织女整整织了七天七夜,围绕山半
腰织成了七层锦云,罩住了山顶。这样还不放心,他又派了一条黑龙住在潭
里,看管着长寿花。
黑水龙王有三个女儿,大公主和二公主都出嫁了,只有三公主还是个黄
花闺女,她长得眉清目秀,和那长寿花一样俊。她整天从前宫玩到后宫,从
宫里玩到宫外,日子长了,黑水宫都让她玩了个遍,就有些腻了。有一天听
蟹婆子说:潭面上景致好看,玩的地方也多,还有吃了能长生不老的长寿花。
她心里老是惦挂着要到上面去逛逛。可是,玉皇大帝怕潭中生灵到潭上惹是
生非,派老君在上面洒下了一层黑水,谁也不许上去,并把这事列入天条,
谁要违犯了就要遭贬。
玉皇宫里有个银龙大王,和黑水龙王是连襟,平日常有来往。他的二太
子,年岁和三公主相仿,脾气也相同。有一回私自到人间,叫老君碰上了,
说他犯了天条,奏了一本,玉皇大怒,把二太子贬到黑水潭苦修三年。二太
子到黑水潭不久就和三公主处熟了,两人常在一块谈今论古。他们多么想到
水面上去看看长寿花呀!一天,二太子想出来个好主意,对三公主一说,乐
得三公主眉开眼笑。
第二天早晨,黑水龙王刚到黑水宫,就看见黑水娘娘领着虾兵蟹将,一
个个东倒西歪,像掉了魂似的,见到黑水龙王一齐跪下,说:“龙王啊,可
不好了!”
黑水龙王一见兵将这个样,吓了一跳,急忙问:“你们这是怎么了?”
兵将们说:“因为我们成年累月连个日头影也看不着,道行都减退了,
要是再见不到阳光,我们的道行就没了。”
蟹婆子补充说:“让我们到潭面上去……”
黑水龙王本来不同意,但又一细琢磨,怕真的把虾兵蟹将的道行都弄没
了,他这个龙王也就不用当了,所以就穿上登云靴,来到玉皇大帝的灵霄宝
殿,出班奏本说:“启明大帝,我们黑水潭有件为难之事,不知该不该讲。”
① 石砬 (lā拉)子:山上耸立的大岩石。
… Page 322…
玉皇大帝说:“有什么事只管说,我不怪你就是。”
黑水龙王说:“黑水潭里大小兵将道行都减退了不少,一个个东倒西歪,
很难守住黑水潭和长寿花。”
“为啥道行都减退了呢?”
“大帝哪里知道,只因黑水潭里兵将终年在水底下,受不到日精月华,
所以道行减退了。望大帝开恩,让他们每天见见阳光。”
“那还了得,上了潭面,一定又要招惹是非,要是让凡人闯进来怎么了
得!”
黑水龙王又说:“前几天有个紫貂闯入黑水潭,想偷长寿花,多亏鳖将
军把它抓住了。如果都失去了道行,守不住万香山,把长寿花传到人间,不
更是大祸吗?”
玉皇大帝一想也有道理,就答应他们每天到潭面上见一个时辰的阳光,
但一定要严加看管,免得闹事。
黑水潭里的兵将听到这个事,都乐坏了。三公主和二太子更不用提,天
天到潭面上尽情地游玩一个时辰。这一天,他们在回宫的道上,忽听道旁有
一个动物嗷嗷直叫,三公主问道:“什么怪物,在这乱叫唤?”
“公主不要生气,我是人间的紫貂。妈妈有病,来采长寿花,被抓进潭
来,因想念妈妈,每日哭叫。”
公主一听是人间的动物,就说:“人间的事你一定知道很多,讲讲我听。”
紫貂说:“人间比万香山可强百倍,白天有日头,夜晚有月亮,地走不
到头,天看不见边,花草树木,五谷杂粮,要啥有啥;男耕女织,世代相传,
一点色不像黑水潭里这样冷清。”
二太子在一旁说:“人间可比这里好得多,那次要不是被老君碰上了,
我才不回来呢!不过凡人就是不长寿。”
三公主又问:“那是怎么回事?”
紫貂说:“大多是得病死的。”
三公主对二太子说:“表哥,咱们这儿有长寿花,它的根能治百病,除
百瘟,益寿延年。我们要有下凡那天,把它带一些到人间,那有多好。”
紫貂乐得直跳:“那容易,出了三江口,就到了人间。”
三公主说:“你们不知道,这潭口有三道闸门,闸门用三把金锁锁着,
三把金钥匙,放在宝箱里,只有等我爹爹上天办事的时候,偷到钥匙,穿上
巡水宝衣,拿上巡水宝剑才行。”
紫貂一听,不由想起了心事,两眼啪嗒啪嗒直掉眼泪,说:“公主呀,
我要是采不回长寿花,妈妈的病好不了,家里的兄弟姐妹就全完啦。”
二太子说:“三妹,我们不能见死不救,再说要是能把长寿花带到人间,
帮助凡人治病,该有多好呀!”
有一天,三公主听说黑水龙王又到天上办事去了,她就慌慌张张地跑到
黑水后宫,见了黑水娘娘忙说:“妈妈,可不好了,紫貂把宝箱咬了个窟窿,
要是把宝衣咬坏可糟了!”
黑水娘娘听了,忙从兜里掏出个小丫腰葫芦来,